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渴求忘我的欲望使得有些人走向艺术。 ----《一生的学习》
3、一旦发现真正爱做的事,你就是一个自由的人了,然后你就会有能力、信心和主动创造的力量。
4、传统的教育,使得独立思考成了一件极端困难的事情。附和随从导致平庸。如果我们崇尚成功,那么要异于众人,或者是反抗环境并非易事,而且可能是危险的。想要成功的动力-这是追求物质或者所谓精神上的报偿、寻求内在或者外在的安全感、追求享乐的欲望-这整个过程都会阻碍“不满之情”,遏止了自发创造,滋生了恐惧;而恐惧,则阻碍了我们对于生活加以明智地了解。随着年龄的增加,心灵便冷漠迟滞了 ----《一生的学习》
5、除非一个人觉悟出生活的意义,否则他的能力或天赋便会用来强调自我及其欲望。 ----《一生的学习》
6、再次倾听(5月1日)
听,到底是一种共鸣,还是一种寻找,是被动的接受,还是一种遴选的结果?
你努力分辨和分析你听到的,那你如何倾听到全部呢?
直如交响乐,直如天籁,你越努力的分辨分解里面的某一个声音,美和真实都消失了。
你越纠结于你想听到的,永远也听不到真实和美。 ----《生命之书》(经典语录 www.wenzhangba.com)
7、教育,不应该鼓励个人去附和社会,或与社会消极地和谐相处,而是要帮助个人去发现真正的价值:它是经由公正不偏的探讨和自我觉悟而来。 ----《一生的学习》
8、不知为何,人类依然对仇恨的敌意情有独钟。与爱相比,仇恨和嫉妒是如此容易。我们的社会就建立在无休止的欲望之上,难怪人类会如此贪婪。人们为了欲望持续抗争,而且还认为这都是正义之举,理所当然。 ----《关于生命的一切》
9、如果我们不尊重孩子,而只是以奖赏引诱他,或以惩罚威吓他,那么我们便是助长了他获得利益的观念和恐惧感。由于我们自己所受的教养,是为了有所收获才采取行动,所以,我们不知道有一种不含有获取利益之欲望的行动。 正确的教育,鼓励孩子对他人尊重体谅,而无需任何的诱饵和威吓。 ----《一生的学习》
10、美仍在那儿,并未消失,然而我们不再对它开放胸怀了,它被我们每日单调的生活所吞灭了。 由于我们内心枯萎,忘了何谓仁慈体谅,忘了如何观看星辰、树木、水中倒影,因此我们需要借着图画、珠宝、书本以及无穷无尽的娱乐以获得刺激。我们不断地寻求新的刺激,新的战栗情绪,我们渴求日益繁多的感官刺激。这项渴求与它所获得的满足,造成心智和情感的厌倦与无聊。只要我们寻求的是感官刺激,被我们称之为美或丑的事物便只有极肤浅... ----《一生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