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冬说庄子·齐物论》是一本由梁冬著作,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9.90元,页数:37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梁冬说庄子·齐物论》精选点评:
●在去年读了梁某人的人间世之后又拜读了他的齐物论。梁某人的感悟挺深刻,我看完之后是觉得很受益,但是这两本书总体给我的感觉是思维跳跃的让我有点应接不暇,每一章其实很短,开头和结尾却仿佛在说不同的事情,总之我读起来很吃力吧。听说还有一个养生什么的,暂时不打算入手,这两本还没完全吃透。比起冬吴相对论,和徐文兵老师的一些书,这两本的确吃力的多。
●understand
●非常水 作者眼界格局并不怎么高
●享受过程。过程应该是一种享受,而不是达到结果的手段。
●年度最佳之一
●少不读庄子,否则导致很多好玩的事没法做,也许读了会做更好玩的事。
●部分观点很有启发(比如要去做自己心怀热爱真正能专注地事情,但还需要自我探索吧…)部分内容没太看懂…总体值得一读
●这个全息宇宙真真一沙一世界啊
●这本总是觉得割裂,弱了。二倍速。
●齐物论
《梁冬说庄子·齐物论》读后感(一):全息宇宙观与自己和解
齐物论,论万物齐,论人物齐。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影子的影子罔两,预设的预设,环形的周而复始……这样的话听起来好晕,原本说读点哲学书让自己更明白些,可读庄子的这些话一开始似乎让自己更糊涂。梁冬就比较清楚,用生活的常见,身边的活例生动的诠释着他的庄子。读梁冬的庄子,好像又明白了些。相对,辨证,全息,豁然,读了庄子,看透世界,与自己和解;读了梁冬的说庄子齐物论,又糊涂又明白的奔着生命的美好,生活和谐而去。无是无非,无彼无我,无男无女,无分别心,无怨尤时。格局大了,自我就小了。汝几于道,涅槃寂静。从小熟悉的家乡话中有句“螺蛳壳里做道场”原来源是佛经,梁冬借以佐证微妙的“大和小”限制了我们的精神自由度,正如他一文标题:中国文化真的是一门境界的学问,而不是对错的学问。高级的人做事不趋利,不避害,不喜求。梁冬说,年轻时最好不要读庄子,是怕读完以后变成虚无主义者吗?是怕太早醒而享受不到俗世间的乐趣吗?是会容易思绪混乱变成诡辩论者吗?全息宇宙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各个部分之间相互关联的整体。这似乎是齐物论的要旨。
《梁冬说庄子·齐物论》读后感(二):一沙一世界。
《齐物论》的解说,简单理解为世界万物其实都是一个整体。宇宙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各个部分之间相互关联的整体。你我都是这个世界的一个侧影,一体两面的事物或人,祸福相依,没有对错,无谓是非。世界也可以是我们的一个投影,就像一个细胞、一粒沙尘也可以包含整个宇宙。万事万物,用辩证思维去面对,就不会有那么多庸人自扰。
借用书本里面的话语去总结的话应该是 “世界是一个巨大的全息投影,而我们是这个全息投影的一个切片。所以,世界即我 - 我们是世界的投影,世界也是我们的投影。“想想几千年以前的老人就有这样宏大的宇宙观,那时候还没有宇宙、太阳系、地球等概念,该是多智慧的人才能提出这样的思考呀。
如果我们把世界都当作一个整体,你我不过是事物的一体两面,那我们现在遇到不喜欢的人、不喜欢的事,还会是问题吗?首先,福祸相依,好的事情没有那么好,坏的事情也没有那么坏;其次,对于好坏的判断,是我们基于自己趋利避害的惯性所产生的,如果坏的事情让我们如此难受,那是不是可以换个角度去看待事情?
我相信,这个世界自有其运转的方式,每一人和事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尝试不加评价地认知这个世界,别让自己的世界观蒙蔽了我的世界。
《梁冬说庄子·齐物论》读后感(三):不装老子,不装孙子,JUST庄子
最近在看纪录片《中国》,有一句旁白印象深刻,“庄周为失意者开辟了一条心灵的归路”。读庄子对我们到底有什么现实的好处?得到的,首先是精神,继而是物质的财富,而失去的只是无知。
《庄子》是永不过时的自在法门,庄子擅长讲故事,但是他的书都那么语焉不详,读起来是十分艰涩难懂,所以让年轻人望而却步。而梁冬的注解和诠释让庄子从古籍走入当下,让庄子从文字化为生活。读《梁冬说庄子》这套书,让自己的视野更开阔,心量更通达,成为一个能与时间做朋友的人。
《梁冬说庄子·齐物论》是《庄子》所有篇目的总纲,读了《齐物论》,你就能够为生命建立起一种达观的全息视角——一件事情的正面和反面加在一起才是全面,悲观和乐观加在一起才是达观,悲观的时候应该乐观,乐观的时候应该悲观,这样,你就会豁然开朗——原来,好的人生,就是把世间所有的不如意、抱怨活成玩笑。
为什么读《齐物论》在这个时代特别有意义?因为我们总是被新的知识、新的形象、新的故事所吓倒,活得焦虑且无所适从,这一切皆因为我们没有达观的全息视角,站得低,看不远,所以心被蒙蔽了。蒙蔽在上面的东西是什么?是我们的价值观判断——成见的尘埃。
梁冬说:“全息论的核心思想是:宇宙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各个部分之间相互关联的整体。在这个整体后面,拥有一个被隐藏的次序。它可能决定了地球上一切事物的运行规则,同时每个局部都是那个整体的全息投影。‘一沙一宇宙’说的似乎就是这个道理。”这本书就是让你人生格局更大的生命思维全景导图。
借由古人的智慧,让我们拥有更宏大的世界观,学会跟自己相处,做到不比较、不争辩、不评判,不紧不慢,不徐不疾,不慌不乱,按自己的节奏生长,成为智慧的有福之人。愿我们都能心生自在,因为它千金难换。
梁冬平静徐缓的私房笔记为你还原“将智慧化为绕指柔,圆滑得可爱至极、接当代地气”的庄子。不装老子,不装孙子,JUST庄子!
《梁冬说庄子·齐物论》读后感(四):无对错是非,只有安然每个当下
读书笔记不得不倾佩于古人的智慧、学识,简明扼要的将人生大道理浓缩成短短几个字。就这几个字可以让我们不断品味,而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感觉,味道。
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这八个字是《齐物论》给予我最大的启发。为什么总是活的不快乐?为什么总是有那么多的烦恼忧愁?答案就在这八字。
这世间有绝对的对错是非吗?仔细想想,这些是非对错基本是源于每个人的成长经历、生活阅历所带来的价值观。既然大家的背景不一样,那何来的你对我错呢?
同样一件事每个人看待角度以及自身的认知不同,让理解层度也不一样。我们似乎已经习惯用自己惯有的价值观来评判外界的一切,符合我们价值观的就是 对的,反之就是错的。当我们接受到反驳意见时,就想让说服对方,于是就有了争吵,就有了分别心。
“不知其与是类乎?其与是不类乎?”我们如何确定自己的观点就是正确的?而不是偏见?怎么知道自己不知道的部分是自己大彻大悟之后的领悟呢?我们生存一个物尽择优的世界,每天都在变化。有可能今天的学识对于明天来说已是无用,明年的流行又回到70年代。所以,面对对错是非的争辩时,只要听到就好,知道就好,不用力争自己的观点一定要盖过对方。
庄子提到“圣人议而不辩”争吵是无用之举,与其有时间争个面红耳赤,不如用行动来证明自己的想法。当对方看到我们的结果时,便不言而证。
读书笔记人的这一生快的就在眨眼间,慢的也如“从前慢”那样的专注简单。两者差别在哪?
在过去几年中,我不断追赶,不论做什么事似乎时间的份额总是不够。我究竟在赶什么?可笑的是自己也不知道。3月份开始练习静坐,让自己心从未来回收到当下,感觉体验每一刻生命。是什么就是什么不予以批判评价,就只是存在在这里。而从这样的存在,让我渐渐领悟到什么是“不好不坏,不增不减,不垢不净”。换个角度说,现在大家都在最求名利的成功,而在这过程中让我们不得不追赶、积压很多事,这样的状态下时间的维度就变得短且快,总觉得时间不够用,慢慢的便失去了自我。这样的成功会让我们失去许多“人”还有的天性,例如爱、健康、纯真。如果我们放下功利心,只是喜欢而做,享受而做,这样的状态时间维度便变得长且慢。你可以得到内心的滋养,你会看见许多细微的快乐。所以,特别喜欢梁冬老师说的“人与人在灵魂上的差别只在一件事情上,就是他是不是能够每天抽出一些时间,去享受无用或者暂时看不出来有什么用的事”。一句足够让我慢下来安住在当下的定心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