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2015典藏版)》是一本由村上春树著作,南海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36.00,页数:200,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2015典藏版)》读后感(一):羡慕村上自由且健康的生活。
村上有一个自由且健康的生活状态,让人无比羡慕。
早期村上跑步可能是为了维持作家的状态而去跑步,然后跑的过程中喜欢上了它。而对于现在我的生活状态来说,跑步(或者说有氧运动)是为了退休后能过上像村上一样的自由且健康的生活,并且尽量延缓衰老的进度。尽管我才24岁,但现在的工作性质能让我一眼看到退休。
书中村上跑步时有两处的描写让我深有感触。一是跑步时到底在想什么,跑步之后基本对跑的时候的想的内容不会有什么具体的印象,而跑的时候想的东西会的很杂而且没什么重点,可能是今天的状态,也可能是天气的好坏,反正都是些很容易忘的事。二是在跑步时遇见美女会在第二天有所期待,第二天跑的时候会想着今天会不会再遇见她。毕竟作为男生,是可以把看美女当成一种动力的。
我开始跑步是大二的时候,当时的目的是为了追女孩而想着减点体重。但当我成功追到后没停下脚步,继续跑。分手后也还是没停下来,继续跑。跑步的目的已经在跑步的过程中发生了改变,这种改变是潜移默化的,我自己都没察觉到。我也不知道我为什么还要继续跑步,就是觉得应该坚持下去,否则就会失去什么。
直到快毕业时我才明白,应该就是我不想放弃这种还算是积极的生活状态吧,因为不爱学习的我只有在跑步的时候才能感觉自己还算能坚持一些事。尽管现在看来挺微不足道的。
谈了一些我自己的回忆,说道这本这本书本身,也是村上的自我回忆。书很短,看的时候很轻松,能随时拿起随时放下,也容易让人静下心来,不易被干扰。当然书的本身的内容并不是告诉你跑步有多好,只是作者的回忆录,更多的是描述作者跑步时的状态与他对跑步的热爱。我看完后其实也没太多感悟,只是坚定了我坚持跑步的想法,不需要考虑太多,像村上一样跑就是了。
近期因为没有合适的场地,停下了跑步改为室内跳绳,感觉有些闷,不如跑步畅快,以后还是要改回来。
《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2015典藏版)》读后感(二):运动能力很差的运动者
本来是根本不知道起一个什么样的题目好的,就连老师都说写paper的时候都是要把abstract和tittle放到最后写的。但是刚才就是很突然的冒出了这么一个想法,就把这句形容我再合适不过的话写了上去,就当是个题目吧。
书是在省图借的,看完之后,评价三个最,我看过的书里书名最长的一本(当然我也没看过几本书),我看过的书里最文艺的一本(我是指我坚持看完的,因为翻开几页感觉太文艺我就会放弃了),我看过的书里和我生活接触最密切的一本书(简直无缝融合,除了村上跑的是马拉松跑的比我多多了)。
《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我以为是本小说,后来发现真是谈跑步的呀,这个世界上诺贝尔的最潜在获奖者真的要谈这个。这大概就是跑步里面最能写的,作家里面最能跑的一个人吧。“有一句箴言说,真的绅士,不谈论别离了的女人和已然付出去税金。此话其实是谎言,是我适才随口编造的,紧致歉意。”恰逢深秋,第一句话我就一哆嗦,冷死我了。
为什么说和我的生活特别贴近呢,因为自己是小时候跑步连女生都跑不过的可怜男生,百米尤甚,依稀记得要将近16秒,但是光看身高、体型以及对运动的热爱处处又让人觉得是一个厉害的运动健将,总是为此痛苦不堪,以前还常向疑惑不解的不熟之人解释一下,后来也就不做过多辩解了。篮球、跑步、健身、游泳、羽毛球一方面是自己的爱好(那种不出汗就难受的爱好不知道算不算癖好)还有特殊环境下体能指标的要求让我不得不坚持锻炼,即便是在最冷的北方冬天。断断续续读完整本书,村上跑马拉松的心情体会真是和我平时跑十公里的体会如出一辙,把距离换算一下大概是这样的。恰逢为了准备11月5日的西安城墙马拉松,今天刚跑完一次10公里,准备活动做完后,一般是两公里今天没有做(也可能是成绩不理想的原因),自己肯定是没问题嗒十公里跑的多了去了。前两公里卖着大步子,风从耳边吹过,似乎自己190+的身高和体重都显得轻盈了起来。然而,每次都有那么一个节点,习惯性的会在三公里之后越来越慢,在六公里的时候就到了最难受的时候,胸前似乎有成吨的重量压着心脏和肺,呼吸也困难起来,脑子里总会浮现放弃的念头。挺过去之后,就会发现呼吸顺畅了起来,大概是老沙常说的心肺打开了吧,在8公里的时候全身会越来越兴奋,最明显的就是最后两公里的配速能进到1公里4‘30’‘以内,这样的速度三公里是很容易达标了的。最后一公里的兴奋和对终点的渴望在跑完的一刹那并没有丝毫的自豪,满脑子只是终于可以不用再跑了的简单想法。
当然了,总的来说对于10公里我的体能储备还是比较丰富的,并不会产生村上跑马拉松那一段跑到肌肉麻木甚至产生僵硬和抽筋的时间段。至于原因,我始终是坚信过长距离的跑步并不是适合大部分普通人的,而在运动天赋这方面,我简直是普通人中的普通人,光从我的关节伤、协调性、核心肌肉群力量就可见一斑。因此,我始终保持着爱护自己保护自己但是又要增强体质的目标去锻炼自己。
跑步时我在想什么呢?奇怪的是,我很多时候会想些令我愤怒的事或者不开心的事,这往往会让我产生发泄的意愿,义无反顾的往前冲去。今天的天气异常的冷,脑子里哼着,嘴上当然不能哼,会岔气,“我只有两天 我从没有把握 一天用来跑步 另一天也用来跑步”,愤恨的念叨着跑死我算了。当然事后完成任务又是痛快爽快和自由的感觉。
我总想为我的运动生涯写点什么,就连今天收拾屋子都发现自己的运动装可以把一整个大整理箱塞满,鞋子更是每项运动有专属鞋子。首当其冲的应该是写篮球,当然,现在的我也想说一句近年NBA球员访问中国的流行语,去你妹的篮球梦。在姚明退役的时候,在詹姆斯转投热火的时候,在詹姆斯拿到第一个冠军的时候,在詹姆斯为克利夫兰说出CAV this is for you的时候,在科比加内特和邓肯同年退役的时候,写点什么的想法多次出现在了我的脑海里。但是写了似乎就真的挥别青春了,强迫症的表现,所以我又总觉得还没到时候。
起码,现在的我还是爱着运动,爱跑步爱篮球,即便脚踝膝盖和腰上的疼痛总是袭来。
《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2015典藏版)》读后感(三):书评
《当我谈跑步,我谈些什么》几年前就看过书名,当时想来就有种与我有关的感觉,但最终因为一些原因拖到现在才读。
这本书最开始一章就介绍了很多与跑步有关的的东西,比如作者从1982年到2005年的23年间保持每天一小时十公里长跑,除却下雨、疲劳、工作(也可能旅游、走亲访友)外几乎一直坚持着跑步。跑步时会听一些简单的音乐,用md播放,简单但实用。作者本人喜欢独处,这点我也是,单独的跑步,不用理会这个纷繁杂乱的世界,春天想春天,秋天想秋天,快乐想快乐,悲伤想悲伤,自己独处的万般思绪只有跑步者才能明白吧。
1982年秋天,作者33岁,这是第二章的开场白,几年前作者20多岁,在善于经商的妻子的帮助下,开了一家酒吧,白天作咖啡厅用,很小资,之后到30岁,突然下决心写小说,这恐怕是一种直觉加宿命。周围许多人都反对我,但我坚持了下来,3年后发现这种生活快把身体搞垮了,于是乎,为了目标,决定开始跑步,为了体重,为了体力,更为了人生的平衡,只需要一双合适的跑鞋和一条马马虎虎的路。跑步还让作者戒烟了,我想我跑步少吃晚饭也是这个道理吧。这里还谈到了兴趣与成就在作者身上的体现,比如翻译,作为作者兴趣,自掏腰包,一点一滴学,反复纠正错误,最终学成。开店到写小说,从开到关的生活,从中学到太多,是我真正的学校。跑步让我变成另一个人,也带我认识了运动和饮食,保持高水准代谢,强壮的体格。
第三章,阐述作者喜欢吃果蔬,保持每天30分钟午睡,1983年,在希腊,葱雅典跑向马拉松,来一次42公里的全马,三小时五十一分,记录下这一路的心情。
第四章,准备纽约马拉松。“坚持跑步的理由不过一丝半点,中断跑步的理由却足够装满一辆大型载重卡车。我们只能将那“一丝半点的理由”一个个慎之又慎地不断打磨。见缝插针,得空儿就孜孜不倦地打磨它们”小说家最重要三个特质,即才华,集中力和耐力。“让它牢牢地记住,再悄悄移动刻度,一点一点将极限值向上提升,注意不让身体发觉。这跟每天坚持慢跑,强化肌肉,逐步打造出跑者的体型,乃是异曲同工。给它刺激,持续。再给它刺激,持续。这一过程当然需要耐心,不过一定会得到相应的回报。”作者喜欢的作家有莎士比亚,巴尔扎克和狄更斯。“怀着“不能长命百岁不打紧,至少想在有生之年过得完美”这种心情跑步的人,只怕多得多。同样是十年,与其稀里糊涂地活过,目的明确、生气勃勃地活当然令人远为满意。”
第五章,描写了跑步路上遇到的形形色色的人,听的一些歌,阐述了每个作家都拥有不一样的世界观。思考的东西变多了。
第六章,跑完人生第一次100公里。
第七章到第八章,铁人三项中的游泳与自行车讲得比较多。
《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2015典藏版)》读后感(四):牛逼的作家是怎样的?
1,《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村上春树的这本回忆录,让我有机会窥探到一个牛逼作家的日常生活。
2,呵,原来牛逼作家也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会为了比赛做详密的规划,会在比赛时过度紧张,会在参加比赛时拿不到奖,会在做一件事情做到极端时产生厌恶的情绪,即使那件事情曾经很喜欢很喜欢……
3,我喜欢这本书,因为村上君在写自己的时候,拿捏得当,不浮夸,不狂妄。他仔细斟酌,在读者面前展现出一个普通人的形象。我在看书的过程中,常常在脑海里浮现出一句话:原来大名鼎鼎的村上君,也不过是一个普通人呵,真好!
4,村上君也称自己为:比比皆是的人。这本书一下子拉近了我与村上君的距离。突然之间,他不是遥不可及,不是高高在上,不是神秘难测的……他其实跟我们差不太多。
5,可他毕竟是村上君啊,写了很多畅销小说的村上君啊,他与我们又是差太多的。不然不可能坚持跑步20多年,不可能30多岁因为想成为小说家就洒脱放弃已经经营得好好的店面生意,我猜这不是谁都能有的坚持、勇气和胆识。
6,我喜欢这本书,还因为,这本书告诉我,喜欢写作的人,不一定都是颓废的。像村上君,就很正能量啊,他早睡早起,喜欢长(运)跑(动),注意饮食,对目标有所规划……天啊,这跟过往我打听到的作家的生活简直大相近庭好吗!
7,曾有人说,不经历痛苦,不经历磨难,就不可能接近艺术。于是,在我的印象里,似乎很多艺术家都一要是颓废才能创造出好的作品来。我因为喜欢写东西也曾效仿成为颓废的一员,希望借此写出些什么来,可惜心里并不喜欢,也没写出什么。这几年更是慢慢发觉我更喜欢像村上君这样充满正能量的作家。
8,这是我第二次看村上君的书。第一次看的是小说《挪威的森林》,大学时候看的,当时不是很喜欢村上君小说的风格,之后就一直不大愿意看他的其他书。幸好没有因此错过这本回忆录。看来邂逅一本书,也是需要缘分的。
慕宇轩(微信订阅号:muyuxuanxuan)
做一个有意思的人!
《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2015典藏版)》读后感(五):当我跑步时我谈些什么
“跑步的人们在想着什么,又像什么都没想”。作者简简单单的几个字惟妙惟肖地刻画了跑者的样子。对于这样一本跑步题材的小说,能读到最后的大体都是和跑步有些情怀。从小学时,便跑过5km的长跑,深深体会长跑的不易。现在偶尔也去公园小跑一番,结果也是气喘吁吁,能够坚持下来的都是靠着超越普通人的毅力。字里行间能看到他的民族的血型:不断地告诫自己的灵魂与身体的某些部位,让他们在日常的积累之中,慢慢提高,最终超越。
这是一本关于跑步的书,又不仅仅停留于跑步。读书的乐趣大抵在于读者的想象,能够融于书中与作者一同欣赏着夏威夷或雅典的美景以及他的生活。读书与做题有相同之处:当你积累到了一定量级,自然会开拓了眼界,提高了层次。从此,不屑于思想顽固的某些人。
不以跑步营生,这仅仅是个兴趣,更多的是一种挑战吧。我想。记得刚入大学时,在某处介绍自己时,我便说了我是个喜欢挑战的人。可是入社会这么多年,早已渐渐没了棱角,没了那股好胜的心气儿。
《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2015典藏版)》读后感(六):随记
曾有看到过推荐,却并未放在心上,想读的书着实太多,它貌似排不上号。
是一位跑者,一位朋友的再次推荐才再度引起我的注意,你说你看了6遍,还是一开始时的港台版,你说这是你最爱的村上的一部作品。
好吧,为着你的最爱,为着你的6遍,我也将它列入阅读计划。
也许机缘巧合,在网上没有买到此书,却在你所在城市书城,在你参加长跑活动的同时收入了这本书,也算是一种纪念吧
说到日本作家,不由得想到太宰治,想到《人间失格》——生而为人,对不起。想到青山七惠,想到渡边淳一,想收到过小清新,忧郁,窒息。
《当我跑步时,我谈些什么》却让我有不一样的感觉。感觉到日本作家忧郁之外的阳光。用跑步来修行。
《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2015典藏版)》读后感(七):村上春树,自溺的自恋者
注重细节的人,通常颇为自负。
因为只有对局势掌控的游刃有余,才有力气去盯那些小的要命的细节。
爵士乐黑胶唱片的年份,
跑鞋的品牌,上衣的款式,
沙拉的口味..全都写得清清楚楚。
村上春树这人,要不就是内置琐事处理系统,要不就是极度自恋。
他的书里常常写到“太太”,简单的称呼为“妻”。
经典动作是坐在一旁,或是忙些简单而不知所谓的事情,
像个模糊的色块。
主人公永远都是第一人称的“我”
“我”不管如何,职业如何,总是带着些荒谬的孤独感。
常常困在谜团一般的孤独中,所以遇到任何事情都不稀奇。
但即便是这样荒谬且自恋,书也是好读的——
因为你无法猜到这个絮絮叨叨的主人公后面会发生什么事情,
究竟是继续困在原地,或是向对待他人一样袖手旁观绝境里面的自己。
村上春树和其他日本作家没什么不同,
与其说以对话或情节取胜,倒不如说是以营造气氛为看家本领——
把你扔进月球的背面,你也就和他们一样孤独了。
(我最喜欢神的孩子都在跳舞和这一本。)
《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2015典藏版)》读后感(八):我也想要跑步啦
村上春树的《当我跑步时,我谈些什么》是在一次写作课上听老师提起的。她说,看了村上的这本书,她便开始健身、写小说。 本着要和大师看齐的心态,我一直对这本书充满了敬意,想着有时间的时候一定要买来读。 有时间这个事儿,有时候真的是可大可小。自从立下那样的“誓言”之后,我便发现自己没有时间…… 后来一位认识的小姐姐买了送我,我才真正开始看这本书。也是我第一次读村上的书,心里有些激动,但又害怕自己万一和大师差距太大,看不出个所以然可怎么办? 看完这本书后,我没有决定写小说,但我决定跑步了。我也想要至死18岁,更喜欢的是村上的心态或许是他的经历或许是人生观…… 1. 要给自己留下足够的时间,放空自己,让自己去思考。 生活节奏很快,整天搞得睡不醒觉,不知道自己在忙些什么,但就是忙的停不下来。我们总是在不停的想着要向前,却未停下脚步思考一下,往哪个方向去。 我们毫不犹豫接受别人的鸡汤,不管对自己有用与否,总是觉得不要白不要,万一之后有用呢,先收藏起来。 村上说:别人自有别人的价值观和与之匹配的活法,我也有自己的价值观和与之匹配的活法。 我们想要活成XXX二号,却不会学着做一号的自己。之前在网上听到这样一句话:生的再平凡我也是限量版。 学着去遵从自己的想法,活出自己的样子。我想一个成功的人,便是依照自己的活法过完了自己的一生。 2. 用心去做一件事 这个世上的诱惑太多,我总是控制不住自己,想要得到的也特别的多。总想着东一点西一点,各种事情都想做一点,什么都想体验,但也仅仅是体验而已。 我自己也知道自己的一个毛病就是在做事的时候,总是走神、开小差。不会将自己有限的才能聚集起来,然后倾尽全部去做成一件事。 我感觉自己是害怕的,害怕面对倾尽全部却无疾而终的结果,在还没有面对结局的时候,我就想着退路了……或许是对成功的渴望不够强烈吧…… 3. 不必未卜先知 我们总是想着万一万一,对于还未发生的事情,总是想了好多好多的应对方法。但是后来慢慢发现,这一切其实都没什么大不了的,自己担心的事情,真正来临时,早已不是当时的那个心境了~(๑• . •๑) 把自己该做的都做了,就像小品里说的“剩下的就交给命运吧!”,无论再怎么胡思乱想也于事无补,徒添烦恼罢了。 事情结束,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就像村上说的,只不过是告了一个段落,并无太大意义,就像或者一样。 讲实话,从这本书我喜欢上了村上,尤其是对生活的态度和人生的豁达。我也要开始自己的跑步健身之旅了,学会在跑步中放空自己,思考人生,迎接阳光的自己!❤❤
《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2015典藏版)》读后感(九):爱跑步,爱生活
爱跑步,爱生活
我的跑步经历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在学校的时候。在学校有大把的时间,特别是在晚上,除了上网聊天打游戏之外,身为学生几乎没有夜生活,学校里洗浴设备很完善,畅快淋漓的跑步之后洗个热水澡非常的舒服惬意,也有那时候的女朋友不在身边无需时刻陪伴又要做好见面时陪伴的准备,跑步又是一个人就可以完成的运动,综合各方面原因,选择了跑步。那时候跑步很简单,学校400米标准的跑道,一般情况5-6圈,之后慢慢散步回寝室,顺路去超市买盒酸奶,洗澡之后一饮而尽。
第二部分是在工作之后在市里租房子的时候。那时候一切都处于混乱当中,自己对身体在内的很多事情都不放在心上,身体出现了及其严重的问题,这个时候反思再三觉得身体是折腾的本钱,先练好身体再继续折腾,于是搏击操,仰卧起坐,俯卧撑,还有就是跑步,这些运动方式齐上阵。那时候住处边上有一个公园,里面虽然没有跑道而且广场舞和散步的大爷大妈太多,但是九点之后人就少很多了,那时候就是跑步的最佳时间,不过这个时候的锻炼都是目的明确且痛苦的。
第三部分是结婚后。生活趋于稳定,虽然附近没有适合跑步的地方,但是愉快的心需要音乐与奔跑来释放,生活也要调节,就沿着马路,忽高忽低的在马路沿边时上时下的跑着,逐渐增加跑步的时间、速度和路程,从气喘吁吁,跑一会就上气不接下气,心脏蹦蹦直跳像跳出来一样,然后慢慢适应,一切进入正轨,10公里,半程马拉松,全程马拉松,一周至少跑三到四次,一年至少跑一次全程马拉松,就这样像村上一样的跑到最后。
当然,了解我的人知道,这里有些属实,有些纯属杜撰,如果雷同,一定是我努力之后的结果,因为我还没有结婚,第三部分是我的未来,希望未来会成为的样子。
爱跑步,爱生活,爱陪伴我走到最后的人。注定绝大多数人的生活都是平凡的,幸福的人是充满热情的过好自己生活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都有自己的生活轨道,不必羡慕别人的不凡,因为别人为这样的生活付出的除了本人之外其他人是体会不到的,因为不凡的人会羡慕普通人的简单的幸福,在自己的生活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享受生活的每一天,对待每一个爱自己和自己爱的人,尤其是那个陪伴自己走到最后的人。
《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2015典藏版)》读后感(十):像村上一样做个跑者
最近我也开始了跑步,是在看这书之前,而因为跑步也才会来看村上的这本书。最爱里面的这句话:“我超越了昨天的自己,哪怕只是那么一丁点,才更为重要。在长跑中,如果说有什么必须战胜的对手,你就是过去的自己。”这就是长跑的乐趣。
书中还有一点我也比较赞同,所谓的兴趣通过时间是可以证明的,倘若你真的喜欢一件事情,你就会一直坚持,时间不会撒谎,我们在做一件有兴趣的事情时,一开始会充满热情,可到热情消失时,就停滞了,仔细想想确也如此,我曾经有半年每周骑车,还加入了一个自行车协会,当时真觉得有趣至极,可后来调换了工作岗位就停滞了,一开始是因为适应新岗位有些忙,可后来工作理顺了也没继续,自己也没在意,可一停滞却一直到了现在,所以兴趣在时间面前无所遁形。而跑步以我而言,特别符合自己的性格,就同村上一样,现在我还不敢说是否能坚持一辈子,但就让时间来证明吧。
我现在应该算个“起跑者”,从2017年4月开始,从最开始的一两公里,到现在可以10公里,但却深深的体会到了跑步的快乐,读这本书找到了好多共鸣,继续坚持,终极目标也是全马。村上33岁开始跑步,我31,哈哈,就如同找到了个“知己”一般,对于长跑选手而言,在跑完全程时能否感到自豪或类似自豪的东西,可能更为重要。当然,还没跑过全马的我还无法体会村上所写的全马过程中的种种,可却从他的文字中体会到那种不同公里数下的痛苦、煎熬、解脱与愉悦。剩下的是坚持,全马争取在年底完成,像村上一样做个跑者!加油~
痛楚难以避免,而磨难可以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