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朴生活读本》是一本由(美)萨维吉 编著作,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2.80,页数:36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简朴生活读本》精选点评:
●给《读者》的读者看的
●这书至少放了5年了,现在才“准备”好读它。这书是10多年前美国人写的,不过2009年拿过来读,还是觉得太小众了--作者那一群人的“信仰”就应该是很小众了,拿到我们这个没信仰的国度来,就更小众了。书里内容非常非常的丰富,贸易、通讯、农业、工业、社交、育儿……看来信仰简朴生活需要很博学的头脑啊。读完虽然并不能完全接受里面的观点,但是还是很受震撼和鼓舞:没有人命令我们要跟随大众,我们可以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哪怕跟外人比是完全的颠覆。书里描述了很多丰富美好的乡村生活、和谐的集体劳作、高尚热情的邻居……却没有提到是非、争斗、暴力、私通之类的丑恶面--难道美国的乡村和农场都只有高素质人士在参与劳作么? 此书是我这几个月以来读过的最精致、最像样的书(封面并不太好看),360页,翻译的好,印的也好,全书满满当当都是米勒和卢梭的油画、速写和不知名的关于蟋蟀/羊/玉米的版画----说起这个我记得十分清楚,初中的美术课上,老师讲米勒那副著名的“拾穗”时,不断的提到阶级/镇压/悲惨之类的词,今天这些词让我很生气,因为我长大后知道了真相,为什么老师不能告诉我们这画只是在说爱、欣赏和宁静呢?还有也是初中美术课,讲几大著名石窟里的佛菩萨像,精美流畅的雕像群的照片,生生的把那个讲成是封建统治阶级划分社会阶级的表现--老师,我尽量不记恨您----书的最后80页收录了很多关于简朴的唐诗宋词(爱莲说之类的),还有近代的梁实秋郁达夫蔡元培等人关于简朴的佳作,甚至还有梭罗小同志的《瓦尔登湖》节选,还有塞缪尔的《勤俭》(塞缪尔是干啥的)……总之这书很精致,绝对物超所值(22.8元)。
●真的非常简朴
●以前一直以为读书没有用,读了他,才发现那是没有找到自己的同伴而已。异国的朋友,谢谢你留下这些文字,谢谢!
●好像很有意思。
●简单的生活不简单的生活态度
●不快乐可能是因为我们想要的都太多了。
●人其实需要的不多,是谁让人的欲望无限膨胀?
●一种生活方式
●觉得尤其关于“健康就是成员”一节吸引我,因为本人在医院工作的缘故,觉得医疗行业产业化导致医疗行业在健康和食物之间只建立起很脆弱的联系。令人困惑的医疗行业
《简朴生活读本》读后感(一):可以活的简单再简单一些
物质能解决的问题大多都不是问题.
正如我现在还是使用着高端的机器,去描述一本接触真实的书籍.
我们把自己封闭在各种终端里,享受着控制我们快乐的冰冷.
我们企图通过任何一种虚拟的形式来表达热爱.实际上恐惧畏缩.
我的手指N长时间接触的是无生命的合成,吝啬真正的关爱.
他们可以选择真正的生活,我们也可以.
《简朴生活读本》读后感(二):真没想到会有这么多人喜欢读他
真没想到会有这么多人喜欢读他。老实说,这个地方的现实生活有时候真的让人绝望,那种随处可见的自私和麻木,把那些个根深蒂固的落后思想体现得真是淋漓尽致。所以,有时候我想,虽然我们身处的环境非常糟糕,但并不代表我们就一定要过那糟糕的生活。学习,确实是必须的,可如果学错了方向,那就是跟原本的希望背道而驰,所谓的好生活又怎么会有希望。简朴生活读本,给这些迷茫的孩子指明了道路。我们,应该好好的感激这些作者,重点是,把这些感激应用到生活中去。
《简朴生活读本》读后感(三):好书,难得
鲁迅老人有句话让我好难忘,他说,中国的年轻人最好不要读中国人的书.中国人的书里虽然有快乐,但那是僵尸般的快乐.外国人的书里虽然也有悲伤,但那是活人的悲伤.当然,原话我记不清了,但意思没错,很难忘!因为他说出了我的心里话,老实说,虽然读了那么些年的书,但我从来不清楚读的那些东西到底有什么用.直到碰到<<简朴生活读本>>,我在刹那间清爽了好多,好多,多年来的疑问终于解开了.它让我第一次真正感受到了文字的价值.我无法用词语来形容我对作者的感激.我只是想对中国的同胞说,我们不要太盲目了,尤其在读书这个问题上.
好书,难得!<<简朴生活读本>>,爱生活的朋友,好好的品吧!说它是书的极品,不为过.
《简朴生活读本》读后感(四):向往简朴的生活
这是一本颠覆生活的书。《简朴》是一本美国的杂志。简朴也是一种生活方式,类似于中国古代的隐居生活。在美国有那么一些人,他们信奉简朴的生活,主动选择放弃大城市的工作和生活,来到大自然中过着自己喜欢的生活。在社区里,自己种植食物,不看电视,用马车赶路,用手洗衣服。他们的生活有更多的快乐、温馨和愉悦。
原来生活也可以这样过的,虽然目前对于中国的国情并不适合,但至少提供了一种生活的可能性。他们反思着科技和文明所带来的生活,追求内心的愉悦和心灵的平静。如果让我离开电脑,城市,或许现在我是不愿意的,但我向往这样的生活。在哪里,没有被污染的空气,被污染的食物,没有那么多的竞争和压力。甚至,在那里,货币的作用也被减少至最低程度。但,有安宁,灵性的生活。
特别喜欢,在晴朗的天气里,看着洗过的衣服在阳光和风中飘荡,穿在身上感觉很好。
《简朴生活读本》读后感(五):拒绝媒体(阅读笔记之三)
《信封简朴生活的人为什么可以不看电视》中说到电视曾经作为奢侈品,听起来恍若隔世。作者列举电视的罪行,包括:破坏家庭;使道德按照最低标准传播;取代上帝成为无所不在的神。
当购买电视已经成为不起眼的消费时,电视的表面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倘若你愿意接受专有路线对你的控制,甚至会有广告商免费送你电视。而作者担心的隐性成本却是电视对家庭的破坏。《圣经》的“第五条戒律是我们与上帝和人关系的中心和枢纽,它跟家庭有关。倘若没有一个牢固的家庭单元,其他一切制度都不起作用。”而“二战后不久,出现了另一种强大的影响力,也有分裂家庭的威胁,但它的方式却更为妙。它就叫电视。”
而电视产业的发展,使贪得无厌的广告商根本不会考虑其内容和广告对受众的影响,“当广告商发现观众想看什么节目后就开始迎合需求,通常吧水准定得最低。道德标准很快下降了。大部分节目只不过是纯粹娱乐,其道德环境日益恶化。”不仅如此,电视使我们减少了家庭内部与社区内家庭之间的沟通。走进家庭的电视,取代了上帝和父母的位置,对孩子进行教导,对家庭内部关系及家庭与家庭的关系进行改造,进而对社区及整个社会产生影响。
电视成为新的上帝?这提法并不新鲜,只不过,当它面对网络的时候,就会发现,相比网络的巨大魔力,电视其实完全不算是真正的魔鬼。而网络就是魔鬼吗?我们真的应该并且可以拒绝网络吗?这显然是另外一个与之类似的问题。作者拒绝电视的理由看起来冠冕堂皇,但显然有些自以为是。事实上,倘若我们将儿童及其他一切人都看做与我们同样的人,就应该给儿童尽可能的选择,就应该相信其他的成年人有能力做出判断。这仍然和之前的两位作者谈到的问题一样,在传媒当道的世界里生存,我们有没有足够的能力拒绝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