文章吧手机版
玲珑品评《芳华》:我们是在做好人?还是在做好欺负的人?
日期:2018-01-18 作者:玲珑 阅读:

玲珑品评《芳华》:我们是在做好人?还是在做好欺负的人?

  昨天写了《无问西东》的观后感,今天来写写《芳华》的观后感。

  《无问西东》和《芳华》是两部截然不同电影

  看《无问西东》其实不需要脑子,你只要把自己的心带上就可以了。

  所有主角最后的选择都是不考虑利益得失,遵从自己的本心。

  所以我们观众只需要感动于这些光明温暖内心抉择,然后就可以开开心心回家了。

  但是《芳华》不同

  看《芳华》一定要带脑子,如果你不带脑子,只带自己的心去看。

  看完《芳华》只有四个字可以形容你的心情,那就是“心如死灰”。

  因为《芳华》说了一个看似悲壮却极其残忍故事,在这个故事中,全剧的男女主人公,也是唯一的两个好人,却被世情欺凌的体无完肤,最后这两人不得不相拥取暖,来体会世间对他们来说残存的温暖与温馨

  让人看完很容易有这种一种感觉:WTF,如果做好人那么惨,那我TM还当什么好人?那简直比死还惨呀!

  所以,《芳华》刚刚上映之后,一溜的影评都在说:好人不长命,坏人活千年。杀人抢劫金腰带,修桥补路无尸骸……

  所以我虽然客观承认《芳华》是一部出色的电影,但是在主观上,在某些情感因素上,我并不十分喜欢《芳华》。

  因为我觉得《芳华》这部电影,某种意义上在“带节奏”。

  《芳华》揭露了这个现实社会部分残酷真相,因为在其特殊年代,这种真相被无限地放大,乃至让人觉得森冷而绝望

  但这是“部分的真相”,既非全部的真相,也非绝对的真相。

  如果有人相信了《芳华》的世界就是真实世界的全部,那他看整个世界都会是灰暗而没有希望的。

  所以我才说,看《芳华》一定要带脑子去看,有些现实部分接受,有些现实需要反向理解

  我们在要求导演一定要是个好导演的时候,自己也要自我督促,成为一个能够辨析是非的好观众。

  我觉得《芳华》这部电影最突出的特点在于,它用极其娴熟的艺术手法,近乎无可辩驳的告诉我们一个事实:好人就基本等同于好欺负的人。好人是不可能过上好日子的,社会上能过好日子的都是“坏人”。

  但事实真相是,好人并不等同于好欺负的人。

  这两种人并非同一个涵义,《芳华》让我们有这种错觉,是因为它的男女主人公(刘峰和何小萍),正好把这两种特质重合了,会让人产生误解。

  所以我才说,《芳华》在带节奏,我们一不小心就会被带到坑里去。

  刘峰和何小萍为什么会被欺负?

  不是因为他们的“好”,而是因为他们和一般人“不一样”。

  我觉得从心理学角度来说,人类是一种“防异化”的生物

  具体表现在,在一般人看到与自己截然不同的人的时候,他会本能地觉得不舒服,不适应。

  特别是当人们在看到与自己截然不同的人,比自己更为出色,或是活的更加耀眼的时候。

  这种本能的“不舒服”和“不适应”便会百倍的增加,他就会在内心深处排斥这种人。

  因为人的劣根性,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是自恋的,觉得自己是最好的。

  如果与自己完全不同的人能够焕发出比自己更耀眼的光芒,作为普通人,在内心深处是拒绝接受的,因为这就是对自身存在价值的最彻底的否定。

  这就解释了,世界上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党同伐异”的事情,这并非仅仅是宗教、性别、国籍、地域之争,而是人们对于自身存在价值的一种“外化”的捍卫。

  所以,无论是刘峰也好,何小萍也好,作为“普罗大众”的对立面,不能与光同尘的他们注定要被边缘化,被欺凌,被冤枉,被遗弃。

  要么就是像刘峰一般“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要么就是像何小萍一般“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这并非是时代错误,这就是人性的真实。

  在现今这个社会,这种事情照样会发生,只不过可能不会像《芳华》表现的那样惨烈

  但是,如果我们真的想在内心深处做一个“好人”的话。

  我觉得我们应该对“人性的真实”有更深入了解,只有你真正了解了人类这种生物所拥有的特点,包括更深入地了解自己,剖析自己,你才能够在坚持做好人的同时,成为一个不容易被欺负的人。

  我们要坚持做好人,但是在做好人的同时,要避免成为好欺负的人。

  既不要把自己神话,也不要过于贬低自己,不管外界环境怎么变化,都要珍视自己以及他人的存在价值。

  刘峰

  为了成全自己的神性

  只能阉割自己的人性

  我觉得刘峰之所以后面被排斥,被打击,他本身应该负有一部分的责任

  他是个极其善良的人,但是你要做一个“好人”,光凭善良是远远不够的。

  虽然你的心底永远保持着光明之火,但是你必须承认,这个社会处处存在着阴暗面。

  做一个好人,不仅意味着你必须处处与这些阴暗面做斗争,在某些必要的时候,你还必须接受这些阴暗面,甚至尊重这些阴暗面的合理性

  因为有些阴暗面,就是人性的本身,就是人之所以成为人的立足点。

  刘峰不懂这一点,他被当时的舆论所误导,加上本性的善良,他理所当然地认为,成为一个“活雷锋”,成为一个人人需要的螺丝钉,是一件非常光荣而美好的事情。

  但是他做好人的方式不对

  如果你真的想做好人,请你在别人“真正”需要帮助的时候帮助他们。

  所谓救急不救穷,不要把自己的爱心,变成廉价的付出

  所谓升米恩斗米仇。

  当你偶尔给一个乞丐10块钱的时候,他会对你感激涕零。

  但是当你天天给一个乞丐10元钱,连续给1个月,有哪天你偶尔没带钱不给了,他就会憎恨你,比你从来没有给过钱的时候更加恨你。

  这就是人性。

  做好人还要讲心机,这是不是有点太腹黑了?

  这不是腹黑,理解别人的阴暗面,其实是一种对人性的尊重,你尊重了别人的黑暗面,别人也会尊重你的黑暗面。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自己把自己奉上神坛,塑成金身的同时,也就等于把自己的人性一同奉献上去,阉割殆尽。

  所以当刘峰终于体现出他人性的本身——情欲的时候,他就被周边的群众拉下神坛,以欺骗世人的罪名,被唾弃、嘲讽和殴打。

  装什么装呀?

  你既然是人,不可能没有人性的弱点。

  既然你过不了情欲这一关,那你以前做的多少好事,一定都是装的,是沽名钓誉,为了活雷锋的称号才这么做的。

  普通人会那么想,其实是很自然的。

  因为只有那么想,他才可以自我安慰自己:好人都是装的,我也没有那么坏嘛!

  众人在对刘峰的批斗中,找到了自身存在的合理性,这种合理性,以前一直被刘峰的“神圣光辉”映衬得如此猥琐不堪,所以以前在人人都歌颂刘峰是“活雷锋”的时候,其实人人都巴不得有一天把刘峰拉下神坛。

  刘峰最后对人性彻底失望,他奔赴前线,身受重伤,一心求死。

  其实他真的是个非常单纯的好人,但是如果他能够对人性深入了解一下,我觉得他在做好人的同时,应该会更好的保护自己不受伤害

  何小萍

  就算人人唾弃你

  你都要珍视你自己

  何小萍和刘峰其实是同一种类型的人,他们都是单纯的好人,也是单纯的好欺负的人。

  虽然表面上刘峰受万人敬仰,何小萍人人嫌弃,但是,他们其实都是人民群众的“异类”,人人都想剔除他们而后快。

  刘峰的问题在于,他把自己捧的太高了,所以人人都希望他跌下来。

  何小萍的问题在于,她把自己放的太低,所以人人都想踩她一脚。

  人性呀,就是容不得别人与自己不一样,无论是过高还是过低。

  文工团其他女同学对她的欺凌,就是非常典型的“校园霸凌”的变异。

  为什么偏偏选上何小萍?

  仅仅是因为她穷吗?

  仅仅是因为她汗多,所以身上有馊味?

  仅仅因为她不健谈,不能与别人混成一团,并且有许多小怪癖?

  如果这么认为的话,那么你把人性看的太简单了。

  人性是非常复杂的,不仅复杂,而且敏锐。

  人类自古以来都有“慕强凌弱”的劣根性,看见蚂蚁就想踩,看见老虎就想跑,因为只有这样,人才能在弱肉强食的丛林社会一直生存下去。

  文工团的同学欺负何小萍,是因为欺负何小萍所要付出的代价最低,这与何小萍的身世有关,也与何小萍的低自尊有关。

  她一直忍气吞声地忍受着别人的欺负,逆来顺受,不知反抗,因为她的出身环境就是如此,家人都把她视为“多余的人”,所以她觉得别人欺负她是理所当然的,她也没有想过用什么手段可以改变她的境遇

  她只是对这个恃强凌弱,冰冷暗黑的现实越来越失望,最后乃至绝望。

  只有刘峰的帮助,才会给她一丝丝阳光与温暖。

  所以当最后“好人没好报”的时候,她就彻底地放弃了她在这个集体的归属感。

  《芳华》中让我最心酸情节,是何小萍后来去做了前线的护士,在敌军轰炸的时候,奋不顾身地救了一个伤员,然后被评为“战斗英雄”,她的精神就崩溃了,被关到了精神病院。

  影片中给的解释是,就像大白菜在冬天放在外面冻惯了,突然给挪进温暖的内室,就烂了。

  何小萍一直被欺凌被侮辱,突然漫天的赞誉跑来,她觉得受不了了,所以她就奔溃了。

  这个解释有道理,但是我觉得何小萍精神失常,还有另外一个原因

  那就是她亲眼看见她最崇拜而喜爱的偶像刘峰,是怎么被人们捧上神坛,又是怎么被人们拉下神坛而万人唾弃的。

  她知道这个荣誉称号的虚幻,也害怕以后她会和刘峰一样的下场,所以她崩溃了。

  与刘峰的自我神化不同,何小萍的问题在于在环境的强压下,过度的自我贬低自己,毫不反抗地承受她所受到的欺凌,乃至当过高的赞誉潮水般涌来的时候,外界的赞誉与她自我的认知产生强烈的反差和分裂,导致精神的失常。

  还好,影片最后还是给了我们一个相对温暖的结局

  当刘峰紧紧抱着何小萍的时候,这两个纯净而又良善的好人,终于在这漂浮冰冷的世间找到了一根可以支持他们继续走下去的支柱,他们终于找到了同类,可以温暖地支持彼此走下去。

  苹果读者请长按下方二维码赞赏!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玲珑品评《芳华》:我们是在做好人?还是在做好欺负的人?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