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世界的角落》是一部由片渊须直执导,能年玲奈 / 细谷佳正 / 尾身美词主演的一部剧情 / 战争 / 动画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在这世界的角落》影评(一):一点感悟而已
这部影片,让我最心痛的人是哲。如果没有战争,哲是不是就不会敌视着海洋,就不会在海里没来得及见丝丝最后一面就离开了呢?没有战争,丝丝会和哲在一起的吧?每次想起哲,我都会莫名的心痛。不过呢,哲也很欣慰吧,他最牵挂的人,和最爱的人在一起在这世界的角落普普通通的活着。 铃,那个常笑着可爱的女子,一定是周作一生的牵挂。在战争、慌乱的年代,在妓院里生活着,还能那么有勇气的去微笑,不得不震撼啊。如果没有战争,没有贫穷,那么,铃会不会是周作的妻子呢?可现实是“看着那个人还是笑着的,我就放心了”,周作对铃的牵挂,哲对丝丝的牵挂,都让我觉得揪心,我会时常和自说己这不仅是因为战争,而是因为丝丝是周作的,周作是丝丝的。 丝丝,这个走到哪里都会迷路,特长只有画画和干活的女子,在那个战争的年代里的多么地普通啊,不过,普通又是多么地美好的啊,正如哲说的,“看着你还普普通通的生活着,我就放心了”。对于哲,他爱你,他知道给不了你幸福,所以每次只是哈哈大笑,在离别前的最后一晚才忍不住拥抱你。很幸运地,在战争的年代里,她遇到了周作,慢慢爱上彼此的周作。 战争输了,“我们输了,一开始就注定的,不是吗?”,可是,失去了好多好多,不过,丝丝一定会承载着他们的记忆,在这个世界上活下去。 对于教育意义来说,这是部反对战争,提倡和平的片子吧,因为战争带来的伤痛已在影片中赤裸裸地展现给了观众,战争给普通老百姓带来太沉重的代价。 影片最后,还给人带来了力量,“我会承载着他们的记忆,在这个世界上活下去”。这是说明要有颗坚强的心,在支离破碎之后,努力微笑的重建家园。死亡对于日本人来说总会变成生的力量,给现实中的人们带来希望和力量。 ~ 1 / 2 ~ 不过,终究到底,这部影片还是日本人拍的,并且还是战争片,战争片宣传自己国家抵御外来侵略的勇气环节还是不可缺少的。这部电影的尾声,当收音机里一大段敏感内容放完。丝丝说,怎么可以投降,怎么就屈服了,我还有一只手,还有两只脚,还有身体,怎么就屈服了这些有先进武器的国家。这里侧面反映了日本大和民族应具有不屈不饶的精神,向日本民众不屈不饶精神的重要性和是不可缺少的。这和热爱和平是不冲突的。虽然我是中国人,但是看了也不会愤怒,战争,无论对始作俑者的民众还是受害国的民众,那都是一种伤害,都是支离与破碎。 在慌乱的年代里,还有着那么感人,那么有力量的爱情,看了之后,除了隐隐约约的心痛,也更相信普普通通的美好了。我经常在看治愈系的日本动漫电影,《在这世界的角落》一样的,很治愈。 “你恨日本人吗?” “我恨当时中国的腐朽与落后”。
《在这世界的角落》影评(二):关于此电影我所赞同的一些看法
以下观点来自百度贴吧,非原创《在这世界的角落》影评(三):日本人说它是本世纪最佳动画,我不能答应!
不久前2016年日本电影旬报最佳影片《在这世界的角落》出了资源,很多热爱动画电影的朋友小小的激动了一下。《在这世界的角落》影评(四):极其主观的评价
刚看完了一部前一段时间很有争议的片子,特地来写写感受... 片名叫做《在世界的角落》,在日本的口碑几乎超过了去年大热的《你的名字。》,甚至还被誉为“世纪最佳动画”,豆瓣的起评分高达9分,不过前一段时间资源一开放,这部电影迎来了铺天盖地的差评,并引起了激烈的争论,这一段时间没看电影了,于是乎也想掺和一下~ 首先说一下争议点。这部动画片体现了二战广岛原子弹爆炸前后对日本村民生活的影响。但是,有不少自媒体人看完后纷纷对电影给予了强烈的抨击,原因是动画片中的确展示了战争的残酷性,却并没有对战争起因等有足够的反思,甚至有人认为动画片是在混淆视听--只有日本本地人受苦才值得可怜,其他地区苦难都是活该等等...那么电影究竟是否这样“狭隘”呢? 我是这样想的: 首先有一个基本的事实: 战争对平民百姓来说都是灾害,无论是战争发起国还是受侵略国。 近现代战争往往都是政治冲突的产物,无论我们给二战法西斯扣上什么样的帽子,针对的都是当事国的军国主义政客,我一直反对因为一场战争而去“枪毙”一整个民族的极端民族主义思想。二战中日本的平民百姓,他们不是战争的发起者,相反,他们也是受害者之一,至少在动画片中,他们都渴望着能安安稳稳地过着他们的小日子,内心也盼着战争能够赶紧结束。所以,战争发起国就不能反战了吗?我不以为然。 另外,指责这部电影对战争的起因的反思不够,确实,作为反战题材的电影,它对战争的剖析实在是欠了一些,但是网络上的一些人的观点,不免太过上纲上线了。我看完这部电影,第一直观是这并不是纯粹的反战题材电影,而是一面折射出那个年代日本传统女人形象与心理的镜子。电影中女主一直是那种呆萌又娇羞的形象,出生在海边的小村子里,从小就要干各种农活,长大了后就遂了父母之命嫁到了别的城市,慢慢的学习着如何跟丈夫的一大家子人相处生活,完全就是一卷田间传统村民生活的写照。片中多处描绘了女主害羞小愚以及善良单纯等传统小女人必有的心灵特质,尤其是女主因为自己没能在空袭中保护住丈夫姐姐的孩子而自责,用自己的身子去灭火,这些都是女主内心发出呐喊的表现。所以,严格意义上来讲,这部电影的中心便是日本传统的百姓生活,而战争的起因问题,已经和平民百姓没有多大关系,不去深入剖析也无可厚非! 因此,我认为这部片子并不存在什么价值观歪曲与混淆视听这样杀无赦的错误,赏析电影要就事论事,不要逮住一点热点话题(比如这部电影引起的民族主义,比如前一段时间韩寒事件的女权主义)就借题发挥。我觉得从人物形象刻画的方面,这部动画片做的很出色,而且我也希望能有多一点这样的电影,让日本当局能够看到自己的“子民”是有多么厌恶战争,从而能作出些明智的政治决断,一部电影起到这样的作用,不也挺好的吗? 话说回来了,如果真的严格的用反战题材电影的眼光来评价它,这部电影确实问题太多,但如此又错过了这电影最精彩的赏析角度,所以说,干嘛那么较真呢。
《在这世界的角落》影评(五):无知的视角何以粉饰战争的原罪
文/梦里诗书《在这世界的角落》影评(六):在这世界的角落,是每个普通人的生活
第二次世界大战无意给人类带来伤害,作为侵略国 的日本,他们的人们是怎样一个状态和态度呢?这部动漫无意还原了在这个世界的角落,面对战争普通的老百姓的生活。有许多人说这是一部披着羊皮的动漫,是日本不思反省的顽固的侵略国态度,但这样一味地评价这部电影太过主观,因为角度不同,这部动漫从侵略国普通百姓的角度出发去看待这部历史和度过战争,这样更加真实的还原了日本民众当时对待战争的态度。《在这世界的角落》影评(七):小人物的悲哀
听了朋友的推荐,加上暑期实在无聊就去看了下,很感动也很无奈。
这部电影描述了日本二战时平凡小人物悲惨的一生,这些人像极了清朝闭关锁国时被八股文束缚的人,愚昧,可怜……
主人公铃的一生既幸福又悲惨。她有一个快乐的童年,长大后嫁给了一个不认识的丈夫,所幸夫家待她很好,一切都是美好的,可是因为战争的爆发,一点一滴的将她美好的一切夺去。曾经那个爱笑,不小心做错事会不好意思的女孩变成了一个麻木的人……所幸最后仍有丈夫对她温暖着她的心。
看到有人说这部电影是在洗白日本二战,坦白讲我觉得很可笑,就因为这部电影最后女主角喊的那几句话?一个小人物在战争中压抑了一生,失去了许多珍贵美好,难道还不能发泄下?从始至终铃都只是想好好的平静的过完这一生,只可惜命运和铃开了个很大的玩笑。
愿世界和平,永不起战争!
《在这世界的角落》影评(八):让我来替这部电影洗个白
总算见识到了豆瓣上可以为一部电影争论的场面,很多人说这是导演回避战争,利用卖惨来洗白二战中日本的行为。我来说些个人见解。
电影中的前大半,时刻都显露着一种温馨与天真,而这些情感体验大多都来源于玲。被人贩子拐卖,她的第一反应不是慌,而是想着家里的鸡还没喂,就连逃脱都是童话式的,没有一丝经历过危险的感觉。这已经把电影委婉含蓄的表现方式体现了出来,接着,替喜欢的人完成的那幅美术作业;刚嫁到陌生的地方便当众脱起了衣服以及各种生活中的小事,都被导演描画的充满了趣味。再后来玲的哥哥遗骨回到家中,一家人围着骨灰,没有哭天抢地而是仔细的端详着那所剩的小的可怜的遗骨;防空炮被点成油彩画;外甥女被哑弹炸死的那段抽象处理;最后沉没的战舰在晴美的笑声中被“兔子”抬到空中,导演运用了各种意象和非意象的形式来避免悲惨的画面,这些画面在我看来都是导演不卖惨的体现。
再来说说电影里最受争议的那段吧,玲在天皇的投降广播之后大喊:不是说要战斗到最后一个人吗,这里还有五个人啊。在田地里哭着说:为什么要在暴力之中屈服。这些是电影被很多人解读成反战败思想的论据,我却认为相反,那是创作者对战争最为沉痛的斥责,确实,玲在里面表现出的是不甘,但这种不甘是因为战败吗?我们略过导演的艺术手法看看吧,那些都是确实发生在玲身上的故事,失去了哥哥,失去了初恋,失去了外甥女,失去了右手,失去了画画的能力,失去广岛的家,失去了父母,到头来呢,一句天皇玉音就全部成了毫无价值的个人经历。就像玲说的,她所为之忍耐的一切都变的毫无意义,军国主义的社会下,普通人们被教育所有付出的一些都是为了正义和胜利,败了,正义和胜利都没了,那他们的付出算什么,他们没法像我们理直气壮的去要求他们的国家为发生的一切去忏悔,道歉,赔偿。他们要承担统治者犯下的罪过,还要承担起因为统治者的欲望而被毁灭的家园的重建的责任,这些是底层民众的悲哀,二战再发生一次,他们依然会再经历一次。但是这种不甘,在我看来,绝不是对战败,而是对战争所带来失去和离别。
诚然,如反对者所说的,这部电影没有触及到战争的本质和民众对于战争的责任,但在我看来,这是故事和人物的格局所导致的,我们不能苛求一个底层人物,在最后可以站在被侵略方的立场上去声讨日本在二战之中的所做所为,也不能苛求他们对自己国家的行为去忏悔,如果最后结尾玲真的这么做了,反而显得电影过于虚幻,不真实了。
最后总结一下自己的观点吧,也许这部电影不是大家心目中所想的反战片,它所展现出的也不过是战争对于本国民众的摧残和痛苦,但它也没有为日本来卖惨洗白。抛开反不反这个议题,这绝对是一部值得欣赏和喜爱的不可多得的影片,扣一分,扣在导演低估了二战被侵略国观众群体对于日本长期暧昧的战争态度的抵触心理。
《在这世界的角落》影评(九):这是一个女孩面对的生离死别
我没经历过抗日战争,但我经历过生离死别!
与女主相同,虽然我生为中国人,与日本帝国主义有着无法忘怀的血海深仇,虽然我的祖辈经历过日本鬼子残忍的伤害,虽然……但我恳请我说一句,对我而言我人生中所经历过最大的痛苦不是因为抗日战争也不是日本鬼子,而是与女主一样,在经历生死离别的那一刻我感受到了人生中最大的痛苦,我们生而为人,在这看似平淡无奇的世界里其实每一刻都在不断感受着波澜起伏的人生,如同电影中以战争做为生活的背景,在我看来其实导演只不过是将那波澜起伏的画面形象化罢了,但有些影评非要把这部电影往历史和战争的队伍里挤,我表示想不通,但与此同时我也为他们这种可敬可佩的爱国情操感到深深自豪,说到这里我或许应该反思自己不爱国的行为!
这部电影除了音乐时不时有种莫名的感伤,说真的整部太平淡,也许是煽情片看太多了,以许是没能脱离出过去日本动漫充满童话格调的场景,但你发现没有?如果此时此刻的你也在一个平淡无奇的世界里生活,如同被世界隔离了一样
《在这世界的角落》影评(十):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我们真正应该仇恨的,是日本这个国家?还是一场场的战争?或者是日本和战争都仇恨?如果只是仇恨日本,为什么不仇恨八国联军?我无权指导别人怎么做,但是在我心中,不管是我国,还是日本、德国,甚至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我们真正应该仇恨的,是战争本身,而不是某个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