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青衣 · 主播 | 阿成
“我画的那个朝圣的小姑娘,那么苦、那么好看,但她自己却不知道——艺术就是这样,凭这一点点就打动人了。
”有书的书友朋友们,大家好。请问,你们认为什么是美?
《红楼梦》中有一个场景,大雪纷飞的一天,天地间白茫茫一片。贾宝玉手中拿着一只梅花,身穿猩红的大衣,从雪中走来,他好像立刻点亮了整个世界。
贾母说,这个人儿,配上这个景致,真是美。那场景不用眼睛看见,只是透过曹雪芹笔下的文字,就能感觉到一种美。
春夏秋冬,世间万物,你所感受到的美有哪些?
秋天的夜晚,海边微风习习,看一轮圆月从东方升起,海上明月夜的空旷之美;春天一树海棠花树下,静静看花瓣落如雨下的伤春之美。
还有不经意间,一副画,一首诗,几行字落入眼中,莫名一股喜悦,那又是一种什么样的美?
美,也是有来龙去脉的,关于美的历程曲折起伏,经过了数万年的锤炼才走到今天看似成熟的模样。
今天,我们感受到的美,都是经过长时间淬炼出来的,让我们通过《美的历程》这本书,详细清晰地去了解关于美的来历。
在这本书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美是人类还处于蛮荒的时候,通过一条条毫无意义的线条,发展成一个一个的图案,那时候的美是有功用的,更多的是为了记录和祈祷。
我们可以通过阅读《美的历程》一书,切开岁月厚厚的年轮,看一看美是怎样一寸一寸走到今天,美给我们又带来了那些不同的感受,让生活从粗粝走向精美,从物质的、实用的,变成精神的、看似没用的大用。
在《美的历程》这本书中,作者详细地叙述了美的由来,从简单的山顶洞人的配饰,都是大自然中常见的贝壳、鱼骨、动物牙齿、彩色的石头等等。
古人在这些东西上面穿凿上精致的孔,当然系在上面的绳子早就腐烂化为乌有了,但是那些纤细的穿凿,依然以古朴精美的形态存在着。
好像是一种无言的诉说,告诉后来的我们,那时候的人类也许还食不果腹,衣不遮体,但是他们已经懂得了用美来装扮自己。
那种檏拙的可爱,让人会心生一个微笑,像看到人类的童年,孩子似的一个童稚的玩具。
人类关于美的历程从童年期走向青年期,陶器上的鱼纹,已经成为祈祷多子多孙的祈祝了,多么可爱的精神信仰。
美,经历了数千年,从线条的古朴意义简单,到龙飞凤舞的书法;
图画从简单的线条勾勒,到浓彩重抹的高山大川与细腻婉转的花鸟虫鱼;
象形文字由单个的字,变成优美的诗词,直到演化成深邃的哲学文化,这些美都是一步一步慢慢走来的。
美的事物,需要用心去感受。
陈丹青有句话说得非常好:你一定要肯定自己的感受,感受是很可贵的东西。画出动人的画,凭的是感受,而不是技巧。
我画的那个朝圣的小姑娘,那么苦、那么好看,但她自己却不知道——艺术就是这样,凭这一点点就打动人了。
《美的历程》一书的作者李泽厚先生,出生于1930年的湖南长沙宁乡。
汉学家余英时曾对他评价到:“通过李泽厚的书籍,他使得一整代中国青年知识分子从共产主义的意识形态之中解放了出来。”
李泽厚先生曾经接到钱钟书先生的一封信,他说不知道怎么回信,放一放就把这件事忘记了。
就是这样一位令钱钟书先生心仪的学者,他会在《美的历程》这本书中,为我们讲述怎样的一种美呢?
庄子曾经说过: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世间不缺乏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那么就让我们从“美”的来历讲起吧。
关于“美”这个字的来历,有许多种:有人说单从字面上讲,上面是一只羊,下面是一个大字,古人把大羊称之为美。
还有一种说法就是,“美”字看起来是一个头上插着羽毛,两腿分开站立的人,古人把这一副雄壮健美的英姿,称之为“美”。
这些说法也只是从古代象形文字中推敲而来的,真正的意义,我们已经无从得知了,但是,美是一种感受,而且那种感受是大家公认的。
站在美的事物面前,我们共同的感受是相通的,美丽画像《蒙娜丽莎》的微笑,世界各地的人,操着不同的语言,发出了相同的赞美。
真正的美没有时间、地域、文化的差异,真正的美是没有界限的,因为人类的心灵是相通的。
美,承载着生活的基础,也升华了生活的朴素。
美,是无用中的大用,像蒋勳先生说的那样,美是一种生活态度。也像陈丹青先生说的那样,美是一种一点点的被打动。
有书的书友朋友们,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跟随李泽厚先生的笔墨,领略一下《美的历程》这本书中的文化之美,你可以看到文化是怎样从稚嫩走向成熟、走向华美、走向绝无仅有、走向空前绝后的全部经过。
这本书的后面附了许多彩色的图画,让我们可以从直观上看到那些绝世珍品的面貌,也是一种美的享受的延伸。
我们在接下来一周的时间,分六个篇章一一解读中华文化中美的渊源和精髓。
1、没有字的那些岁月,人类怎么表达情感(从第1页至50页)
2、文化美的觉醒源自先秦(从第51页到87页)
3、魏晋风的人生行乐图(从第88页至127页)
4、盛唐美的巅峰(从第128页至168页)
5、宋代画中有最美的山水花鸟(从第169页至190页)
6、元明清的文艺中,写尽了世俗人情之美(从第191页至217页)
推荐阅读
▼
国学共读 | 纳兰的心事,高贵的寂寞
国学共读 | 长相思、莫相忘
国学共读 | 只道当时是寻常
国学共读 | 瘦尽灯花又一宵
国学共读 | 相思相望不相亲
国学共读 | 人生若只如初见
国学共读 | 纳兰,你临风因甚成泣?
阿成,长岛人民广播电台播音员。微信号:fac792。新浪微博@阿成Al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