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艾伯特回家》是一本由[美] 霍默·希卡姆著作,未读·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元,页数:377,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看到这个故事的第一部分的时候,我感觉说得可不就是我的生活么。
这是一部爱情浪漫小说,但又不仅仅关于爱情,还有比爱更宽广的生活的故事。故事被设置在美国经济大萧条时代的1935年,埃尔西与霍默在路上戏剧化的遭遇几乎浓缩了他们的整个人生。在旅途中,正是这种叫做“命运”的怪东西,将他们一次次推到奇怪的境地,最终使他们看清生活的真相与意义。
整个故事分为九个部分,其实象征的是他们分别经历了爱情中来自外界的诱惑、事业的起伏、家庭的经济损失与变故之后与爱情一同成长的故事;埃尔西在一次罢工事件中找到了自己作为女性的社会价值,在照顾费尔德曼先生、经营旅馆的时候找到了自己的事业,并在最终与海员搜救丈夫时找到了爱情里最重要的东西——信念;正是这些与他们的旅途相伴而来的灾难与意外,使空有一腔浪漫情怀的埃尔西渐渐变得坚强独立,对爱情也有了自己的见解,并发掘了丈夫对自己深深的爱。
霍默也是在旅途中几次遭遇生命危险,靠着对妻子的挚爱,对爱情坚定不移的信念,最终渡过难关与埃尔西团聚,回到小镇过起了平静的生活。
旅途中遇到的斯坦贝克、海明威与《人猿泰山》,大概是为使故事更真实提供的注脚,也有可能,是他们真的遇到过。不过作者试图也通过将他们嵌入故事,与读者讨论美国文学的源头与终结的传统。在初读故事时,我看到了熟悉的奥康纳《好人难寻》的影子:内战之后破败的南方种植园,霍默离奇遭遇杀手农庄夫妇,这是奥康纳式的讲述传统。很显然作者并不只讲了一个关于父母在大萧条时期的爱情故事,通过这个故事也还原了那个时代的大背景与普通民众的心态。对于社会主义、工会与罢工问题的讨论,很显然,他并不看好这场运动。
在叙述方式上,每个部分之间用闪回了方式插入了小霍默的回忆,这种技巧的处理使得故事之间的转折变得流畅起来,非常巧妙。
我曾经不止一次觉得,女人是生活中的梦想家,总是幻想生命中该有更美好浪漫的东西;而男人则是守护者,用他们的不浪漫与脚踏实地坚定地守护他的真爱,这是埃尔西、霍默与艾伯特的故事,也将是我、生生和辛巴的故事。
————————————————————————————————————————————
《带艾伯特回家》读后感(二):找到爱的,是寻觅的道路,并非终点
这是一部色调明快、轻松温馨的公路青春小说。旅程中风波不断,最终都化险为夷,向着目的地前进。
当霍默听到妻子埃尔西要带着曾经的男友送给他的礼物——一只短吻鳄回到她年轻时待过的奥兰多时,他发出了质疑:
“真要一路跑到那么老远到奥兰多去吗?……”
“必须跑那么远。”埃尔西回答,“而且到了之后,我们还得找个好地方。”
“咱们怎么知道哪儿是好地方?”
“艾伯特会知道的。”
“艾伯特就是个动物,它什么都不懂。”
“至少它还有理由不懂,是吧?”
“你是说我什么都不懂?”
“我是说,我们都搞不清楚。我是说,我们自以为正确的一切,可能根本就不对。我说一百句话你就要再多说一句顶回来,但是不管怎么样,我们都没有接近事实真相。”
“你这根本就是胡搅蛮缠。”
“这是我能说的最真心的话了。”
身为矿工的霍默去请教了他最信任的队长,队长告诉他,这就是命。“有时候,我们就要去做那些看似不讲理的事儿,这些事儿在冥冥中都有道理。”
于是,深爱妻子的霍默答应了妻子的要求,他希望在这趟他原本并不认同的旅程中,他能够真正赢得妻子,让妻子忘掉过去那个奥兰多的演员男友。
“这是一只鳄鱼?”
“不,它是一只短吻鳄。”
一个男人、一个女人,一只神出鬼没的公鸡,带着一只短吻鳄回家。
这样的组合会让见到他们的人想到什么?
“作为镇上的牧师,我会说上帝保佑你们。你们让我这一整天都开心起来了,让我除了空空如也的奉献盘外还能跟教区的信徒们聊点别的。要问为什么?你们活脱脱就是诺亚方舟啊!”
一路上,他们经过了受经济大萧条影响的小镇、遇到抢银行的劫匪、误入激进主义者要炸资本家袜子厂的计划中、参加了棒球队、拍了场电影……甚至遇到了两位美国的大文豪,约翰·斯坦贝克和海明威。
妻子埃尔西身上切罗基人的血统,让她具有迷人、神秘的气质,顽强、坚韧的性格。在我的想象中,她就是女版的约翰尼·德普,因为大帅哥德普身上就流着切罗基人的血。
埃尔西总觉得,自己的生活就像一盒益智拼图,盒盖上还没有图案提示你每一小块该怎么拼。
丈夫霍默是一个本分能干的矿工。他知道埃尔西不想做一个矿工的妻子,但他清楚现实,在大萧条的年代,无法放弃这份工作。他耐心地等待着妻子真正的爱,他守在她的身边,随时准备好为她献出一切。他展现出了老派男人绅士隐忍深刻的品质:“要是你遇到坏事儿的时候只想逃避而不去阻止,往后就会厄运连连了。”
小说的结局不做剧透了,但就像书里的这首诗说的,我们追求的结局,其中并不比过程更重要:
请让我找到你
你不让,
我会继续寻觅
你不愿,
我会继续寻觅
你不能,
我会继续寻觅
找到爱的,是寻觅的道路,
并非终点。
本书作者霍默·希卡姆曾是美国宇航局(NASA)的科学家,他在自己的作品《火箭男孩》(Rocket Boys)中记载了小时候建造火箭的经历:在十几岁的时候,他利用从后门廊找到的一些铝管开始建造火箭。
希卡姆说:“我们不得不从某个地方开始,无论是成功或失败,然后建造我们知道的东西。”
《带艾伯特回家》读后感(三):在路上寻觅自我与真爱
公路片一直都是国内外电影的重要题材之一,通常主人公在电影的开头都会有这样或者那样迷失,最后通过一路走下来的历程,最后寻觅到真正的自我,通常也会找到真爱。那么,看这本 《带艾伯特回家》 就绝对会让你有美国大片的即时感,强烈希望这本书能推出同名的好莱坞电影,票房必定大卖,因为这是一个既真实而又具有戏剧感的真实故事。
在看书之前以为鳄鱼就是鳄鱼,鳄鱼的眼泪听说得多,短吻鳄是啥还真实孤陋寡闻,为了让脑海里呈现出画面感,我还特地去百度了一下短吻鳄的定义: 短吻鳄(拉丁学名Osteolaemus tetraspis Cope),属于鳄目的短吻鳄科。吻鳄是肉食类动物,栖息在宽广的水域,如湖泊、沼泽和大河的周围。 美国短吻鳄一般长约1.8米至2.7米。对于这样一个近似恐龙的物种而言,我无论如何都无法将其与埃尔西口中描述的那个乖得跟宠物狗一样的东西联系在一起!
《带艾伯特回家》读后感(四):你以为你不爱了
每个女孩,都希望自己能嫁给爱情。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常常会听到婚姻里的她们说,“我曾经以为我嫁给了爱,可生活在一起之后才发现,我并不爱他。”
Hommer Hickam的小说《带艾伯特回家》里的女主角埃尔西就是这样一个女子。和丈夫霍默住在卡尔伍德镇,她嫌弃着身边的一切:贫乏的生活、肮脏的矿井,以及当矿工当到无趣的丈夫。她以为她所珍爱的,都在远方——远离矿井的他乡,以及丢下她的旧日情人巴迪。埃尔西和霍默就在生活的压迫下,与巴迪寄给她的一只短嘴鳄——艾伯特一起无趣地生活着。
《带艾伯特回家》最有趣的,就是从埃尔西提出要将艾伯特送到适合它生活的地方开始。于是一个男人,一个女人,一只短嘴鳄,以及一只不知从哪里来的公鸡一起踏上了旅程,而这也是这段狂想曲的开始。
当故事以难以预料的方式展开,你也借着阅读,跟随这个奇怪的组合开始一段冒险。从袜子厂的抗争,到写一首诗,再到成为棒球明星,又接着在海上生死离线,随后成了好莱坞巨星,甚至还经历了毁灭一切的飓风,原来的现实主义渐渐变得有些魔幻。同时作者还用诙谐逗趣的语言,以及海明威这些历史名人也进来串场,不禁会让读者怀疑这到底是真是梦。
然而这可能就是作者的意图,就像《红楼梦》借着“假语村言”来抒写心意,《带艾伯特回家》也正是想借着这段冒险,来挖掘这对夫妻冒险背后的终极意义。
如果从头细看,在故事的开始,我们几乎无法看到埃尔西对丈夫霍默的爱。故事里的艾伯特,是旧日情人寄来的结婚礼物,埃尔西却一个人抚养,宛如私有财产。她重视艾伯特更甚于丈夫霍默,她就是一个困守在记忆里的女人。
很多不幸的人,其实都是因为一直将眼前的生活,不断与想象中美好的过去做对比。于他们而言,得不到的过去就像一场以自我为中心的梦,在那个梦里,所有的坏和伤害都被粉饰太平,只留下最完美的部分。埃尔西的失落,就是因为她总是将霍默与想象中的巴迪做对比。
没有一个实实在在的人,能比得过一个想象的梦。因此,埃尔西的不甘造就了她与霍默的裂痕,她守着梦,也困住了自己。就像霍默说的那句话一样,“要抗拒一个梦,很难。要放下一个梦,更难。”
不过作者巧妙地运用了艾伯特这只短嘴鳄,将埃尔西心中的想法实体化了。很多像埃尔西那样的人,往往忽略了一点,那就是你觉得你心中的过去像艾伯特一样可爱又美好,可是在他人眼里,它就是的一头鳄鱼,而这样的恐惧和担心,就是一根随时可能会失控伤人的刺。
作者用这个奇幻的故事,给出了一种拔出这根刺的方法。那就是像霍默一样,去接受埃尔西心里的艾伯特,理解它,包容它,照顾它,爱护它。故事里的霍默从起初对艾伯特的讨厌、抗拒,到最后变成了喜欢它,接受它。于是这段旅行最奇妙的部分出现了,当夫妻俩经历了众多波折抵达终点时,自始至终对丈夫保持抗拒的埃尔西,发现自己竟然离不开那个自己以为不爱了的男人,甚至愿意放掉艾伯特,跟着霍默回家。
当一个人愿意爱你张牙舞爪的过去,你一定会发现,你以为不爱的他,其实值得你深深地爱!
谢谢你阅读我的字!
我的微博:http://www.weibo.com/kivo/
《带艾伯特回家》读后感(五):短吻鳄是一回事,爱情是另外一回事
一鼓作气读完了,忍不住要提前捧场,并在心中暗爽先人一步发现好书。
拿到《带艾伯特回家》试读本的时候特别开心,第一次见到这种样式的装帧,四本小册成一本书,非常适合随身携带一部分在交通工具上阅读,轻便又省事;封面设计的清新简洁,有点像以前做的四六级习题册(这是一句褒奖,讲真)。给几个朋友看了试读本,都反馈样子讨喜,不过3月份发售的终样式还会像市面上大多数的那种单行本,封面色彩活泼浓烈一些,或许更适合大众口味吧。
这是一部特别的公路小说:矿工丈夫再也无法忍受与妻子的爱宠——一条名叫艾伯特的短吻鳄一起生活,而妻子也想要摆脱乌烟瘴气的环境一心期盼回到热带家乡,二人终于决定沿东海岸驾车南下,把艾伯特送回家,一路跟随他们的,是不断的麻烦与趣事、一只神出鬼没的公鸡,以及对爱情与生活的思考。
说它特别,不仅在于这个宛如成人奇幻小说的故事源于作者父母的真实经历,《带艾伯特回家》所承载的内容用平头百姓的笔触勾勒了美国大萧条时期的社会图景,九个部分抓住了美国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许多“关键词”:经济萧条、劳工运动、私酒贩子、飓风灾害、电影与文学的兴盛等等。在这样一个庞杂的背景下,抛开琐碎的柴米油盐,由一只短吻鳄引发的公路冒险,并非一场婚姻能否继续下去的考验,而是一次发现生活与爱情本质的旅程。
书中只会发出“耶~耶~”笑声的短吻鳄戏份并不多,却要为夫妻二人的隔阂背锅,它是妻子对旧爱的精神寄托,也是作为矿工妻子乏味生活的陪伴,而它也终归要离开,让两人排除“艾伯特”的借口面对真实的彼此。书中第二个动物角色,是一路跟随神出鬼没的公鸡,我们不知道它从哪来,也不知道旅程的终点它又消失在何处,但我们可以知道的是,这只大公鸡,就像两个人在路上不断浮现的问题,它们一个个解决后,就悄无声息的消失,彼此的心结也随之解开。
“也许这就是人生呢,谜团里套着谜团。我们以为自己了解万事万物,但其实我们根本不懂,什么都不懂。”
带艾伯特回家是一个起点,也是一个终点。旅程伊始妻子的誓死不归,对旧爱的憧憬留恋,丈夫的执拗、木讷,到抵达目的地时豁然明白彼此的真心,婚姻究竟是提供两人博弈、隐忍的牢笼,还是心灵相通、理解包容的爱巢,才是这趟旅途真正要搞清楚的事情。
爱情不是分开旅行,你去看山我去看海,而是我愿陪你去游山,你愿随我去听海。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追求理想的权利和能力,关键在于,我们的理想与幸福,是否能够为爱人留足一席之地。毕竟短吻鳄是一回事,爱情是另外一回事。
读这本书的速度虽快,但也发现了许多精妙有趣的小细节。比如丈夫对妻子爱宠艾伯特的态度转变,比如夫妻冒险之旅中意外参演的电影与旅程开始前的微妙呼应,比如每次妻子对新事物跃跃欲试时都要说的一句话等等。
另外,小说中的矿工队长也是非常讨人喜欢的角色,毕竟给得了长假、批得了经费、通情达理,还帮找对象的领导谁不喜欢呢?
原文载于公众号:三晚
《带艾伯特回家》读后感(六):有些人为什么非得再见前任或情敌一面?
今年元旦刚过,我收到了一部写在纸上的公路电影,美国作家霍默·希卡姆的小说《带艾伯特回家》。
这部小说的中文版会在三月正式出版,而我很荣幸,阅读到了试读本。
因为小说中的故事是根据作者父母的真实经历改编,所以小说正式出版时,会附有真实照片,试读本中是没有的,但我已足可通过文字感受霍默·希卡姆父母的传奇旅途,所以给这部标准“公路片”★★★★☆。
小说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年轻夫妻霍默与埃尔西,带着一只鳄鱼和一只公鸡,开着一辆老别克,从西弗吉尼亚州去佛罗里达州。
他们为什么会组合在一起,又为什么要远行?
先来看一下角色配置。
霍默
性别:男
身份:矿工
外貌:用小说中美艳绝伦的好莱坞女星、《人猿泰山》女主角莫德·奥莱丽(我查了一下,《人猿泰山》所有版本的演员中似乎都没有这个名字,所以作者可能在名字上有所虚构)的话来说:“天啦,你要是我房里的一盒巧克力,我保准十分钟就把你吃干净,只剩下小纸杯。”而且奥莱丽对霍默“没穿内裤”这一点也十分欣赏。
性格:用小说中的台词来说:有时甚至觉得你好过了头。
(霍默角色照)
《带艾伯特回家》读后感(七):奇妙回归路
有人说结婚前需要来一场两个人的旅游,在路上你可以看到对方的各种优缺点,尤其是身处异国他乡的时候,不安恐惧兴奋快乐,种种情绪都会放大。两个人的习惯能够彼此容忍受,观念是否相符能够接受,一场旅行统统可以做出检验。不过在这个故事里,旅行并非是发生在婚姻之前的检测,而是为了拯救婚姻的尝试,于是一男一女,一只鳄鱼一只鸡组成了一个奇特的团队,开始了他们回家的路。
作者并非平铺直叙的讲述这个故事,而是用儿子对父母故事的记述作为引子,用儿子打棒球,拍电影,坐飞机等等小事来引出父母对当年奇妙旅行的回忆。也许在孩子心中,父母都是没有过青春的人,他们想不到自己的父母也曾疯狂过,然而在这个故事里,作者的父母在这场漫长而奇妙的旅行中尽享了青春的疯狂。
因为对婚姻的不甘心,霍默和埃尔西决定带着短吻鳄回到鳄鱼的家乡。在旅行的初始,霍默不过是想让妻子离开鳄鱼,忘掉曾经爱恋的前男友。而埃尔西可能在出发前就已经设想了不再回来的可能,她希望能够让霍默看看外面的世界,能够离开这个煤矿小镇。两人目的不同但又同样为了拯救他们的婚姻,于是一场冒险般的旅行开始了。
在故事发生的年代,没有手机,没有网络,没有导航,开车自驾一场路途共计1600千米穿越5个州的旅行不异于一场冒险。冒险的旅行就此开场,他们首先遭遇了汽车故障,而后在修车时埃尔西被劫走协助运送私酒,霍默则跑到了一个连环杀人犯的家中经历一场刺激。两人好不容易团聚,又卷进了一场工会罢工,埃尔西成了激进分子,号召工人游行反抗。工厂爆炸,旅行继续,霍默当了职业棒球员,埃尔西则成了护士,接下来意外之喜到来,埃尔西得到了300万美元的遗产继承,当然最后还是错过了。埃尔西学了开飞机,霍默成了渔夫,在大海里霍默和鳄鱼艾伯特经历一场奇幻漂流。冒险仍在继续,他们又误打误撞进入片场,拍摄了人猿泰山,经历一场飓风袭击......当然他们终于到达了目的地,那只短吻鳄的故乡奥兰多。
旅行再热闹但如果他们的婚姻依然终结,那么这次出行仍旧是没有意义的。幸好他们在旅行中终于认清了彼此的心。在霍默掉下大海后,埃尔西拿着枪逼迫船长去寻找,霍默知道了埃尔西还是爱他的,而埃尔西也意识到了霍默对他有多重要。拍电影的过程中,埃尔西发现了霍默的帅气,霍默也坚守了自己的爱情。他们在旅行中发生的每一场意外里都更深的碰触了彼此的心,也在一次次意外中真正明白了谁才是自己爱的人。
旅途如此漫长和波折,也许就是为了让他们在这样长久的时间里去发现和改变吧。霍默对埃尔西有了更多的理解,埃尔西也认识到自己真正的爱人是霍默,两个人在这一场旅行中彼此磨合,终于做到了心手相依。
旅行结束,霍默和埃尔西的婚姻有了新的开始。这是一场旅行,更是一次回归。
《带艾伯特回家》读后感(八):找到爱的,是寻觅的道路,并非终点。
一直以来都对这个说法深信不疑:要了解某个人的最好办法就是跟他/她一起去旅行。脱离了熟悉的环境和生活惯性,去适应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并且处理遇到的各种突发状况,本性才会不自觉地暴露出来。有幸在这本小说正式出版前读过试读本后,更加坚信旅行的特殊意义。
最初看到封面的简介文字“The Somewhat True Story of a Man, His Wife, and Her Alligator.”时,以为它不过就是一对夫妇送短吻鳄回家的途中所见所感的合辑。但读过之后才发现,故事由带艾伯特回家而起,却在过程中找到了悲憾的源头,发现生活的答案,旅途的终点则通向内心深处的自己。
整本书的结构很特别,它将主人公夫妇的旅程分成9个部分,先由儿子的回忆做引子(打电话、坐飞机、拍电影等与父母旅行中发生过的事情相关的生活片段)引出父母的回忆,再用第三人称的视角娓娓道来,让读者与故事保持一定的距离,既展现旅途风光和所处环境的全景,呈现特定情境中每个人的活动,又能适时拉近镜头窥见人物的内心,所以在阅读过程中能够始终享受到想象和思考的乐趣。
梁文道曾经谈到过旅行可以帮人恢复心智的弹性,因为它把人从已形成惯性的生活中剥离开来,打破习惯和偏执,找回对周围一切的感受力。而在重新认识周围世界的同时,无疑也可以找回真正的自己,学会与身边人相处、相爱。
这个故事也印证了这一点,霍默和埃尔西的旅程惊心动魄得如同一场大冒险:目击银行抢劫案、参与袜子工厂爆炸案、对诗人农庄疑似连环谋杀案知情不报、在雷霆路上走私非法烈酒、被球棒砸了、被生活骗了……遭遇各种有趣的、危险的,甚至有些荒唐的意外事件。幸而有了这一系列应接不暇的意外,让霍默看清了自己对埃尔西的感情,并克服了一直以来笨拙木讷、不善表达的缺点,学会了用妻子喜欢的方式表达心意,终于挽回了她的心。在这个寻觅的过程中,每向目的地靠近一里,两人的心也就更近一点。
霍默最让我喜欢的优点,就是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人”:他可以为了埃尔西踏上未知的旅程,为了她而奋不顾身地保护艾伯特;他心思缜密又具有正义感,在斯特鲁普斯堡镇的工运动的群情激愤中保持冷静,会在关键时刻勇敢地挺身而出解救这个小镇;当埃尔西被贩卖私酒的丹佛骗走后,他也能把恐惧化成力量,成功脱险,克服诱惑去解救老婆;他身体强健、吃苦耐劳,甚至拥有做职业棒球运动员的天分,但又从不执着于比赛,会为了老泰龙的面子而放水;为了救艾伯特几次死里逃生……
这样一个拥有多样魅力的男人,却因被矿井和生活束缚而表现得“没有控制欲”,爱得谨慎卑微。所以期盼着“经历一点儿生活狂野”、喜欢游戏和冒险的埃尔西才会一直认为霍默胸无大志又缺乏情趣,才会认为自己不喜欢他。但实际上,随着旅途的展开,她也在逐渐打开心门,重新认识霍默,这才意识到:她不爱霍默的缘由其实就在于她固执地让前男友占据着本该由霍默入住的位置,从来没有想过让他走进自己的心里。当她抛弃偏见正视霍默时,才渐渐发现虽然霍默身上不讨她喜欢的地方不少,但这些地方也正是他的优点所在——他既是同行佛罗里达的最佳人选,也是共度人生的最佳伴侣。埃尔西最终放下对初恋的执念,治愈了没能救活弟弟的自责,收敛起敢想敢做的任性,摆正了似乎总在出错的人生。而在小家庭之外,作者也向我们展现了经济大萧条时期美国社会的混乱图景和生存挣扎:无论是对荣耀、战斗一无所知却被莫名拉到船上服务美利坚联邦政府的青年们,还是各怀鬼胎的厂长与罢工运动的领袖,抢银行、炸工厂、赌棒球、走私等恶贯满盈却总是背运的那对小偷……因为赋予了丰富的有趣细节,书中人物的转变过程充满了预示和铺垫,他们的心路历程被自然、渐进地呈现出来,所以在阅读的过程中并没有感觉丝毫生硬,反而觉得既刺激又温馨,一路也跟着他们治愈了自己的心灵、收获了感悟。
故事的结局让人鼻头发酸,他们终于到达了计划中将艾伯特放归自然的地方,也是埃尔西魂牵梦萦的故乡奥兰多。这一切故事的“始作俑者”——埃尔西的前男友巴迪终于露面,帮霍默解开了心结,也为艾伯特找到了它的归宿。霍默和埃尔西又回到了卡尔伍德,肺部积存的大量煤灰夺走了霍默的生命,此后埃尔西孤单生活了20年,变得头脑混沌、活力渐衰,但她依然记得自己的兄弟、养过的宠物,还会不时和他们隔空对话。接受其他生命的死亡,可能是唯一一件不管经历过多少次都无法适应的事情,但我相信,故事里的人最终会在天堂团聚,那里会是他们永恒的家。
如同每一趟旅程都有终点,所有的故事都不可避免要走到结尾,在霍默和埃尔西一生的冒险中,他终于找到了她。但结果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寻觅的过程,就像霍默生命中唯一写过的那首诗:
请让我找到你
你不让,
我会继续寻觅
你不愿,
我会继续寻觅
你不能,
我会继续寻觅
找到爱的,是寻觅的道路,
并非终点。
.S.艾伯特大概也是世界上最幸福的鳄鱼了,有如此爱它的主人,一路上经历那么多好玩的事,有足够的鸡肉吃和可以水中嬉戏的大浴缸,又成为球队的吉祥物,连对手队的球迷都爱上它……和大公鸡的互动也是好可爱,觉得它跟谁好像都有种迷之CP感(哈哈哈哈)。
还有几处小trick,虽然埃尔西说这一切都是她的亲身经历,但我更愿意相信这是她或作者可爱的玩笑:比如他们遇见了约翰··斯坦贝克和海明威,并把遭遇与作家后来的著作巧妙对应;霍默的名字和古希腊著名诗人荷马的名字一样,都是“Homer”,为后面霍默遇见奇怪的诗人农夫和他写诗作了铺垫……都让人在读到时不由得会心一笑。
《带艾伯特回家》读后感(九):真爱的旅程
这是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还有她的短吻鳄之间的故事,这是一个十分酷炫的故事,这也是一个充满真爱的感人故事。故事开始于主角孩子的叙述,以这种形式作为开头,令我有那么一瞬间感觉这个故事完全是真实的。孩子眼中的父母关系很复杂,母亲爱着别人,父亲又见过那个人,而艾伯特是一只短吻鳄,它在故事中起着重要地作用。
霍默和埃尔西生活的那个年代,是个贫穷的年代,1935年,真是“大萧条”的第六年。他们在卡尔伍德镇做矿工,这里几乎所有人都是旷工,这是个危险的工作,也是个劳累身心的工作。作者将这里的环境和工人们每天所经历的危险详细地描述下来,每天都可能与家人见最后一面,这种离别要经历过很多次。
艾伯特的来源很奇特,它不是被他们领养,也不是野外偶遇的,而是埃尔西的前男友送给她的结婚礼物。对于埃尔西来说,艾伯特十分重要,就像她的孩子一样。但是对于霍默就不同了,他甚至害怕哪天被艾伯特一口吞了。他是最令他害怕的还不是这点,因为艾伯特简直就是埃尔西前男友的影子,他不习惯每天都有这样一个存在在身边,于是想方设法要把艾伯特送走。旅程也就这样开始了,他们不知道,这一路上将要面临的危险与阻碍,更不知道通过这次旅行他们会得到一件宝贵的东西。
霍默十分爱埃尔西,埃尔西也不是不爱霍默,只是放不下前男友,当艾伯特被送走,公鸡也不在了,只剩下一辆老别克车,他们却像是失去了全世界一般。一开始霍默对妻子说,“我和艾伯特你只能选一个。”“送走了艾伯特,我们就老老实实回来当矿工。”可是经历了这一趟旅行之后,霍默却变了,他发现他所爱的,就是那个爱着艾伯特的女人,当失去艾伯特时,他才发现自己也并不是那么讨厌它。
在旅途中,他们抢过银行,做过海盗,参与过走私,也经历了飓风。然而这一切都是对于感情无形的打磨,艾伯特的存在只是为了证明两人的感情。人们总是在失去的时候才懂得珍惜,也只有经历的磨难才会发现世间的美好。在人生的旅行中,他们从来不敢去表达心中的爱,他们不确定自己是否真的爱对方,也更不知道对方是否在意自己。最终他们找到了那件最宝贵的东西,那就是爱,然而艾伯特的使命也完成了,所以它最终也回到了自己的家,去寻找属于它的亲人。故事就这样圆满结束了,所有人都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
《带艾伯特回家》读后感(十):公路冒险之旅
书名《带艾伯特回家》让我一度以为是带个孩子回家,不曾想,居然是只短吻鳄,无法想像养只鳄鱼做宠物。我记得我大学时,隔壁宿舍也养了一条鳄鱼,比起艾伯特,它残暴多了,不认人,接近它的任何东西都会被它狠狠的咬住,如果用一句诗歌来比喻的话,“咬定青山不放松”诠释了它的态度,可惜的是,它的寿命过于短暂,最后与黄土为伴。
文中这只短吻鳄的来历很有趣,它是埃尔西初恋在她结婚时送给她的,每个男人都不会希望自己的生活中,存在这么一件与妻子相关的活物。艾伯特一天天长大,埃尔西每次看到它,总会记起自己美好的初恋,以及前男友的身影,作为丈夫的霍默一直包容着,但久而久之终于无法忍受了,就在一次被艾伯特吓跑后,霍默坚持要送艾伯特会它南方的家,或许,把它送走,埃尔西就会安安心心做自己的妻子。因此,一趟不一样的公路之旅开始了,一辆老爷车,载着一男一女,外加一只顽皮的鳄鱼和一只傲娇的大公鸡出发了,穿过山河大海,也闯过人山人海的公路冒险之旅就此拉开序幕。
一路上,霍默只想着赶紧把艾伯特送回家,再回来继续工作,与埃尔西过着平静的生活。对了,霍默是一个矿工,每天冒着生命危险在井下工作,连带着埃尔西也天天生活在肮脏的煤矿,呼吸着恶劣的空气。也许,大家会问,为什么不换个好点的工作,但没办法,在那个经济萧条的年代,只有这个工作是最符合他们现状的,不仅薪水比较高,还包住。
然而对埃尔西来说,她受够了煤矿,也想借此机会离开那个糟糕的地方。或许有机会,能顺便改造一下霍默,不要那么沉默,哪怕有前男友一半的幽默也好。或许对埃尔西来说,得不到的永远是最好的,轻易得到的就不会珍惜。两个人就这么各怀鬼胎的上路,不过一路上的磕磕碰碰,让两人重新擦出爱的火花,霍默也变得没有那么讨厌艾伯特,甚至艾伯特和公鸡都走了以后,他看着空荡荡的老爷车,非常失落。
也许,无论是艾伯特还是大公鸡,都是生活中的过客,哒哒的马蹄声是美丽的错误。真正能陪伴自己的还是身边最重要的那个人,幸运的是,霍默与埃尔西在兜兜转转之后,还是找到了他们间最弥足珍贵的东西——爱。虽然以前的他们都不擅于表达爱,但经过种种波折,他们才会明白敢于表达自己的爱意,才能让对方更确定自己的重要性。一路走来,艾伯特应该是促进他们彼此感情的媒介,让不稳定的感情愈发牢固起来。就这样,艾伯特安全的回到了自己家,霍默和埃尔西也继续安心的生活。
爱是世间最纯粹,犹如洁白的水晶,不可轻犯。没有爱情的婚姻是让人无奈的,也是悲剧的,所幸他们找到了那根“红色的绳子”,捆绑住双方的心,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痛苦难耐。这段经历虽是不好的开始,但却是美好的结束,也许最终与艾伯特与傲娇的公鸡分离是洁白中的一丝瑕疵,可这样,可能才是最好的。完美的结局只存在童话、漫画、幻想小说中,这是真实的故事,根据作者父母的真实经历改编。世界上最美的是爱,最宝贵的是记忆与经历,这是寻找爱的冒险之旅,情在流荡,爱在弥漫,隐形的翅膀飞舞,羽毛带着爱洒落在霍默和埃尔西的心间,化作光雨充耀他们的记忆,缠绕一生直至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