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命里的钱,都是有定数的”
日期:2021-04-06 06:04:23 来源:洞见 阅读:

  

“命里的钱,都是有定数的”

  作者:万迟

  来源:有书(ID: youshucc)

  今日逸,明日落。

  有一句话叫做:“你一生能赚多少钱,早就命中注定了。”

  这话说得不假,每个人命里的钱,都是有定数的。

  这份“定数”就藏在赚钱的4个层次中,富贵或贫穷,都仅仅关乎你自己。

  01

  第一层:给多少钱,就做多少事。

  自媒体人@哈叔有这样一段经历。

  他在候车室里等车,临近吃饭时间,他去了附近一家小超市想买点吃的。

  这时候有一位中年男人问柜台前的店员:“请问有热水吗?”

  店员冷着脸没回应,男人又问了一遍,店员才不耐烦地回答:“没有。”

  男人说自己肚子饿了,但是车站接水的地方没有热水了,本来还想买一桶泡面吃的。

  随后他向店员建议:

  “其实你们可以给客人免费提供一点热水,这样生意会更好的。”

  店员却说:“我只是一个打工的,每个月就拿那么点薪水,生意好不好,关我什么事。”

  男人吃了瘪,空手离开了超市。

  店员的工作态度是“给多少钱,我就做多少事儿”,表面上看,她好像不吃亏,因为她没有付出超过薪水以外的精力和劳动。

  但从长期来看,最吃亏的人就是她——

  店员让超市的收入增加,才能跟老板提涨工资的事情;超市的生意越来越差,老板只会通过减少人工费用的方式来缩减开支,但这位店员却会直接失去这份工作。

  稻盛和夫在《干法》一书中将人分为了三类:

  第一种是“不燃型”,是说就算被别人点火,也燃烧不起来的人;

  第二种是“可燃型”,只要有人能点火,就能烧起来;

  第三种是“自燃型”,不需要借助外力,自己就能燃烧起来。

  “不燃型”的人会斤斤计较自己付出的劳动,并因此形成一种固步自封的逻辑闭环:

  老板给你的钱少,你就做得少,于是老板永远看不到你的优点,你永远不会涨工资。

  长此以往,难免对赚钱失去了热情,也对生活心生怨怼。

  拿破仑曾经说过一句话:

  “提供超出你所得酬劳的服务,很快,你的酬劳就会反超你付出的劳动。”

  赚钱这件事,最可怕的不是短期内的低薪水,而是你永远抱着“打工者心态”,永远拿着相同的工资。

  在前期越怕自己吃亏的人,最后往往是吃亏最多的人。

  图片

  02

  第二层:在薪水之外,更注重自己的成长。

  一位上市公司的CEO曾经讲过一个故事。

  有一位朋友在杂志社做编辑,每天的工作非常简单,不管编辑什么类型的文章,永远只需要三步——全选、复制、粘贴。

  说起这事儿,朋友还得意地说:“就这三个键,多一个我都不用。”

  有人问他:“你这样能编辑出质量好的文章吗?”

  他回答:“当然不能了,但是老板每个月给我的工资,也不值得我认真做,凑合凑合就行了。”

  过了几个月,他被辞退了。

  因为他对待工作总是敷衍,入职时间久却毫无进步,老板忍无可忍,找个借口把他开除了。

  《致加西亚的信》中有一句话:

  “这个世界会给你荣誉和金钱的厚报,只要你具备一个特点——主动

  主动就是一种负责,对工作成果负责,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主动涉猎更多的盲区,让自己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最大的进步,才具备实力获得更多的薪水。

  心理学上有一个很著名的“摘苹果理论”。

  意思是说,一个想获得成功的人,应该努力去摘那些需要自己跳起来才够得上的苹果,而不是摘那些触手可及的。

  因为低处的苹果,接受的阳光和雨水远不及树顶上的苹果充足。

  人的潜力是正无穷的,今天需要跳起来才能够得到的苹果,或许明天就会触手可及;

  今天能主动鞭策自己成长的人,明天就能为自己的酬劳加码。

  不管做任何工作,都应该像360创始人周鸿祎说得那样:

  “不管是在方正还是在雅虎,我从来不觉得自己是在给别人打工,我一直觉得是在给自己干活。

  我觉得应付一件事,就是在浪费自己的生命,做任何一件事情,我首先考虑的是我能从中学到什么东西。”

  图片

  03

  第三层:永远为自己打工。

  1983年,周星驰得到了一个《射雕英雄传》的群演角色。

  他没有露出正脸的机会,全部的戏份只有被打后倒地的那一声“啊”。

  但为了这一声“啊”,他却反复琢磨了好几天,对声音的大小、倒地的速度和姿势,都苦心钻研良久。

  1999年,他拍摄电影《喜剧之王》,担纲了导演兼编剧,用男主角尹天仇的经历折射了自己的人生:

  每天在剧组中做着最不起眼的龙套,却还抽空研读《演员的自我修养》,逢人就说“其实我是一个演员”;

  在受尽了白眼之后,他等来了大明星的赏识,即便阴差阳错中被换掉了角色,但他却永远不会自暴自弃,只是静静等待自己的爆红时机。

  这份经历也证实了一个很残忍的事实:

  小人物想要逆袭,只能努力主宰自己的命运,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不管任何时代,你的实力就是你的标签。

  最近几年,“老板思维”这个词在互联网圈子里很火。

  意思是说,用老板的心态做事,就能收获管理级别的成长;用打工的心态做事,永远只能停留在底层。

  换句话说,你把自己放在什么样的位置,就会有什么样的眼界和行动。

  跑龙套的演员,如果只把自己当成群演,永远不会爆红;基层的员工,如果只是做好最基础的事,永远不会有机会晋升。

  李笑来在《通往财富之路》中说:

  “给自己打工的人,其实把自己的同一段时间出售了两次——一次出售给老板,换来了薪水;一次出售给自己,获得了成长。”

  今日逸,明日落。

  那些懂得“给自己打工”的人,内心装着的不仅仅是这份工作,还有自己的未来。

  图片

  04

  第四层:让别人给自己打工。

  章子怡说过一句话:“有人说我运气好,但是我想说,这些运气给你,你一样接不住。”

  所谓运气,有时只是“努力”的另一个名字。

  所有站在高处的人,都经历过你难以想象的艰辛。

  2000年,生完孩子在家待业了一年半的童文红,面试了两次才应聘上了阿里巴巴的前台岗位。

  当时的阿里只有十几个人,前途尚不明朗,她每个月拿着500块钱的薪水,却要做前台和行政助理两个岗位的工作。

  工作任务重,且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但她从未抱怨,而是把这两份工作都做到了极致:

  有客户打电话来咨询业务,她就从零学起,直到能够熟练地为客户排忧解难;

  有同事要出差,她就主动帮助同事查好车次和时间,以便提升同事的工作效率......

  用了三年,她当上了行政主管。

  后来阿里下定决心要做物流,她又担负起了人力资源的责任,世界各处游走签约人才,还一手搭建起了全球第一张仓储物流网;

  为了解决内部矛盾,她和每一位同事都反复沟通;

  设法推进了大数据运营模式,大幅度提升了快递的配送效率......

  就这样,她搭建的菜鸟裹裹成立还不到三年,估值就超过了1000亿。

  后来,童文红成为了阿里的资深副总裁。

  从月薪500的前台到资深副总裁,她付出了无数份薪资之外的精力和体力,处理了无数件棘手的事情,也面对过无数次让人崩溃的局面。

  但她都熬了过来。

  有句话说:“如果你不是出身于富贵人家,那么此生成就一番事业的唯一机会就是忠诚和勤奋。”

  其实,从最基层到最高层,秘诀或许只有一个:

  永远不要怨天尤人,永远不要吝于付出自己的力量。

  做不好基层员工的人,即便做老板,也会被淹没在泥沙俱下的浪潮中。

  ▽

  《后汉书》中有这样一句话:

  “天下皆知取之为取,而莫知予之为取。”

  意思是所有人都知道,握在手里的东西是自己的,但人们却忘了在那之前要先付出。

  工作或许让人煎熬,可捉襟见肘地过日子只会让人更加难过。

  生活或许到处都充满了锤,但有了钱就可以让它落在身上的力度轻一些。

  人生就是一场修行,这世上没有一件事是不需要苦熬的,但努力成长、熬过去,就有柳暗花明。

  毕竟,合法挣钱,就是这个世界上最有尊严、最值得奋斗的事。

  余生,愿你能努力挣钱,为自己赚取一份尊严和体面,也为爱的人构筑一个最坚实的港湾。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命里的钱,都是有定数的”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