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体会,你问一个中国人什么问题的时候,他往往会回答你三个字:很难讲。你问他怎么办的时候,他也会回答你三个字:看着办。
有人据此说中国人就是圆滑世故、变来变去。其实这是我们中国人很了不起的一个地方。有时候要这样,有时候要那样,随时灵活应变。
老子在《道德经》里面告诉我们:“道可道非常道。”他先告诉我们道是很难讲的,然后才开始讲道。中国人先说很难讲,然后才开始讲;先说我不知道,然后才告诉你。这些都是从《易经》里面来的。
换句话说,我们会两边会兼顾,找出此时此地合适的应对方法。这是古圣先贤一直想要我们领悟的智慧。
孔子有个学生,叫曾子。曾子被爸爸打得遍体是伤,于是便跑到孔子那里去,希望老师安慰一下自己,没想到孔子骂他不孝。
曾子说:“我怎么不孝?爸爸打我,我就让他打。”孔子说:“你不跑,让你爸爸打死了,就是陷你爸爸于不义,怎么还是孝呢?”
曾子铭记在心,等下次他爸爸要打他,他就跑开了。而他认为孔子这次会奖励他,结果孔子又骂他不孝。曾子不解:“我怎么不孝?”孔子说:“你让你爸爸打几下,会怎么样呢?跑那么快是想把你爸爸气死吗?”
这就是《易经》的思维,跑不对,不跑也不对;让爸爸打死不对,跟爸爸吵架更不对,什么都不对。
所以,我们就归纳出两个字,其实我们所有的经典最后都可以归纳成这两个字,就是合理,即中庸,简单一个字叫作中。
我们河南人,最懂得中国的智慧,凡事都说“中、中、中”,“中”就是合理的意思,它不是合法,跟合法也没有关系。
我们还要把孔子讲的三季人,在这里对照一下。
他发现一个学生在那里扫地,就说:“请问你是孔子的学生吗?”学生回答:“正是。”此人说:“那我能不能请教你一个问题,一年有几季?”
孔子的学生心里觉得很好笑,一年有几季还用问,便说:“四季,春夏秋冬四季。”这个人说:“你错了,一年只有三季。”
这时候孔子正好出来,这个人就抓住孔子说:“你这个学生,居然告诉我一年有四季,你说一年到底有几季?”孔子回说:“三季。”
于是,这个人高兴地走了。学生又生气又不解,孔子说:“你没有看见那个人全身都是绿色的吗?他是蚱蜢,一年只活三季,从来没有看过冬天,你跟这种人讲四季,怎么可能讲得清?”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现在凡是要和你论道,给你讲半天的,你就想他是三季人,不跟他计较便是了。
我们真的要面对现实,不要幻想,西方人可以讨论,他们是真理越辩越明。中国人却做不到,否则诸子百家都在讲道,为什么讲到最后却水火不相容。
易经讲一阴一阳之谓道,老子讲道可道非常道,孔子讲无可无不可,都是一样的道理。天下没有东西是可以的,也没有东西是不可以的;不要反对任何东西,也不要赞成任何东西。这样想,你的心胸就会宽广了。
事物都没有一定的标准,难易、长短、高下等等,都是比较出来的。所以我常常讲,你长得高,要谢谢那些长得矮的人,正因为他们长得矮,才显得你长得高。成绩好的人,要请那些成绩不好的人吃饭,没有他们,就显不出你成绩好。这样大家就心平气和了。
举个例子。领导给你一笔奖金,别人都会恭喜,还会问问给了多少。当然,这在外国是不可以的,不能问任何人结婚了没有,有没有小孩,薪水多少,这属于个人隐私,绝对不可以问。在中国,就可以放心地问,他要是不回答,你还可以骂他不够朋友。
外国的公司,到中国来,美国老板一定会交代,你领多少钱不要告诉别人,中国人都会回答我告诉别人干什么,你放心吧。结果谁领多少钱,大家都知道。外国人就很生气:“我让你不要告诉别人,你怎么能告诉别人呢?”中国人回答:“我哪有告诉别人?”外国人更气:“你没有告诉别人,大家怎么知道的。”中国人很轻松地回答:“我怎么知道别人怎么知道的。”
可见,老子的“道可道非常道”,孔子的“无可无不可”,随时可以得以验证。
人家问你发了多少奖金,你回答三千,所有人脸色都很难看。我们就解释说,中国人见不得人家好,见不得人家发财。其实不是这样,是你不会回答才惹得大家不高兴。
懂得老子的人会这样回答:“晚上请大家吃饭,我得了三千奖金。”所有人都会笑眯眯。你要先讲请大家客,不要先讲得了三千奖金。先后的顺序要搞清楚,这在《大学》里叫作: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外国人常常问我:“你得奖金是因为你努力,有特别贡献,跟别人有什么关系?”我说:“对中国人来说一定有关系,只要我不请客一定倒霉,如果我拿了奖金不请客,他们就想尽办法,叫我出一次大钱。”
中国人就是这样,拿一点钱出来是花钱消灾,若不舍得花小钱,总有一天得花大钱搞一桌大的。
这就是我们中国人的特点,明白了这些道理,你的为人处世就能越来越顺利,甚至游刃有余,否则再努力也没有用。
曾教授详解道德经
迄今为止最易懂的道德经
▼
推荐阅读【热点】
重庆公交坠江原因公布 | 一念之差,15条鲜活的人命,谁为你的坏情绪买单?
著名主持人李咏患癌去世 | 癌症究竟能不能治好,如何才能治好?
【亲子】
【修身】
累世修行如何,看你的长相就知道了
【职场】
越精明,越招人讨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