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格非经典语录
日期:2018-07-03 22:10:02 作者:格非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格非经典语录

  1、人的心就像一个百合,它有多少瓣,心就有多少个分岔,你一瓣一瓣地将它掰开,原来里面还藏了一个芯。人心难测,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人面桃花

  2、好比说,有一件事,你一边在全力以赴同时,你却又明明怀疑它是错的,从一开始就是错的。再比如你一直在为某件事苦苦追索答案,有时,你会以为找到了这个答案。可突然有一天,你会发现答案其实不在你思考之中,它在别的地方

  3、一棵树,已经做成了家具,却还要去回忆当初的枝繁叶茂,的确让人有点恍惚伤感。 ----《春尽江南

  4、也许,我们每个人心底里都想过别人的日子,这就是这个世界根本悖谬所在

  5、德正原是村里的一名轿夫。
他出生后不久,母亲就过世了。他的父亲赵永贵是个酒鬼,每天靠挖树根得来的一点钱,差不多都被他换成了酒,喝到了肚子里。赵德正五岁那一年,父亲在吐了满满一钵头鲜血之后,趴在桌上死了。村里那些有见识的人凑在祠堂里一合计,就由赵锡光做主,把他们家两间破砖房变卖了。大部分钱用来还债,剩下几文铜板,连棺材都置办不起。最后,他们好说歹说,从更生的父亲手里买下了一个旧衣橱,把中间的槅板去掉后,将赵永贵的尸体斜塞了进去,草草安葬了。村里人觉得帮人应该帮到底。过了头七,他们就派人把赵德正送到了江北的高桥,让他去投靠开豆腐店的舅舅。没想到,不到一个月,赵德正又从江北回来了。多半是他娘舅嫌他累... ----《望春风

  6、所有这些往事,秀米以为不曾经历,亦从未记起。现在却一一植入他的脑中。原来,这些最平常琐事记忆中竟然那样亲切可感,不容辩驳。一件事会牵出另一件事,无穷无尽深不可测。而且,她并不知道,哪一个细小的片刻会触动她的心房,让她脸红气喘泪水涟涟。就像冬天的炉膛边正在冷却的木炭,你不知道捡哪一块会烫手。 ----《人面桃花》

  7、福楼拜将自己从叙事中隐藏起来,其目的只是为了更好地“显露”;对叙事视角进行限制,其目的正是为了让叙事获取更大的自由。 ----《博尔赫斯的面孔

  8、和沈从文一样,废名的思想创作带有强烈的民本倾向和“反智”特征,所不同的是,沈从文偏于理性,而废名则更具强烈的个人感情色彩。 ----《博尔赫斯的面孔》

  9、在这里,写作意义被卡夫卡严格地限定在了记录范围之内:用一只手挡住耀眼光线,用另一只手草草记下在废墟中看到的一切。用卡尔维诺的话来说,检测黑暗深度广度,同时意味着检测光明欢乐短缺到了什么程度,在普遍异化了的现实境况之中,个人只有通过充满警觉的洞察,复活心中被遮蔽的人的理想,获救才会成为可能。 ----《博尔赫斯的面孔》

  10、人生如寄。这人活着,就像是一件东西寄放在世上,到了时候,就有人来把它取走。 ----《人面桃花》

  11、由于卡夫卡小说的强烈的荒诞色彩,他的写作不仅仅是对现实和历史一般文化状况总结,它开向未来,是对一个远为深刻复杂、正在分崩离析的世界的直觉寓言。这个世界,无论是时间,还是空间,我们一时还难以看到它的边际。 ----《博尔赫斯的面孔》

  12、他一直觉得自己是被封闭在一个黑暗的匣子里,而普济的天空就是这样一个匣子,无边无际。他所看到的就是一些很小的局部幽暗不明。他没法知道一件一件的事是如何发生的,这些事情经过什么样的丝线缝合在一起,织成怎样一个奥秘。而现在,他自己就是奥秘的一部分。 ----《人面桃花》

  13、和尼采一样,陀思妥耶夫斯基也深深地浸透在所谓“后塞壬时代”的悲哀之中,只不过他选择道路与尼采完全相反。尼采选择了非理性的“超人”,陀思妥耶夫斯基则选择了非理性的谦卑。托尔斯泰所发现的自我拯救的道路是“激情”。他和海德格尔曾经不约而同地宣称,没有激情,生活其实毫无意义。 ----《博尔赫斯的面孔》

  14、在柄谷行人看来,整个现代文学之所以已日暮途穷,其重要表征不仅仅在于,这个现代文学已经丧失了其否定性的破坏力量,成了国家钦定教科书中选定的教材,成为文学的僵尸,同时更为重要的是,现代文学根植于资本主义模式民族—国家三位一体的固化圆环之中。如果不能打破这个圆环,文学就不可能获得新的生机。 ----《博尔赫斯的面孔》

  15、你纯真的眼 倒映着我的脸
祈祷时间能 停留 这一刻
曾经 年轻无忧无虑
透明快乐
像风一样 散了
一句话 一个吻 别的都不管
两个人 两颗心 就是全世界
不在乎 是否已 想得很清楚
直到 我们都迷路
你纯真的眼 倒映着我的脸
祈祷时间能 停留 这一刻
曾经 年轻时 无忧无虑
透明的快乐
像 风一样 散了
在多雨季节里 我总是 想起你
后悔着当初 沉默离去
紧紧握住的 那指缝中的
一点和一滴
终于还是 流尽
一句话 一个吻 别的都不管
两个人 两颗心 就是 全世界
不曾想 有一天 我也会 唱着
这首怀念你的歌 ----《忆中人》

  16、我认为,从本质上来说,托尔斯泰是一个虚无主义者。而他的合理身份也许还不只是一个思想家,倒更像一位没有具体信仰的神学家。 ----《博尔赫斯的面孔》

  17、原来秀米觉得身外的世界虽然藏着无数的奥秘,却始终对她保持缄默。她宛如置身于一处黑漆漆的封闭的屋子里,只能凭借暗弱的光线,变别屋子的轮廓 ----《人面桃花》

  18、在我很小的时候,就明白了一个道理,不论是人还是事情,最好的东西往往只有表面薄薄的一层,这是我们的安身立命之所。任何东西都有它的底子,但你最好不要去碰它。只要你捅破了这层脆弱窗户纸,里面的内容,一多半根本经不起推敲。 ----《隐身衣》

  19、他们和各自的梦想都属于那些在天上飘动的云和烟,风一吹,就散了,不知所终。 ----《人面桃花》

  20、文学写作的基本目的,是运用语言去阐述个人与他所面对的世界之间的关系。我们知道,文学创作的基本材料往往来自于个人经验和记忆。个人经验对于写作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作家仅仅拥有经验和记忆是远远不够的。一般来说,个人经验永远是封闭的,琐碎的,习以为常的,有时甚至带有强烈的个人偏见。文学所要发现的意义,犹如宝藏一样,沉睡在经验和记忆之中。如果没有梦的指引,没有新的经验和事物的介入,经验和记忆本身也许根本不会向我们显示它的意义。因此,我倾向于认为,文学写作的意义,实际上并不存在单纯的经验之中,而是存在于不同经验之间的关系之中。同样的道理,真相并不单纯的存在于事物之中,而是存在于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之中。 ----《博尔赫斯的面孔》

  21、只有寂寞人才会对时间有精深的研究,倘若你被内心痛苦煎熬得无所事事情形也差不多。 ----《人面桃花》

  22、文学现代主义成为二十世纪最重要的文学存在之后,自我神圣化的过程随之而来,其中之一就是将现代主义的出现伪装自然的历史演进,同时重新描述文学史,从十九世纪末的作家中认为它的先贤祖先。 ----《博尔赫斯的面孔》

  23、人的心就像一朵百合,它有多少瓣,心就有多少分岔你一半一半的将她扳开,原来里面还藏着一个芯,人心难测,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人面桃花》

  24、人心像一座孤岛 ----《人面桃花》

  25、忏悔本来即是一个理想的"矛盾结构"一一忓悔是对道德维护(一种隐藏得很深的自我保护),而忏悔的内容,往往才是作者真正的意图所在. ----《伦理学的暗夜

  26、这个世界的贫瘠,正是通过过剩表现出来的。 ----《春尽江南》

  27、我以为中国小说叙事除了史传与笔记小说的传统之外,还有一个诗性的传统。这个传统在中国的小说史上若隐若现,至《红楼梦》终成蔚为大观,五四以后,又得以延续演变和进一步地发展。 ----《博尔赫斯的面孔》

  28、其实,在我们乡下,所谓的算命先生,也不限于以上四类。如果我们把走村串巷的测字者、龟卜者、阴阳先生、风水师、画符的道士都算上的话,你可以大致想象一下,在我父亲的幼年时代,他生活在一个怎样的乡村环境中。这可以解释,我父亲早年在上海虹口的一家南货店当学徒,快要满师时,为什么会突然投到一个名叫戴天逵的命相师门下,干起了算命这个行当。 ----《望春风》

  29、人的心就像一个百合,它有多少瓣,心就有多少个分岔,你一瓣一瓣地将它掰开,原来里面还藏着一个芯。人心难测,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一个人看透生死倒也容易,毕竟生死不由人来做主,可要真正看透名利。抛却欲念,那就难了。 ----《人面桃花》

  30、对环境问题关注,也是国内外很多时尚杂志或生活杂志时髦话题。他们一方面不遗余力地大谈环境危机,一方面几乎是每隔一页就会有一幅巨大汽车奢侈品广告。它表面上是在提出问题,实际上是在掩盖甚至在加深环境危机。严格地说,导致环境恶化的罪魁祸首,即内化于我们的欲望之中。或者说,它正是文化的隐秘特性之一。 ----《博尔赫斯的面孔》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格非经典语录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