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神奇的材料》经典读后感有感
日期:2021-03-24 01:22:40 来源:文章吧 阅读:

《神奇的材料》经典读后感有感

  《神奇的材料》是一本由[美]艾妮莎·拉米雷斯(Ainissa Ramirez)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6.00,页数:28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神奇的材料》读后感(一):材料及发明家的那些事儿

《神奇的材料》这本书看名字及封面可能大多数人第一感觉都会认为这是一本科普书。但是其实读完之后会发现它是集科普性、文学性及社会性于一体的一本书。

这本书的英文副标题并没有被翻译出来:“How humans and matter transformed one another”,我认为可以试着将其翻译为:“人类与材料是如何互相改变彼此的”。人类发现或发明了一些神奇的材料,然后用它们制成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物品,比如石英钟、钢轨、铜电缆、底片、白炽灯……然后这些发明又反过来对人类产生了意想不到的影响。比如时钟的例子:在钟表发明之前,20世纪初的伦敦竟然依靠一位“出售时间的女人”来获取准确时间。她每天早上拎着一台珍贵的时钟步行3小时到格林尼治天文台对时,然后再坐船到伦敦市里,将准确时间带给那些必须掌握时间的客户。然而自从人们有了准确的时间概念,人们又被时间所束缚,每天就好像在跟时间赛跑,甚至很多人成为时间的奴隶。又比如电灯的例子:爱迪生在另一位发明家华莱士所发明的弧光灯的启发下研究出了适合居民使用的光线柔和的灯丝。从此之后人们告别了夜晚漫长的黑暗。但是作者告诉我们,无处不在的照明设备正在影响着动植物的正常生活,比如萤火虫、海龟。而且长时间的照明对人体的健康非常有害……

除此之外这些材料所带来的发明有的还产生了非常深远的社会影响,比如底片。19世纪80年代一位美国牧师为了记录孩子们的生活而研制出了又薄又结实的赛璐珞底片。然而到了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黑人妈妈们发现自己的孩子的小脸儿在彩色照片里变成了一块块黑斑,其原因最后追溯到最初的彩色底片的化学成分,它是根据白人脸蛋的颜色特点而配置的。

本书作者是一位材料学家,她认为材料学是介于化学和物理之间的比较鲜为人知的学科,因此她经常通过讲座等形式将材料学的知识分享给普通人。她也感叹于自己上学时教材的枯燥,因此希望能够尽量用有趣的方式给大家讲述有关科学家及材料的那些事儿。她做到了。通过这本书我们不仅了解了有关材料的科普知识,而且了解了发明背后的故事以及科学家们勇于创新、坚持不懈的精神。

  《神奇的材料》读后感(二):给你一把锤子

  

科幻电影《降临》里有一句台词给我的印象很深。

电影里,外星人突然降临地球,十二个外星飞船悬浮在十二个国家上空。为了跟外星人交流、实现人类语言和外星人语言的互相理解,十二个国家采用了不同的方法来跟外星人建立沟通。

有人提出可以跟外星人下棋,用棋盘上的厮杀来跟外星人沟通。当美国将军也想用这种方法来跟外星人沟通时,身为语言学家的女主角阻止了他。女主角对将军说,如果我们用下棋来跟外星人沟通,那么每一次对话都会成为一场厮杀。对立、失败、胜利……除此以外别无其他理解方式。她给将军打了个比方:“如果我给你的是一把锤子,那么世界上的一切就只能成为钉子。”

这句话用来形容我们和技术的关系再恰当不过了。新的技术总是带来它所承诺的无数好处和便利,看起来充满希望、充满善意,然而不管看起来多么中立的技术都有其默认的游戏规则。比如下棋的游戏规则就是执子双方的胜负对立,锤子的规则就是只能用来砸。一把锤子看起来非常无辜,但却默认了“砸”的游戏法则,只要你接受了这把锤子,你就只能把一切砸碎。这就是技术如何在潜移默化之中悄然塑造了人的存在、人的思维、人的生活方式、人和世界和他人的关系。

爱迪生发明了电灯,把人类从漫漫黑夜之中解救了出来,从此医生不必在黑暗中做手术、因为光照不够而眼看着病人丧命。这是电灯技术充满希望和善意的一面。现在,让我们把这枚硬币翻过来,看看技术不为人所知的另一面:

夜晚的电灯打乱了人体的正常节律,让人更容易失眠、也更容易得癌症,尤其是乳腺癌;

明亮的路灯让雌性萤火虫看不见雄性萤火虫求偶的光芒,于是萤火虫越来越少;

路灯还在美国和加拿大导致每年680万只鸟、数十亿昆虫的死亡,如此巨大的代价会对生态圈产生极其重大的影响;

LED灯比白炽灯更省电,但却少有人知道LED灯发出的蓝光对老年人的角膜是不友好的,LED灯发出的蓝光会让他们看不清路面,因而导致交通事故和死亡……

电灯已经是个足够中立和充满善意的技术发明,尚且给人的生活方式、人和自然界其他物种的关系带来了如此巨大(而难以发现)的负面影响。当我们把目光移到摄影技术时,我们将看见赤裸裸的歧视和压迫:

柯达的彩色相纸是为白人设计的,冲印白人的照片,你会得到亮丽的图像,而如果被拍的人皮肤颜色很深,那么他/她的脸会变成一张黑色的大饼外加俩白色眼球和一口白牙,其余的面部特质模糊不清,如果被拍的是黄种人,他/她会变成一只被烧伤的胡萝卜。柯达公司意识到了这一点,但显然在他们看来,有色人种并不配用彩色照片留下人生“精彩每一刻”。虽然有色人种持续向柯达公司提出投诉,柯达一直置之不理,直到巧克力和家具生产商对柯达提出要求,说这种只适合白人的相纸会把深色的巧克力和家具也拍得非常难看。区区几年,柯达公司就研发出了不仅适合白人也适合更深色人或物的相纸,这说明技术本身并不是困难,难的,只是让柯达公司把有色人种当人看而已。

而宝丽来相机的故事就更让人愤怒了。这种拍完摇一摇就能留下倩影的相机一直给人文艺、美好、小清新的印象,可你是否知道,正是这个文艺、美好、小清新的拍摄技术,让南非政府在GPS还没出现的年代,在60秒内掌握每个黑人的行踪:

南非是一个警察国家,南非黑人的行动受到一种通行证的控制。这种通行证是一本共计20页的装订证件,里面包含持有者的所有信息:住址、可以工作的地方和可以去的地方。一个黑人如果没有通行证,就要支付很高的罚金或者在监狱里做长达一个月的苦工。通行证的核心信息是一张用宝丽来相机拍的照片。南非除了用通行证监控着1500万黑人的行动之外,与其配套的通行法还像水龙头一样,依据劳动力需求的变化控制着黑人在白人聚集的市中心的进出。当农场需要人手时,通行证法就会收紧,迫使黑人留在田地里。当战争时期需要工人时,通行证法则会变松,促使黑人进入城市的工厂。当钻石矿场需要男性矿工时,通行证法会再次收紧,迫使他们留在采石场。当不再需要黑人时,他们会被送回种族隔离区或定居地,从而将白人和黑人分隔开。

技术和人的关系到底是怎样的呢?

技术决定论警告我们,技术的发展遵循它自己的节奏,它一旦被发明就脱离了我们的控制,它会把它所带来的冲击和变化强加于人和社会,而不管我们是否喜欢。如今,没有智能手机几乎寸步难行,就是例证。另一个更加经典的例子就是时钟的普及如何改变了人类的作息方式。要知道,在时钟尚未普及的年代,人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那时候人类的睡眠是碎片式的,在半夜醒来是很正常的:

工业革命之前,我们的祖先会在晚上的两个分开的时间段内睡觉。回顾过去,我们会发现他们在晚上大约九十点钟就睡觉了,这一觉会睡3.5个小时。他们会突然在午夜之后醒来,熬大概一个小时的夜。当他们感到疲倦时,会再次回到床上睡3.5个小时。这两个睡眠时段被称为“第一阶段睡眠和“第二阶段睡眠”,这就是传统的睡眠方式。和我们今天对睡眠的看法不同,我们的祖先既不会为在半夜醒来而焦虑,也不会担心自己有健康问题。事实上,他们对半夜醒来这件事有着截然相反的态度,那就是乐在其中。他们会利用睡眠的“中场休息时间”来写作、阅读、缝纫、祈祷、撒尿、吃东西、打扫,或者和隔壁邻居聊聊天(对方也有可能半夜醒来)。这些人如果又犯困了,“中弥时间”就结東了,他们会回到床上开始第二阶段的睡眠。在西方文化中,分段睡眠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然而在20世纪早期,消失了。エ业革命通过一套“组合拳”改变了我们的睡眠规律:第一击很直接,是有形的,即人造光源的发明;第二击则很微妙,是文化层面的,即时钟带来的对准时性的要求。当人造光源出现时,它们驱走了黑暗,让一天变得更长。此外,我们越来越沉迷于时间,总想着要准时而不要浪费时间。长此以往,这种强制性对人类的睡眠方式产生影响就只是时间问题了。

如果你因为自己经常在半夜醒来而焦虑,担心自己的睡眠质量太差、担心自己总是因此而感觉疲劳、不健康,现在,你有没有觉得松了一口气呢?

当然,技术决定论并不是回答“人与技术关系“的唯一标准答案,社会构建论和社会形成论就常常跳出来说,不!技术只是提供了选择和可能性,如何使用技术的权力仍在我们手中。比如,我们就在本书中看到,宝丽来相机公司的员工卡罗琳和肯因为反对公司帮助南非政府压迫黑人而勇敢地站了起来,正是他们成为了吹哨人,把宝丽来的罪恶带到了大众眼前,并不惜失去工作也要让技术改邪归正。

这本书远远超出我的预期,看封面,我以为它是《迷人的材料》这类科普物理的书,读来才发现其实科普是次要的,这本书采用的核心视角是社会学的,讨论的是新技术的发明和普及如何改变了人类的存在、生活和思维方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本书是用8个不同技术发明的案例解说了技术决定论、社会构建论和社会形成论的主张在我们科技史上的投影,是以通俗的方式为芒福德的《技术与文明》作注。我很喜欢作者打破学科限制的方式,比如把爱因斯坦的时间观和爵士乐的时间观并置,我之前从没意识到相对论和爵士乐可以产生共鸣,读完这本书,感觉自己未曾留意的僵化思维又打破了一点。此外,我也特别欣赏作者带领我们打破人类中心主义的勇气,和挖掘出技术中潜藏的歧视的热忱。正如作者在结语中说的:

算法根本不关心我们的睡眠质量、节日、语言、同理心、偏见、科学突破、萤火虫、夜空、隐私,以及人类的思维方式。因此,我们不能寄希望于技术能解决这些问题,因为技术看不到这些无形资产的价值。那些让生活变得有意义的东西,比如音乐、电影、美食、友谊、欢笑、正义、和平、故事、节日、约会、花、旅行、书信、爱、真相、运动、时尚、拥抱、日出、日落、假期、小说、咖啡因和书籍等,对计算机来说毫无意义。所有这些都是与人类息息相关的事情,所以需要人类采取行动去维持和保护它们。

这正是我们为什么在享受技术带来的便利之余,要勇于审视技术的黑暗面。这其实是为了保护我们自己不被技术所绑架和反噬。守护住技术的底线,并敦促技术去往更健康的方向,就是守卫人类的明天。

另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本书握在手里非常舒服,大小、纸张的丝滑触感、翻页的感觉都非常友好。我已经有很久没有读过一本“拿着非常舒服”的书了。

  《神奇的材料》读后感(三):如何在地球毁灭之后保留人类的印记?

  

技术给社会带来的隐形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沟通习惯在无形中接受者新技术的塑造,逐渐变成了理所应当。而实现技术的载体便是材料。

通常,我们的视线总会聚焦在如何发明新型材料,尝试去理解不同材料的性状,反而会忽略材料如何引导人类和人类社会走到今天。

材料和人类是相互塑造的。我们不仅生活在物质世界中,也在与物质共舞。我们塑造它们,它们反过来又塑造我们。虽然你可能并未察觉,但那些至关重要的材料相关的科学技术进步已经在无形中深刻地影响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

正如艾妮莎·拉米雷斯在她的畅销书《神奇的材料》中开篇引用的:

“你触碰过的一切会因你而改变,你改变过的一切也会改变你。” ——奥克塔维娅·E.巴特勒

石英与“去人格化”的时间

20世纪早期,全世界的人都很难知道准确的时间,这些信息都留存在天文台,比如英国格林尼治皇家天文台。但很多行业都需要知道精确的时间。在19世纪70年代,英国颁布了严格的法律,禁止在规定的时间之外出售酒类,违者有可能失去营业执照和生计,但他们也没有时间亲自跑一趟天文台。

露丝·贝尔维尔负责为她的客户提供时间。每个星期,她都会花3个小时去一趟格林尼治皇家天文台,再带着已经校准的怀表“阿诺德”去她在伦敦的客户那里, “出售”时间。对于贝尔维尔的客户们来说,时间是有名字和形象的——一个沉稳、亲和又坚定的女士露丝,拿着她的老伙计“阿诺德”,穿梭在伦敦的闹市,和各色人打招呼,然后走进客户的店铺。

正在天文台对表的露丝怀表“阿诺德”

露丝·贝尔维尔向客户出售时间的那个时期,正是整个社会按照时钟生活的习惯全面形成的时期。时钟出现之前的生活则完全不同,社会经历了一种类似的变化,从自然信号切换到时钟信号。

在有时钟之前,我们会为某个人的到来等待很长时间。而如今,一旦过了约定的时间,我们就不会额外等待超过20分钟。因为石英钟的出现让精准的时间不再是奢侈的必需品,每个人都能轻易获得,时间的契约性质得到了放大。

沃伦·马里森制造的钟表,核心是一块环状石英石 ,它在电路中振动以提供精确的时间。这块石英石的厚度大约有1英寸。

1927年底,在贝尔实验室工作的加拿大研究员沃伦·马里森利用石英通上交流电后可以稳定振荡的特性,发明了依靠起伏次数来计时的石英钟。这台时钟采用了一个厚1英寸、直径几英寸的石英环。它非常成功,想知道时间的行人会去曼哈顿区富尔顿街拐角处的橱窗前,他们紧挨着彼此站着,却很少交流。

几个纽约人聚集在展示“世界最精确公共时钟”的橱窗周围,调着各自的手表。这台用石英石计时的时钟是由贝尔实验室的科学家沃伦·马里森制造的。

长期以来,我们的目标都是制造更好的时钟,但与此同时,我们失去了睡眠。人类睡眠困境的核心是文化当中的时间观:时钟是一条准绳。正因为整个社会世世代代都在努力制造越来越好的时钟,我们才能协调大家在一天当中的互动。然而,在追求更好的时钟的过程中,我们却忘记了审视时间本身。

钢铁与“时空压缩”

1857年,亨利·贝塞麦击败了竞争对手威廉·凯利,成功取得了“吹碳式”炼钢法的专利——在极高的温度下,由铁和碳构成的熔融混合物发出明亮的橙色光芒,而过热的空气使附近的物体都变得影影绰绰。沸腾的液面上方驻留着一层尘雾,手指般的火焰胡乱地喷溅出来。滚滚浓烟从液面上升起,不时产生黄色和橙色的剧烈火花。冒着泡的混合物发出雷鸣般的响声,碳和空气都被熔融的金属吞噬。就这样,熔融金属混合物被彻底改变了。

英国发明家亨利·贝塞麦爵士创造了通过用气流去除铸铁中多余的碳来炼钢的方法。美国发明家威廉·凯利用空气去吹铁水,以降低燃料成本,他把这种方法称为“充气工序”。

这套方法又被称为“贝塞麦法”,这种熔融混合物推动了钢轨的兴起,寿命达到传统铁质轨道的近10倍。钢轨构建了一个网络,成为国家的“结缔组织”,并催生出很多新情况。其中比较容易想到的是,人们开始迁移,城市规模扩大。

乘坐驿站马车出行既危险又颠簸,这使得火车一问世就广受欢迎。铁路出行的便利,重构了人们心理上的地图。1932年出版的《美国历史地理地图集》展示了这种距离上的变化,出行时间以曲线的形式被描绘在地图上,从中可以看出一个人从纽约市出发,在特定的时间段内可以走多远。

1800年在一定时间内到达多远地方的地图1857年,可以看到人们在同一时间内能够到达的最远距离显著提升

比如,在19世纪早期,从纽约乘坐公共马车去华盛顿特区要花5天的时间。然而,在19世纪中期,从纽约坐火车去华盛顿特区只需要花一天的时间。在铁路出现之前,如果子女把自己的小家搬到离父母家50英里远的地方,那么探望父母一次要花2天的时间,所以他们不常回老家;而有了铁路之后,只要等上2个小时祖父母就可以看到他们的孙辈了。铁路的出现让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所需花费的时间变短,两地之间的距离就变得不那么重要了。或者说,世界变小了。

从蜡纸到金唱片

1877年一个傍晚,爱迪生实验室到了晚餐时间,只有他自己还在研究振动材料。他一边思考着,一边带着他那出了名的自负感对首席助手查尔斯·巴彻勒说:“如果我们在膜片中心放一个尖头,然后对着膜片说话,同时拉动下面的蜡纸,那么再次拉动蜡纸时就会听到刚才说的话。”他的想法犹如霹雳一般击中了实验室里的所有人,大家就像听到发令枪响一样,立即开始寻找制造留声机所需的零件。

不到一个小时,一个装置就出现在爱迪生眼前。房间里很安静,爱迪生凑近话筒,喊道“Halloo”(嘿),与此同时巴彻勒缓慢匀速地拉动下面的蜡纸。之后,他们把纸带放回起点,在膜片下再次拉动它。一个清晰的声音传来,但或许要有强大的想象力才能把它翻译成最初的“Halloo’’。毫无疑问,这个装置亟待改进。

经过深思熟虑和几次不同的演算,爱迪生画好了设计图,把它交给信任的机械师约翰·克鲁齐,并告诉对方他打算做一台会说话的机器。

尽管感到难以置信,克鲁齐还是设法在12月6日把成品交给爱迪生进行测试。当连接上另一个锥形扬声器并转动曲柄时,留声机中传出了爱迪生唱着《玛丽有只小羊羔》的歌声,虽然模糊但确凿无疑。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段被记录下来的声音。

爱迪生的留声机能够通过在圆筒外包裹的锡箔上戳孔来捕捉声音

留声机诞生后,爱迪生认为它的主要用途是商务口述,在这一点上他错了,因为留声技术将在音乐领域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更成了帮助人类走向永恒的介质。

整整一百年后,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计划发射两艘“旅行者号”宇宙飞船。当时太阳系的一众行星排列成一个独特的几何形状——这种现象每176年才会出现一次,在这样的阵型里,借助行星的引力,这两艘宇宙飞船可以变成贯穿太阳系的弹弓,飞到更遥远的地方,也许还会抵达外星世界。

项目组做了一个浪漫的决定——将地球的声音和人类引以为傲的音乐灌录成一张镀金唱片,跟随“旅行者号”播放、飞行数十亿年,向潜在的智慧生物传递地球的信息。这两艘宇宙飞船的飞行时间预计要长过地球的寿命,所以它们从单纯的航天探测器升级为人类生命最后的遗产承载者。

金唱片的封面上刻有提示,告诉外星人如何使用它

唱片除了有用开头的标志性音符打破太空寂静的贝多芬《第五交响曲》外,还有塞内加尔打击乐、阿塞拜疆风笛曲、中国古琴等,以及55种语言向太空的致意。来自各种文明的声音,使金唱片成了一个能真正代表其诞生地的样本。

Murmurs of Earth9.6Carl Sagan F D Drake Ann Druyan Timothy Ferris Jon Lomberg Linda Salzman Sagan / 1978 / Random House

随着两张金唱片分别于1977 年8月20日和1977 年9月5日离开地球,已经高唱着前行了44年。虽然NASA的这次太空任务的最初目的是收集有关太空的数据,但因为托马斯·爱迪生在晚餐时的那个主意,地球的声音能够被永远地保存和传播,等待知音。

  《神奇的材料》读后感(四):What Hath God Wrought

  

一、格林尼治时间女士

露丝·贝尔维尔出售时间。

每个星期,她都会去一趟格林尼治皇家天文台。她会在9点钟到达那里,将怀表“阿诺德”交给一位值班员。值班员会将她的怀表与天文台的主时钟进行校准,然后把“阿诺德”还给他,同时出具一份写有怀表与天文台主时钟的时间差的证明。

露丝带着可靠的怀表和官方文件前往伦敦码头,然后再整个城市中穿梭,她从东边出发,先为充斥着罪恶和异味的码头提供时间服务。之后会去到西区上流社会云集的牛津街、社整洁和邦德街,造访时尚服装店和高级珠宝店。接下来她会往北去到贝克借机器附近的工厂和商业大厦。之后,她会往南去,为郊外的那些个人客户提供时间服务,他们认为坐在家中就能知道格林尼治标准时间是一种地位的象征。在走到伦敦市中心的时候,她还要告知银行时间。

7天后,她要把这个过程再来一遍。她被大家亲切的称为,格林尼治时间女士

Ruth Belville目前无人评价Rooney, David / 2008

从很久以前,判断时间就一直是人类的追求。正因为整个社会世世代代都在努力制造越来越好的时钟,我们才能协调大家在一天当中的互动。

Revolution in Time目前无人评价David S. Landes / 1983 / Belknap Press

二、钢铁工业之父

尽管亨利·贝塞麦爵士是钢铁工业之父,但是没有人为他著书立传。

于是,他写了一本自传。

Sir Henry Bessemer, F. R. S. an Aut目前无人评价Bessemer, Henry

他拥有超过100项专利技术,其中最有名的成果是一种不含黄金的金色涂料。

他在自传中写到:“我确信如果空气可以和熔化的粗铁充分接触,那么它会迅速将粗铁转化为可锻铸铁。”

后来,贝塞麦将他的专利和加锰专利以及去磷专利组合在一起,成为了一种被称为”贝萨麦炼钢法“的有效的工序。

钢铁的诞生推动了钢轨的兴起。钢轨构建了一个网络,称为国家的“结缔组织”。铁路出行的便利,重构了人们心理上的地图。

铁道之旅8.2[德]沃尔夫冈•希弗尔布施 / 2018 / 上海人民出版社丈量世界9.1[英] 萨拉 • 巴克斯特(Sarah Baxter)著 / 2021 / 低音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而商业的本质,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1884年,《科学》杂志提出,亨利·贝塞麦的炼钢法“在短短25年内彻底改变了人类社会的一些最伟大的产业“。贝塞麦穿凿的铁与叹的熔融混合物,先是也锁了空间,然后创造了我们已知的城市、贸易和圣诞节等新奇事物,推动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独特而复杂的时代。

三、What Hath God Wrought

在“Hello World”之前是“What Hath God Wrought”

1837年莫尔斯向一群朋友、学生和教授展示了他的简易电报机,并且通过铜线把电信号成功地发送到1/3英里之外。在观众当中,有一位叫韦尔的校友。尽管莫尔斯的装置看起来简单,但是在韦尔看来,他可以用自己的双手将这个木质框架变成一台由机械和电气零件构成的金属机器。

二人展开合作,花了几个月的时间用金属制造出电磁电报机,并通过发明收信磁体把信号传递到更远的地方。

美国国会发布公告,征集在远距离传送消息方面的绝佳创意和发明。1838年2月21日,莫尔斯在马丁·范布伦总统面前进行了演示,他成功地将消息传递到十几英里外的地方。

可是建设电报线路的议案,直到1843年才获得通过。

美国专利局局长的女儿安妮告诉了莫尔斯这个好消息,他开心的答应安妮可以在他的电报线路上发送第一封正式电报。

1844年5月,正式展示的日子到来那一天,安妮递给莫尔斯一张纸条,莫尔斯则将纸上的文字转化为电脉冲信号,韦尔收到了这些信号之后,给莫尔斯回复了相同的消息:

What Hath God Wrought

这标志着通信业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维多利亚时代的互联网7.7[英] 汤姆·斯丹迪奇 / 2017 / 后浪丨江西人民出版社The Electric Universe目前无人评价Bodanis, David / Random House IncTHE Story of Telecommunications目前无人评价Oslin, George P. / 1999 / Mercer Univ Pr爱国者之血8.1(美)埃德蒙・威尔逊 / 1996 /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四、一匹奔驰的马

马在奔跑的过程中会在某一刻四脚腾空吗?

斯坦福在担任了两届加州州长之后,成为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的总裁。他认为马在奔跑的过程中会在某一刻四脚腾空。但是他的百万富翁朋友们纷纷取笑他。最后这种调侃升级为一个赌注为2.5万美元的赌局。

斯坦福聘请迈布里奇为他拍摄,而使用的马是他的爱马"Occident"

迈布里奇拍摄下转瞬即逝的一刻,人们对拍摄和捕捉每个瞬间的渴望,则变成了堆积如山的照片。

The Tycoon and the Inventor目前无人评价Ball, Edward / 2012

胶片不仅定格了影响,也定格了文化中的偏见。在早期,柯达的胶片无法给学校里的黑人孩子拍照,宝丽来的即时显影夹片也存在类似的问题。这种技术偏见产生的影响持续至今,数码相机的硅像素仍然无法很好地呈现深色皮肤。

这些设备反映出存在于现实世界的一些偏见,进而传达了一种文化价值观。

Technically Wrong评价人数不足Sara Wachter-Boettcher / 2017 / W. W. Norton & Company

五、地球上最亮的地方

人类是非常害怕黑暗的物种,这使得我们痴迷于更大、更亮和更醒目的灯。

期初,爱迪生对发明电灯并不感兴趣,直到他从朋友那里听说了华莱士的研究成果,并请求登门观看。华莱士详细讲述了他多年来如何想出了给公众带来光明的方法,并迫切地想向爱迪生展示他的发明。

华莱士利用弧光,将电转化成光。刺眼的光芒像探照灯一样照亮了整个房间。这盏灯背后的奇妙之处在于,华莱士制造的名为“telemachon”的发电机。

爱迪生被眼前的一切迷住了,他马上从华莱士处订购了一套电气照明系统和两台发电机。爱迪生离开的时候,对华莱士说:“华莱士,我相信我能在制造电灯这件事上打败你,我觉得你的研究方向错了。”

弧光灯太亮了,爱迪生的目标是减少光亮,他需要的是可以产生白炽现象的物质。

Edison's Electric Light目前无人评价Robert Friedel Paul B. Israel / 2010 /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人工照明以发明家无法预测的方式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改变了我们对别人和自我的看法,也改变了我们和其他物种的生物特性。

科学家现在指出,我们在一天中错误的时间段接受了过多的光照,以至于对我们的健康产生了负面的影响。

我们现在看到的夜空和我们的祖辈或曾祖辈看到的夜空完全不一样。“你体验不到整个人类历史赋予我们的启示”《黑夜的终结》一书的作者保罗·波嘉德说。

人造光带走了人类的敬畏感。

Disenchanted Night评价人数不足Wolfgang Schivelbusch / 1995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光明的追求评价人数不足Jane Brox / 2020 / 臉譜Electrifying America评价人数不足David E. Nye / 1992 / The MIT PressEcological Consequences of Artifici目前无人评价Rich, Catherine (EDT)/ Longcore, Travis (EDT) / Island Pr

六、我们会把回声收集起来

爱迪生擅长改进现有的发明。

1877年夏天,通过将电报机记录电报和电话接收声音的功能合并起来,爱迪生发明了他自称最喜欢的一项发明——一台可以记录声音的机器,他称为留声机。

在《科学美国人》杂志社,爱迪生转动曲柄。大家都听到了:“早上好。你还好吗?你觉得留声机怎么样?”为了让所有人意识到生活已经发生改变,杂志社停止了当天的印刷。

他们说:“话语已经变得不朽。”

爱迪生创造了除书面语言之外的一种表达信息的新方式。他改变了数据的形态。

几个月后他就列出了这项发明可能的用途,包括有声读物、教育课程、遗言录制、音乐播放、玩具和答录机,其中很多功能现在都实现了。

留声机使得人们感受音乐的方式发生了变化,最终让音乐变成了可以再商店里买到的商品。

The Talking Machine目前无人评价Fabrizio, Timothy C. / 2007 / Schiffer Pub Ltd信息简史8.7[美] 詹姆斯·格雷克 / 2013 / 人民邮电出版社America on Record目前无人评价Millard, Andre / 2005 / Cambridge Univ PrIT之火评价人数不足[美]莎拉·芭氏 / 2019 / 机械工业出版社数据与监控7.0布鲁斯·施奈尔 / 2018 / 金城出版社

七、打不破的炊具

贝茜只用过一次的砂锅打碎了。

她的科学家丈夫杰西依然在跟同事讨论玻璃的不可破坏性,而贝茜坚持说,两个自以为什么都懂的人应该先制造出打不破的炊具。

杰西是康宁玻璃厂聘请的物理学家,他找来两个和篮球差不多宽的Nonex圆柱形蓄电池外壳,切下它们底面做成圆盘,带回家给贝茜。

最后她从烤箱里端出一个烤得很均匀的棕色蛋糕,颜色比她用金属盘烤制的更好。

知道玻璃器皿能烹饪食物后,康宁玻璃厂看到了希望。面世的第一款产品是馅饼烤盘。1915年它改名为“Pyrex”。康宁公司研发了各种形状、尺寸和颜色的产品,并使Pyrex成为一款经典的圣诞礼物。

凭借康宁公司开创的特种玻璃这个新产业,美国不知不觉进入了玻璃时代。

而汤姆逊则是借助一个精致的玻璃泡,通过出色的实验解开了阴极射线之谜,并发现了电子。

A History of the Electron目前无人评价Jaume Navarro / 2012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Electron目前无人评价Springford, Michael 编 / 1997J.J.Thomson and the Discovery of th目前无人评价Davis, E. A.; Davis, Davis A.; Falconer, Isabel / 1997Recollections and Reflections目前无人评价Thomson, Joseph John / 2011

八、外脑(The Extended Mind)

我们对信息的消费受到工作记忆的限制。

在《记忆碎片》这部电影中,一个名叫伦纳德·谢尔比的男人,患有一种导致他无法储存新记忆的疾病——顺行性以往。于是,伦纳德巧妙地借助各种物品找到了一种原始的记忆方法。

由于他的生物性记忆(大脑)受损,这些辅助工具共同作为他的记忆存储于他的身体之外,被哲学家定义为“外脑”。

“有了它们,大脑过去扮演的角色可能会被世界上的某些工具所取代。”纽约大学的哲学家戴维·查默斯说。

外脑不仅仅是几十年前的一篇哲学论文中的一个令人兴奋的学术概念,它还成了一种预言,实际上,互联网已经成了所有人的外脑。

网络已经成为比人类迄今为止经历过的事物都要大的外脑,而且它导致我们采取“没必要知道”的态度,查找东西的便利性摧毁了我们的理解力和感受力。

根据伊格曼的说法,创造力包含两个部分:一是”吸收整个世界“;二是”有时间消化并将事物以一种新方式组合在一起“。

在我们这个技术时代,做到第二部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计算机的崛起迫使我们认真深入地思考一个问题:到底是什么让我们成为人类?在这条路上有一个岔路口,人类必须做出抉择:是要制造出更好的机器,还是要成为更出色的物种。

An Odd Kind of Fame目前无人评价Macmillan, Malcolm / 2002 / Bradford BooksThe Chip评价人数不足T.R. Reid / 2001 / Random House Trade Paperbacks浅薄7.8[美]尼古拉斯·卡尔 / 2015 / 中信出版社超负荷的大脑7.8[瑞典] Torkel Klingberg / 2011 /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Virtual Unreality目前无人评价Charles Seife / 2014 / Viking Adult失控的真相7.4[美] 迈克尔·帕特里克·林奇 / 2017 / 中信出版社Human Attention in Digital Environm目前无人评价Roda, Claudia 编 / 2011Creativity And The Brain目前无人评价Heilman, Kenneth M. / Routledge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神奇的材料》经典读后感有感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