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诗人X读后感100字
日期:2021-04-09 01:57:1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诗人X读后感100字

  《诗人X》是一本由[美] 伊丽莎白·阿塞韦多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8.00,页数:43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诗人X》读后感(一):伊丽莎白·阿塞韦多的作品是青少年小说中的珍品

(《诗人X》的作者:伊丽莎白·阿塞韦多)

在伊丽莎白·阿塞韦多的处女作《诗人X》获得2018年美国国家图书奖的那个晚上,这位作家却在以一种熟悉且舒适的方式来庆祝。那是11月清爽的夜晚,她径直前往住宅区,来到母亲的公寓,享用了一顿芳香的晚餐,这里是她在纽约长大的标志。“当时是午夜时分,在(我的家人)传递奖章并拍照的时候,我吃了一碗桑科乔(sancocho)。”她最近在接受我们采访时说,她指的是一道传统炖菜——她的家人过去常在哈莱姆区的房子里做这种菜,每次回她父母的老家多米尼加共和国时也会吃。接着,她说:“我心里在想,这就是胜利吧。” 对于包括阿塞韦多在内的许多有色人种作家来说,过去几年出版界迎来了一场姗姗来迟的文化复兴。在一个很少提升有色人种作品水平的行业和体裁中,阿塞韦多获得国家图书奖不仅是一个人的里程碑。她是为数不多的获得这一荣誉的有色人种作家之一,他也在帮助改变更广泛的文学格局。对于各种背景的读者来说,像阿塞韦多创作的这样关注有色人种年轻人日常经历的书籍,本身就是一种回报。(原载于《美国大西洋月刊》,作者汉娜·乔治斯)

  《诗人X》读后感(二):把少女的内心、成长的烦恼,用诗的语言讲出来

倘若,想要写透一个少女的内心、写出她的成长,究竟可从何处着笔呢?是按照编年体的顺序,把成长的每一天、每一月、每一年,分别写出来呢?还是,仿佛纪传体的体例,有详有略,把成长经历中印象最深的、最具有决定意义的那些喜怒哀乐,甚至不妨用更多的细节来作为烘托,写出一个仿佛面对面的少女,把她的故事娓娓道来呢?或者,还会有别的什么更多的方式方法?

应该说,这些都是好主意,做到引人入胜绝对都没什么大的问题。但在美国斗诗赛大满贯冠军、拥有表演艺术学和创意写作学双学位的伊丽莎白·阿塞韦多的处女作《诗人X》中,一个名叫苏美拉的15岁多米尼加女孩,选择了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方式——诗歌,或者说,是用诗的语言来讲述她自己的日常以及成长故事,其中不乏烦恼、愤怒等等。在此之前,这样的形式不是没有,但相对不是那么多,但既然《伊利亚特》和《奥德赛》都曾经这么干过,作为一种致敬,其他人当然也完全可以。

15岁的苏美拉是一个既普通又惹眼的多米尼加女孩,随父母移民美国后,在最普通的高中念书。但她的生活显然如她本人一样,虽然本该普通,却注定不会普通,而是走到了走到了另一种极端——引人注目,这其中是源于她的火辣的身材!而且其实不妨说,这样一种“引人注目”,即使说成是一种骚扰都不为过。个性安静的苏美拉用来“抗争”的武器却是诗歌。这个武器或许并非同样“引人注目”,但却足够有效,至少帮助苏美拉找到了表达自己的内心、展示自己的成长的最佳方式。

《尚书·虞书·舜典》上说“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苏美拉或许可能并不知道这几句话以及它们所表达的意思,但她把自己的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用诗歌的形式来表达出来,却宛如是在以一种更加流畅的方式在宣泄。生活中显然不全都是快乐,还会有更多的其他方面的内容——具体到苏美拉,她的有色人种的身份背景,她的火速身材所带来的异样目光以及更多的企图,她与自己的母亲,与哥哥,与卡莉达、阿曼、嘉利亚诺女士、肖恩神父……这个名单显然还可以列得更长!就像苏美拉的一首首诗那样,长或者短,都充满了成长中的少女所特有那一种蓬勃向上、那一种发自内心的自信!她并没有选择火力全开,但一句句的诗、一首首的诗,连缀起来,却不禁让人感觉出其中的非同一般!

诗歌的无限魅力正在这里。相对来说,诗歌远比小说、散文更加凝练。如果不太讲究,稍微粗犷些都可以;如果想要含蓄一些——这本来就是诗歌的本职特征——也丝毫没有问题。当诗歌的句子在延续,断行的句子就渐渐由点及线及面,终究要焕发出不一样的风采来!

不必太在意伊丽莎白·阿塞韦多为她的作品所起的名字,看内容就可以了。15岁的多米尼加女孩苏美拉的故事,其实不止在美国,也是在更多读者的身边,稍加留心,就一定可以看得到:她们的身影,或隐或现……

  《诗人X》读后感(三):她叫苏美拉,以诗句记录人生悲欢与觉醒历程

有这样一个多米尼加女孩:她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随父母移民来到美国后,在一所普通的高中念书,但是,她有着火辣的身材和狂热的内心。平日里,她以安静的外表示人,可正处于青春期的她,却时刻想念着与自己相恋的俊秀少年。

这个15岁的少女,独自承受着成长的烦恼与困惑。好在,她把自己的情绪、情感,以及成长过程中发生的点滴事件都谱写成诗,以这种方式来宣泄内心的愤懑。

这本诗集名为《诗人X》,诗中的主人公名叫苏美拉,而《诗人X》这部诗集的作者则是《纽约时报》畅销作家伊丽莎白•阿塞韦多,本书是她的处女作。

读完《诗人X》之后的最大感受便是,这位名叫苏美拉的女生在青春期经历的一切,似乎都是那样熟悉。她被教条刻板的父母规训着,要远离那些男孩;她最好的朋友劝说她,不应该为了思念一个人而忘记祷告;她在学校承受同学们异样的目光,甚至来自异性同学的欺凌,而苏美拉,则一次又一次地以自己的方式予以回击。

诗歌,就是苏美拉生活中的救命稻草。她通过诗歌来拯救自己,让自己在这躁动的青春期变得平静下来。在家教与宗教的双重捆绑下,苏美拉苦苦地挣扎着,她并没有放弃对于青春热望的追索,反而更加坚定地去追求自己热爱的一切。这也告诉我们,只要心中有诗情,那么苦难的生活里便有了光与热。

与其说《诗人X》是一部饱满着热烈情感的诗集,不如说它是一部讲述女性从困惑到觉醒的诗体小说。苏美拉在青春期这一人生中特有的成长阶段中,一再地陷入困惑却又不断地继续求索。不论是同学的欺凌还是父母的暴力,抑或是沉闷的说教,这些并没有摧折苏美拉坚强的意志。在诗歌中,苏美拉坚定地表达着自己对于爱情的渴望,对于自由的向往,而这些再寻常不过的事物,却是她那个封闭、教条的家庭所无法理解的。

通过这些诗歌我们也不难见出,苏美拉身处一个何其压抑的环境之中。但身处的环境越是压抑、沉闷,内心的力量便越是强大、有力。苏美拉渐渐地觉醒了,她的觉醒,不仅说明了一个少女自我人格的不断完善,更是象征着无数女性终将冲破思想的牢笼,冲破那暗夜,走向自由与光明。

苏美拉的觉醒,绝非一蹴而就。当她为了初恋承受母亲的责骂和惩罚时,当她被男生骚扰却要独自面对时,她便已深知,在这个世界上她能够依靠的只有自己。对于苏美拉而言,青涩、甜蜜的初恋情感何其珍贵,自己心爱的男孩阿曼何其温柔,可这些并不能给她的命运带来实质性的转变,她反而还要因为这段恋情遭受不公正的对待。

《旧约·申命记》中说:“人活着不单靠食物。”同样的道理,人活着不能仅仅依靠爱情,更何况,阿曼给予苏美拉的不一定就是爱情,反而更像是青春期少男少女特有的悸动。残酷的现实,擦亮了苏美拉的心之眼,她从一个渴望爱情并相信爱情的少女,逐渐成长为努力保护自己、爱自己的成熟女性。

对于苏美拉来说,这一心理上的转变,意味着她踏上了整合自我之路,她耳边听到的闲言碎语,身体上遭受的暴力行为,非但没有摧垮她,反而还进一步推动了她的成长。

现实的打击并未让苏美拉消沉,尽管她出现过自我质疑,可是却依然坚定地认为,“即使引火烧身,飞蛾也总是寻找光明”。她便是那向着光明飞去的蛾子,用自己小小的身躯迎接周遭的烈焰。

有几次差点认为,《诗人X》中的苏美拉便是作者本人,而苏美拉笔下的诗歌,则是作者本人的成长经历,与其说这是诗集,毋宁说是诗体自传小说。

也有几次被书中的诗句击中内心,深感人世间的丑陋、悲苦、辛酸与无奈,可是转而又从诗句中汲取了力量,觉得自己也可以赤手空拳地面对这人间。

《诗人X》中的女孩叫苏美拉,她用一首首诗篇来记录自己的成长经历,我们这些读者则从这些诗句中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好的诗句从不需要繁冗的修饰,因它直指人心,因它唤醒良知,因它予人启示。

  《诗人X》读后感(四):《诗人X》:女孩发现自己可以在母亲和社会设定给她的巨大期望中发出内心的声音

  

斗诗赛(1984年发起于美国芝加哥,一种在麦克风前大声朗诵诗歌的比赛)大满贯冠军、教育家伊丽莎白·阿塞韦多的处女作《诗人X》,来自她与青少年打交道的经历和她自己的高中日记,讲述了多米尼加移民女孩苏美拉·巴蒂斯塔渐渐发现自己可以在母亲和社会设定给她的巨大期望中发出内心的声音。阿塞韦多向《出版人周刊》讲述了她在一首首诗歌中书写的叙事弧(指小说或故事中具有时间性的剧情结构),挖掘了一个女孩青春期的独特经历,以及她自己的成长经历如何激发她创作了苏美拉的故事。

出版人周刊:是什么促使你为年轻人写作的?

伊丽莎白·阿塞韦多:我曾在马里兰州乔治王子县当过几年的八年级英语老师。我意识到,我写了很多诗,并被放在YouTube上,当我通过视频斗诗(在麦克风前大声朗诵诗歌)时,很少能真正与学生互动,这些诗也不能被他们带走,对吧?我所创造的东西是无形的。这就是核心,我想要给予我的学生一些他们可以带走的东西。

出版人周刊:你的写作过程是否会因读者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你写的是诗歌,还是散文?

伊丽莎白·阿塞韦多:这取决于我在写什么。我的第二本书是散文,也是写给年轻人的,创作的过程感觉很像《诗人X》:每天都得坐下来,和这些人物待在一起,计算字数。诗歌的不同之处在于:我有一个想法、经历,或情感上的真理,我试图表达它,我可以稍微推敲,玩玩语言“游戏”。而小说的创作必须有重点。写诗的时候,我会更有耐心,即使我不是在主动写作,脑子也会努力运转,把每个字句都弄清楚。

出版人周刊:苏美拉的故事很大一部分集中在她的身材、青春期萌动和母亲的矛盾上。她的故事是从哪里开始的呢?

伊丽莎白·阿塞韦多:我认为这个故事是关于蚂蚁的。我认为那是故事的高潮之一。它是关于苏美拉和母亲之间的冲突,以及她想把自己变小到可以钻进地板缝里。这是一个关于空间的故事,一个年轻女孩想用她的身体和声音占据这个世界的一个小小的空间。故事的重点就发生在那一刻。

出版人周刊:苏美拉或她的故事的某些方面,是否受到了你自己青少年时期的启发?或是你作为多米尼加移民后代的经历?

伊丽莎白·阿塞韦多:(笑)如果是我妈妈这么问,我会拒绝回答的。但是,是的,作为一个年轻的诗人,我知道“斗诗”和最初走上舞台的时刻意味着什么。有很多文化因素激发了我创造“苏美拉”的灵感,比如,由于既定的文化规范:你在家外面的样子和你在家里的样子是不同的。苏美拉作为移民二代,那种“内心的拉锯战”我是有同感的。不过,我们的家庭结构和父母的行为方式还是有所不同。当然,我可能还从自己的高中日记里抄了一两首诗。我抄袭了自己。但这是让我脚踏实地的好办法。

出版人周刊:你的高中日记对你的写作或观点有什么影响吗?

伊丽莎白·阿塞韦多:日记让我想起了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是如何与别人交谈和交流的,它提醒我要诚实,记住当时的情绪。我被日记“教导”要摒弃感情用事和多愁善感,要去掉很多东西,让读者自己去感受。回到日记里,我能够校准并记住这些,写给青少年的故事,写作方式是不同的。

出版人周刊:你还经常和年轻作家及年轻人一起工作吗?

伊丽莎白·阿塞韦多:我参加过很多的诗歌研讨会。我每年会举办40~50场演出,主要是在学院和大学,但也有高中。我是华盛顿特区青年中心的客座讲师,所以会为年轻女孩开设讲习班。我很荣幸能和许多正在寻找自己声音的年轻人在一起。我也会以主持人或裁判的身份参加斗诗大满贯比赛,以前还曾做过教练。

我自己的青少年时期与我现在所处的环境非常不同。但经常和青少年在一起,让我认识到了他们的情绪,以及他们对事物的反应。就算没有别的,这也提醒了我他们有多聪明。有些成年人会用写信的方式给年轻人,但如果你能面对面听到他们的声音,他们会告诉你他们需要什么。很多时候,我认为他们处理困难问题的能力比我们想象得要强。

出版人周刊:苏美拉对于她的孪生哥哥来说,扮演的是保护者的角色,你能详细说说你为苏美拉创造一个“异卵双胞胎”、而不是弟弟或妹妹的决定吗?

伊丽莎白·阿塞韦多:我想要一个能衬托苏美拉的角色,兄妹两个都在努力近乎完美地达到来自母亲的“要求”。我的设定是,他们父母的年纪大得多,这一事实意义重大,因为这是一个巨大的代沟,双胞胎一直被认为是奇迹。如果只有苏美拉一个人,她不会有任何人来对比,但她和她的哥哥是两颗结出果实的种子,他们的母亲就是不能放手,这种压力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他们。苏美拉的母亲对她抱有一定的期望,因为她是一个女孩。而有一面相同年龄、在同一个家庭长大的镜子,则是展现性别和个性差异的完美方式。

出版人周刊:在创作《诗人X》的时候,你有没有大声朗读过你写的东西来衡量韵律和选词?

伊丽莎白·阿塞韦多:当然,这是创作过程中比较困难的部分,因为有很多页要读。但我把每一次修改后的版本都大声读出来,以了解韵律、用词和节奏,以及它们如何相互碰撞。在页面上,我认为你可能会被换行和诗歌的美感所吸引,但如果不去倾听,你就会失去很多,甚至当我在录制有声书时,我也注意到了当初我的眼睛无法捕捉到的需要改变的东西。

出版人周刊:你录制《诗人X》的有声书时有什么感受?

伊丽莎白·阿塞韦多:我想我对诗歌的音效是有一定的概念的,知道如何用音调、时间点和节奏去吸引观众。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的写作,因为我高度关注读者可能会如何读它。我希望画面上的“动作”能模仿我的身体在舞台上的动作。其中很多都已经在有声书里体现了。我想如果没有舞台经验的话,我可能很难录制有声书,因为要保持那种表演状态需要做很多工作。

出版人周刊:在这些诗歌中创造叙事弧很困难吗?

伊丽莎白·阿塞韦多:这是我做过的最困难的事情之一!我是在2012年开始写这本小说的,但我并不知道该怎么写。我热衷于阅读各种各样的东西,当时我是一名教师,所以我开始阅读每一本带有叙事弧的诗歌、小说和诗集。但当你自己做的时候,你很难弄清楚到底有多少内在特性才是足够的,角色应该设置多少个?多个角色之间的对话是什么样的?真的很难弄清楚它应该是什么样子。我会向我的丈夫抱怨说:我看不到它。我无法把整个故事记在脑子里,因为它有太多的片段。我还得再写两部小说才能回来完成这部小说。我必须处理其他东西,并在故事中添加弧线和情节。

出版人周刊:教师、演讲者和斗诗表演者的背景,对你的写作及讲故事的方式有何影响?

伊丽莎白·阿塞韦多:我很清楚年轻人的阅读习惯。我也知道读者可以以多种方式进入一个故事,所以我试着有意拒绝用同样的方式写同样的故事。例如,苏美拉的初稿作文是写在日记里的诗歌,然后她却不敢把它们当成终稿上交给老师。作为一名教师,我大概能猜到学生的草稿是什么样子的,有时可能会有多少内容没有被揭示出来,这影响了《诗人X》中比较重要的核心。

每次斗诗节目结束后,我都会做一些问答。年轻人问我的问题让我了解了他们正在面对的问题,但他们其实并不总是想要知道答案。这是一件值得追踪且有趣的事情:这些年轻人到底想谈论什么?我能在一个故事中提供什么样的东西来回答他们的问题?

出版人周刊:你觉得哪位作家或演员对你寻找写作风格或斗诗影响最大?

伊丽莎白·阿塞韦多:这取决于我写什么,虽然有点交叉。我是露西尔·克利夫顿(Lucille Clifton)(美国当代著名诗人、剧作家、儿童文学作家)的忠实粉丝,她的作品非常少,台词很短,不会过度使用词语,但非常有力量。我也很喜欢娜塔莉·迪亚兹(Natelie Diaz)(英国诗人)以及她所揭示的东西,但她更感兴趣的是诗歌所提出的问题,而不是诗歌所解决的问题。我认为允许这种“软封闭”的形式也是一种值得采纳和思考的东西。当我正在研究如何写《诗人X》的时候,贾森·雷诺兹(Jason Reynolds)的作品《最长的一分钟》(Long Way Down)轰动一时。我很幸运,我和他都住在华盛顿,我可以和他聊天,可以去了解他,当我得知他当年出版第一本书时的状况,这给了我一种希望,表明我也可以做到这一点,我也可以讲这样的故事。杰奎琳·伍德森(Jacqueline Woodson)的《棕色女孩的梦想》(Brown GirlDreaming)也对这个故事有很大影响。朱诺特·迪亚兹(Junot Diaz)(多米尼加共和国著名编剧)则是第一个真正允许我创作一个完整的有关多米尼加文字的作家,并把我们所有的语言和方言都带到纸上,而且不会感到害羞,并把它视为一种资产。(原载于美国《出版人周刊》,作者莎拉·格罗维斯基)

《诗人X》的作者:丽莎白·阿塞韦多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诗人X读后感100字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