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这个世界上不存在所谓的完美恋人,外在的男人不会符合你内在男人,外在的女人不会符合你内在的女人。当你处在两性关系当中的时候,无论你选择包容,还是选择分手,你都会感到痛苦,当人们处在这种心理失衡,在头脑思维编制的故事里面的时候,他希望一个人认同自己,站在他这边一起去批判对方!
而实际上很多所谓的情感专家也在正在做这样的事情。这样做只能更加加深你对思维的认同感。因为你不能改变对方。你不能改变已经发生的事实。所以你会更加抑郁,更加痛苦。你会将更多的人拉到你的头脑思维里面来,喋喋不休的诉说扭曲了的故事!或者在日后的生活中,用家暴出轨来宣泄你积压的情绪。
2、心理学并不是心理专家的专利,也并非纸上谈兵的理论,心理学可以引导你疗愈创伤,但是如果你想要通过心理学来获得喜悦的情绪,那么可能会让你失望,因为情绪是二元对立的,也就是说我们都是在好情绪跟坏情绪之间不断轮回切换!你不可能一直喜悦下去,你的灵魂必须在你的生活中制造一定的痛苦,让你不那么喜悦,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都会体会到这一点,每次情绪高涨的背后都孕育着情绪即将低落的种子,就像是过山车,你俯冲的有多高,那么你跌落的就有多低。 ----《了凡心疗愈:意识疗法》
3、《了凡心疗愈》意识疗法的“静坐合一”让你不会太沉浸情绪欲望或者头脑思维当中的设计,王阳明在他的《传习录》里面,陈九洲问:我们看到了一个美女在眼前,我没有办法去克制自己不去看啊,王阳明说不用克制啊,心不要跟着流转就好了,如果你被欲望牵制,那么你生出的念头肯定就是邪念,欲念。也就是说,我们不能被我们的欲望,我们的情绪,我们的思维给主宰了,但往往处在心境障碍下的人啊,他就是被这些情绪思维欲望所主宰,然后心随念动,胡思乱想,活在颠倒梦想中活在如梦幻泡影中。
4、陈了凡说:生命越是鲜活,感知能力就是越强,他们会尝试各种新鲜的事物,勇于超越自我,也更容易活出自我,因为他们会跳出思维的桎梏,超越头脑思维,回想一下我们刚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时候,对一切是那么好奇那么期待,仿佛任何美好的事情随时会发生在自己身上,我们不会因为别人的一个眼神一句无心的话语而耿耿于怀,事物都是它们原初的样子!随着随着时间的推移,让我们不再相信这些感觉,我们只相信头脑思维,并认为那是真实的,迷失了人生初衷所愿的方向,然后逐渐模糊了真实与虚妄的边界,到最后干脆待在头脑思维的世界一动也不动。 ----《了凡心疗愈:意识疗法》
5、有意识的生活方式就是超越思维地活着,超越思考地活着,但却带着极大的觉知去生活,从未来拉回你的意识放在当下的身体上做到心身合一再到觉知潜意识下抑郁焦虑形成的原因,是为知行合一,知就是觉知,再到出离头脑安在当下的天人合一的状态,因为在当下只有生命存在,你会与你的身体安然的共处在当下!认清生命实相,遇见更好的自己!成为自己的疗愈师。 ----《了凡心疗愈:意识疗法》
6、在没有形成焦虑症之前它只不过是一种情绪,情绪是二元对立的周期会起起伏伏会自行走出来,每个人都会存在焦虑情绪,比如担心火车晚点约会迟到考试不及格,这些都是能够具体到某一件事上,而焦虑症是思维过度参与泛化的结果,是未来不安在当下的投射,像是条件反射你没有办法确信未来是安全的,了凡心疗愈意识疗法提倡臣服是前提,逃避不是办法,唯有臣服,我的确很担心未来,我的确很忧虑,很紧张,但是又能坏到哪里去呢?在担忧的同时将最坏的场景在脑海里演练一遍,也不过如此嘛!不信你回想那些曾经让你无比焦虑的事情,哪些对你造成了实质性的伤害了呢?你的身体也许会恢复一点柔和,不那么僵直了,你可以让你的意识再多一点,那么这种无意识的投射就会少一点,这是一个此消彼长的过程。 ----《了凡心疗愈》
7、比如你被骗了,你感到很气愤,你的思维参与进来,搜罗一大堆证据证明这个世界就是一个尔虞我诈充满欺骗的世界,这就形成了你的新的限制性信念,如果你依照这条信念去与这个世界相处,你会发现处处碰壁,同样的,当你的意识跟你的欲望结合,当欲望离开的时候只剩下思维编制的故事,你会纠缠于故事里不愿出离 ----《了凡心疗愈》
8、强迫症的形成过程,小时候的不安恐惧,在头脑的作用下不断被放大,父母也没有帮我们排解也没认可我们,最终自己也无法认可自己了。这样自己可能会认为,因为自己的错误会一直引起别人看不起,自身就形成了这种错误的认知,埋下了强迫的祸根。有些事并非别人刻意而为之,其实别人只是一笑而过,不会一直关注。但可能会形成盘亘在你心里的限制性信念,如果自己很小时候懂一些做人道理和做事标准原则,懂得自己认可自己,不一定靠父母对自己的认可,那就不会有强迫了,但是小时候也不可能懂这些,所以强迫就这么来了。 ----《意识疗法》
9、后悔自卑内疚焦虑自责憎恨怨怒愤懑妒忌等这些情绪有他们要传达的信息,当下的情绪会处触发你潜意识的情绪库,提示你的过去存在着问题,你的潜意识存在着问题,如果我们还是一如既往的去控制当下情绪并将它继续压制进入潜意识,那么潜意识层面对你头脑思维造成的影响会更大,让你深信自己就是一个受害者,并展开受害者的思维模式。 ----《意识疗法》
10、边缘型人格障碍被称之为:心理咨询师杀手,在心理治疗的职业生涯中,总会遇到这样的来访者:他们好像滴水不进;对于他们,任何方法技术都失去了效果。尤其是传说中有益无害的“共情”,甚至“共情”之后,治疗师就被来访者纠缠而无法自拔,跟人相处时,他们往往上一秒钟还对别人佩服有加,下一秒钟就恶语相向势成水火。 ----《了凡心疗愈》
11、依照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有渴望被认同的需求,这种需求的满足来自于外界,获得认同这就是社交的目的,所以有人极力醉心于社交,而实际上每个人包括你的父母在内都是站在自身立场看问题,他们不会在乎你是谁,有什么梦想向往什么样的生活,他们只关注你拥有什么,所以我们极力装饰自己的羽毛,而逐渐扭曲了自己的本来面目,这就像是照镜子,你期望从别人眼里看到一个完美的自己,没成想通过别人的意识反应出来的都是扭曲自己形象的哈哈镜。 ----《了凡心疗愈》
12、痛苦源自不被满足的匮乏感,不被回应的孤独感,不被理解的无助感,一点一滴的压制进我们的潜意识,给我们带来很多负面的情绪和感受。虽然有些创伤可能连我们自己都不记得了,但它们导致的痛苦却一直都深深地隐藏在我们的潜意识中,以负面的能量的形式储藏起来。 ----《了凡心疗愈:意识疗法》
13、如果有一个极大的负面情绪升起的时候,不要试图控制或者压抑这个情绪,而是进入到这个情绪中,首先带有意识的去感受这个情绪在身体的那个位置,然后看着这个位置的情绪,去说:“对不起、请原谅、谢谢你、我爱你!”不断的说这四句话,你会有一个感受,就是刚才那一团僵硬的情绪开始融化,流通,这就是《了凡心疗愈》意识疗法中的觉知,觉知情绪下的真实跟它所要传递的信号。 ----《了凡心疗愈》
14、意识疗法提到藉着情绪觉知潜意识下的真实,就是疗愈的觉知阶段,觉知会超越你二元对立的情绪,它将会减少你的快乐,它也将会减少你的不快乐。有一个片刻会来临,到时候,快乐和痛苦会变成一样,当它们变成一样,你就超越了二元的情绪,那么你就会接纳你的负向情绪,你不会沉浸其中,你也不会压制他们,压制是你对待情绪的惯常做法。 ----《意识疗法》
15、“顺其自然为所当为”的理论核心就是接纳不能改变的,对于诸多令你不满的缺点和弱点,你就再也不需要掩饰和伪装了,无需文过饰非了,这个世界就是娑婆世界,作为人,为何要苛求完美,你要勇敢地解除防御、开放自我,这样你将有可能发现导致症状的症结所在,也就是你潜意识所惧怕的核心。 ----《意识疗法》
16、男人的出息并不是取得多大的成功,不是优于他人,而是优于自己,只有自己更加优秀,更加独立健康的人格,这样才有资格追求更高层次的东西。并非是多高的地位,多少的财富,而是内在的品质修养外跟外在举止谈吐的和谐统一,这样就会面对挫折不屈不挠,面对生活不亢不卑,面对欲望变得更加自律。 ----《了凡心疗愈》
17、意识疗法是自我心理疗愈的体系,提倡并不要等到被确诊为抑郁症后采取重视,其实你平时对待情绪的方式也决定你跟这个世界的相处之道,被触发的情绪会从你的潜意识升起跟你的思维结合,形成你的思维模式,随着时间的推移塑造了你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对待人生的态度,以及你的价值取向,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三观:世界观价值观跟人生观,从处在抑郁控制下的人们的视角去看世界,一切都是灰蒙蒙的了无生趣的,就像是杜甫感慨: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连花鸟这么美好的事物在他们看来都是惊心肉跳的!关键字与思维模式! ----《了凡心疗愈》
18、心理疗愈的目的不是摆脱痛苦,而是如何面对你的痛苦,如何跟你的痛苦相处,如何超越你的痛苦,亦是跟这个娑婆世界相处的方式! ----《了凡心疗愈》
19、意识疗法创始人陈了凡说:所有的心理疗愈都是从善待自己开始! ----《了凡心疗愈》
20、每次情绪的升起都是自我疗愈的最佳时机,如果连情绪都没有,那么我们疗愈的对象又是什么呢?很多人会刻意掩饰自己的情绪压制自己的情绪,这些情绪源自这个世界的排斥感,当我们逐渐接触到这个世界后,我们体验到很多的排斥,这让我们很不喜欢,于是下意识的开始拒绝体验各种排斥,那些排斥所触发的未被满足的需求,受伤和愤怒的感受,不被接纳的孤独,不被理解的痛苦,慢慢的被压制进入你的潜意识,形成你的思维模式,你的限制性信念,你必须遵循这些去行事,那么你就会体验到更多的排斥感跟痛苦的感受。 ----《了凡心疗愈:意识疗法》
21、在中世纪的欧洲教皇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其中最大权利在于他们拥有解读圣经的绝对权威,也就是说所有人必须服用教皇头脑思维中对于上帝对于耶稣基督的解读,任何对此有异议者均为异端,直到一个叫马丁路德的人站出来坚决抗议罗马天主教而创建了基督新教,基督新教反对偶像崇拜反对教皇而受到残酷迫害! ----《了凡心疗愈》
22、原生家庭的确会给我们带来过不良影响,我们始终是有能力去改变的。学会对自己负责,接纳生命中那段不完美的历程分辨原生家庭给自己的行为模式带来的影响并且尝试改变它,否则在思维模式没有得到改变之前,你只不过从原生家庭寻找编制故事的素材,然后证明自己思维的正确:你看嘛!都是他们害的!我恨他们是有原因的! ----《意识疗法》
23、看到网上有这么个段子:不要大声责骂年轻人,他们会立刻辞职的,但你可以往死里骂那些中年人,尤其是有车有房有娃的那些,他们是一群为了生存再也没有梦想的人,也是一群再也不敢任性的人,年纪越大,拥有的东西似乎也越多。但正是这些我们已经拥有的东西,来之不易的东西,正如一个又一个枷锁束缚着我们,让我们在现实面前不得不妥协! ----《了凡心疗愈》
24、自闭症最大的特征是不会有情感上的回应,无论你做多大情感上的投入,都不能从对方身上得到相应的情感回报。你养一些小猫小狗,它们都会跟你进行情感上的互动,而自闭症不会。轻度的自闭症,在成年以后被称之为亚斯伯格症,虽然可以生活自理,但还是不能人建立起一个良好的情感互动关系。他们不会做任何情绪上的回应,他们的障碍往往体现在今后的结婚生子,组建家庭上面。而实际上也许是我们用错误的测试标准来衡量自闭症儿童,他们并不差,他们可能会结婚,生儿育女,自给自足,当然也有很大的可能不会,但我想向你保证,如果给孩子定了标准,他们的起点就永远是低的,而且会一直止步不前,可能你孩子能做的事情会超乎你的想象,也有可能他们只是不懂得怎么和我们说,或者是我们根本没有学会如何去听
25、自助者天助之!当你在向外界寻求的过程中,无形中交出了自己的力量,所以你一直在期望失望再期望再失望的怪圈里循环往复,这也是大多数患者经过治疗后反而不佳的原因所在,他们把一切责任归咎于外界,归咎于心理医生归咎于药物疗效,路越走越窄,最后又不得不终身依赖药物! ----《了凡心疗愈》
26、我们大部分人在内在都带着童年时就压抑下来的情绪。我们大部分人都压抑了童年或过去未被疗愈的痛苦或创伤的记忆。只要这些东西在你的内在仍然处于压抑状态,它们就会不断地被激活,而把你拉出当下,或阻碍你与意识的合一! ----《意识疗法》
27、陈了凡在意识疗法中提到:无论人类进化到何种程度都会存在焦虑,我们都很焦虑,我们必须承认这种焦虑,意识到这种焦虑,焦虑是未来不安在当下的投射,你越是在头脑层面相信这种不安,你就越发焦虑,无论人类进化到何种程度,只要思维欲望还在,就不可避免的焦虑,继而以焦虑情绪表现出来,焦虑是一种思维的强化! ----《意识疗法》
28、寂寞和孤单不一样。孤单只是你的旁边没有人,而寂寞却是你的整个世界都没有人,孤单的人只要跳进五光十色的酒吧人潮汹涌的街头,立刻就不再孤单,而寂寞的人即便置身于人潮汹涌的街头,他们依旧会感觉到不被理解不被接纳的刻骨寒意,孤单是一池水里只有一条鱼,寂寞是水池里面什么也没有 ----《了凡心疗愈》
29、严重的焦虑症患者会同时伴有恐惧情绪,对外界刺激易出现惊恐反应,常伴有睡眠障碍和植物神经紊乱的症状,植物神经是由于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组成,神经主要起到传导大脑指令的作用,而植物神经不受大脑控制,表现出的自主神经症如易惊醒,面色苍白或潮红,易出汗,四肢发冷,手指发麻,肌肉跳动,眩晕、心悸,胸部有紧压或窒息感,食欲不振,口干,腹部发胀并有灼热感,便秘或腹泻,尿频,月经不调,性欲缺乏等。有些患者为上述躯体不适感而焦虑不安。 ----《了凡心疗愈》
30、抑郁症是意识向过去的投射,而焦虑症是意识向未来的投射,身体被留在当下无人照看,意识疗法认为抑郁症焦虑症的形成都是情绪欲望与思维相互作用的思维模式使然,从心理动力学来看,所有的心境障碍都是潜意识里情绪的积压都是未曾满足的欲望,这些情绪欲望跟思维的相互作用在我们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形成了我们的限制性信念,形成我们固有的头脑思维模式! ----《意识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