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的家》是一本由[日] 蓝色工作室 / [日] 石井健 (监修)著作,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8.00元,页数:227,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理想的家》读后感(一):思路砸墙中
1.大多人买房子的钱不能那么痛快的掏出来,除非人生大事件(比如嫁娶迁居);
日系房屋设计之所以吸引我,一方面是因为日本对购房从经济基础走向了上层建筑,体现了更多的人文关怀,从人文关怀贩卖商业元素,有更多的人愿意为设计和设计理念买单。另一方面就是断舍离的概念,“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即使是在生活中,我们真正需要的东西其实并没有那么多。小型居室更符合年轻一代当下对独立隐私空间的需求,更贴近现实的经济状况。
但至于装潢所考虑的成本,从设计者角度要考虑怎样使对方爱不释手,从购买者角度要考虑怎样能将材料成本压到最低,而材料成本并不等同于设计成本,二者权其衡。
科技要走在人的视野之前,但家居设计要着眼于最基本的生活元素。断舍离是美学的断舍离,也是欲望的断舍离。
《理想的家》读后感(二):家的性格,就是你的性格
一个人的性格,除了言谈举止,还可以反应在衣着、使用的物品、看的书、听的歌方方面面,其实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点,就是看这个人的家。
近几年流行“房子是租来的,生活不是”,于是大量的北欧极简风,日本性冷淡风的家居装饰占据了大家的手机,各种网红店和生活方式达人孜孜不倦的向大家推广这类极简的,性冷淡的风格。
但,这是你自己的风格吗?
《理想的家》里面,没有千篇一律,只有根据每一家人自己的性格和喜好打造属于自己的房子。里面有几点是我特别喜欢的:
1.小户型大空间。日本这种寸土寸金的地方,大概80平米就已经是大户型了,大部分家庭,一家两口或三口,会选择40-70平米之间的户型,这对于身处北上广一线城市的读者有非常实用的参考价值。
2.房龄老但装修新。所有的房子都是1970-1990年之前,同样跟上一条一样,房子是旧的,但依然可以借鉴到灵感。
3.家庭结构也不同。有单身,有结婚没有孩子,也有一个孩子的,还有两个孩子的。但都可以利用小空间打造出属于自己家庭独特的房子。
4.开篇便写出了日本人平均年收入,并且每一家的装修费用也写出来作为对比,这样对于参考装修的读者来说,有非常直观的比较。
5.是非常重要的一点,虽然是日本家庭,丹没有千篇一律的日本性冷淡风格,喜欢音乐的家庭,会把唱片作为重要的装饰,喜欢旅行的家庭,会把旅行带回来的礼物作为背景,有孩子的家庭,也会布置色彩鲜艳的儿童房,家的性格,就是你自己的性格。
另外有一个很有趣的发现:每一个家庭构成都不太相同,有单身,有先生50岁,太太30岁,也有太太40岁,先生30岁;有同龄夫妇,也有年轻夫妻带两个孩子。职业也各式各样,并没有局限在艺术创意领域。
所以,《理想的家》真的可以为自己理想的家找到灵感。
然后建了一个相册:https://www.douban.com/photos/album/1654470049/
《理想的家》读后感(三):理想的家
“理想的家,需要定制”,此书传递的核心理念。在例举的东京旧宅改造中无处不体现出设计者与购房者的用心与创意,其中有些布置很有创意很吸引人,足以满足对生活的向往。但更重要的是他们的理念,在对照我购买的户型时发现原有的设计理念的确难以实现有些个性化的创意与设想,残念。部分摘引如下:A“住宅布局=几居室”,会导致思考“生活方式”的机会变得少了,其次,“标准化➡️大量生产“的方式看似有效率,但实际居住的效果可能浪费部分空间;B“这里虽然是我的家,但我的意义在哪里?”或许,不知布觉便被生活淹没,屈服于“已有空间布局”形成的生活方式;C如果试着结合生活场景思考生活环境,那么目前为止开发商给我们创造的住宅印象就会完全崩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