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暴力街区》经典影评集
日期:2017-12-27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暴力街区》经典影评集

  《暴力街区》是一部由卡米尔·狄拉玛执导,保罗·沃克 / 大卫·贝利 / RZA主演的一部剧情 / 动作 / 犯罪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暴力街区》影评(一):跑酷,打也酷

  当类似“地铁跑酷”“神庙逃亡”的游戏成为都市人的掌中宝时,我们越发期待看到真人版的经典电影《暴力街区》重出江湖。吕克·贝松不负众望,继《暴力街区B13》(2004)、《暴力街区2:终极》(2009)之后,继续监制了这部由卡米勒·德拉马雷导演的《暴力街区3》。这部电影依旧由“跑酷”运动的创始人之一大卫·贝利领衔,又有保罗·沃克的全力加盟,尤其作为保罗的生前遗作,其意义远超出一部动作电影,值得所有影迷屏息期待。

  本片是《暴力街区B13》的升级版,这次故事发生地在美国芝加哥的“红砖特区”,是城市中的贫民窟,此处龙蛇杂处万恶渊薮,被政府官员视为城市向上发展的毒瘤。面对特区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威胁,保罗·沃克饰演的警察深入虎穴,准备卧底破案,而大卫·贝利则因女友被抓也要重回“地狱”,两人殊途同归,于是联手抗敌。熟悉这一些列影片或是吕克·贝松影迷的观众一定对故事记忆犹新,然而也还会惊讶于影片中升级的跑酷运动、刺激的飙车追击,还有精彩的枪战智斗。

  大卫·贝利创造并发扬了跑酷这项运动,使之成为了青年人新的生活方式。此过程中,他受到了东方哲学影响,决定要将本身的信念,从对抗负面的力量,转换成“像水一样的流动”。它能使人通过敏捷的运动来增强身心对紧急情况的应变能力,这点和武术近似。不同之处,武术虚拟格斗反击,而跑酷虚拟紧急脱逃。他之后选择自己的信念,开创出新的哲学,而这个立点是建立在自由的理念上。这种“自由”在影片中被表现淋漓尽致,两人无论是狭窄走廊里的矫健后空翻,还是高楼顶空的凌空飞跃,身手都极尽灵活、堪称神同步。《暴力街区3》中,在本剧中,他也担任了跑酷“菜鸟”保罗·沃克的指导老师,两人炫车技、秀拳脚,配合,激情与热血隔着屏幕却喷薄欲出

  鱼跃翻滚、猫爬、猴跳、猩猩飞台、钻栏杆、顺风旗、侧身跳、反猫扑等帅气酷炫的跑酷动作一一展现,贝利和保罗在城市罪恶的魔窟中飞檐走壁、腾转挪移,他们游走于罪犯恶魔之中,死守法律正义的底线,观众提心吊胆,他们却游刃有余、嘻嘻哈哈。为了集中发挥两人各自的优势自然不能让保罗离了跑车,这位以《速度与激情》俘获万千影迷心的演员,最大的爱好就是赛车,他每个星期至少得有那么一次开车到赛道上去过过瘾。他有一辆Skyline R35,还有一辆保时捷GT3。影片中,保罗依旧神采依旧,他和汽车融为一体,汽车既是他的武器装备,也是他的朋友伙伴。在“红砖特区”里,保罗驾车躲过子弹的射击和群车的围堵,成功突围。

  《暴力街区3》跑酷,打也酷。这部电影中我们既能看到融合了跑酷动作的竞技型对抗,也能观察出香港动作电影的痕迹,现代动作片的稳准狠、快速出击、简洁经济,影片中应有尽有。我们看得血脉贲张、激动不已,又明显感觉到与美国超级英雄片有着极大的不同。“现在的观众们需要真正的英雄,而不是模仿出来的英雄。现在的一些极限运动员正在成为真正的明星。那些真实的动作场景越来越吸引那些寻找极限感官新刺激的观众们。”的确,跑酷非常酷,在于它超乎常人的极限;打也非常酷,在于它无限延展了跑酷的动作性。总之,《暴力街区3》是一部非常酷的电影,值得我们在炎炎夏日酣畅淋漓

  《暴力街区》影评(二):镜头展示下的暴力美学

  以一个未看过原作的人的观点来看,这是一部还算不错的影片。

  片头是标准的掌权者作死,虽然“市长”角色并没有表现出更多的深沉奸诈...

  情节并不复杂,是一个围绕着特殊强拆方式展开的英雄救美又救了百万市民的故事。

  需要点赞的是电影的场面,跑酷、飞车、贫穷与混乱,配合红砖区内破旧的建筑随处可见的涂鸦,让一个游戏爱好者很容易联想到GTA系列。

  一开始楼内的追逐戏非常有视觉冲击力,当然有一部分效果是得益于镜头处理,从之后的打斗场面来看,摄制组实在是十分热衷特写镜头...

  之后抓捕毒贩、搭档互♂搏、红砖大战等情节,特写也贯穿始终,虽然这样的方式让动作看起来更加真实、更加有力量,但是用多了真的会让人头晕的....

  需要吐槽的地方

  1.上面提到了,特写真的太多了,看上去两个主角都点满了暴击。

  2.随便一把枪打出子弹的声音都不会逊色于沙鹰,让我担心开枪者的手腕突然断掉。

  3.“雪人”兄看上去是有点傻大粗,但是你不能让他在几分钟的出场时间里台词只有“啊”“嗷”“吼”这类玩意吧。

  4.既然红砖区是典型的脏乱差地区,那怎么能光表现暴力而不把另一种该表现的东西....表现...出来呢?(我知道你们都懂)

  值得一提的是红砖区内80%的帮派分子都是黑人,而两位主角美国佬和法国佬又都是白人,故事依然离不开正义的白人洗白了邪恶的黑人然后手牵手走向和平的路线,那么什么时候能有正义的黑人做主角的故事呢。

  以上。

  《暴力街区》影评(三):in loving memory of paul walker

  剧情 评分都不重要了 我也没看过10年前那部 paul walker才最重要 接在看的哭惨了的闺蜜之后看了这部电影 我心情本来就不怎样 他在戏里还是很卖力的样子 他还是演卧底 演警察 他开着车飚着车还是很帅很专注的侧脸 看起来是那么的charming 戏里面出现的第一个他撞车的镜头 我就害怕起来了 想起来那个车祸现场的照片 结果他在戏里面撞了2次车吧 我多希望那个新闻只是片场的剧照 可是最后的大屏幕出现了他的黑白照片 下面写着“in loving memory of paul walker” 好像又再一次帮我确定了一遍 他已经不在了 真的太难受了 你在戏里不是答应过爷爷你哪儿都不会去 就待在这里吗?

  《暴力街区》影评(四):失败的翻拍

  死者为大,作为保罗沃克的最后一部完整电影 ,大部分人还是抱着一种宽容态度去看的。

  十年了,经典难以再现,很多给了高分的观众可能根本没有看过十年前的版本,如果看过2004年版的《暴力街区》难免会把两部电影做一个比较,因为故事情人物关系基本上没有大的改动。

  这次翻拍还是比较失败的,翻拍的电影如果没有特别出色的表演很难超越之前的作品,越是经典的影片翻拍的风险越大。

  大卫贝利明显老了很多,已经不再是当年的那个青葱少年。这部跑酷题材的影片可能不太适合保罗。保罗飙车可能比赛瑞尔拉菲力棒,但是跑酷动作比他还是差了一大截,很多高难度动作明显使用的替身,这和当年所有惊险动作全部由主演自己完成有很大的不同,高下立判。

  整部影片演员的表演比原版差了很远,K2、黑帮老大,小混混们的表演都差强人意,与原版不可同日而语

  两位男主感觉不到有什么交流,只是机械的念着台词。两人从监狱转监的牢车里没有交流,保罗就直接搞定了两个警员,下了车两人就莫名其妙的扭打在一起,然后又莫名其妙的和好了。

  在最后天台上面输入导弹密码的时候也没有之前的那种紧张刺激,到了市长办公室的那一场表演也特别像赶时间收工回家约会。

  总之,这是比较失败的一次翻拍。

  《暴力街区》影评(五):保罗·沃克遗作《暴力街区》激情上映(图)

  文:达人钧钧

  去年11月30日,著名影星保罗·沃克在与友人驾车出游途中意外遭遇严重车祸,让这位年仅40岁的天才影人过早地离开了人世。此消息一出,引发了全球《速度与激情》系列忠实粉丝的“大地震”,而在中国影迷中也是一片唏嘘感叹,从2001年开始保罗·沃克开始主演《速度与激情》系列直到《速度与激情6》,而《速度与激情7》成为他永远未完成的遗作。由于保罗沃克深入人心的“速度明星”形象,《暴力街区》则成为他生前最后拍摄完成的电影。而这部电影也就成为全球影迷关注的焦点,成为寄托影迷心中永远怀念、无法复制的经典作品。如今这部电影8月1日就要跟中国影迷们见面了!大家可以奔走相告去影院最后一次欣赏保罗·沃克帅气的外形和无比精彩的演技了!

  《暴力街区》向经典致敬

  十年前,由皮埃尔·莫雷执导,吕克贝松担任编剧和制片的黑帮动作影片《暴力街区13》一经公映,就曾引发全球影迷的热情追捧。对于喜欢电影的朋友来说吕克贝松绝对是大师级的导演。他导演的电影《第五元素》、《尼基塔》、《这个杀手不太冷》、《圣女贞德》都是家喻户晓的经典电影。而《暴力街区13》则是经典中的经典,尤其是片中令人眼花缭乱的动作场景和炫目的跑酷过程更是让人过目难忘。当年吕克贝松曾说:“现在的观众们需要真正的英雄,而不是模仿出来的英雄。现在的一些极限运动员正在成为真正的明星。那些真实的动作场景越来越吸引那些寻找极限感官新刺激的观众们。”十年之后,由保罗沃克领衔主演、大卫贝尔继续“保驾护航”的的全新升级版《暴力街区》卷土重来,势必要超越十年前的辉煌荣耀

  《暴力街区》升级 巨星锵锵三人行

  对于《暴力街区》的票房达人钧钧相当看好,首先该片本来就是2003年吕克-贝松担任制片的风靡全球的经典动作电影《暴力13区》的升级版,而且依然是吕克贝松监制的。其次主演阵容相当强大,不仅是保罗沃克的遗作。

  还有跑酷创始人大卫·贝尔的加盟。大卫·贝尔正是跑酷运动的创始人之一,在《暴力13区》中一举成名。而在2014即将上映的《暴力街区》中也有出色表演。影片一开场就是大卫·贝尔在筒子楼里的逃生镜头。从楼梯到阳台,上蹿下跳如孙悟空般信手拈来。而这一切一看就是真功夫毫无特技。特别是炸弹爆炸的一瞬间,大卫·贝尔从一栋高楼跳到对面的另一栋高楼看得我是瞠目结舌

  当然作为美国版《暴力街区》自然会融入很多美国元素,该片黑帮老大的扮演者就是格莱美音乐获奖者RZA倾情演绎加盟,RZA是当今美国黑帮饶舌派系中最具实力的乐团——Wu-Tang Clan(武当派)的主唱,他扮演的黑帮老大加入了饶舌歌手的气质,戏剧效果十足。此次《暴力街区》中的配乐也由RZA负责,该片主题曲充分体现了RZA一贯的风格,赋予了电影独特的嘻哈饶舌气质。 可以说三大巨星的强强联手,已经让《暴力街区》完全升级,变身为地地道道的好莱坞顶级大片!

  保罗·沃克最后遗作展现完美车技

  作为凭借《速度与激情》系列扬名全世界的大牌巨星,保罗·沃克的车技无疑是他的看家本领,在本片中他也充分发挥了其为人称道的车技,如果大卫·贝尔靠酷跑吸引眼球,那保罗·沃克的法宝无疑就是车技了!应该说《暴力街区》从头到尾都在飙车,一开场就有一段保罗·沃克的扒车大戏,从车尾一直搏斗到车内,玩车玩到这个水平,全世界只有好莱坞!而保罗·沃克无疑就是好莱坞影星中车技玩的最好的其中之一。不愧“飞车型男”的美誉。

  和以往冷面硬汉形象不同的是,在《暴力街区》中,保罗·沃克不仅有大量精彩的追逐、打斗、飞车戏码,更有着分量不轻的感情内心戏。保罗·沃克饰演的警察戴米恩,父亲也是一名十分优秀却过早离世的警察,一直做卧底的他在与毒贩斗智斗勇同时,他也背负着父亲的血海深仇,原来杀害父亲的正是他此次追缉的毒贩头子,戴米恩发誓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将这个恶贯满盈的罪犯缉拿归案。在影片中正直的青年警官和愤怒的复仇者两重身份以及为民除害与政府恶势力斗争的正义公民三重身份保罗·沃克都演绎得恰到好处,不仅增加了影片靠酷跑、飞车吸引演技外的深度和厚度,更表现了剧中人物复杂的情感历程,更展现这位世界级影星过人的演技与才华

  保罗·沃克已经在去年年底因车祸英年早逝,观众们只能从这部他生前最后的完整遗作《暴力街区》中,再来重温他过人的车技和精彩的表演了。这也是观众从大银幕上最后一次欣赏他帅气身影、过人演技的唯一机会。8月暑期档看《暴力街区》,向硬汉致敬!

  《暴力街区》影评(六):娱乐的暴力

  故事发生在美国底特律,不断升高的犯罪率和持续扩大的犯罪势力让警方苦不堪言,为了控制这些“不稳定的因素”,警方划出了“红砖特区”,用以隔离罪犯和平民。在特区之中,以毒枭特里梅因(罗伯特·菲茨杰拉德·迪格斯 RZA 饰)为首的犯罪集团掌控着大部分的资源和权利,构筑了一种岌岌可危的微妙平衡。

  一场意外让利诺(大卫·贝尔 David Belle 饰)成为了特里梅因的眼中钉,为了引出利诺,特里梅因绑架了他的女友罗拉(卡塔利娜·丹尼斯 Catalina Denis 饰),与此同时,野心勃勃的探员达米安(保罗·沃克 Paul Walker 饰)亦希望能够将作恶多端的特里梅因捉拿归案,个性迥异但境遇相同的利诺和达米安走到了一起,决定联手。

  《暴力街区》影评(七):《暴力街区》:当飙车党遇上跑酷狂

  本来想用《25分内的45分惊魂》这个标题,但转念一想,这样简单粗暴又不乏故事深度的好莱坞电影,前者标题未免过于文艺惊悚范了。这部由吕克·贝松编剧,保罗·沃克,大卫·贝利主演的犯罪动作电影在映前便受到不少关注,原因无外乎该片是保罗·沃克生前最后一部完整的作品,很多影迷期待走进影院,最后一次缅怀这位好莱坞巨星的音容笑貌,他的速度与激情。当然,这部电影的卖点还不仅仅如此。

  影片被定义为吕克·贝松执导的经典动作电影《暴力街区13》的升级加强版,看完电影后也确实证明此言非虚。该片的故事背景由《暴力街区13》中的法国巴黎,转移到了更极金属气息的“汽车之城”美国底特律。故事情节与《暴力街区13》的主体脉络相似,以一种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被一名贫民窟的毒贩偷窃为主线,由保罗·沃克饰演的“车神”警探与跑酷狂罪犯(大卫·贝尔饰)深入贫民窟虎穴,最终平息一场浩劫的故事。

  说到这部电影,首先要说该片编剧,著名导演吕克·贝松。他的电影有两个特点,一,持枪。如“杀手不太冷”海报中的女孩,她纤弱的外表与枪支暴力构成的强烈对比,是贝氏电影美学的重要成份。二,孤胆英雄,人物是与现实对抗的孤胆英雄。而这部《暴力街区》俨然将这两种特点发挥到极致。影片中有大量的枪战镜头,手枪、微冲、机枪齐上阵,子弹如暴风骤雨,相比于政府、警察的“宫心计”, 贫民窟的人显得更为直接,果敢、魄力,相信这一定有编剧的个人情怀在里面。

  在孤胆英雄方面,保罗·沃克在片中依然扮演着《速度与激情》中类似的角色——卧底警探达米安。影片中,他父亲同样是一名警察,由于执行任务中与毒枭对抗身亡。复仇的种子在达米安心中萌芽,他最大的梦想就是逮捕,击杀害死父亲的大毒枭。他动作敏捷,足智多谋,还有一手开车神技,这样的孤胆复仇英雄在以往好莱坞大片中可以说经常见,但编剧吕克·贝松俨然不想单一化故事人物,于是在故事中加入了另一个与他亦敌亦友的跑酷狂里诺(大卫·贝利饰)。

  在功夫甚至身手上,里诺丝毫不亚于达米安,甚至比后者人物角色更加饱满。双雄火并黑恶势力,吕克·贝松如此的编排为影片的张力及精彩程度大大加分。当然,除了枪支、英雄的元素,影片还是一切以故事为出发,动作多、对话少、节奏快的风格贯穿整部电影,深深打上了吕克·贝松的烙印。相比于一些挂着某些大咖监制、导演、编剧的噱头招摇撞骗的影片,《暴力街区》显然是一部实打实的贝氏美学电影。

  另外要说的是,如果你去看这部电影,千万别提前离场。因为影片的的尾段还有埋伏着一个巨大的剧情反转,再次证明了影片并不是为了暴力而暴力,一切暴力的背后都有着人性最为阴暗的一面。简单得说就是,看上去的好人不一定是完全的好人,感觉上的坏人也不一定就是坏人,最终需要自己用心去明察。

  《暴力街区》影评(八):你跑你的酷,我飚我的车

  2004年、2009年,法国动作片系列《暴力街区》两集分别上映,也捧红了跑酷运动的鼻祖大卫·贝尔和塞瑞尔·拉菲利。今年,亦步亦趋的好莱坞翻拍版选择了底特律作为新的故事大本营。这座美国工业名城极富末世气息,弥漫着颓废绝望的《铁甲威龙》曾在这里上演,与《暴力街区》里的悲观未来不无相仿。

  时隔10年,大卫·贝尔重拾当年的角色——一名身手卓绝的侠盗式人物雷托,而他的警察搭档达米安则换成了保罗·沃克。令影迷心碎的是,去年11月只拍了一半《速度与激情7》的保罗·沃克意外离世,此前杀青的《暴力街区》由此成为他生前最后一部完整作品。

  影片中,保罗·沃克的首次登场就是一个背影,接着是半张脸的特写,然后才切到全身,不知是否是其过世后重新剪成这般,总之令人唏嘘不已,而在影片结尾也打出了怀念保罗的字样。这次的翻拍版加重了对警察达米安的刻画,让他早早亮相,安排他与家人的情感戏,并安插了一条复仇的支线:他废寝忘食、不顾生死地追踪城里的大小毒贩,将他们一个个绳之以法,然后在照片上画上叉叉,不像公事公办的警察,倒形同职业杀手。

  看过影片之后我们有理由怀疑,编剧之所以给保罗的角色增添人性因素,是为了弥补他在体能方面的不足。原版《暴力街区》的两位主角都是练家子,无论跑酷还是格斗均互不相让。保罗可没有这方面的功底,毒品工厂初试身手那一场,和原版中塞瑞尔的流畅舒展一比,高下之判令人不忍卒睹。原版那个经典的双人后空翻镜头,观众可以看清双方的脸,新版则调整了镜头角度,可想而知是为保罗的替身作掩护。

  当然,跟着贝尔混,不跑酷万万跟不上节奏,可怜的保罗舍命陪君子,被弄得狼狈不堪,倒比原版多出一份喜感。影片另一大遗憾是,原版中几位反派也是跑酷高手,强强对抗跌宕起伏,新版则完全沦为大卫的个人秀,跑酷一环犹如成年人暴虐小学生,对抗性太弱;此外对于已过不惑之年的贝尔,其身手也无法跟10年前自己的颠覆时期相提并论。

  然而,要将非打星包装成银幕高手,也并非不可能的任务,具体可参见《谍影重重》和《飓风营救》系列。本片中保罗的格斗戏也综合了多重技巧,比如以巧妙的走位设计弥补身形不灵活,招数基本是直拳、膝顶、正蹬等低难度动作,再用镜头的组接、龙套的配合突出其力量感,顿时提升其“高手”之感。但整体而言,动作指导功力不够,镜头又打得不够近、切得不够碎,远没有上述两片那种凌厉狠酷的劲儿。近身中有几招甚至是保罗轻轻一碰,混混自己就倒了,非常滑稽出戏。

  要说半路出家演动作片,比较适合杰森·斯坦森那样的前职业运动员,身体素质和协调能力出众,动作指导调教起来也事半功倍。何况拍摄时保罗年近四十,为了一部成本不高的片伤筋动骨,也不划算。在片头差强人意的首秀拳脚后,他还有一场挂在飞驰汽车后的玩命戏,最终依靠007般的神奇手表扭转劣势。值得一提的是,这场原版里并没有的原创追车戏,为他挽回了不少彪悍指数。至于与大卫的单挑,看得出保罗尽力拼命了,大卫也尽力让招了,但依然改不了别扭,电影特技能造就很多奇迹,可要缩短职业与业余之间的差距,仍力不从心。

  思来想去,达米安这个角色找保罗演的唯一优势,恐怕就是其与后者在《速度与激情》系列中塑造的布莱恩·奥康纳的相似。二人都忠于职守到不顾性命,都是经验老道的黑帮卧底,都因洞悉黑幕阴谋,扔掉警徽,走上了一条法外出击的侠义之路。两者背景、经历和思想轨迹的高度一致,会让从《速激》系列爱上保罗的粉丝格外有亲切感,从某种程度上说,本片甚至能当一部“《速激》外传”来欣赏。而且你姑且换个角度想,保罗纵然打得笨拙,甚至连腿都踢不直,却仍跟大卫斗个旗鼓相当,恰恰证明花哨的动作在格斗中派不上多少用场,对于破除银幕神话颇有建树。事实上,很多动作片都有这种段子:某人花里胡哨耍了一通,结果被高手一招轻松放倒。不过那种黑色幽默未免直白了点,不如本片更含蓄更可信地处理。

  令笔者不得不吐槽的是,影片预告剪辑得实在失败,不断强调重现原版的高光场面,看上去像是一次简单的复刻,其实正片原创之处颇多。最明显的是把大卫的妹妹改成了(前)女友,超市换成了餐厅,原本的女花瓶一秒升级成了女汉子。原版女孩被直接绑到导弹边,大半时间在扭着身子试图挣脱,以制造一点别样的女体诱惑,在分级制的底线上玩玩情色。新版则把这段戏份挪到室内,换成其试图逃脱时与黑人女打手(原版是没有这个角色的)的贴身肉搏,猛女悍女厮打,大打性感擦边球,甚至连皮鞭、铁链等SM元素都上了,挑逗得恰到好处。这跟《木乃伊归来》中安排女战士捉对决斗一样,是一种成人市场商业片的常规处理。

  情色系数提升,相应地,暴力指数有所下降,原版重口场面应接不暇,子弹爆头、打得满车是孔,肉搏时候一拳能揍出血浆来,而新版的暴力指数还不如某些公共电视网的美剧,缠斗鏖战半天,脸上不见血,身上不见伤,来我国当城管也蛮合格。

  占据剧情冲突核心的导弹在影片半小时之后才登场,不难看出,主创仍然对编织情节一点兴趣也没有,甚至担心故事不够通俗,做了若干简化。比如原版大卫被抓,是因为警察势单力薄怯了场,新版则改成更易理解的警匪沆瀣一气;原版的发射密码是一串代码,还要动动脑子才能猜到,新版直接是隔离区的区号;连黑老大丢了钱被手下反水这种波折都干脆删掉了。

  说穿了,《暴力街区》这样的电影,所有的情节、台词与人物塑造,都是为一场场的视觉刺激服务的,编剧的唯一任务是制造尽可能多打架的借口。比如保罗和大卫争夺面包车,原版是没有的,从中便可以窥得影片的创作思路:先编排出各种动作(这段戏是为了展示大卫后跃过车窗的那个特技),然后找个由头,把它们塞进故事里。影片结尾,隔离解除,社区祥和,人人安居乐业,说实在话,这虽然与某些儿童文学天下大同、世界美好的幼稚幻想并无二致,但对于动作片来说,这点思想性已经绰绰有余了。笔者更愿意把全片当做一场电子游戏,黑帮、警车等NPC随时从天而降,主角蹦来跳去穿越各种关卡,打巨人像极了战Boss,靠实力,更靠策略。

  最后要聊聊的是,搭档双雄戏,比较微妙的一项是平衡双主角的魅力。大卫只要跑酷就能赢得全场喝彩,但他的角色有点头脑简单,爱冒失冲动,相比之下保罗显然更有智谋。多场飙车戏自然是为保罗量身定做,反正剧本不用怎么改,只要增加一行“此处追车十分钟”,剩下交给特技组就齐活了。片中保罗最帅的一个镜头,笔者以为是把抓获的大毒枭用汽车直接“撞”进警局,这可是《速度与激情》都没有玩过的新花样。

  演技方面,大卫貌似只有两种演法,大吼大叫和一脸呆滞,相比之下在好莱坞动作片浸淫多年的保罗,驾车、持枪、谈判,均演得有型有款,完胜一筹。作为法兰西的舶来品,这两位的对手戏完全没有好莱坞双雄片惯例的默契有加,许多生硬笑料也只不过是两人的鸡同鸭讲,或技能不同步。所以“数到三”这种细节一而再再而三地使用,不过在片尾以一种缔结默契的象征出现,还是让人感到挺用心的。这种生死与共结成的战友情谊,总是让笔者不禁动容。如果说除了飞檐走壁、枪林弹雨和对保罗的怀念,这部爆米花动作片还有什么值得回味的,那就是这份情谊了。(文/方聿南)

  《暴力街区》影评(九):《暴力街区》:炫酷打斗迷人眼

  冯骥才所著的《俗世奇人•大回》结尾,有段耐人寻味的文字,“能人全都死在能耐上”。保罗•沃克之逝,则给予这句话一个真实的注解。成名于《速度与激情》,生活中也喜欢跑车的他,最终竟因交通事故去世,他的悲剧透着宿命的意味。如今在《暴力街区》中,看到保罗•沃克的音容笑貌和敏捷身手,真是叫人唏嘘感叹不止。我们不妨带着缅怀之情,欣赏这部保罗•沃克的遗作,品味“银幕车神”给影迷奉送的最后激情。

  吕克•贝松对于极限运动有着超乎寻常的热情,其制造的《暴力街区13》和《暴力街区13:终极》都是将跑酷运动与搏击动作相结合,赢得了人们的一片喝彩。而将8月1日上映的《暴力街区》,仍是由吕克•贝松担任监制和编剧,不仅延续了两部前作的硬派风格,并且在跑酷动作设计上加大了难度系数,真人特技更是让人眼花缭乱。而新颖的动作场景在流畅的剪辑之下质感很特别,那实打实的动作场面尤其惊人,绝对的快、准、狠,十分给力。可以说,这是一部惊险弥漫、刺激非凡的动作电影,处处散发着一股雄性的荷尔蒙味道。

  与两部前作不同的是,本片的故事背景不再是巴黎近郊的贫困街区,而是选择安置在底特律这个萧条破败的汽车城。故事讲述一个大规模杀伤性导弹,被底特律贫民窟红砖特区的黑帮所窃取,警探达米安奉命前往摧毁犯罪者的图谋,他和试图拯救女友罗拉的加勒比“跑酷匪徒”利诺来到红砖特区,而在两人与黑道匪徒较量过后,一个毁灭城市的惊天大阴谋浮出水面。影片采用的是一种双雄并立对敌的模式,让警探与跑酷匪徒两个人物之间,不断地产生分歧,不断地互相搏弈,也不断地加深合作;再加上他们所置身的凶险处境,使剧情充满张力,从而把观众的情绪始终调动在波澜起伏的亢奋点上。而达米安捣毁炸弹的使命和利诺救女友的行动,两条事件交织在一起,相辅相成地推动着剧情的纵深发展。

  影片没有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也没有神乎其神的故弄玄虚,丝毫没有拖泥带水的磨叽,其速度感十足的画面无时不在冲击着人的视觉神经,充满紧张气氛的配乐更是让人的耳膜不停地处于震颤状态。片中有着很多炫酷的跑酷场面。开场时利诺从高楼逃生戏的一段表演令人叹为观止。演员利用管道、绳索轻松跳跃,动作流畅、干脆利落。这些攀爬、穿越于废弃的房屋和楼道飞檐走壁式的的画面,具有很强的真实感,让影迷们着实爽快了一把。随着剧情的深入,近身残酷的贴身战、惊险的高空坠落缠斗、枪弹横飞下疯狂的追车,这些情景此起彼伏的印入眼帘,看后叫人热血沸腾,一点也不觉得钱花的冤枉。

  如果你认为《暴力街区》只是部给人感官刺激的电影,那就大错特错了。片里还有发人深醒的主题,故事的焦点并不在于暴力本身,而是暴力背后的人性运作。剧中的底特律市长为了自己的政治野心,有意设计骗局,企图假借那些所谓的匪徒之手,来毁灭破败不堪的城市,来重建所谓的繁荣。他把红砖特区的存在视为阻碍城市发展的毒瘤,但其所作所为才是真正的邪恶。而那些栖息红砖特区的所谓匪徒,与其说是一群不法犯罪者,不如说是贫苦人更为准确。他们在首领泰米恩带领在冲进政府大楼,揭穿市长阴谋的画面,显得很有象征意义。其实,这是一部被包裹在动作片皮囊下探讨社会问题的电影,提倡的是各阶层和族群应打破交流壁垒,不应存在歧视彼此的樊篱。而影片最后,拆除隔离红砖区墙后,达米安驾车休闲游走,看着穷人与富人和谐相处、黑人与白人相互扶持的画面,很好地注释这一精神内涵,。

  保罗•沃克在他生命中的最后一部电影里能文能武,很好地演绎了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玩命警察,不仅将惩治邪恶的果决演的斩钉截铁,还把对亲人的责任感刻画的细腻感人。而跑酷之王大卫•贝尔,展现着各种令人匪夷所思的跑酷动作,还把游走于善恶边缘的跑酷奇人对女友的深情厚爱诠释地丝丝入扣。这两人联手贡献的炫酷打斗,或许将长久地停留在人们的脑海之中。

  《暴力街区》影评(十):原版没看过,所以看着挺爽

  听着这名字挺熟,搜豆瓣才知道这是翻拍。可能是因为没看过原版,这个版本让不常看这类型的我,出来就想写影评给五星。

  面盲的我一开始以为里诺和探员是一个人,表现出来的不同的角色。电影的爽感从一开始就有的,但是特别爽是从两个人相遇开始。探员假扮罪犯接近里诺,可是并没有狗血的发展到因此两人成为好朋友,相反里诺凭借自己这么多年的摸爬滚打,一下断定探员就是警察,很接地气。更甚者,在特里梅因面前,探员谎称自己是里诺的司机,里诺却直白的戳穿:“他是警察。”我擦来,面对这样的一个黑帮老大,这种直白我都接受不了哈哈哈。

  里诺的前女友罗拉这条线也有很多可圈可点之处。男朋友提示我说,黑女自称爱上了罗拉,见到她就开始用刀子划开她胸前的纽扣,对她充满了性的渴望,甚至鞭子那一段充分描写了SM的倾向。但是最后,这个女人却死在了罗拉的两腿之间,死在了她最渴望的性里。

  我很喜欢的是这种两个人式的英雄模式。独自的英雄模式,如钢铁侠,蜘蛛侠实在是看的乏味透了,因而两个人式的英雄更能感受到一种人性和一种彼此互黑的幽默。两个人跑酷时候动作的一致性看起来也非常的爽。

  片尾亮起了保罗沃克的照片,我才懂得为什么那么多人在他死去的时候纪念他,忧伤又死去了一个有才能的人。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暴力街区》经典影评集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