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忏悔本来即是一个理想的"矛盾结构"一一忓悔是对道德的维护(一种隐藏得很深的自我保护),而忏悔的内容,往往才是作者真正的意图所在. ----《伦理学的暗夜》
2、痛苦从根本上来说,是无法清除的,只能用一个新的来盖住那个旧的。 ----《春尽江南》
3、由于卡夫卡小说的强烈的荒诞色彩,他的写作不仅仅是对现实和历史一般文化状况的总结,它开向未来,是对一个远为深刻、复杂、正在分崩离析的世界的直觉性寓言。这个世界,无论是时间,还是空间,我们一时还难以看到它的边际。 ----《博尔赫斯的面孔》
4、人生如寄。这人活着,就像是一件东西寄放在世上,到了时候,就有人来把它取走。 ----《人面桃花》
5、这个世界的贫瘠,正是通过过剩表现出来的。 ----《春尽江南》
6、好比说,有一件事,你一边在全力以赴,同时,你却又明明怀疑它是错的,从一开始就是错的。再比如你一直在为某件事苦苦追索答案,有时,你会以为找到了这个答案。可突然有一天,你会发现答案其实不在你思考之中,它在别的地方。
7、父亲不是会算命吗?他或许已算出我去婶婶家讨碗粥喝,大概没有多大问题,却没有算出他们家煮了珍贵的蒜末腊肠焦米饭。为了不至于让自己的处境显得过于可怜,我假装没事人似的冲着婶婶笑了笑,说:“没关系,爸爸早上出门,在锅里给我烙了张大油饼。我回家去吃油饼好啦。”
没想到,婶婶一听我这么说,立刻就把脸沉了下来,“你说你这孩子,怨不得人家叫你呆子呢!你们家明明有油饼,还到我家来要饭吃!” ----《望春风》
8、和尼采一样,陀思妥耶夫斯基也深深地浸透在所谓“后塞壬时代”的悲哀之中,只不过他选择的道路与尼采完全相反。尼采选择了非理性的“超人”,陀思妥耶夫斯基则选择了非理性的谦卑。托尔斯泰所发现的自我拯救的道路是“激情”。他和海德格尔曾经不约而同地宣称,没有激情,生活其实毫无意义。 ----《博尔赫斯的面孔》
9、“有些事,你还是不知道的好,省点儿心吧。” ----《人面桃花》
10、人的心就像一个百合,它有多少瓣,心就有多少个分岔,你一瓣一瓣地将它掰开,原来里面还藏着一个芯。人心难测,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一个人看透生死倒也容易,毕竟生死不由人来做主,可要真正看透名利。抛却欲念,那就难了。 ----《人面桃花》
11、福楼拜将自己从叙事中隐藏起来,其目的只是为了更好地“显露”;对叙事视角进行限制,其目的正是为了让叙事获取更大的自由。 ----《博尔赫斯的面孔》
12、他们和各自的梦想都属于那些在天上飘动的云和烟,风一吹,就散了,不知所终。 ----《人面桃花》
13、对环境问题的关注,也是国内外很多时尚杂志或生活杂志的时髦话题。他们一方面不遗余力地大谈环境危机,一方面几乎是每隔一页就会有一幅巨大的汽车和奢侈品广告。它表面上是在提出问题,实际上是在掩盖甚至在加深环境危机。严格地说,导致环境恶化的罪魁祸首,即内化于我们的欲望之中。或者说,它正是文化的隐秘特性之一。 ----《博尔赫斯的面孔》
14、人的心就像一朵百合,它有多少瓣,心就有多少分岔你一半一半的将她扳开,原来里面还藏着一个芯,人心难测,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人面桃花》
15、其实,在我们乡下,所谓的算命先生,也不限于以上四类。如果我们把走村串巷的测字者、龟卜者、阴阳先生、风水师、画符的道士都算上的话,你可以大致想象一下,在我父亲的幼年时代,他生活在一个怎样的乡村环境中。这可以解释,我父亲早年在上海虹口的一家南货店当学徒,快要满师时,为什么会突然投到一个名叫戴天逵的命相师门下,干起了算命这个行当。 ----《望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