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有关王阳明精彩语录
日期:2019-01-15 18:07:01 作者:王阳明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有关王阳明精彩语录

  1、心如明镜,物来自照。 ----《传习录》

  2、幼儿曹,听教诲:勤读书,要孝悌;学谦恭,循礼仪;节饮食,戒游戏;毋说谎,毋贪利;毋任情,毋斗气;毋责人,但自治。能下人,是有志; 能容人,是大器。凡做人,在心地;心地好,是良士;心地恶,是凶类。譬树果,心是蒂;蒂若坏,果必坠。吾教汝,全在是。汝谛听,勿轻弃。” ----《王阳明家训

  3、山中莫道无供给明月清风不用钱。

  4、某于良知之说,从百死千难中得来,实千古圣圣相传一点滴骨血也。
——《顺生录·年谱二》
王阳明认为良知这种学说,是从百死千难的磨炼中得来的,实为古圣代代相传的一点儿精华

  5、“以事言谓之史,以道言谓之经。……《春秋》亦经,五经亦史。《易》是包牺之史;《书》是尧、舜以下史;《礼》是三代史”

  6、人人自有定盘针,
万化根源总在心。
却笑从前颠倒见,
枝叶叶外边寻。 ----《咏良知四首示诸生》

  7、先曰:“是徒为静养,而不用克己工夫也。如此,临事便要倾倒。人需在事上磨,方可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 ----《传习录》

  8、一念开明,反身而诚 ----《传习录》

  9、这独知的地方便是诚意萌芽的地方。在这个关键的地方不论是善念还是恶念,那是没有真假可言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此正是王霸、义利、诚伪、善恶界限,在此处立心正了,就是正本清源,就是诚心正意。

  10、饥来吃饭倦来眠,
只此修行玄更玄。
说与世人浑不信,
却从身边觅神仙

  11、“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如意在于事亲,即事亲便是一物;意在于事君,即事君便是一物;意在于仁人爱物,即仁人爱物便是一物。” ----《传习录》

  12、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 ----《传习录》

  13、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14、有而未尝有,是真有;无而未尝无,是真无;见而未尝见,是真见! ----《王阳明全集

  15、虽万千人过,吾往矣。

  16、汝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

  17、日间工夫,觉纷扰则静坐,觉懒看书则且看书,是亦因病而药。
——《传习录》
平常修身养性的工夫,如果觉得烦扰,不妨就静坐,如果觉得精神疲懒,不想看书,则偏要去看书,这也是对症下药

  18、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传习录》

  19、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

  20、无事时存养,有事时省察! ----《传习录》

  21、殃莫大于叨天之功,罪莫大于掩人之善,恶莫深于袭下之能,辱莫重于忘己之耻,四者备而祸全。

  22、至于“夭寿不贰”其心,乃是教学者一心为善,不可以穷通夭寿之故,便把为善的心变了,只去修身以俟,见得穷通夭寿有个命在,我亦不必以此动心。 ----《传习录》

  23、世人多巧,心茫茫然

  24、不能致良知的两种表现:懒得致,不能致

  25、人须在事上磨,方能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艰难困苦,正是对心性的最好磨砺

  26、心即道 道即天 知心则知道 知天

  27、以事言谓之史,以道言谓之经;事即道,道即事;春秋亦经,五经亦史;易是包牺氏之史,书是尧舜以下史,礼乐是三代史,其事同,其道同,安有所谓异? ----《传习录》

  28、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 ----《传习录》

  29、1.生气,什么是气?王阳明说:恻隐,羞恶,辞让,是非就是气。
2.节制,节制什么?时间情绪。花时间用言语诋毁他人,这种诋毁是肤浅的。若自己不能身体力行,只是夸夸其谈,虚度光阴浪费时日,这是在诽谤自己。
3.学问思辨?学:针对能做成的事而言;问:针对解除困惑而言;思:针对精细考察而言;行:针对踏踏实实地做而言。 ----《传习录》

  30、知者不惑仁不忧,君胡戚戚眉双愁?信步行来皆坦道,凭天判下非人谋。用之则行舍即休,此身浩荡浮虚舟。丈夫落落天地,岂顾束缚如穷囚!千金之珠弹鸟雀,掘土何烦用镯镂?君不见东家老翁防虎患,虎夜入室衔其头?西家儿童不识虎,报竿驱虎如驱牛。痴人惩噎遂废食,愚者畏溺先自投。人生达命自洒落,忧谗避毁徒啾啾。 ----《啾啾吟》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有关王阳明精彩语录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