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岛上来信》经典读后感有感
日期:2021-03-26 00:33:13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岛上来信》经典读后感有感

  《岛上来信》是一本由胡子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元,页数:28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岛上来信》读后感(一):这样的文章,不多见

  生活在北方,对于大海与远洋的孤岛总有一种奇妙的想象。在这本书中,打破了我一贯的幻想,但却给带我更多有趣的体验。那些个人,那些个故事仿佛就发生在我的周身,读完之后感叹一声:哦,这不就是你我平凡又丰盛的生活么。人生的洪流会不断拍打着我前进,但孤单寂寞的时候,我知道有这远方海岛的一封封来信,让我心安宁,继续勇敢前行。

  《岛上来信》读后感(二):成年人的成长烦恼

  冲着"岛"去的,书名和封面都很美,胡子拍的照片也美。内陆长大的我对海岛有执着的向往,海岛生活的篇幅不算多,孤独生活里苦寻点乐子,新鲜好看。大部分篇幅是关于乡土生活,一看到做湘菜的部分,我就咽口水。看完觉得这本书其实是讲成长的,身边人的成长,还有作者自己的成长。温柔笔触描画出平凡生活中的某一个画面,却常常击中了心中柔软角落,想起了«城南旧事»,对,就是这种感觉。

  《岛上来信》读后感(三):是我见过的最好的文字

  一去两年,他们说岛上开车一圈不过30分钟,想来日子会更孤单。不过似乎没以前害怕,大概是知道无论好的坏的,最后都有办法变成好的。

  2,000,000平方公里海域,20,000万之外的库克岛,距另一个岛一夜航程,世外之地的美景,人生海海的孤独,不羡“从前车马邮件都慢”,而是平常日子的丰美;豆瓣9.2分,无四星以下评价,堪称青年版木心、阿城,这来自岛上的七封信,是给这些被生活压榨得枯竭的人。

  《岛上来信》读后感(四):平淡才是真美

  这本书看了有两次,第一次感觉不是很浓,只是觉得文字流畅,有上个世纪文学的风采,有新鲜感。第二次看,文风酷似沈从文老先生的感觉越来越浓,越来越喜欢了,这是一本需要细细咀嚼的书,越品越有味道。生活之于所有人,都有平凡的一面,就算是我们崇拜的对象也是如此,我们要接受这个现实,然而平淡并不是一个贬义词,把平淡的生活过的毫无趣味,觉得人生糟透了,就这样了,才是最悲伤的事。在这一点上我很佩服作者的笔触,也佩服他的人生态度,为这本书狂打call。

  《岛上来信》读后感(五):读好书,读书好,好读书!

  秘密如沉船,累累背不动。深情曲折处,有心人会懂。

  《岛上来信》读后感(六):慌慌张张匆匆忙忙

  

买来两三年了,看了三分之一不到,夹着书签一直摆在书柜里。昨天在书柜前找一本打算周末看的书,瞥到这本,顺手拿出来。隐隐想起之前看时,觉得内容太细碎了,唠哩唠叨的像自言自语,便就此搁下。

今天读完感受却完全不同,想到了自己的少年时期、故乡和毕业的这几年,懵懵懂懂慌慌张张,而今总算有了一点成熟和坚韧,用村上先生的话来讲,大概就是有了内核,但那些热情洋溢的梦想却是早就吹散了。却也不觉得有什么伤心,全力以赴做自己就好了,人生无论从哪个方向迈入,都要去得到和失去。

胡子真是个柔软的人,正因为这些柔软,让他和遇到的人都有了那么一点人情,尽管那些人只是匆匆来了又匆匆去了,却让我的心在这样一个寒潮来袭的日子里温暖了起来。

  《岛上来信》读后感(七):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看这本书的后半本的时候,我想:还是写些什么吧。边看书边单曲循环陈鸿宇的《一如年少模样》,初听是被编曲中的曼陀铃声吸引,再听,发现歌词真是好呀!“一如善忘一如年少时模样/经几场圆滑换锋芒/一如流淌一如年少时模样/想避世更要在世上/多少凉薄世态可动荡/还有孤独要顽抗/多少遗憾自负存念想/唯有时间不可挡……” 所受的困苦、挫折和孤独,随着时间的流逝,都会成就今天的你,回头再看,只有云淡风轻。“一如年少模样”来自陈鸿宇上一张专辑中的《途中》:趟出这片枯寂就趟过生长/遇见风起水浪就遇过虚妄/忍住顷刻回望就忍过恓惶/一如年少模样……

  《岛上来信》的作者胡子,是个普通平凡的人。乡下长大,留守儿童,读书不用功,毕业后找不到体面工作,敏感而自卑。之后考研,不是自己喜欢的学校和专业,前程迷茫。认识了一群写作的朋友,开始读书写字,慢慢地积累,也出了这本书。书里写了胡子在故乡以及在岛上的人事景物。语言清淡平实,平淡而普通,絮絮叨叨地告诉你他的故事。然而,你从中也可以看到自己的故事。关注到他的现状,已经归国,在老家自己创业,生活,越来越好。也希望自己越来越好。最重要的是别让自己的初心蒙了尘,始终,是自己所期待的那样。

  因为觉得这本书和这首歌有共通点,所以记录在一起。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岛上来信》读后感(八):扫码收听《二十七岁去远方》-主播夏雨嫣 《一颗星知道另一颗星在闪光》-主播默默

  扫码收听《二十七岁去远方》-主播夏雨嫣 《一颗星知道另一颗星在闪光》-主播默默

  喜马拉雅人气主播默默(65万关注,4500万累计播放)和夏雨嫣(36万关注,2000万累计播放)的声音跟胡子的文章都是绝配,可惜夏雨嫣的《二十七岁去远方》没有读完,她低缓的声音配上胡子的文章,就像一壶醇厚的酒,就着一支烟,能把平常的日子活到人的心坎里去。对于默默来说,胡子的文章会更能触动她的情感和回忆,毕竟两人在同样的生活环境里长大,默默的节目前面有一段长长的自述,过去和现在以及未来,仿佛汇集到同一时刻,而这段自述与胡子的文章互相辉映,让人感动。感谢两位的分享,这是近期听到的最好的文章和最好的声音。

  《岛上来信》读后感(九):藏在众多孤星之中还是找得到你

  岛到来信,是胡子写的一本散文集。分为故乡和岛上两个部分,里面的文章在豆瓣上有发过的都有看过。因为在豆瓣上看到他在十二初在深圳有一个读着见面会,于是在网上买了一本,想着去参加见面会的时候可以给他签名。

  读者见面会是下午两点开始的,就在住处不远的壹方城三楼覔书店,从住处坐地铁过去有四个站。因为地址上还标了一个友谊书店,以为要同时在两家书店办,不确定是先在哪一家,周六上午十一点就到了。找到三楼的书店,看书店名字才知道,友谊书店和覔书店原来是一家书店。看时间还早,在一楼吃了午饭,又返回书店,在书桌处趴了一会,等再抬起头,发现对面的房间里已经坐了两三个人,胡子就在其中,隔着玻璃门,远远的看着,心里是很开心的。因为没有想到有一天可以离喜欢的作者这么近啊。

  读都见面会开始的时候,主持人问到,在岛上来信这本书里,作者最喜欢的是哪几篇,胡子说了海洋大学,新年快乐,勇的暑假。我想到第一次看胡子写的文字,好像也是在豆瓣首页上看了新年快乐这篇文章,后来关注他之后,他写的每篇都是爱看的,身边平常的人和事,经他写出来,是很耐看的,读着有一种沉静的力量,使人想到,原来平常的生活也是可以这样记录的。

  他在岛上来信的序中,藏在众多孤星之中还是找的到你的末尾写到,想到一个人将要去遥远的库克群岛上待到两年,似乎没有以前害怕了,大概是知道经历无论好的坏的,最后总有办法变成好的。

  想起刚在豆瓣上关注胡子的时候,大抵刚好是他将要去库克群岛上工作的时候,后来看他写的在岛上生活工作的这两年,拍了很多很多的好看的照片,到现在他回国。写了一本书。

  大概就像他说的一样,无论经历好的坏的,最后总有办法变成好的。

  读者见面会结束的时候,胡子一直在说,谢谢大家能来。

  我想应该对他说,谢谢你,因为在豆瓣上遇到你,让我在这长长的人生里又多出许多的快乐。

  《岛上来信》读后感(十):不算感想的感想(读书群作业)

  忘了是怎么听说有胡子这么一个人的了,只记得是在豆瓣上面戳了关注,后来看他写了很多生活杂记,跟着货船去了南太平洋,再后来便知道他出了书。

  我似乎是因为胡子有篇散文写的不错才点的关注,又似乎是因为他是一个有趣的湖南老乡。可是后一条理由实在是不太充分,前一条理由呢,我翻完整本书也想不起当时吸引到我的是哪篇文章。我这记性,也不知道是生活太杂乱无章,还是被碎片化的互联网时代给毁了,一天比一天记不住事。

  胡子的记性显然是很好的。《岛上来信》是一本散文集。内容嘛,是对生活琐事和幼年往事的描述或回忆。故事兴许不见得很有趣,但是文笔却是真的不错。有了好记性,再加上对生活的敏锐的观察力,童年时的农家习俗、船上的大小琐事,他都记得一清二楚。倘若有哪位社会学家要调查湖南宁乡的风俗习惯,找胡子估计没错。但更可贵的是,当胡子将这些细节从记忆中一股脑提取出来的时候,却还能秩序井然地在纸面上摆放好,毫无凌乱,这就显出功底了。

  我也见过许多类似题材的文章。人生孤独、命运无奈、寂寞永恒,是每个内向者头顶永远挥散不去的云朵。胡子比同类作家稍高一些的地方在于,他明明写的就是自己孤单苦涩的生活,可是却很少直抒胸臆地表达自己的伤感。他压抑住自己的感情,可我们却看到人生的情节分明就在向着使人难过的方向走去,看到那天地之间除了无垠的大海和颠簸的渔船之外分明别无他物,看到作者面对这般的人生分明只能艰难地举重若轻。甚至,就连“细腻的、漫长的描写”本身,也不再仅是一种文学手法,而是一种对孤单与无奈的反抗。正如胡子自己所说:“写作让我找到了出口”,而人只有不想在房间里呆下去、抑或干脆就呆不下去了,才会走向出口。

  要说缺点呢,也很明显——至少在我这么一个并不孤独的人看来。这本书里无谓的描写实在是太多了。可以说,如果删掉全书一半的文字,也只影响情绪基调,并不妨碍阅读。至于这本书孤独无奈寂寞的情绪基调,难道读者们不是在拆开塑封之前就已经知晓了吗?

  现在的胡子,回到了宁乡,开了一个英语补习班。今天看到他更新豆瓣,发了一条记事便签,记录下他耐心地教导一个孩子的全过程。我看了,大为感叹:你这么耐心,值一小时500块钱。发完以后才想起来:我明知道他一小时挣不到500块还这么说,难道是在暗示着他不该这么耐心?我无意冒犯胡子对待教育的认真,希望他不会像我一样想这么深。

  《岛上来信》的评分很高,这让我自然想起一个问题:为什么大家爱看这种书?或者说,为什么人们喜欢体验那种并没有明确指向的、宏大而模糊的孤独感?我不是说胡子不应该孤独,也不是说《岛上来信》写得不好,相反,《岛上来信》写得很好,但它太像一个孤独的内向者的日记了。看别人的日记,也许会产生同情、共鸣或者怜爱,但是这些情感在合上日记之后很快就会被人忘记。既然会迅速遗忘,人们为什么还会热爱这种这种宏大而模糊的孤独感呢?

  胡子将写作视为自我的出口,所以他只要写下去就够了,不用管别人怎么想。但作为读者的我,却对这个问题感到好奇。人们常说“平平淡淡就是真”,赞美“岁月静好,现世安稳”,把生活中的小小惊喜视为“小确幸”。虽然我相信平淡乏味的生活谁都不愿意过,也没有人会沉醉于小确幸而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可大伙在表面上却还是推崇这些看起来很“丧”的生活态度。类似的例子还有最近很火的“佛系青年”。

  这个问题探讨起来,可以很深刻。我们就到这里为止吧。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岛上来信》经典读后感有感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