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读书,放宽著心,道理自会出来。若忧愁迫切,道理终无缘得出来。
2、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
修身是齐家的前提条件,只有自身具有良好而高尚的道德品质,人才会有地位,才会受到众多家庭成员甚至社会成员的尊重与爱戴,所以身不修何以治家? ----《四书五经》
3、一啜夜窗寒,跏趺谢衾枕。 ----《茶坂》
6、慎勿谈人之过,切勿矜己之长。
8、自敬,则人敬之;自慢,则人慢之。
10、忧在内者本也,忧在外者开也
11、须知三绝韦编者,不是寻行数墨人。 ----《朱文公集》
12、故君子之治人也,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14、俱收并蓄,待用无遗
15、和风山川秀,佳气度吉祥,何处满城春,稚子见天真。 ----《丁亥年作于景德镇》
16、循序渐孩只家在生、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大只声紧用起目发声我第声我、须教有疑
17、讲学莫先于《论》、《孟》,而读《论》、《孟》者又须诸章熟读。 ----《答柏林和》
18、朋友,以义合者。
19、涵养、致和、力行三者,便是以涵养为首,致和次之,力行又次之。
20、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 ----《朱子语类》
21、内无妄思,外无妄动。 ----《朱子语类》
22、责己厚,故身益修;责人薄,故人易从。
23、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24、立志不坚,终不济事。
25、百学须先立志。
26、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打开,清澈明净,天光、云影在水面上闪耀浮动。要问池塘里的水为何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永不枯竭的源头源源不断地为它输送活水。 ----《观书有感二首·其一》
27、见富贵而生谗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居家戒争讼,讼则终 凶.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毋恃势力而凌逼孤寡,勿贪口腹而恣杀生禽。 乖僻自是,悔误必多.颓惰自甘,家道难成。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 ,急则可相依。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安知非我 之不是,须平心遭暗想。
28、”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五者废其一,非学也。 ----《近思录》
30、涵养、致知、力行三者,便是以涵养为首,致知次之,力行又次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