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关于王阳明经典语录
日期:2018-10-28 19:00:02 作者:王阳明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关于王阳明经典语录

  1、虽万千人过,吾往矣。

  2、心外无物

  3、勿忘勿助 必有事焉

  4、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 ----《传习录》

  5、以事言谓之史,以道言谓之经;事即道,道即事;春秋亦经,五经亦史 ----《传习录》

  6、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

  7、知者不惑仁不忧,君胡戚戚眉双愁?信步行来皆坦道,凭天判下非人谋。用之则行舍即休,此身浩荡浮虚舟。丈夫落落天地,岂顾束缚如穷囚!千金之珠弹鸟雀,掘土何烦用镯镂?君不见东家老翁防虎患,虎夜入室衔其头?西家儿童不识虎,报竿驱虎如驱牛。痴人惩噎遂废食,愚者畏溺先自投。人生达命自洒落,忧谗避毁徒啾啾。 ----《啾啾吟》

  8、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 ----《传习录》

  9、心无外物,物以心生

  10、知行合一: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

  11、“如果白天做功夫觉得太过于纷扰,就静坐;觉得不愿去看书,就要去看书,这也是对症下药修炼自己

  12、心即道 道即天 知心则知道 知天

  13、中丞不解了公事,到处看山复寻寺。
尚为妻奴守俸钱,至今未得休官去。
三月开元两度来,寺僧倦客门未开。
山灵似嫌俗士驾,溪风拦路吹人回。
君不见富贵中人如中酒,折腰解酲须五斗。
未妨适意山水间,浮名于我亦何有。

  14、“有心俱是幻,无心俱是实。”
又说
“有心俱是实,无心俱是幻。”

  15、先曰:“是徒为静养,而不用克己工夫也。如此,临事便要倾倒。人需在事上磨,方可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 ----《传习录》

  16、海枯石烂沧海桑田
天若有情天亦老
月如无恨月常圆
人间情无计可消除
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唯心自知歌以咏志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
山水一程,三生有幸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
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17、日间工夫,觉纷扰则静坐,觉懒看书则且看书,是亦因病而药。
——《传习录》
平常修身养性的工夫,如果觉得烦扰,不妨就静坐,如果觉得精神疲懒,不想看书,则偏要去看书,这也是对症下药。

  18、凡处得有善有未善,及有困顿失次之患者,皆是牵于毁誉得丧,不能实致其良知耳。

  19、汝若于货、色、名、利等心,一切皆如不做劫盗之心一般,皆消灭了,光光只
是心之本体,看有甚闲思虑?此便是“寂然不动”,便是“未发之中”,便是“廓然大公”。自然“感而遂通”,自然“发而中节”,自然“物来顺应”。
——《传习录》
假如你对财、色、名、利等的想法,都像你不想做盗贼一样消失了,完全只有心这个本体,那样你还会有闲思杂虑这些东西吗?这就是内心寂然不动的境界,也就是各种情绪还没有发生时的中和状态,就是心中一片廓然、毫无私心的境界。处于这种境界,心自然就会对各种事物有感而应,通达其理,各种情绪表现出来,自然会合于节度,自然就能顺应规律处理事情

  20、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岂有功夫说闲话管闲事。 ----《传习录》

  21、谦虚其心,宏大其量。 ----《传习录》

  22、天理即人欲

  23、“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如意在于事亲,即事亲便是一物;意在于事君,即事君便是一物;意在于仁人爱物,即仁人爱物便是一物。” ----《传习录》

  24、所以为圣者,在纯乎天理,而不在才力也。故虽凡人,而肯为学,使此心纯乎天理,则亦可为圣人

  25、殃莫大于叨天之功,罪莫大于掩人之善,恶莫深于袭下之能,辱莫重于忘己之耻,四者备而祸全。

  26、世人多巧,心茫茫然

  27、“良知之外,更无知,致知之外,更无学。” ----《王阳明全集

  28、人须在事上磨炼做工夫,乃有益。若只好静,遇事便乱,终无长进
——《传习录》
王阳明认为,人必须在事上磨炼下功夫才会有收益。如果只喜欢宁静安逸的境界,而没有经过各种复杂环境的磨炼,遇事就会忙乱,终究不会有长进。

  29、心如明镜,物来自照。 ----《传习录》

  30、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传习录》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关于王阳明经典语录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