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西伯利亚的理发师》经典影评10篇
日期:2018-01-08 来源:文章吧 阅读:

《西伯利亚的理发师》经典影评10篇

  《西伯利亚的理发师》是一部由尼基塔·米哈尔科夫执导,朱莉娅·奥蒙德 / 欧列格·缅希科夫 / 阿列克谢·彼得连科主演的一部喜剧 / 剧情 / 爱情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西伯利亚的理发师》影评(一):For you,a thousand times over

  记得最初她揭开幕布,一群年轻的士兵坐在地上嘻嘻哈哈吃着甜甜圈;

  记得失去与爱人共舞机会、气得和小狗龇牙咧嘴的安德烈;

  记得她染回了发去找他,把一个成熟的、颇具风韵的女人所可以给予的一切给予他,她唤他,my boy,我的少年

  记得他被送上流放的火车朋友们唱起费加罗的婚礼,追逐着渐行渐远的火车,他在火车里高声应和,那一刻,世间一切风景都缄默。

  当然,还有最后的最后,苍老的安德烈与年少的安德烈一起为了他们的爱和梦朝前奔跑……他终于还是平静地看着她离去,那一刻,他尘满面,鬓如霜。

  如果我们相逢

  在多年之后

  我将如何向你致意?

  以沉默,以眼泪

  我被深深地震撼。为了那怦然心动的爱情、为了白雪中的俄罗斯、为了那曾经一样炽热的少年……更为了,那轻狂的、放肆的、如莫扎特的乐曲一般曼妙、如少年的笑容一般美丽的,青春。他们的。我们的。

  或许,真的只有在年轻的时候,我们才能这样不顾一切地面世界

  Что в имени тебе моем?

  A.C. Пушкин

  1830

  Что в имени тебе моем?

  Оно умрет, как шум печальный

  Волны, плеснувшей в берег дальный.

  Как звук ночной в лесу глухом.

  Оно на памятном листке

  Оставит мертвый след, подобный

  Узору надписи надгробной

  На непонятном языке.

  Что в нем? Забытое давно

  В волненьях новых и мятежных,

  Твоей душе не даст оно

  Воспоминаний чистых, нежных.

  Но в день печали, в тишине,

  Произнеси его тоскуя;

  Скажи: есть память обо мне,

  Есть в мире сердце, где живу я...

  我的名字对你有什么意义

  它会死去,

  象大海拍击海堤,

  发出的忧郁的汩汩涛声,

  象密林中幽幽的夜声。

  它会在纪念册的黄页上

  留下暗淡的印痕,

  就像用无人能懂的语言

  在墓碑上刻下的花纹。

  它有什么意义?

  它早已被忘记

  在新的激烈的风浪里,

  它不会给你的心灵

  带来纯洁温柔回忆

  但是在你孤独悲伤日子

  请你悄悄地念一念我的名字,

  并且说:有人在思念我,

  在世间我活在一个人的心里。

  gt;>>这部片子让我爱上爱情。俄式作品了解进行时。

  《西伯利亚的理发师》影评(二):献给广袤,荒凉,又五彩斑澜的西伯利亚

  深夜两点,坐在两个房间的过道椅子上,我尽情哭泣……

  让我深深震撼和感动的是电影(也许只有电影)《西伯利亚的理发师》。这部影片不幸也讲述的是一个年轻的士官生(相当于军校大学生吧)和一个明显年长于他的女人的爱情故事,这个女人的眼角和嘴角隐现着皱纹,可她多么优美,成熟,深情。这不是一个“姐姐”和“弟弟”的故事,而就是一个女人一个男人的爱。

  安德烈为了她决斗(这是用生命换取男人尊严,而“男人的尊严”是证明自己能力保护自己心爱的女人,即使别人只是拿她开了几句玩笑);安德烈向她表白,“在火车厢里的时候……”;安德烈举起了琴弓,为自己换回一生流放的命运……这一切,都是为了一个女人……看着看着,我在心里说,“看看吧,看看一个年轻人是如何去爱的,应该如何去爱……没有一点儿犹豫和怯懦!”……我又被影片带着向前,胸中一直鼓荡着激情和爱……我的眼里蓄满了泪水,这些圣洁美丽的水晶一样的泪水,全部献给影片中的安德烈和这个女人,献给那么广袤,荒凉,五彩斑澜,忧伤沉郁,遥远寒冷的西伯利亚……哭到最后,作为一个女人,我似乎心里只剩下了一句话:如果能爱上一个俄国男人是多么幸运事情,被一个俄国男人所爱又该是多么幸福……

  《西伯利亚的理发师》影评(三):只有悲剧才能净化灵魂

  影片的前半部使人笑出了眼泪,后半部则带着痛苦微笑嚎啕大哭。

  雅思贝尔斯说:“悲剧要求的更多:灵魂的净化。……它

  清除掉我们日常生活中那些花哨,迷乱,琐碎经验──那

  些使我们狭隘、盲目的事物,从而使真理成为我们的一部

  分。”由此可见,他的悲剧理论关注的是认知,是人的存在

  关于悲剧的一切具体内容,都以此为基础

  在这位著名导演的身上,我们能看到那种洋溢于他作品间的俄罗斯精神,那

  种令人敬畏的自信执着

  老安德烈和小安德烈的血液里都流淌着俄罗斯高贵的精神,为了尊严绝对不肯屈服。

  鲁迅说:“悲剧是将有价值东西毁灭给人看。”

  如果看完你哭了,说明你因你所认可价值被毁灭了而感到难过

  《西伯利亚的理发师》影评(四):你是浪子,别泊岸

  其实电影过半我都挺兴味索然的。有的地方好笑,又有的地方莫名奇妙。我有些看轻安德烈,因为他那么轻易就掉进了爱河、做起了傻事,为一个仅仅数面之缘而几乎一无所知的异国女人。在我看来,他既没见识过什么有吸引力的女性,又缺乏最起码的crush免疫系统

  我更不喜欢简,倒不是因为她以欺骗为生。我顶不认同的,是她对所有异性——不管是油头滑脑的中年官员还是稚气未脱的军校学生——都毫不收敛地散发她的魅力。她的眼神,她的笑声……她心里至为清楚这一切对男人的杀伤力,并且她从来都享受这大杀四方的快感。恰如她巧笑倩兮,在火车上灌醉了初次相遇的安德烈,又在节日里灌醉了戒酒的院长。她这样对待安德烈,恃美行凶,倒也说不上有什么错。但总有点像端着重型武器朝手无寸铁的平民开火,有失人道。

  但这就是简。她是一个浪子,一个不会把任何人放在心上的潇洒美人儿。她的俄罗斯之行,理应如同她的每一次旅行一样,赚一笔钱、迷倒几个男人,然后头也不回地走掉,轻松如弹掉裙摆上沾染的尘埃

  可安德烈是个意外。

  那晚走进安德烈的房间的简,多多少少是有些无措的。她大概没想好要拿这个为她罔顾前途、浑身冒傻气的年轻后生怎么办,也没想好拿自己心里那渐渐破土而出的爱意怎么办。于是她索性坐到床边,脱了衣服,还问小伙儿:“你不想吗?”

  一睡了之,倒不失是个直截了当的好方法。安德烈对她来说是个麻烦,或者说,爱情对她来说是个麻烦。用性去化解爱情,是她在拿自己擅长的招数抵挡陌生敌人哪。

  偏偏这敌人太凶猛,分分钟将简引以自豪的铠甲卸了个干净。于是我们看到了一个柔软的,并不潇洒的,甚至需要轻拿轻放的女孩子。这个女孩啊,在太小的时候就接触到了两性关系中最坏的那一面。对她而言,男女间的相互吸引、亲密关系从来都只是漂亮的丝质连衣裙、五颜六色的糖果、她远远望着的一等舱……生意而已。她爱上安德烈看似荒唐,却也不荒唐。这是她人生中遇到的第一个被她吸引,但不企图从她身上得到什么的男人。

  他在岸边,睁着双单纯热烈眼睛望她,于是她也就忽地发觉海上种种奇异风景,竟还不如他笑得好看

  而故事结局,歌里早唱过:

  你是浪子 别泊岸

  清风是你的翅膀

  太阳带给你光芒

  泊岸却令你枯干

  至于那台叫西伯利亚理发师的伐木机,它才是故事的主角。十年后的简终于踏上西伯利亚的土地寻找爱人时,无数参天巨木在她身后伴着机器的轰鸣声倒下。那一幕我看不到任何宏观的象征意义,什么帝国的余晖,什么西方文明的冲击。我看到的只有简的心。那儿原本是片荒原,贫瘠倒也自在,直到有一个人播下种子长出森林。然而命运却是这台张牙舞爪的怪兽机器,顷刻,就将她心上的森林伐尽了。

  《西伯利亚的理发师》影评(五):让人大失所望的片子,简直就是张艺谋的风格

  我是米哈尔科夫的热烈崇拜者。但这部影片简直就是败笔,是苏俄电影中难得找到的媚俗之作。矫情造作,过分的民俗化表现,就像韩寒说的,把土特产拿出来出口。

  这部片子是1998年拍的,苏维埃解体没有几年,国内情况混乱,国家还没有个定型,如此民俗化的表达沙皇俄国,也是符合了当时俄国大众的一种寻求自我定义的需要,虽然也不排除想打入西方影视界的企图,到底,这部片子一半以上是在说英文,所以也就刻意地,直到过分造作地来体现了俄罗斯特有的民间风俗和人物性格,比如,那个将军等。

  唯一可取的,是米加尔科夫一向具有的幽默,但在这,特别是影片上半部分,用的过火了。

  人物塑造很失败,Jane 也算是上流社会的正规人家女子,而不是所谓的 Courtisane,所以按当时西方十九世纪社会的习俗来看,行为不应该如此放荡。又被Julia Osmond 这个英国女演员演得比妇女解放运动之后的悍妇还有强悍,实在是糟糕透顶。如果讲述一个爱情故事,女主人公如此不引发我们的同情共鸣,那么,也就甭讲啥爱情了,一看就是个害人的妖精,还是叫孙悟空来吧。让人同情的是后来安德烈的妻子,他们家的小女仆,米哈尔科夫的女儿演的。

  安德烈,一个没头脑只知道冲动的愣头青,也不引人同情,倒是他的那个伯爵同学是个让人喜爱的人物。

  两个主人公都是那么招人嫌的,这部电影还会成功吗。

  天知道如此才华横溢的导演花了四千五百万的巨资怎么能弄出这么一个三流的片子出来。不过,剧本本来就不行可能是为了和西方沟通,接轨,没掌握好尺度吧。

  不过,如果你真的无聊,可以看看,作为娱乐还是可以的。

  《西伯利亚的理发师》影评(六):命运的捉弄

  不只是电影也是艺术品,民族精神,民族文化,民族历史和爱情片的完美融合,让爱情具有了时代意义也更为深刻

  小时喜欢看大团圆结局,觉得所有的事情都会有转机,最后的最后一定是一个好莱坞式的happy ending,而看悲剧总是为一些错过遗憾感到惋惜心痛。长大以后才慢慢学会欣赏和品味悲剧,比起大团圆,感觉悲剧才更像人生。俄罗斯还有一部影片叫命运的捉弄,这个名字在脑海里久久不散。又对这部电影里的一段台词印象深刻——“我们的幸福多么脆弱!如果谁能认为能够成为命运和才能得主人,那他将是多么的天真无知。人的意志一定被什么牵引着,以致永远无法懂得这个悲哀道理。”生活没有官方cp,身处其中的我们看不透摸不清,我们又不是观众,不能对一切都了如指掌。很多事情不会按照意愿发展,有时候阴差阳错,就是另一个结局——但是怎么说呢?我们啊,没有惋惜没有遗憾,甚至不像看电影一样觉得这是一个悲剧——悲剧是观众们下的定义。身在此山中,一切发生的都那样自然而然,顶多只叹一声造化弄人。你说你不信命运?当万千只精子中成功游出来的组成你的那一只——属于你命运的齿轮就已经开始转动了。

  《西伯利亚的理发师》影评(七):西伯利亚的流动盛宴

  愿意成为年轻人,愿意自由的保存年轻人的热忱于自己的天性之中,愿意为此奋斗,面对买卖交易,讨价还价,和类似尘世利益的谋求,就象羞怯的少女面对猥亵下流一样充满恐惧与畏缩,是的,这就是使命!

  -----克尔凯郭尔

  俄罗斯的精神不在彼得堡,他的精神三分之一在莫斯科,三分之一在中亚,三分之一在西伯利亚。

  西伯利亚是俄罗斯每一个伟大灵魂的圣地,也是受难之地。罗蒙诺索夫说过,俄罗斯正是因为西伯利亚的富饶而强大,而寒冷的西伯利亚也是文学滋养的一片沃土,十二月党人,在那写出《死屋手记》的陀斯妥耶夫斯基,流亡于此的俄罗斯文学家不计其数,从车尔尼雪夫斯基到列宁,还有无数在那里度过生命中美好年华人们,他们是俄罗斯的灵魂和良知。西伯利亚某种程度上也是俄罗斯的精神与灵魂的象征。

  于是就不难理解拜访过列夫.托尔斯泰故居庄园的吴忠超,面对那辽阔的草原,苍茫的树林,总要不由自主地心旷神怡,而金黄色的蒲公英,成群的牛羊,再辅以蓝天白云、芳草连绵的广阔天地背景,令他感慨只有俄罗斯这样宽广的国度才能孕育出这样博大的灵魂。

  爱情与两样东西发生关系时,会变得荡气回肠,一样是死亡,另一样是时间。 《西伯利亚理发师》属于后者。但同时,它又具有一种冰雪般凛冽与高原般广袤的感觉。 我想,那是因为安德烈.托尔斯泰,这个俄罗斯军人身上有着罕见的高贵气质,这使得他与珍的爱情成为一段与时代洪流交相辉映的旷世传说,即使经过岁月洗礼而显得厚重与悲悯,但骨子里仍是青春无悔的酣畅淋漓。

  这是一个漫长的故事,将近三个小时长的故事;这也是一个流俗的故事,一段爱情牵扯着落难的主角;但这是一个我喜欢的故事,因为它有着剧情、配乐、时代背景的出色组合。年轻俊朗朝气蓬勃的士兵,雄心勃勃英武睿智的沙皇,皑皑白雪掩映下的雄伟克里姆林宫,卫队嘹亮的号子刺破莫斯科湛蓝的苍穹,稚气可爱的小王子预示着帝国的希望,而异国美丽的少女在多情的大地上谱写着爱的传奇,很难把影片中的景象和即将发生的十月革命和轰然倒塌的帝国大厦联系在一起。

  隐约感受到美国现实主义精神和俄国浪漫主义精神的碰撞。八面玲珑、风情万种的美国女子珍妮,怀揣着一个神秘的任务来到俄罗斯,却无意中被年轻的俄国军官安德烈的真爱所打动,但她却始终无法放弃这次俄罗斯之行的最初目的,还是无意中伤害了单纯的安德烈。 盛怒下的安德烈独自一人踏上了残酷的不归路。珍妮万万没想到这一别,便已经是永别了。安德烈留给她的,只有一个像他一样倔强、一样单纯的孩子。影片的结尾,安德烈屹立在蛮荒的西伯利亚林地,头发和络腮胡子杂乱而颓废,脸上刻满风霜,他用脏兮兮的手指点燃一根烟,慢慢抽着,目送珍妮驾着马车渐渐远去,目光已经不再清澈;然而在夏日的美国军营,摘掉了防毒面具、大笑着碰跑的儿子,如此的纯真烂漫、意气风发,俨然便是重生的青年时代的父亲。这样的场景,令人欣慰,又令人心碎。

  1885年前后的俄罗斯,或许便如同最后入侵西伯利亚的理发师一般,遭遇着冲击和倾覆,民族的传统和习俗注定要消失在机械复制年代下的慌乱和匆忙之中,只不过对于导演米哈尔科夫而言,这样短暂的断裂不过是历史转变的阵痛之一,更且,雅致的传统从来未因为时光流逝,星斗转移而消弭,相反,作为无形之力,它以更为顽强的生命力复活,甚至将这种伟大而执着的传统带到了他们曾经愤懑憎恨的土地,大洋彼岸的美国。俄罗斯的精神和传统从来不仅仅是一种想象的乡愁。

  从电影开始,小安德烈因为拒绝说“莫扎特是一坨狗屎”开始,俄罗斯的精神和传统就开始潜隐复活,而经过近三个小时的回溯和陈述,最后长官终于屈服于小安德烈的固执,站在悬崖边上对着所有的士兵大声坦白,莫扎特的伟大,这无异于俄罗斯精神和传统的胜利——在所有人戏谑放弃尊严和事实面前,俄罗斯人特有的固执和坚持依旧可以藐视所有的屈辱。

  电影的最后,我们看着小安德烈满脸灿烂的笑意,踏着夕阳奔跑,像当年他父亲在火车上邂逅珍妮般的欢快,奔跑中,父子两人的面目影影幢幢,近乎重叠,映照在如同茶垢的夕阳之中,棱角分明,仿佛在告诉我们,古老的俄罗斯将与记忆一同重返传统的雅致与荣光。

  “我撒过许多谎,连自己都不记得什么是真什么是假了。只有当我和你在一起时,我才明白什么是真的。”当珍妮向托尔斯泰倾诉了自己一发不可收拾的情感后,她说。俄罗斯精神的壮丽和博大就在于他的基督教所赋予的人道主义和他们特有的那种奔放热烈几近疯狂的对于爱情的追求。

  这样的电影,是史诗般的影片。宏大,壮美,以浪漫到虚无的爱情故事为线索,缠缠绕绕,演绎出一个时代,一个地方、一个民族。 影片后半部分的力量有如屠格涅夫、蒲宁、库普林式的小说,这种情感力量是强大的却又是节制到了高贵,没有撕心裂肺却甚于撕心裂肺,艺术世家出身的米哈尔科夫是那么执着于一种俄罗斯式的表现方式:是时代的,也是个人的,时代的悲剧寓于个体的悲剧;那种历史感,现实感,那种艺术的责任,高贵的苦难。用伟大的勃洛克的诗就是:

  “啊俄罗斯,贫困的俄罗斯,

  你灰色的小屋,你风儿的歌唱,

  仿佛爱情的第一缕泪珠。

  《西伯利亚的理发师》影评(八):好片子

  周末,用mp5看了电影《西伯利亚的理发师》,这是一部感人的片子,好片子不多,能够有完整的故事,拨动观众的心弦,这就是我对好影片的要求。要求这么低,实在是因为近些年看了太多的无聊影片,能看懂的似乎只有票价而已,其实也许连这个也看不懂。

  这部电影在mp5里放了很久,一直以为是前苏联的革命片,而我对于革命啊,战争啊之类的影片总是提不起兴趣,所以一直没有看。这次是因为电脑被霸占,不得以才看了它,没想到内容和风格与我的想象大相径庭。

  这是一部轻松幽默的影片,充满着搞笑的小段子,描述的却是伤感的故事,令人遗憾的结局,能把这二者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丝毫不感牵强,这本身已经是一种成功了。刚才看了豆瓣上的评论,说是该片好莱坞气息太浓厚,演员缺乏俄罗斯气质,是一部给外国人看的俄罗斯电影。这个我实在看不出来,因为孤陋寡闻的我,对于美国、德国、法国、俄罗斯,各自有什么风格和特点,丝毫分不出来。中国片和韩国片倒是分得挺清楚。

  对于《西伯利亚的理发师》,我所不满意的只有一句台词,那就是接近结尾时珍妮的内心独白,她说:“人命究竟算什么?我越来越读不懂这个国家了。”这句台词,就像是画蛇添足一样,像是硬加上去的,给原本流畅的剧情,拔到了一个毫不相关的主题上,像是一个完美的花瓶鼓了一个大包。草菅人命的事,仅仅是俄罗斯有吗?美国就没有?别的不说,光是描述司法不公正的美国影片就比比皆是吧。何以一个经常违法犯罪的美国姑娘,到了俄罗斯就会感慨社会的不公正了呢?这不是太不适宜了吗?让主人公说出不符合自己身份的话,使影片显得多么别扭。而且这样的一句台词,似乎使影片蒙上了一层政治色彩,与影片的风格毫不协调。我不禁感慨,这样一个感情丰富,手段高明的美国姑娘,这样一个读不懂俄罗斯的姑娘,一生中最深的爱恋竟然是一名俄罗斯小伙子,这是命运的捉弄和讽刺吗?

  因为误会,有情人没有终成眷属。他们甚至终其一生,也没能向对方倾诉衷肠。单纯、欢快的小伙子,最后竟然在西伯利亚的大森林里冷冷清清地度过一生,真是令人遗憾。也正是这种遗憾,让人感受到它的真实。现实生活不也常常是这样吗?没有明明白白的台词,处处混混沌沌的遗憾。蓦然回首,人生已过大半。也许这才是生活的本来面目吧。

  很喜欢电影里的女主角,觉得她的演技无可挑剔。面容也许不是最美,笑声却是最为爽朗。落落大方的独特气质,是东方人所不具备的。跟《大师与玛格丽特》中的女主角倒有几分神似。有一篇影评说剧中男主角所演唱的歌剧是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礼》,而歌剧中的主角是一名理发师,有着和托尔斯泰相似的经历。所以电影里有很多相呼应的台词和情节。可惜这深一层次的含义我无法体会了,因为关于莫扎特,关于歌剧,我都知之甚少。

  影片语言为俄语和英语,据说还有法语和德语,不过我听不出来。觉得语言的过渡也很自然,从语言到情节,到表演,我都给五颗星。另外拍摄的画面和角度,我也很赞赏。当然,是业余的赞赏。

  《西伯利亚的理发师》影评(九):西伯利亚理发师

  我猜到了开头,却没猜到结局。火车上的邂逅,本以为是一段美好爱情的开始。但托尔斯泰的爱情是如此的热烈,如同燃烧的伏特加酒一般,年轻的冲动与疯狂最终让他付出一生的代价。军官转瞬间变成囚犯,随之而来的是劳役、流放和西伯利亚的无尽的荒凉与寒冷。有人说造成这种悲剧的是俄罗斯文化与美国文化的差异,其实最根本的原因是托尔斯泰与珍妮对爱情理解的不同。托尔斯泰是一位至情至性的浪漫青年,在他那个年纪,爱情几乎是他人生的全部,所以我就不难理解他因为最好的朋友言语污辱心上人而与他决斗,在替将军读情诗时将自己内心的爱表白出来,可以因所珍妮对他爱的误解而拒绝与她上床。

  托尔斯泰不惜用自我毁灭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爱的执着与热烈。他得到了所有人的尊重和同情。在登上流放路途的火车前,他的母亲、女仆、战友、上司和最爱的人都来为他送行,那个桥段催人泪下。

  女仆对托尔斯泰的爱是电影中隐藏另一条情节线,虽然着墨不多,却同样伟大,同样感人。她只身前往西伯利亚陪伴托尔斯泰度过艰苦的流放生涯。十年后,珍妮去西伯利亚找托尔斯泰时,女仆已经为托尔斯泰生了三个孩子,他们居住的小木屋中充满了家的温暖。

  与最爱自己的人结婚,让自己最爱的人永远记着自己,对一个重情重义的人而言,这何偿不是一种最好的选择。

  可喜的是,他的儿子完全继承了他的精神传统,对信仰坚持不懈,永不服输。正是这种精神,让一个民族立足于世界之林,打不垮,折不弯,在那片广袤的土地上抒写出无数的传奇。

  《西伯利亚的理发师》影评(十):我用一生换真情。

  俄罗斯的男人是可爱的,是热情的,是执着的。

  一个贪图钱财的女人要到俄罗斯的军队中筹集一笔巨款。

  在火车上遇到了一个士官。

  他坐坏了她的折扇。把珍贵的照片遗忘在了火车上。。。

  于是一个还照片,一个修扇子。。

  他们终在军队中相见了。

  翩翩的舞池中他躲不掉她的双眼,

  为她与朋友决斗。看她来到自己的身边。

  “俄罗斯的古老传统。”

  分别之前要有三个吻。

  “俄罗斯的古老传统”

  绝不准许自己的女人被别的男人调侃。

  “俄罗斯的古老传统”

  我爱你。就会永远忠诚于你。

  可惜却是一个太悲惨的故事。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西伯利亚的理发师》经典影评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