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唐尧
上次是因为她的人生排序
这次是因为她的婚恋观。
甚至双方的家长还没见过面,过年的时候也是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她觉得对于对方的父母来说,他们的儿子是最重要的,而对于她的父母来说,他们的女儿是最重要的,所以“其实女婿要不要带回来,儿媳要不要去,这个是次要的,我们先去陪各自的父母比较好”。
当然也有人觉得不妥,因为觉得这样太极端,不太现实,而且这样的状态只适合没有小孩的夫妻。
其实我觉得,更多人羡慕的倒不是她这种相处方式,毕竟每个家庭的情况不同,重要的并不是两个人办不办婚礼、两家人走动不走动、过年去谁家,而是你有自由选择的权利。
到了适婚年龄之后,经常有人用过来人的口吻嘱咐我:你不是嫁给一个男人,而是嫁给一个家庭。
起初我不信,觉得两个人相爱就好了,直到我一个非常好的朋友结了婚。
她和老公是相亲认识的,但却是一见钟情,感情和谐稳定,不到半年时间就领了证。
没想到办婚礼的时候出了幺蛾子,双方家长的意见各种不统一,好像谁让一步就让出了自己孩子的一辈子似的,闹得差点离婚。
婚后婆婆又时不时去他们的小家住上两晚,说是给他们做饭照顾他们,结果是全方位立体式地催朋友生孩子,把俩人的关系催得紧张兮兮,老公算是情商很高的代表,但仍然夹在中间,里外不是人。
哭着给我打电话,说觉得还是一个人好。
“找一个合得来的男人已经很不容易了,还要找一个和我合得来的公公和婆婆吗?”
有调查数据显示,2009年以后,80后“独一代”的离婚率越来越高,而这其中,有70%都是双方父母不合理干预的结果。
所以节目里他们聊到恐婚,为什么当下很多年轻人害怕走进婚姻?大部分是因为害怕。
害怕“一旦我结婚了,我就丧失我自己了,我就失去我的人格,我可能都要为了对方去怎样”。
更何况,大多数情况下,不光要为了对方怎样,还要为了对方的家庭怎样。
中国式的婚姻关系,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牵扯了太多的人,甚至有人说,很多中国式的婚姻,一张床上睡了6个人。
听起来就让人头皮发麻。
其实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把婚姻关系从这个庞大的体系中抽出来,回到两个人身上。
看似简单,但其实并不容易。
好的婚姻关系,要有界限感。
api酱说,她妈妈和她过说的一段话她觉得特别对,就是要把婆婆当婆婆,不要当成妈妈。
人的关系一旦变得亲密,就难免出现各种问题,我们和自己的爸爸妈妈之间尚且会出现各种矛盾,何况是和完全没有血缘关系的婆婆。
把婆婆当婆婆就好。
彼此尊重,保持界限感。
比如Papi酱,她从不会使唤自己的婆婆,也从来不会把婆婆对她的好当成理所当然,而她的负面情绪,也只会袒露给她尊贵的母亲。
当一个人拒绝把自己最不堪的一面袒露给你,也就拒绝了和你过度的亲密。
比如我朋友的婆婆,就是缺乏界限感的典型代表,儿子和她讲道理,她所有反驳的话都基于:我养了你二十多年,还管不了你了?有了媳妇就不听妈的话了?
心理学家武志红曾在《为何家会伤人》中提到——
家庭中居第一位的,不应是亲子关系,而是夫妻关系,如果亲子关系凌驾于夫妻关系之上,就会产生常见的两个问题:
如果一个女人,把儿子看得比陪伴自己一生的丈夫还要重,那么当儿子组建了自己的家庭,这位母亲一定会觉得自己的儿子被人抢走了,婆媳之间的矛盾也就自然产生。
女方的父母也是如此。
就像Papi酱曾经在微博里说的,我们不希望我们的父母每天告诉我们:一切都是为了你。而是希望他们意识到,他们的生活不该只有子女,他们的幸福感也不该仅仅来自于子女。
api酱的婚恋观背后,其实是三个家庭之间清晰的界限感。
api酱和老胡都有自己独立的空间,他们也尊重彼此拥有独立空间的权利。
但他们又会有非常亲密的时刻,比如在《我家那闺女》里,她说自己每天在睡前和老胡都要聊上半小时的天儿,这次在《拜托了冰箱》,她说自己和老胡,每天都要抱上一会儿,就像是一个仪式。
每个完美的遇见,当然少不了运气的成分,但那些所谓神仙婚姻的背后,也少不了双方的认真经营。
就像何炅说的:从她和老胡互相之间的关系中,你可以看出,独立和依赖,好像在他们的经验当中,是一个共同体,所以就像世界上弹性最好,又最强韧的橡皮筋那样,两个人的生活有独立的空间,可以扯开,但是那种亲密的联系又拉不断。
相互依赖又保持独立,是最完美的爱情距离。
当然,婚恋观没有绝对的对错好坏之分,Papi酱的婚恋观也绝对不能成为什么幸福婚姻的模版,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境遇。
但我很喜欢Papi酱说的那句——
当那个人来了的时候,就不要惧怕,但那个人还没有来的话,就不要凑合。
希望每个人的选择,都是基于“爱”。
你的“那个人”出现了吗?
留言区见
--------------------
插图:文章配图来自《拜托了冰箱》及微博@CNU_blank。
不要忘了将我设为“星标”
获奖名单公布在文章中
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