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这两天一直有人来跟我探讨婚姻的意义。
其实只所以能有这个探讨的产生大都是因为提问者将婚姻看成了一个单维度工具。
这种人要么没经历过真实的爱情,要么过于功利。
世界上千万人,你独独选择一个人进入婚姻这个体制内,有可能是因为爱情,害怕孤独或者繁衍需求。但是从社会学和心理学的角度来说,通过婚姻构建家庭是人再社会化的一个重要渠道。
也就是说,婚姻是一个多维度的综合体。
不是简单的爱情,或者物质需求,或者精神需求可以概括得了的。
而提出这一问题的人,多半把婚姻的功能想的过于简单,涉及到精神的还算是比较深层的,最浅层的物质需求,基本都是基于这个理由:
找个人接替父母继续对我好。
就像今天这篇文章。
但是讲真的,这个功能,你找个住家保姆完全能实现。
上面这些描述的这些是每一个家庭主妇都会干的事情。
这种模式在现代的日本还普遍存在,据网上调查,中国大部分女生对日本主妇的这种生活嗤之以鼻。
但是为什么放到男人身上反而会被各种赞不绝口呢?
因为中国女人现在追求的是女性从家务上的解放。
当然可以,然后您去挣钱?养男人?你买车买房?
一边要泡小鲜肉,还不愿意供养小鲜肉,等小鲜肉要买买买的时候,又要喊渣男了。
从20世纪初开始的妇女解放运动一直将战火蔓延到了现在。
不同的是那会儿谋求的是女人有工作的权利,掌握人生的自主权。到了现在变成了只想要权利,不想要义务。
婶婶发现,越是屌丝,越喜欢把别人便宜占到死。
比如PUA中有让低领小太妹割腕、自残的流派。
又或者睡了800个。
这种东西,正常男性看了是会非常反感的。
但低那啥人囗的男性,看了会欢喜若狂。
同理,让女人占尽便宜,只需要享受的鸡汤,低那啥人囗的女性,看了也会欣喜若狂。
但正常女性看了,会反胃。
鸡汤,是女人智商的试金石。
其实中国传统式的家庭基本都维持了男耕女织的状态,也就是男人承担家庭的经济方面,女人承担家庭的生活方面。变成公式的话基本上就是:
男(95%经济承担+5%生活承担)+女(95%生活承担+5%经济承担)=家庭
而社会发展到现在,中国的家庭模式主要方向依然没变,基本上公式如下:
男(70%经济承担+30%生活承担)+女(70%生活承担+30%经济承担)=家庭。
如果女生经济承担的比较多,再调整下比例即可,但是双方基本上还是出于持平的状态。
然而现在很多女生追求的家庭公式是什么呢?
男(100%经济承担+95%生活承担)+女(5%生活承担)=家庭。
换成文字表述就是:我负责貌美如花,你负责赚钱养家,还有家庭劳动,除了生孩子这件你完全代替不了的事儿以外,其他的你最好全部拿走,不然我嫁你干嘛?
所以为什么越来越多的男生和女生都不想结婚了呢。男生是嫌累,女生是嫌达不到标准。
讲真,我觉得这个对爸爸(所有的男生)并不公平。
我们从小宣扬的一直都是妈妈很辛苦,突出的都是妈妈织毛衣的身影、做饭的身影,涉及到父亲的一直很少,偶尔几篇,比如朱自清的《背影》讲述的也都不是父亲付出的事情,只是一份父爱如山。
男生和女生在家庭的付出各有千秋,如同我上文中提到的家庭公式。
只是,你爸在单位被领导骂的像条狗的时候,你看不到而已。
因为家庭的生活属性,注定了我们更多的是看到生活上母亲的付出,而父亲经济上的付出很容易被忽略。
而且更为实际的是,即使一个男的真的回归到家庭,把家里打理的井井有条。换来的,也绝不会是甜蜜的家庭生活、老婆的爱和孩子的崇拜。
等待他的只有所有人鄙视的眼光和“你看那个男人,整天在家里真没出息”。
以及老婆每天的骂骂咧咧“你个大男人不会赚钱捯饬这些有什么用”。
小孩也一样。
我就问你,你是想要你爸天天宅在家里陪你到30岁,还是愿意你爸不沾家然后你成了官二代富二代?
若您想要系统学习撩汉、两性相处、自我成长,成为情感自立的独立女性,请点击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