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最全的林达精彩语录
日期:2022-03-21 15:38:08 作者:林达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最全的林达精彩语录

  1、为什么成人要让孩子尽快地变得和自己一样?我们对自己的世界真的感到那么幸福和满意吗?儿童并不仅仅是一个初级的、不成熟的、准备前往成人世界的平台。……我们在把孩子从他们对自然的理解能力中引开。因为我们也就阻挡了自己理解自然的能力。 ----《像自由一样美丽》

  2、当一个国家的建立,以最贴近长满野花和青草的土地,以最贴近真善美的人性,来作为它的立国根本。那么,即使在这块土地上还有许多半人半兽,尚未完全进化的“人”,可是,一旦遇到问题,在需要明辨“大是大非”的时候,人们的判断依据和历史进步的方向,在基本人性的标准下,是更容易搞清楚的。这也就是复杂问题简单化。相反,假如人们热衷于建立非常宏伟的社会发展理论大厦。在无数雕梁画栋,仙山琼阁之间,却迷失了最基本的人性的自我,这大概是把简单问题复杂化的结果吧 ----《我也有一个梦想》

  3、书籍向我们慢慢打开国门,我们在书籍中慢慢展开少年人的想象。我们游荡在一个个陌生国度的陌生乡村,游荡在一个个陌生城市的陌生街道,无声无息,如同忽暗忽明的幽灵,常常不明白虚幻的是世界还是自己。我无数次在梦中打点自己的行装,醒来却还是滞留在头上一片红旗、身上一片灰蓝的围城里。一切丰富的色彩都由书籍引出,又留在书中。我心中的良性循环是这样的,阅读带来旅行的向往,而旅行又诱发深入阅读的兴趣,而我们年轻的循环,始终没有离开自己的个人世界,一切尽在想象中。我们在书籍引领的想象中认识自由,也开始体验这种独特的自由。那是一种奇怪的体验,如同天使伸出手来,感觉自己飞速上升,发现自己的思维突然脱出环境的桎梏,突然有一种灵魂飘荡在空中的超逸。 ----《一路走来一路读》

  4、历史的进程与一个地区的大多数人的文明进步程度有关,与他们的人性觉悟水平有关。这个进步需要时间,一些被强制省略的过程,常常会在后面的某个时刻,被历史逼着回头重走,甚至可能更加费时费力。 ----《带一本书去巴黎》

  5、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世界。地球上的每个人和每一样东西都有它独立的体系。当无尽的贪欲抓住了一件事情的本质,它会把你逼疯。美是神秘的。一件美的东西是一个秘密。美不是自然的一个模仿,不是它的肖像;它是在变化和多样性中的一个表现。世界上没有绝对的东西。没有完全固定的美。绘画的宽度,是在过度的细节中,找出空间。 ----《像自由一样美丽》

  6、假如没有对于人性的醒悟和孜孜不息的对于人道的追求,民主的结果完全可能演变为对于少数人的暴政。 ----《我也有一个梦想》

  7、坦白地承认一个事实,人是靠不住的。必须用一种机制去删选不可靠的人,同时用这种机制去限制和规范人的不可靠的行为。 ----《总统是靠不住的》

  8、分析任何一件事情要依据三个要素,时间,条件,地点。民主制度的推进也是有一个过程的,在不同的要素下,民众的文明程度和民主意识没有准备好的情况下,贸然的推进全民民主制度很可能是危险的。其结果可能是“多数人的暴政”,也可能带来长久的社会动荡,就如同法国大革命后几十年的血腥政治。 ----《如彗星划过夜空》

  9、今天的民主进程已经大大深入,知识界对专制的批判已经非常彻底,而对民众的弱点可能导致的暴力和非理性,却常常还是闭着眼睛绕开,或是为其寻找理由。在这个问题上的反省,越来越艰难 。因为民主大潮的副产品,就是知识界日益把批判专制、强权,看作是为众人称道的独立精神,而没有勇气悖“民众大潮”而行,持独立思想言论于民众和知识界同行。 ----《如彗星划过夜空》

  10、毫无疑问,在旧制度下,最凄惨,最没有保障的、最令人同情的,就是底层民众。记得读到过一名学者的文章,描述他所见到的一些生活在现代社会的底层民众,他们居住的房屋形式,与他参观的几千年前的早期人类住宅,没有什么大的区别。他因此而感叹,从建筑文明的发展史来看,历史进步都发生在王公贵族的一端。而底层民众在建筑史上,处于零历史的状态,他们是最需要同情的。 ----《带一本书去巴黎》

  11、人之所以是人,要有“人性”,要有对弱者的爱和同情。而在扫除人性之后,“科学和理性”,有可能成为非常可怕的罪恶的借口。 ----《像自由一样美丽》

  12、只是一点温情

我羡慕你那一点点暖意,我的朋友,
当我带着冷冷的编号数字,爬出我的床,
当我除了冷,没有别的感觉
却仍然被我可爱的梦想环绕。

没有想到要被迫在冰冷的龙头下冲洗
慢慢地,我被淹没,不是在我的羞耻里,而是污秽。
哦,可爱的一点温情,哦,如此亲切得到的温情
我愿意在你的仁慈中温暖我自己。

当我最终醒来,带着一颗沉重的心,
我饥肠辘辘,我哭了
想到我现在必须放弃所有的希望,
我希望自己睡着,睡着,只是睡着。 ----《像自由一样美丽》

  13、“种族歧视的言论会给言论者本人带来非议。 欧洲在很长的历史阶段里,是没有什么今天的国家概念的。其实亚洲又何尝不是如此。只是今天的我们不再去细想那外族侵略,皇帝上吊,全民亡国的几百年殖民史罢了。不想也是对的,因为历史形成的现实永远是对的。我们今天,假如对历史上的外族入侵带来的大片塞外疆土之得,能够处之泰然,那么,在处理历史上的失的一面,似乎也应该更冷静的去思考和理解,更有历史感的处理和对待。 ----《带一本书去巴黎》

  14、"非暴力抵抗"不是从人的本能反应引出的。它是人类面对无数无辜牺牲者的生命,深思熟虑以后做出的一个理性反省。但是,实行"非暴力"是困难的,因为它的本质是提倡非暴力的一方,主动把自己置于战术上的一个不利地位,以这样的一个姿态,邀请对方回到有游戏规则的理性讨论中去。这一方显然是吃亏的,就像打架双方扭成一团的时候,第一个主动住手,提出谈判。难就难在这时对方再动手,他也下决心不还手了。问题在于,人们最终是要靠对话和理性的妥协解决问题,总要有一个先住手的。所以,在历史上,不论是民众一方,还是权势一方,在打得不可开交的时候,最先醒悟过来而不再动手的一方,不论以前有过多大的罪过,就凭着这样一个转折点,都是有可能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 ----《我也有一个梦想》

  15、我有时候会奇怪,是不是民族性格对一个国家的命运走向,会起到很大作用。有时候,你会觉得西班牙人有点狡黠,可是却绝不猥琐,他们永远不是那种被视之为智慧的世故。他们骄傲,却不是唯我独尊的傲慢。这种精神骄傲不是要别人对他的绝对臣服,他们的骄傲恰恰就体现在自己的服从。那是在国外面前军人的骄傲,那是女人面前堂.吉柯德式骑士的骄傲,还有,在真理面前前绅士的骄傲。 ----《西班牙旅行笔记》

  16、当我们站在这样一朵靠着墓碑的玫瑰前,感受生与死的触摸时,才更深切地理解到,受难者的死亡记录对于人类的意义。加入忽略人类历史悲剧中的受难者,我们就是在轻贱人类和生命本身。 ----《一路走来一路读》

  17、我常常想,人类得到切割时间的能力,确实堪称是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因为只有这样,大家才不会混混噩噩一顿水地过下去。人,有了停顿的概念,才会有反省的机会。 ----《在边缘看世界》

  18、“我心中的良性循环是这样的,阅读带来旅行的向往,而旅行又诱发深入阅读的兴趣,而我们年轻的循环,始终没有离开自己的个人世界,一切尽在想象中。我们在书籍引领的想象中认识自由,也开始体验这种独特的自由。那是一种奇怪的体验,如同天使伸出手来,感觉自己飞速上升,发现自己的思维突然脱出环境的桎梏,突然有一种灵魂飘荡在空中的超逸。” ----《一路走来一路读》

  19、在美国,没有一个人,包括总统本人,会试图去强调这是一个高瞻远瞩、英明决断的伟人。美国 的民众也习惯于对总统没有这样的要求。 ----《总统是靠不住的》

  20、正像托克维尔说过的那样,“对于一个坏政府来说,最危险的时刻,通常就是他开始改革的时刻。” ----《带一本书去巴黎》

  21、读《拉法耶特的故事》 孤陋寡闻如我,竟是在读《带一本书去巴黎》时才第一次听说拉法耶特这个名字,“相识”恨晚,正如同我最崇敬的孙将军,我第一次认真听到孙将军的故事也是在大学毕业后了。总觉得自己喜欢读传奇故事,却如此晚才得知背景经历大为迥异的二人本身便是传奇的真实版。少年意气,而后弃笔从戎,却一生儒将风范。 ----《带一本书去巴黎》

  22、关于道德的讨论冲在最前面,因为既然“告”的是“密”,告密者和被告之间应有比较亲密的关系,而告密会有恶果,会带来惩罚。
把与自己有亲密关系的人,送入一个受惩罚状态,是人们按常情常理特别不能接受的事情。 ----《历史在你我身边》

  23、历史一再证明,今天看来是危险的思想,明天却会成为常识。 ----《一路走来一路读》

  24、这些个人回忆让我们了解了,辛亥革命存在的上下脱节状态在乡村和小县城是如何具体表现出来的,也让我们看到变革时代制度衔接之重要,看到变革的循序渐进为何要顾及复杂的社会民众层面的种种因素。 ----《历史在你我身边》

  27、没有一个国家能够避免历史上发生的悲剧,但是,假如从事件发生的第一分钟起,就容许持有异见的一方公开表达,容许充分的争论。那么,也许这样的悲剧就只书写在那一页历史中,而不必在未来的历史中,让子孙后代一遍遍地重新记录。 ----《一路走来一路读》

  28、一个政治领袖最可怕的被腐蚀,不是对金钱的贪婪,而是对权力本身的贪婪;不是嗜钱,而是嗜血。 ----《带一本书去巴黎》

  29、谈到一场革命,历史学家常常只告诉我们,这是“历史进步”的重要转折,民众似乎必定是欢迎进步的;历史学家没有告诉我们的是,行进中的列车,如果突然做出一个“历史性转折”时,车上有多少人会因猝不及防从车窗里被甩出去;大理石叶不会告诉我们,那个被甩下去的人怀抱的回事什么样的心情。这样的事情,在宏观的大理石之下是不被关心的。可由于不关心,社会民间历史的很大一部分就此消失了。消失的结果,是人们没有得到应该有的教训,而历史也因此缺少了一个丰富的层面,不能给我们替工它的复杂性、提供让我们谨慎行事的依据。 ----《历史在你我身边》

  30、大革命中,有多少巴黎人以为,掠夺贵族,把他们身无分文地扫出门,就是在实现“平等”,对别人为所欲为,就是“自由”;…他们仍然有理由相信,自己是在宣扬“博爱”,因为对“敌人的残忍”,就是“对阶级弟兄的慈爱”。这些民众还处在理性发展、文明发展的“零历史”和“短历史”的阶段,假如不是以法律规范的同时,帮助他们走过必须经过的发展阶段,而是相反一味美化和放纵他们,那么,他们是多变的,也是具有极大破坏力的。 ----《带一本书去巴黎》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最全的林达精彩语录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