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只小鸟会隐身》是一本由【法】珍妮弗•耶基斯著作,郑州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6.80元,页数:4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这只小鸟会隐身》读后感(一):寻找自我—读《这只小鸟会隐身》
寻找自我—读《这只小鸟会隐身》
y:洁yuanyuan
《这只小鸟会隐身》读后感(二):优秀绘本的几个维度
简评《这只小鸟会隐身》
对于一本书来说,特别是绘本,尽管“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我想优秀的绘本,都应该具有这样几个维度。
《这只小鸟会隐身》读后感(三):独一无二,自信满满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动物界的动物们也是,虽然有的动物我们看它觉得它和它的同类差不多,甚至看不出区别,但是它也是有自己的独特之处的。我们人类也是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特点。有的人羡慕别人这样那样,却不知道自己也有别人羡慕的地方。
《这只小鸟会隐身》里的小鸟很奇特,它的身体是透明的、好像不存在似的,至少我们看图画的时候,看不出它的身形,它就好像穿着隐身衣,只有眼、嘴、脚是有形的。因为这,它总被别人取笑,它因此而伤心、自卑。但是大自然给它提供了慷慨的装扮自己的材料,所以,它收集了它们、装扮了自己自己。它变美了,看上去身上的“羽毛”越来越华丽,它骄傲了,以致于除了它自己,什么也看不到。
迷失了自己的小鸟,危险向它逼近。在这很简洁的画面里,我们看到了小鸟的仓皇。狐狸眼见就要到嘴的猎物不见了,一副愣住了的表情。像剪影一样的画,画中的角色的表情刻画到位,狐狸估计以为自己看花眼了吧,悻悻离去。而这奇特的小鸟明白了:只有别人看不到它,才不能抓到它。
《这只小鸟会隐身》读后感(四):一本道尽孩子成长的绘本 ——读《这只小鸟会隐身》
文/岸晓风
《这只小鸟会隐身》真的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童书。
准确的说,这是一本绘本。绘本受到孩子们的欢迎的原因很多,其中有几个要素是必备的。比如,虽然语句不多,但是没有一句废话,没有一个多余的画面,惜墨如金,但是内涵深远;二是顺应了孩子的思维,每一句话没一个情节都对应了孩子的思考节奏,让孩子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领略了故事的美,也受到了潜移默化的熏陶。
《这只小鸟会隐身》很显然具备了这样的特点。这本书的情节其实比较简单,但是如同古诗一样,在一本普通的绘本里囊括了很多深入的思考。
情节是这样的:主人公是一只会隐身的小鸟。这是一个别人所不具备的优点,他当然很得意。但是很快,他发现,这种得意开始变成失落,或者说是一种孤独。因为再厉害,当长时间一个人玩的时候,那就会变得更加乏味。
于是,这只鸟开始自己找乐子。他开始找一些东西夹在他的翅膀下面。比如,一根美丽的羽毛。试想,当你看到一根美丽的羽毛向你走来的时候。那是怎样的一种奇妙和快乐呢。但是这样的快乐也是带有一点风险的。因为带在身上的东西越多,这意味着自己暴露的机会就越大。这只小鸟也遭遇了一回危险,那就是被一只狐狸给盯上了,好在那只狐狸没有得逞。但是,我们这只小鸟可不是那么容易害怕的。他升华了自己的思想。他开始用自己会隐身的特点帮助别人让人脱离危险。
读完这个故事,首先浮现在我们脑海的第一个想法就是:这只会隐身的小鸟就就是一个调皮孩子的写照。对于孩子来说,这不就他吗。时常,我们会和孩子一起捉迷藏。无论场地的大小,孩子们都觉得是一个天然的捉迷藏场所。每次,孩子躲起来,我们都不忍心一下子就找到,而是会慢慢的“熬”时间,慢慢的去享受这份游戏的乐趣。
而孩子也对这个游戏乐此不疲。因为这个游戏有一点冒险的因素,有一点刺激的感觉,更多的是还有一种对于未知的乐趣。而这些,我们也能在绘本中找到影子。
可以说,这个故事虽然不长,但是一波三折,有铺垫,有高潮,有情节,有思想,让孩子在快乐的阅读中,享受到了多重的乐趣。而作为陪孩子读书的家长们,也在会心一笑中感受到了浓浓的爱意。
《这只小鸟会隐身》读后感(五):学会接纳自我,是享受人生的开始!
“隐身”是项奇特的技能,那些动画片里的超人或者神仙都会使用。当孩子看到这样的人物总会非常羡慕地说;“假如我会隐身,该有多好啊,这样我就可以......”的确,如果某个人能够拥有这项技能,想必没有哪个人不会觉得高兴。可是呢,会隐身真的是件好事吗?法国天才艺术家珍妮弗.耶基斯用绘本故事——《这只小鸟会隐身》告诉孩子,也许你所羡慕的事情会给人带来困扰也说不准呢。
素雅的封面,一只奇妙的小鸟悄悄地躲在树叶间。其实,只要仔细看看,就能清晰地看到小鸟的身体轮廓,它就是本书的主人公:一只会隐身的小鸟。正因为拥有这项特殊的能力,所以,很多时候它都好像不存在似的。孤独和寂寞一直笼罩着它,没有朋友的陪伴,偶尔被看到还会受到其他动物的嘲笑。这种感觉真是糟糕透了,它可不想一直这样下去。
于是,当看到一只羽毛华丽的鸟儿时,它有了一个好主意,那就是通过大自然中各种各样的美丽的东西打扮自己,以吸引他人的目光。当然,这样做的效果是看得见的,它变得骄傲而美丽,但与此同时也吸引了一只坏家伙——狐狸的注意。在逃离危险之后,它的那些装饰品早就掉光了,而这时这只奇特的小鸟也终于明白:原来别人看不到它,也就没办法抓住它!虽然以前的它不够漂亮,但正是因此才使自己更加安全。
很多时候,我们总是羡慕别人的优点,殊不知每个人都有专属于自己的特色,只要使用得当,一样可以获得别人的信任和友谊。正如这只会隐身的小鸟一样,当它意识到自己的优点之后,就不再那么沮丧了,反而悄悄地保护那些生命即将受到伤害的小动物们。当你释放出善意给予别人,别人自然也会友好相待。很快,这只奇特的小鸟就不再感到孤单了,因为它有了很多的好朋友。
精彩的图画,简短的文字,充满想象力的故事,时刻考验着孩子的脑洞。看这样的绘本,是一大享受,也是一大乐趣。最重要的是孩子可以通过阅读在故事中看到这只会隐身的小鸟儿前后与众不同的行为和表现,从中明白做自己才是最好的,没有必要去模仿他人,因为成为独一无二的自己已经足以让你获得别人的认可。即使刚开始会遇到那些一些不愉快的事情,也不必害怕,不必沮丧,未来一切都会好的。
读《这只小鸟会隐身》,学会接纳自我,享受精彩人生!
《这只小鸟会隐身》读后感(六):做最好的自己
小时候,看哈里·波特使用的隐形斗篷觉得好神奇,希望自己也能拥有一件隐形斗篷,或者获得隐形的超能力,这也许是很多小孩子的梦想吧。
在法国绘本作家珍妮弗·耶基斯的《这只小鸟会隐身》里,就有一只生来就十分奇特的小鸟,它全身透明,别人只能看到它红红的小嘴、黑豆一样的小眼睛以及两只小爪子,但它却因为隐形而非常苦恼,它不能被别人发现和注意到,它十分渴望别人能看到它,它想成为大家眼中的焦点。当有一天它捡起那只羽毛华丽的鸟儿掉下的两根羽毛,它想到一个办法,它借用自然界的色彩去装饰自己,渐渐地它的身体轮廓显现出来,它变得越来越漂亮,它的虚荣心也越来越大,大家都注意到它了,但它却目中无人迷失了自己。终于,它的敌人狐狸也注意到了它,就在狐狸要抓到它的千钧一发之际,它急忙把那些装饰物甩掉,在经历这件事后,它明白了:要是别人看不到他,也就没办法抓住他。于是它做回从前的自己,而且运用隐形的能力去帮助别人,这下交到了很多的好朋友,再也不孤单了。
绘本的故事简洁,色彩简单明亮,而且富有想象力,因为小鸟是透明的,画面产生出中国画“留白”的感觉,像第六页、第七页中,小鸟因大家没有注意到它而伤心哭泣离去,画面上只出现几个淡淡的脚印,让人遐想无限。因为小鸟是隐形的,只有借助其他的物品和色彩,我们才能看到它,画面和故事的寓意互相应照,将小鸟“不存在感”刻画出来,也将小鸟内心的沮丧和失望呈现出来。
其实,不仅是孩子甚至是成年人都渴望被关注,希望获得存在感和归属感。渴望被关注是人的一种心理需求,孩子在幼儿时期一般都很黏妈妈,想要让抱一抱,这就是想要获得妈妈的关注,当妈妈不能满足孩子的要求,孩子就会闹脾气,孩子的内心产生一种挫败感。成年人也是一样,我们发微博、发朋友圈其实也都是想要受到关注,刷一波存在感。我们有时候就会像这只小鸟一样,采用错误的方法,想要借助外物吸引别人的关注,但迷失了自己。那些虚假的“我”不堪一击,只有真实的“我”才能应对危难。
所以,我们要像那只小鸟一样,接纳真实的自我,做最好的自己,运用自己的天赋主动去帮助别人来获得存在感和归属感,这才是正确的与自己、与世界相处的方式。
《这只小鸟会隐身》读后感(七):拼不了爹的时代,该如何面对幼儿园中滋生的“霸权主义”
肉卷最近有点烦。
确切地说,这段时间她一直比较烦,比较烦,比较烦。
因为她所在的小团体开始分崩离析了。
肉卷虽然年龄小,懂事儿倒是不晚,在幼儿园是老师的左膀右臂。除她之外,还有两个女孩儿,姑且叫她们馒头和花卷吧。
原本她们三个关系最好,但馒头和花卷住得近,平时接触机会多,年龄个头又相仿,无论从体态上还是心理上,都要更亲近一些。
这本来也没什么,但自从馒头被封为大班长以后,霸权主义便应运而生了。
馒头开始习惯性地发号施令,比如不许肉卷穿裙子上幼儿园,否则她和花卷就不理她了。
看得出,肉卷相当纠结。每天睡觉前准备衣服的时候,她既想穿漂亮的花裙子,又不敢违背馒头的意愿。
每当我们告诉她要坚持自己的时候,她都会无奈地丢下一句“可是馒头说……”,完全忽略了亲生父母的存在。
一开始,我只是单纯地认为自己的权威受到了挑战,并没太把它当回事儿。如果馒头真的一无是处,她怎么会当上大班长,肉卷又怎么会喜欢和她在一起呢?
但前两天陪肉卷去春游,我眼睁睁地看到馒头和花卷抱在一起,幸灾乐祸地对肉卷说“我们不理你了哈哈哈哈”。
我拉着肉卷的手默默地往前走,竟然不知道该如何给她安慰。
还好我在身边。
可我不在的时候呢?她每天又是在怎样的痛苦中度过的?
尽管这不是恶意的玩笑,我却感到了深深的恶意。
其实,受伤的又岂止是孩子。在这个“官大一级压死人”的社会,人人都是“小透明”。
我同事小C的领导,遇到下级发短信就从来不回。
前两天小C在水房碰到他,被问到项目进展情况。小C刚汇报了两句,他洗完手,竟然一甩手扭头走了。留下小C含在嘴里的半句话,吐也不是,咽也不是。
都说“外国的月亮比较圆”,但在这件事上却并非如此。法国新兴插画师Jennifer Yerkes就专门创作过一部绘本,诉说了一个“小透明”的喜怒哀乐。
有一只身体透明的小鸟,因为总是被大家忽视,终于决定离开。
《这只小鸟会隐身》读后感(八):真实的自我
你所期待的隐身术是什么?是拥有一个哈利波特的隐形斗篷?还是拥有一叶障目的叶子?还是可以喝到隐身的药水?如果我们真的隐身了,那么你又会选择去干什么呢?是做一个好人?还是去利用隐身术去干一些坏事呢?
《这只小鸟会隐身》一本来自于艺术家珍妮弗·耶基斯的画本,讲述了一直奇特的小鸟,他的身体几乎是透明的,我们只能够看到他的嘴,他的眼睛,他的爪子。所以,大家总是忽略掉他的存在,因此,他感到深深的孤独。于是,他费尽心思想要引起大家的关注,于是,他想到了一个好的办法--------用用捡到的华丽羽毛和美丽花朵来装饰自己。没想到,他不仅成功地吸引了大家的眼球,还为自己招来了危险,一只狐狸悄悄地靠近了他!这时候他才发现如果自己隐身了,狐狸就会看不到他,他就能保护自己了,同样,在遇到危险的时候,把朋友藏起来,朋友就可以躲避危险。
这只鸟一直在烦恼自己不被别人重视,一直被人忽略,于是他想尽各种办法来吸引眼球,用各种华丽的东西来装饰自己,于是他变得越来越骄傲。其实,不管是重视你还是忽略你,都是自己的一种内心的感觉。如果感觉到别人并没有看到我,对于我的要求不予以回应,就会产生一种挫败感,认为自己的存在没有价值。感觉没有朋友,没有存在的意义。于是,我们想办法改变自己,香柏发用各种方式来让别人看到自己。可是,每个人的存在都有自己的意义,不是你的改变,不是你所谓的去做,就能够得到别人的尊重。我们自己其实就很重要,但是我们应该认识到自己的重要性,认识到,自己的独特性。利用自己的优势去帮助别人,接纳自己的每一点,做一个真实的自我,善意的与每一个人相处,这就是我们生存的意义。
这一本大人和小孩子都可以看到画本,讲述着一个具有深刻意义的寓言故事,然而对于仅仅两岁的孩子,其实并不懂得里面的深意。所以作为家中唯一的小一辈,两岁的小侄女,这本书便成为了她绘画的基础,一页页隐形的小鸟,成为她发挥想象力的基板,她可以选择用不用的颜色,不同的画风去完成每一只小鸟。哈哈,一本鸟类大绘本就这样产生了。总而言之,这本是这的大人和小孩子一起去看的一本绘本书。
《这只小鸟会隐身》读后感(九):教孩子做真实的自己就好
你可曾听说过有这样一只奇怪的小鸟,它的身体几乎是透明的,所以周围的动物几乎看不到它。因为看不到,所以这只小鸟没有任何存在感。它苦恼、忧伤,梦想能够让大家都感受到自己的存在,甚至是成为其他动物眼中的焦点。于是它开始用羽毛、花朵等各种华美艳丽的东西来装饰自己。可是当它真的梦想成真后,新的烦恼又接踵而来,甚至因此引发出了一场灾难。那么最终这只会隐身的小鸟命运将会如何呢?
《这只小鸟会隐身》是法国天才艺术家珍妮弗.耶基斯精心绘制的一本儿童绘本。或许是为了表现出小鸟的透明感,整本书均以白色为底色,无论是书中的动物、植物还是其他什么物品,均采用简单的形象与色彩来展现,使得整个绘本有一种独有的简洁与清新之气。
说起来,书中那只几乎透明的小鸟可以说是天赋异禀的,只是一开始的他并没有意识到而已,反而因为这项独有的技能而心生烦恼。它通过改变自己来迎合别人的好恶,却不知这样做不但失去了自己的特质,并且还给自己引来了更多的新麻烦。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是完美无瑕的,每个人生来都具有自己的长短板,只是有时候我们自己并没有发觉而已。每一个孩子也是如此,同样的去做一件事,不同的孩子表现出不同的优劣,我们能够仅仅通过这一件事情就去定义一个孩子的优秀与否吗?这当然是不行的。因为如果另换一件不同事情来让孩子们去做,得出的极有可能是另一个结果。
可是我们往往明明知道这些,却还在有意无意的犯着同样低级的错误。总是拿着自己孩子的短处去比较其他孩子的长处。逼迫孩子改变自己去迎合自己的判断,久而久之,不但家长变得越来越焦虑,也让自己的孩子变的越来越不自信。
《这只小鸟会隐身》原本的意义是要教孩子学会接纳自己,发觉自己的潜质做独一无二的自己。可是这本绘本又何尝不是在教家长要学会去接纳孩子的一切?身为孩子的父母,我们要做的不是去逼迫孩子为了毫无意义的事情改变自己,而是要引导孩子发挥自身的优势做一个真实的自己。
故事的最后会隐身的小鸟因为明白了自己存在的意义而变得自信且快乐了起来。你能否帮助自己的孩子做到这一切呢?
《这只小鸟会隐身》读后感(十):你的优势和潜能被你忽略了吗?
中国有句俗话“龙生九子,各有不同”,西方也有句谚语“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万事万物都与众不同,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不用羡慕他人,认识自己的优点,增进自我接纳,发挥自身优势,寻求自信的支撑点,才能做最好的自己。
绘本《这只小鸟会隐身》讲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
从前有一只很奇特的小鸟,它有一种与生俱来的“隐身”能力。但这个特点让它常常被人忽视,甚至被人取笑。小鸟试图掩饰真实的自我,于是借助各种东西来装饰自己,渴求别人的了解和接受,却因此遭到了猛兽的注意,差点被吃掉。它终于明白了,会“隐身”的能力是自己的优点,不仅可以保护自己,甚至还可以保护朋友。
书中写的是小鸟,也是写人。其实“小鸟”就真实地存在于我们身边,存在于我们内心,渴求着被认可、被理解、被接纳和被爱。这是人之常情,但有时也会令自己变的盲目。
要知道,天生万物,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你眼中的缺点,也许恰恰是别人羡慕的优点。如果我们能用自己的优势来生活,那么我们的人生将会更加精彩。其实,每个人身上都蕴藏着一个巨大的宝藏,它里面藏着我们的优势和潜能。但我们仍需要问自己:这些优势是否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它们到底对我产生了哪些重要影响呢?
每个人都值得被尊重与接纳,家长们最应该做的是教会孩子做独一无二的自己。看到邻居的孩子钢琴弹得好,你是不是希望自己的孩子也马上去学?看到朋友的孩子学会了100以内的加减法,你会不会因为自己的孩子不会而着急?看到亲戚的孩子懂礼貌,你是不是也会强迫自己的孩子见人就问好?如果你还在为孩子资质普通、成绩平平、不够“出众”而焦虑,请带着孩子一起读读这本《这只小鸟会隐身》吧。
绘本中的小鸟,没有发现自己的优势,为了改善它认为的缺点,它用了美丽鸟的羽毛、天上掉下来的彩带、树上的柳条来装饰自己,让自己成了一个漂亮的小鸟。然而这个它认为的优势却差点给自己带来了杀身之祸。当它放弃了那些它自己认为的“优势”,而接受自己的“缺点”,反而给它带来了收获。
台湾漫画家朱德庸说过:“我相信,人和动物是一样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赋,比如老虎有锋利的牙齿,兔子有高超的奔跑和弹跳能力,所以它们能在大自然中生存下来。人们都希望成为老虎,但其中有很多人只能是兔子。我们为什么放着很优秀的兔子不当,而一定要当很烂的老虎呢?”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努力在自己的位置上和角色中做得最好、最出色,这就够了,这样的人生才是精彩的人生。
当你细细品读《这只小鸟会隐身》,就会发现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独一无二的特质,只要用乐观积极的心态去欣赏自己,接纳自己,就会发现许多属于自己的优点。当遇到挫折的时候就能想方设法地战胜它,在每一次挫折中成长为最优秀的自己。而如果我们遇到挫折就抱怨,被怀疑、焦虑、苦闷这些负面情绪占据我们的心灵,而不去改变,止步不前,自暴自弃,就无法改善我们的困境,只会越来越消极。当然,我们也不能盲目自信,虚空妄想,坐等成功,否则只会一事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