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果你的心能够容纳无限的经验,虽然饱经世故,却又能维持单纯,这才是朴素。
2、正确的教育,不能像制造机器似地大量生产。要研究每一个孩子,需要耐心、细心和智慧。要观察一个孩子的兴趣、能力、性情,了解他的困难,考虑到他所受的遗传和父母的影响,而非仅仅把孩子归于某种类别——这一切都需要机敏而富于弹性的心,不被任何的制度或偏见所拘束。这需要技巧和强烈的兴趣,最重要的是慈爱的心,而要培养教育者具备这些品质,是我们今日的一项课题。 个人自由与理智的精神,必须一直迷漫于整个学校里。 ----《一生的学习》
3、我们总想在别人那里得到启蒙,而无法靠自己去觉察和理解。如果某个开悟的人能满足我们的需求,我们就接受他。...... 因此,大部分人所渴望的只是不同层次的满足罢了。须知,没有任何一个权威能够让你认识自己,缺乏自我认识,你是不可能解除无明和痛苦的。 ----《生命之书》
4、美仍在那儿,并未消失,然而我们不再对它开放胸怀了,它被我们每日单调的生活所吞灭了。 由于我们内心枯萎,忘了何谓仁慈体谅,忘了如何观看星辰、树木、水中倒影,因此我们需要借着图画、珠宝、书本以及无穷无尽的娱乐以获得刺激。我们不断地寻求新的刺激,新的战栗情绪,我们渴求日益繁多的感官刺激。这项渴求与它所获得的满足,造成心智和情感的厌倦与无聊。只要我们寻求的是感官刺激,被我们称之为美或丑的事物便只有极肤浅... ----《一生的学习》
6、我觉得有件东西是不可或缺的,那就是没有任何动机的热情 ----《重新认识你自己》
7、当我们挣扎时,起因总是来自真实的自己和期望中的自己之间的冲突。
8、有位师父每天早晨都会给门徒一番开示。某天,他步上讲台,正打算开讲时,一只小鸟飞到窗台上,开始唱起歌来,唱得那么自得其乐。唱完了以后,拍拍翅膀就飞走了,于是师父接着就 道:“早晨的开示到此结束。” ----《重新认识你自己》
9、当你真的体认到爱的时候,自我已经消失了。 ----《生命之书》
10、我们只有看清自己问题背后的原因与真相,通过在自己所创化的幻象(关系)中了解自己,了解生命,我们才有转化的可能 。
11、但人类是可悲的,人类会残害自己的同类,盘剥自己的邻居,人类施暴,会破坏。他是不快乐的,也是痛苦的。他是最有创造力的物种,是时间和空间的征服者。然而,他依然生活在黑暗中。他信奉的神灵就是他自己的恐惧,他的爱也就是他自己的恨 ----《关于生命的一切》
12、事物过去的样子,被当下改造,成为其将来的样子。这即是我们所知的一切。未来是被当下偶然改造而成的过去;明天是被今天的经验、行为和知识重新塑造过的昨天。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时间。 ----《生死书》
14、一个人如果只知道接受,拒绝或模仿别人,他就会出于恐惧把自己定形,这种人才是懒惰的,他的心会逐渐腐败,变得支离破碎。但是一个有觉察力的人,他是不可能懒惰的,即使他经常安静地坐着,观察树木,飞鸟,人群,星星及沉默的河水。
15、不知为何,人类依然对仇恨的敌意情有独钟。与爱相比,仇恨和嫉妒是如此容易。我们的社会就建立在无休止的欲望之上,难怪人类会如此贪婪。人们为了欲望持续抗争,而且还认为这都是正义之举,理所当然。 ----《关于生命的一切》
17、你是什么,世界就是什么。所以你的问题就是世界的问题。你和我才是问题,而不是世界,因为世界是我们自己的投射,而要了解世界我们就必须要了解我们自己。 ----《最初和最终的自由》
18、信仰是腐败的,因为藏身于信仰和道德教条背后的自我,会借由这些东西来膨胀自己,壮大自己。我们总以为信仰某个东西就是一种精神修为,若是没有任何信仰,你可能会被视为无神论者而遭到社会的谴责。
我们因为困惑无明,所以总想借着信仰来厘清心中的困惑。
一个相信上帝、天国或其他宗教形式的人,总是在逃避自己的真相。
我们真的有可能活在完全没有信仰的世界里吗?我指的不是以某种信仰取代另一种信仰,而是要彻底摆脱所有的信仰,这样我们才能在每个当下焕然一新地面对人生,完全不从历史的局限中产生反应,这样就不会制造出我们和真相之间的障碍。 ----《生命之书》
19、当你还年轻,还没有身陷家庭、工作以及所有那些琐事和痛苦中时,你才能开始播下在你的整个生命中能够正确开花的种子,而不是迷失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那一切毫无意义和荒唐的追求中。
20、受教育的重点就是学习独立。 ----《人生中不可不想的事》
21、如果我们不尊重孩子,而只是以奖赏引诱他,或以惩罚威吓他,那么我们便是助长了他获得利益的观念和恐惧感。由于我们自己所受的教养,是为了有所收获才采取行动,所以,我们不知道有一种不含有获取利益之欲望的行动。 正确的教育,鼓励孩子对他人尊重体谅,而无需任何的诱饵和威吓。 ----《一生的学习》
22、各类所谓的通灵经验,只不过是人类接受了传统的暗示和以往的习性所策动,而投射出来的念相……
23、只要成功成了我们的目标,我们便无法免除恐惧,因为成功的欲望滋生了对失败的恐惧。 ----《一生的学习》
24、如果你不再隶属于任何家族、国家、文化或特定的一洲,你就会有一种局外人的超脱感。如果一个人能如此彻底独处,就能产生赤子之心,也只有赤子之心才能使人从悲伤中解脱。 ----《重新认识你自己》
25、越是能把一切声音都听进来,你的心就越安静,而这种安静的状态是不会被噪音所破坏的。只有当你抗拒某个东西时,亦即在你和你不想听的那个东西之间树立起屏障时,心才会出现挣扎。 ----《生命之书》
26、This seeking for security is inviting insecurity.
正是对安全感的追求招致了不安全感。 ----《重新认识你自己》
27、空无者乃幸福者。 ----《爱与寂寞》
28、你和外在世界并不是两种不同的存有,各自有各自的问题;其实你就是这个世界,你的问题正是世界的问题。伤害别人等于摧毁自己。我们在理智上都知道万物是一体的,但我们把这种认知和真实的情感区隔开了,因此永远也无法领悟这不凡的境界。 ----《生命之书》
29、一个真的想了解人生的人,不会渴望拥有信仰。一个有爱的人是没有信仰的 ——他只是去爱就够了。 ----《生命之书》
30、智慧是对于根本事物、现在存在的事物的了解能力;而所谓教育,便是在自己以及别人身上唤醒这项能力。 ----《一生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