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不料,出现在手机屏幕里的表弟,竟是一副让人大跌眼镜的模样—— 一双朦胧的眼睛、一头蓬乱的头发,以及一身不整 的衣衫。
果不其然,闲聊中,表弟告诉我,他已经连续好几天没有打理自己了。
这段时间,他经历过 刷某短视频 APP刷到脖子酸,打游戏打到手发抖,甚至 睡觉睡到腰疼。
结果,表弟想也没想,便脱口而出:假期那么长,闲着也没事,不然要干吗!
听到这话的那一刻,我沉默了。
想起在 知乎上看到过的一 个提问:废掉一个人最快的方式是什么?
其中有个高赞答案就 是:那就是让他闲着!
当一个人拥有大把的时间挥霍,他就会感受到 存在的虚无、平庸的空洞。
为了打发自己空虚漫长的时光,他会听凭自己的欲望,让自己沉浸在一切可以获得短暂快乐的事物上。
他们会选择无节制地看视频、玩游戏,甚至对着手机看女主播吃饭也会笑上一个小时。
说到底, 一个人越闲,也就越容易堕落。
2
话题也很直白, 就是一款娱乐社交APP ,因为用户涌入太多,而导致服务器崩了。
这个假期受到疫情的影响,宅娱乐开始盛行,其中游戏就成了众多年轻人的首选。
不少网友就公开表示,假期的生活,就是醒了打游戏、饿了吃饭、困了睡觉。
一份相关游戏数据显示:春节期间《王者荣耀》的峰值DAU 在1.2-1.5亿之间,《和平精英》的峰值DAU在0.8-1.0亿之间,均创下历史新高。
上亿的年轻人,在这个 疫情笼罩下的假期里,竟然不约而同地选择在游戏中挥霍光阴。
虽然适度的娱乐活动无可厚非,但大多年轻人,早已越过了那条适度的界限,把游戏当成了这个漫长假期的精神寄托。
深以为然。
当一个人无聊至极时,哪里能让他们瞬间收割快乐,他们就往哪里钻。
3
尽管许多人沉浸在娱乐中无法自拔,却还有一些人,始终清醒且自律 地活着。
每天认真听一个小时以上的音乐,假期在家认真看几部有意义的经典电影。
文字不长,却深知有所为,有所不为。
严歌苓也曾公开说过,自己不喜欢长久的放假状态,因为那会让人懒散,脑子也会变得不那么爱思考。
于是,30 年来,她坚持每天坐在书桌前写作六七个小时,从早上9点到下午4点。
写作之外,每隔一天她 就要游泳1000 米。
在这种自律的状态下,严歌苓为我们带来了许多经典的作品, 比如《归来》、《芳华》等。
有人问过 她:“你怎么能写那么多书?”
严歌苓淡定地说道 :你懂得了自律,所有的困难都不算什么。更重要的是,当你变得高度自律以后,人生失败的风险就会不断降低。
陈道明说过:
“我觉得节制是人生最大的享受,物质的释放、精神的释放都很容易,但是难的是节制。所以做人的最高意境是节制,而不是释放。”
让自己沉浸在打不完的某游戏里、刷不完的某视频软件里,吃不完的零食里...... 这些都很容易,但让自己从这些舒适的事物中抽离出来却很难。
最终你会发现,太多人败在了自己的“ 纵欲”下,庸碌一生。
4
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教授米歇尔曾做过一个经典实验。
他找来一些四岁大的幼童,把孩子留在一个房间里。
然后,他告诉这些孩子,“ 我给你一颗棉花糖,然后给你15分钟。如果我回来的时候这颗棉花糖还在这儿,你会再得到一颗,这样你就会有两颗。”
说完,教授随即离开了房间,两名隐藏的观察者开始计时,统计这些小孩在吃掉棉花糖之前会等待多久。
关门期间,三分之二的小孩把棉花糖吃了。
然而,有的孩子却忍住了,尽管才四岁,他们却已经懂得一个人成功 的最重要的原则 ,即延迟满足 。
十四年后,当这些小孩18 岁时,米歇尔展开了后续研究,结果发现:
那些几乎不能等待的孩子,都比较自大,在他人眼里是顽固、爱嫉妒 、容易受挫的人;
而那些能够管住自己直到实验人员回来才吃棉花糖的孩子,则具有更好的社交技巧、更强的社会竞争力和可靠性。
贪图一时之乐只能让你感受到短暂的愉悦,而持续的自律、适当的延迟满足,才能让你获得真正长久的快乐。
设计师山本耀司说:
“ 我从来不相信什么懒洋洋的自由。我向往的自由是通过勤奋和努力实现的更广阔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