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制造消费者读后感锦集
日期:2022-07-13 09:08: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制造消费者读后感锦集

  《制造消费者》是一本由[法]安东尼·加卢佐著作,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元,页数:24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制造消费者》读后感(一):关于消费的审度洞察

  毋庸置疑,我们是被社会所塑造的,无论是我们深信的,还是理解的。但是,作为水里的青蛙,我们很难意识到自己是被塑造,被引导的….

  本书揭示了消费观念被塑造的过程,让模糊的概念变清晰,让我们看到消费主义是如何一步步占据我们的心灵,改变这个世界。为什么女性喜欢逛街?逛街到底给女性带来了什么?为什么我们会渴望得到自己无法支付的东西?渴望一件事物的背后是怎样的心理因素?是真正的需要,还是对事物代表的生活方式,或者阶层所吸引?为什么我们会希望收到礼物?礼物背后代表的是什么?

  这是一本讲事实的好书,值得一读。

  《制造消费者》读后感(二):简单梳理和感想

  第一章:

  技术的进步,一方面,使人们有多余物品用于交换,商品诞生;另一方面,交通的便利,使市场形成,社会从自给自足的生产模式转变为交易为主的市场经济。因为对商品的陌生,人们便依赖于品牌辨认商品质量。

  第二章:工业化推动城市化,城市化推动百货商店的兴起。百货商店一方面通过呈设刺激消费者感官,同时通过增加社交属性延长消费者停留时间,保证商品有足够的时间被消费者注意。

  第三章:物质文化

  消费社会通过消费构筑自我身份,人们通过购买“正确”的商品以得到他人的社会认同,因此,人们对独特性的追求越来越高,越稀有,越有个性,越尊贵。

  第四章:图像

  通过图像和媒体在日常生活中无孔不入的传播,构建理想生活的“模版”。煤体对大众发挥的三大功能:消费教育、社会想象的植入、商品平常化。

  第五章:消费心理

  资本主义打破集体主义,解放了个人欲望,也解放了消费欲望。年轻人加入由消费构筑的“想象社群”,通过购买标志性符号物建立社会自我。同时细分市场,制造越来越多的不必要需求,让消费者认为自己需要。

  第六章:社会工程

  社会工程理论认为,可以通过媒体操纵群众。由此产生公关,利用媒体向群众潜意识里输入大公司的价值观。(宣传方法继承于战争宣传手段,群众观点的管理权从国家转移到了大企业手中)。大企业利用大众媒体的泛滥,充分地重复信息,把自己的策略输入民众的内心,并成功确立了自己的地位。

  第七章:符号工程

  广告通过:1.与“理想”挂钩:如优雅精致、贵族,建立品牌价值购买商品就能成为这样的人2.制造焦虑,只要通过购买商品就能解决问题,达到促进售卖的目的。

  第八章:家庭

  家庭变得比以前封闭,孩童对广告没有辨别能力,通过广告吸引儿童:1.使家长买单孩子喜欢的产品 2.使小孩接受消费文化,长大自然而然成为接受消费主义的符合消费社会利益的消费者

  第九章:新消费精神

  反主流文化:1. 解放自己的欲望也就等同于让消费欲望自由发展。2.通过购买来来彰显“独一无二”,一样事物一旦从小众走向流行便会被舍弃,加速商品更新迭代,刺激消费。

  最后一章提到:“消费自由不过是全球化世界中一小部分精英所行使的特权。由于那些劳动力、工作和生产世界离人们较为遥远,造成了“结构性缺席”,让人们产生一种错觉,似乎全世界都持有同一种价值观,全世界都过着资产阶级的生活。对消费者自由的赞美其实是对生产的视而不见。”这才是消费社会的真相。

  看完本书,最重要的感想是:不能把自身价值的评判标准建设在消费什么物质上。消费主义的陷阱,一是通过消费判断个人价值,二是让人的精神脱离脚下的土地。

  当人们是通过消费高低来判断人的社会阶级、判断人自身价值,就会不自觉的陷入消费主义的怪圈。只要购买最新的商品,你的问题就能被新产品解决。只要购买了名牌,那你就是高级的代名词;只要购买了新款,你就是这条街上最fashion的崽;只要购买了这个工具,生活就会更便利;只要买了这个护肤品,你的痘痘会消失,毛孔会变小;只要动一点点小手术,你就会更漂亮……慢慢人也会被物化,变成可以交易的商品。人的欲望越滚越大,却永远追不上商品更新的速度,疲惫不堪。

  消费主义占据群众思想,通过消费构筑人们理想中的生活模式,群众的思想意识和生活模式被重构。年轻人进入了想象社群,那么精神就会脱离脚下的土地,选择自己想要加入的“社群”,人人都是“精神贵族”。一个简单的例子就是小说的主角普通人越来越少,不是总裁富豪,就是王侯将相,大家打心眼里认同理想的生活样式就是富贵的样式。但是大部分人都不能达到这样的生活,那人的一生都会陷于对物质的追求,达不到精神的满足。

  消费社会和消费主义会培养什么样的人?是沉溺于消费的刹那快感的快感的冲动型消费者。人们变得更情绪化,喜欢直接的刺激,而不愿意深入思考。

  在消费社会的环境里,如果不能看穿这些把戏,一个被完美培养出来的消费者,是永不满足的冲动消费者,把快乐建立在物质上。我不希望会变成这样,最长久的快乐是精神的满足。

  现在的社会与市场深度绑定,与消费共舞,生活里不可能离开消费。那么如何与消费保持平衡,掌握到合适的度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的问题。

  《制造消费者》读后感(三):你真的有追求到自我吗?

  书是好书,感谢译者、编辑以及所有参与本书制作的人为这本书付出的努力。但我对贵社社群运营人员纵容群内男性读者对女性读者进行荡妇羞辱的态度表示质疑,希望这不代表贵社的态度,否则已出版的《母乳主义》岂不是要在社群内沦为笑柄吗?

  更:评分已删,出版社的态度我明白了。呵呵。

  ——————————

  什么是“我”?

  也许你会说,我就是我啊,独一无二的烟火。

  不不不,在这个强调自我表达、消费至上的时代,我们自以为的“自我”,很可能只是消费细分市场下的随机选择之一,非常容易与他人“撞款”。

  电影《花束版的恋爱》就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极好的例子:男生女生相遇,发现彼此的鞋子品牌一致、喜欢的读者一致、喜欢的乐队一致……哇我们原来这么相同,多难得啊!但直到他们在一起了,真正相处,才发现原来并不合适。

  是的,在这个时代,与某人喜欢同一个品牌、去吃同一家餐厅之类的,实在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于是在商品的层层掩盖下,真实的我们变得越来越小,面目模糊。

  这个时代的我们,会以为是自己主动选择的某种产品、某种品牌、某种机构,并以为它们可以帮助我们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因为资本就是这样给我们洗脑的。

  我们在消费中不断寻找着自我。A品牌?太多人追捧啦,现在B品牌才是小众的,还能让我显得独特一些(嗯,其他999+购买B品牌的人也是这样想的)。

  但是,我们慢慢意识到一个真相:无论我们花多少钱去寻找自我,都是不够的。

  我们向上,走在一条永无止境的天梯上。当我们以为自己已经到了一个“有品位、很独特”的高度,会发现总有“更有品位”的人在上面,资本不失时机地推销:想成为那样的人吗?你还有15件单品需要购买。

  这一切是怎样来的?书里已经表述得很清楚了,不过资本主义和女性地位低下之间的关系对我还是很有启发的。

  伴随着工业化和有新就业的推进,男女的社会分工也渐渐固化:男性负责从事直接的生产劳作、带来收入,妇女在家育儿以及“花钱”。这样一来,女性的地位就降低了,而且市场热衷于制造各种电器,来“帮助”她们提高做家务的效率。

  而后,资本又制造出各类爱美的需求,让女性不得不在繁重的家务过后,还要护肤、化妆、脱毛、减肥……等等,花钱服美役。

  这些也延续到了现代,我也是前两年才意识到服美役的荒谬可笑:如果一件事对男性有好处,他们会抢着去做,可是男性就不像女性这样,花大量的时间在修饰容貌上。时间是恒定的,如果被拿来打扮,自然就少了时间学习、工作,就更加剧了社会对女性的偏见。

  此外,我也感慨资本营造的这个闭环,简直无懈可击:

  我们购买各种让我们能高效率生活的电器和生活用品,以期能挤出来更多时间,让我们放手去做别的事情。可我们只是普通人,在资本的胃口被养得越来越大的时代,很多人都会成为996压迫下的可怜人。加班这么累了,买点儿东西犒劳自己不过分吧?买张贵的演唱会门票抚慰心灵不过分吧?而我们消费的钱,又会进一步促进资本的扩大、获得几乎垄断的地位,来压榨员工。

  也就是说,我们不仅需要商家生产出来的东西,还需要从这些商家那里挣得工资来购买这些商品。虽然个人的实际权力在下降,但这也促使我们更激烈地追求个人利益、理想自我。

  即使你不购买,只是观看短视频之类的音频信息,也仍在资本的陷阱中。资本利用人性,利用我们的短视与冲动,利用我们的疲惫、痛苦,让我们误以为无穷的信息和娱乐是免费的。但对不起,免费的才是最贵的。那些所谓免费的东西营造给我们的“生活方式”,依然是广告的一种,有种洗脑不动声色,还让你感动。

  那些真正可以轻松生活的人,不过只占社会的一小撮。我们错以为社会的发展让能我们更好地追求自我,并且得到从前富裕阶级才能享有的自由,但这不过是虚妄。要么用时间换金钱,要么用金钱买时间,你没得选。

  所以人们也有回归田园的美好向往,这也造成了李子柒等人的火热,但我们也明白,李子柒他们也不在桃源。

  只要还生活在现代社会,我们就要被资本裹挟,一路狂奔,为了生存可能还要充当资本的帮凶。时不时会陷入迷茫状态:我是谁?去掉父母给的名字,去掉衣柜里各式品牌的衣服,去掉护肤品化妆品,去掉我爱的乐队、歌手、演员,去掉我喜欢的香薰、爱用的香水,去掉我喜爱的作家和书,去掉我爱的影片……剩下来的我,是谁?

  希望下次购买东西前,我能记得这样自我发问:

  1.你真的需要这件东西吗?

  2.你认为这件东西可以使你成为想成为的人、过上想要的生活吗?

  3.你认为买了这件东西能让人们对你改观吗?

  4.你认为购买它之后你能获得外力剥夺依然存在的能力/特质/感受吗?

  可以消费,但不要消费过头了。警醒,再警醒。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制造消费者读后感锦集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