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纪念曾仕强教授 | 生命的伟大在于身后不灭的丰碑和集体永远的传承
日期:2018-12-03 17:16:30 作者:纪念恩师 来源:曾仕强 阅读:

纪念曾仕强教授 | 生命的伟大在于身后不灭的丰碑和集体永远的传承

  点击上图

  学习是最好的致敬

  12月2日,在台北和罗浮山两地分别举行了曾教授告别和追思仪式,易友们从全国世界各地赶往这两个地方,送别曾教授最后一程。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教授授我大道,教我智慧,真的无以报师恩。仪式现场,很多易友甚至三拜九叩,感恩曾师改变自己人生。很多易友久久不愿离去,一遍又一遍看着教授的纪念片,泪流满面……

  逝者如斯斯文在兹。今天,我们分享各地易友送别恩师说的话,是感恩,是立志,更是传承!

  ……

  感谢各地易友和我们一起感恩送别曾教授。

  教授功德圆满回归大道。

  我们要不忘初心,薪火相承。

  

  点击下图,重温曾师纪念片

苹果手机若无法观看,请关注公众号,点击菜单栏-悼念曾师-曾师纪念片)▼

  (一)

  孔子编修十翼,韦编三绝,万世师表;曾公易解百家,一之多元,福泽万众

  1935年,中华民族内忧外患的风雨之中,曾仕强诞生于福建漳州。他的祖父是当地有名中医父亲曾迺超先生一生从教,创办的华安中学,至今仍是当地名校

  一个动荡不安年代,一个文化教育世家,曾仕强在战火纷飞中度过了童年时光完成了自己的人生启蒙书香门第,“长安家风”,让他的国学根基在躲避日本人的轰炸中打得尤为坚固。   

  (二)

  伴随着战火书香长大,1949年,刚迎来束发年华,曾仕强便随双亲举家迁至台湾。居住在台南县新营镇,就读南光中学,随后顺利考入台湾四大学府之一——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就读工业教育系。

  正是在这所高等学府里,曾仕强结识了美丽端庄的刘君政女士,从此携手走过了六十多个春秋,唯此一生。

  大学毕业,开启“大易人生”,从一名教师到一校校长,师心一贯;从游学欧美到潜心中华文化,眼界境界厚积薄发

  (三)

  在阔别故土四十一年后,1990年,曾仕强教授第一次回到了祖国大陆游子带着行道弘道的宏愿归来,用尽毕生所学,贯古今,纳中西,重铸“中华文化自信”!

  一石激起千层浪,从此奠定了他“中国管理之父”的牢固地位

  (四)

  春秋荏苒,年过古稀未伏枥,犹向苍穹深情

  2007年开始,曾仕强教授不断登上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主流荧幕,面向世界解读中华道统文化的奥秘普及易经》的智慧,详解《道德经》的玄妙,正论《论语》的启示

  天降大任,“大道复兴”,他从不曾停下自己繁忙脚步

  (五)

  人从道中来,再回道中去。2018年11月11日,84岁的曾仕强教授完成了自己的人间使命,耄耋以终,回归大道。

  逝者如斯,斯文在兹;大师远去,道统千古

  生命伟大在于身后不灭的丰碑集体永远的传承。

  这一生,

  他文行华夏,为天地立心;

  这一生,

  恩泽芸芸,为生民立命;

  这一生,

  著作等身,为往圣继绝学;

  这一生,

  鞠躬尽瘁,不负万世所载。

  作为儿子“孝就是道”,

  长兄如父,扛起家族责任

  作为丈夫知道“我是谁”,

  执子之手,终身不渝;

  作为父亲,“美满亲子关系”,

  抚育三个子女成家立业满堂和乐;

  为人师,“教养”无界,

  学校,登讲坛

  言传身教桃李满天下

  他是弘道者,

  笃志中华,正本清源,继旧开新;

  他是先行者

  修己安人,知行合一,光辉不灭!

  铭记曾师教诲

  躬身力行

  立志传承

  是对恩师最好的回报

  ▼

今日话题

  传承发扬曾教授智慧,我能做什么?

  欢迎留言区留言探讨

  走心留言随机选3条,赠送教授纪念画册

  ▼点阅读原文,为曾教授守七49天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纪念曾仕强教授 | 生命的伟大在于身后不灭的丰碑和集体永远的传承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