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带艾伯特回家》读后感1000字
日期:2021-04-10 01:31:2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带艾伯特回家》读后感1000字

  《带艾伯特回家》是一本由[美] 霍默·希卡姆著作,未读·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元,页数:37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带艾伯特回家》读后感(一):老爸老妈浪漫史

  这根本不是什么旅行书,而是这对夫妻爱憎分明、行侠仗义的公路旅行奇遇记。他们在路上的所见所闻,在脑洞大开的同时,也为读者呈现了经济衰退之后,美国民众的生活百态。

  《带艾伯特回家》读后感(二):与其念念不忘,不如轻轻放下

  我们都一样,都太擅长从别人的故事里读懂自己的悲欢离合。我们把自己的影子投射到故事的主人公身上。其实放得下与放不下,真的有那么重要吗?重要的是,之前的你是否曾真心爱过,而现在的你是否能坦然面对。这世上本就没有放不下的人,只有走不尽的路。与其念念不忘,不如轻轻地放下。

  《带艾伯特回家》读后感(三):春娇戒不掉志明,但你可以戒了TA

  我很喜欢看《春娇与志明》系列电影,不仅仅是因为 余文乐 和 杨千嬅 两个人,也是因为电影的剧情吸引着我,好像我们在电影里找回了自己。但是你要明白,有些事情,你想记得的就会记得,有些事情,你想忘记的就会忘记。别让过去烦恼着现在的你。

  《带艾伯特回家》读后感(四):一个女人的所有幻想

  有些书是这样的,咋看或毫无新奇就想立马掩罢此书,或太过理想至虚假而令人恶寒,但看的途中你根本不会相信这本书就是这样的故事,你相信奇迹,相信作者暗藏巧妙构思,相信情节埋伏了各种出人意料、不曾揭露的秘密,但有时,那本书带着满满的失望结束了,你一个愣神,眼前千万头马就奔腾而过,可是再有的时候,看着看着看到最后,如果还能有一下子的回味,那么多半是能嚼出几分意味来的,然后越嚼越细碎,一个惊觉,发现噢原来是这样的故事啊。一个男人、一个女人外加一只短尾鳄的故事,就是这样的故事。

  本以为一个寻爱故事加上短吻鳄这类奇葩搭配除了让背景气氛略略不同外也不过还是一个寻爱故事。一节一节看下来,发现这并不是我理解的寻爱之旅,它朦胧着,浪漫着,是一个始终幻想却未能实现的人生。

  《带艾伯特回家》读后感(五):带艾伯特回家【总结】

  1、起点:西弗吉尼亚州——卡尔伍德镇 2、弗吉尼亚州:银行抢劫案 3、北卡罗来纳州:工人罢工,工厂爆炸。 4、北卡罗来纳州——温斯顿塞勒姆市区:加油站奇遇,贩运私酒,埃尔希险中飙车,霍默农庄被骗。 5、北卡罗来纳州——海波因特:棒球队投手训练、私人护士遗产之争。 6、南卡罗来纳州——美特尔海滩,默里尔斯海峡:加入海岸警卫队,旅馆管家 7、佐治亚州:埃尔希驾驶飞机腾空 8、佛罗里达州——银泉:代替替身拍摄电影 9、佛罗里达州——基拉戈岛,基韦斯特岛:遇见海明威,冒着飓风救工人经历生死幸存,感情升温,埃尔希主动提出回卡尔伍德镇。 10、佛罗里达州——奥兰多:偶遇巴迪,误会澄清,送艾伯特回到了家(高尔夫球场里的湖) 一个不冷静的人做不出正确的事儿,你必须学会停下来,三思而后行。不确定是不是正确的事儿,都别干! 找到爱的,是寻觅的道路,并非终点。 任何一个懂得比赛意义的人,都不会因为对方水平不够而给别人放水。 时间是我们从上帝那儿收到,还能转送给别人的最好的礼物。 想好最坏的结果是什么,做好准备。 要激发一个人全部的潜力,就要让他相信他的潜力是必须的。 2017.10.03-2017.10.10

  《带艾伯特回家》读后感(六):没有“存在的意义”的书都不是好书

  我昨天熬夜又看了一遍,之前都是跳着看的,读书会后又觉得意犹未尽,就再细细品味一下。 比较有感的部分是对当时的幼稚的“共产主义运动”的讽刺(资本家和工人都有问题,而阿Q似的革命者,趁机捣乱的破坏分子从中作梗,阻碍了两个阶级的和解。) 靠色诱抢劫杀人的“情人”组合,玄幻的船长女儿(可能是埃尔西的心理对话或者说就是幻觉),对好莱坞明星,导演的讽刺,以及罗斯福新政的讽刺,使小说紧扣当时的时代背景。 对海明威的那段,我宁愿觉得是作者对当时海明威一派所谓的左派作家的讽刺,最后两个坏蛋和海明威的船走了,海明威还给了他们啤酒,更显得坚守诺言和准则的霍默才是真正的正义一方。 小说以冒险为噱头,讲的是爱情故事,但穿插了当时的各个时代背景,传达了一种让人不得不服气的宿命论,感觉作者很厉害。 不知道阿甘正传和这本书谁先出的,二者很类似。 阿甘里面的珍妮,可能更激进,阿甘也更愚钝,经历也更曲折离奇。不过本书的细节描述也不逊于阿甘正传。

  看了阿甘,霍默的经历,我觉得选择相信命运,并不代表消极,反而是去看那些存在主义,心灵解放之类的鸡汤更容易让人虚无。 带艾伯特回家这本书,也是作者对心理学里面“人本存在的意义”的一种解答。 一本书好不好,就要看他对“人存在的意义”的解释是否合理。在霍默身上,让人找到了“存在的意义”。 完美的价值观的传递。

  《带艾伯特回家》读后感(七):能逃离的是生活,无法选择的是命运

  《带艾伯特回家》的副标题就够吸引人的:“一个男人、一个女人还有她的短吻鳄。”鳄鱼在人们的印象中,是阴险狡诈的冷血动物,而女主人公埃尔西却把它视若珍宝,爱它胜过世界上所有人,并且为了它而和丈夫开始一段说走就走的旅行。这听起来就够荒诞有趣了是吧?

  更荒诞有趣的是他们这一路上抢了银行、炸了工厂、贩运了私酒、赢了职业棒球赛、参与了剿杀走私贩的海上战斗、开飞机上天、拍了电影,最后在席卷佛罗里达的飓风中生还。这对普通的矿工夫妇,简直像007电影中的特工一样,把美国大片中所有能引起观众肾上腺激素暴增的情节都经历了一番,如果能把他们的经历翻拍成电影,绝对是让人惊呼连连的公路动作大片。如此复杂而离奇的情节,读起来却一点儿没有胡编乱扯的违和感,因为作者用幽默的文笔塑造了两个真实可信又性格可爱的人物形象。埃尔西和霍默,总是在被迫卷入一起突发事件后,迅速找到了生活的另一种可能性,从而普通的旅程变成了一场接一场的冒险。

  《带艾伯特回家》读后感(八):成长

  那是上苍最伟大恩赐的见证,那恩赐可能是上天给予我们唯一真正的礼物,那是种奇特的而非凡的情感,那种找不到贴切的词来形容的情感,又叫做爱。这是作者对父母之间这段惊心动魄的旅程的感悟。

  说起来,爱是分很多种的,火热的爱,固执的爱,难忘的爱···还有像小说中霍默和埃尔西的爱,行走在路上慢慢培养出来的这样逐渐成长的爱,我喜欢将这样的感情形容为温情脉脉,虽然这个词好像并不完全符合这个故事的全部内容,可我就是觉得这一男一女之间流露出来的的确是这样,不同于初恋的火热,但同样沁人心脾。

  两个看似毫无关联的 词语就这样组合在一起,鳄鱼·宠物。这样的结合,起码,在我的生活中是基本上不会出现这样的场景。可是这就是个真实的故事,是作者的离奇而幽默的家庭传奇: 她的母亲埃尔西要将她的宠物鳄鱼艾伯特送回到它的故乡-佛罗里达,和她一同上路的是她的丈夫霍默,和一只不知姓名的公鸡。他们的旅行中遇到了很多事,遭遇过银行抢劫,做过海盗,演过《人猿泰山》,参与过走私·工人罢工,遇见了海明威,也经历了飓风。其实在开始的时候我并不是很喜欢这样的叙述方式,有点平淡,可能是我喜欢看那种比较激烈的剧情,不过看完第二部分之后,慢慢喜欢上这样的讲述,这样的讲述越来越有吸引力。你可以根据他的讲述在脑海中构造出一副画面,一辆车子,一只鳄鱼头上站着一直公鸡,还有前座上的夫妻,很温馨。

  《带艾伯特回家》读后感(九):蓦然回首,原来你一直在我身旁

  参加未读先行阅读包活动的书评,中文版还没正式出版。

  聊书之前,想先八卦一下作者,这可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家伙。

  霍默·希卡姆,是一位退休的航天工程师,他曾在NASA任职十六年。作为火箭专家,他负责培训宇航员,为一代二代哈勃太空望远镜的维修任务、日本空间实验室及SolarMax的维修任务提供指导。事实上,他从小就热爱火箭,1998年,他根据自己的经历写了小说《火箭男孩》,在十几岁的时候,他便开始在自家车库里,利用从后门廊找到的一些铝管开始建造火箭。小说一出版便登上了“纽约时报畅销榜”第一名,之后此书更是拿奖拿到手软,年度美国最佳图书奖、美国国家图书奖提名奖、W.D.威瑟福特奖等等。第二年,星战系列的导演之一乔·庄斯顿把这本书搬上了大荧幕,拍了电影《十月的天空》,杰克·吉伦哈尔主演,好评无数。当然,他还写过好些其他作品。1984年,霍默获得了阿拉巴马州杰出服务奖,1996年,他被选为亚特兰大奥运会火炬手。1999年,西弗吉尼亚州州长对他进行了表彰,还成立了“火箭男孩节”。

  这是作者

  《带艾伯特回家》读后感(十):有些人为什么非得再见前任或情敌一面?

  今年元旦刚过,我收到了一部写在纸上的公路电影,美国作家霍默·希卡姆的小说《带艾伯特回家》。

  这部小说的中文版会在三月正式出版,而我很荣幸,阅读到了试读本。

  因为小说中的故事是根据作者父母的真实经历改编,所以小说正式出版时,会附有真实照片,试读本中是没有的,但我已足可通过文字感受霍默·希卡姆父母的传奇旅途,所以给这部标准“公路片”★★★★☆。

  小说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年轻夫妻霍默与埃尔西,带着一只鳄鱼和一只公鸡,开着一辆老别克,从西弗吉尼亚州去佛罗里达州。

  他们为什么会组合在一起,又为什么要远行?

  先来看一下角色配置。

  霍默

  性别:男

  身份:矿工

  外貌:用小说中美艳绝伦的好莱坞女星、《人猿泰山》女主角莫德·奥莱丽(我查了一下,《人猿泰山》所有版本的演员中似乎都没有这个名字,所以作者可能在名字上有所虚构)的话来说:“天啦,你要是我房里的一盒巧克力,我保准十分钟就把你吃干净,只剩下小纸杯。”而且奥莱丽对霍默“没穿内裤”这一点也十分欣赏。

  性格:用小说中的台词来说:有时甚至觉得你好过了头。

  (霍默角色照)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带艾伯特回家》读后感1000字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