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是最好的致敬
12月2日,在台北和罗浮山两地分别举行了曾教授告别和追思仪式,易友们从全国及世界各地赶往这两个地方,送别曾教授最后一程。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教授授我大道,教我智慧,真的无以报师恩。仪式现场,很多易友甚至三拜九叩,感恩曾师改变了自己的人生。很多易友久久不愿离去,一遍又一遍看着教授的纪念片,泪流满面……
逝者如斯,斯文在兹。今天,我们分享各地易友送别恩师说的话,是感恩,是立志,更是传承!
……
感谢各地易友和我们一起感恩送别曾教授。
我们要不忘初心,薪火相承。
▼
点击下图,重温曾师纪念片
(苹果手机若无法观看,请关注公众号,点击菜单栏-悼念曾师-曾师纪念片)▼(一)
孔子编修十翼,韦编三绝,万世师表;曾公易解百家,一之多元,福泽万众。
1935年,中华民族内忧外患的风雨之中,曾仕强诞生于福建漳州。他的祖父是当地有名的中医,父亲曾迺超先生一生从教,创办的华安中学,至今仍是当地名校。
一个动荡不安的年代,一个文化与教育的世家,曾仕强在战火纷飞中度过了童年时光,完成了自己的人生启蒙。书香门第,“长安家风”,让他的国学根基在躲避日本人的轰炸中打得尤为坚固。
(二)
伴随着战火与书香长大,1949年,刚迎来束发年华,曾仕强便随双亲举家迁至台湾。居住在台南县新营镇,就读南光中学,随后顺利考入台湾四大学府之一——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就读工业教育系。
正是在这所高等学府里,曾仕强结识了美丽端庄的刘君政女士,从此携手走过了六十多个春秋,唯此一生。
大学毕业,开启“大易人生”,从一名教师到一校校长,师心一贯;从游学欧美到潜心中华文化,眼界境界厚积薄发。
(三)
在阔别故土四十一年后,1990年,曾仕强教授第一次回到了祖国大陆,游子带着行道弘道的宏愿归来,用尽毕生所学,贯古今,纳中西,重铸“中华文化自信”!
(四)
2007年开始,曾仕强教授不断登上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等主流荧幕,面向世界解读中华道统文化的奥秘,普及《易经》的智慧,详解《道德经》的玄妙,正论《论语》的启示。
(五)
人从道中来,再回道中去。2018年11月11日,84岁的曾仕强教授完成了自己的人间使命,耄耋以终,回归大道。
这一生,
他文行华夏,为天地立心;
这一生,
他恩泽芸芸,为生民立命;
这一生,
他著作等身,为往圣继绝学;
这一生,
他鞠躬尽瘁,不负万世所载。
作为丈夫,知道“我是谁”,
执子之手,终身不渝;
他是弘道者,
笃志中华,正本清源,继旧开新;
他是先行者,
修己安人,知行合一,光辉不灭!
铭记曾师教诲
躬身力行
立志传承
是对恩师最好的回报
▼
●今日话题●传承发扬曾教授智慧,我能做什么?
走心留言随机选3条,赠送教授纪念画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