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平台革命:改变世界的商业模式的读后感大全
日期:2021-03-24 01:16:54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平台革命:改变世界的商业模式的读后感大全

  《平台革命:改变世界的商业模式》是一本由[美]杰奥夫雷G.帕克(Geoffrey G. Parker) 著作,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336图书,本书定价:65.00,页数:2017-1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平台革命:改变世界的商业模式》精选点评:

  ●参加新零售论坛用到了这本书,通读一遍,很受益。

  ●互联网带来了社会结构或者经济结构的变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一种新的方式被重新组合起来。在商业或者经济领域,就是平台替代了管道。平台的意义在于,让各不相同的各个子系统根据其功能需求得到了重新匹配(平台为这种匹配提供了基础设施);这个趋势似乎还会延续下去,成为更一般的趋势——我们所接触的各项事务都是根据功能展开和组合的,功能背后的具体结构变得不重要了,至少对于大多数群体而言不重要了。因此在互联网创业大潮中,有人说真正的创新在于产生了一种新的功能匹配方式。虽然我是奔着“平台应当承担何种责任”这一目标看的这本书的;但却收获了一些不同的认识。

  ●还行 比较学术 废话多了点

  ●平台革命轮廓已经初现

  ●很实用很有趣,对几个词有了新的认识:网络效应,API,平台的价值、生命周期的特征等

  ●关于平台思维和商业模式最好的书!

  ●老板作业

  ●参与者+价值单元+过滤器→核心交互” “为了拥有更多有价值的核心交互,平台必须发挥三个关键功能:吸引(pull)、促进(faciliate)、匹配(match)。

  ●互联网时代平台产品的商业模式、产品设计、运营原则。平台核心价值:促进核心互动,增加积极反馈回路,弱化消极网络效应。平台基本结构:参与者+价值单元+过滤器=核心互动。本书围绕平台结构展开,还算清晰,可以参考。但讲解较泛,面向的估计是管理者一类的人,产品设计有一定帮助但细节不多,可落地性有待商榷。

  ●2018年第56本。前半部写的非常精确且精彩,后半部有些水了,而且翻译较烂。

  《平台革命:改变世界的商业模式》读后感(一):读《平台革命》

  

p23 一个良好的网络效应带来的良性循环,建立一个长久的用户网络。

p27 多级别的网络配对。

p41 参与者+价值单元+过滤器-》核心交互。

p44 平台必须发挥得三个关键功能:吸引、促进、匹配。

p53 一个精心设计的平台应由一个稳定少变的核心层撑起一个发展多变的层组成。

p71 一个调整规模的市场调节能力。

p83 用资金奖励的方式鼓励新用户成为活跃用户。

p98 寿险聚焦于小市场和特定人群。

  《平台革命:改变世界的商业模式》读后感(二):平台垂暮,用户永生

  我不敢用将死、就死这类字眼,事实上,平台可能永生:这个平台死去,那个平台兴起……

  这一切平台都是人类的技术还不够高效的产物。信息流通被垄断,信任机制缺失……平台的存在为社会和用户创业巨大价值。但今天的平台都已是少数的巨大公司,官僚而傲慢,狂妄而难守住善良的底线,在这样的年代里面,平台已走向垂暮。

  举个例子吧。朋友做淘宝,有四个店。淘宝平台打假办说,你每个店给我五百块我就不搞你,不然我就搞你封店。平台公司足够小的时候这些问题都好控制,大了之后就有这样的问题。但是作为平台型公司天然就是会去追求规模的大,至于效率和底线,可能就不那么重要了。

  在未来的世界里面,交易不一定需要平台。现在的世界是没有中间商赚差价,我平台来赚差价。但是在我们交易的本质中,交易就是双方交换各种价值,中间商可以不存在的。

  而区块链的精髓,就是去中心化、直接交易。在这样的技术和理论框架下,在人性的普遍要求里面,作恶的平台必须被抛弃,只有用户和交易方,存在商业里面。

  平台会怎么样,那不是我们的追求。用户的权益如何安立,用户如何有尊严的永在,是人类的永恒追求。

  大公司是人类社会里面的极少数、是社会结构里面的核心节点,是无数卓越的人花了无数时间和资源成就的,除开努力还需要机缘,因此创业的人不应该有平台之想,因为成功的概率实在太低;而极轻、极快、极致效率、追求生存,才是普通大众所应该努力的方向……而了解平台,不过是了解旧世界的范式知识而已。

  因此平台垂暮,用户永生。

  《平台革命:改变世界的商业模式》读后感(三):读后感喽~

  【感想】

  本书多为总结&概念性的东西,以下为一些个人印象比较深刻的点。

  技术—技术通常需要商业模式的创新设计提供支持才能大规模地实现价值创造的重构。虽然用于文字处理、排版,以及图形设计的软件已经存在了几十年,但是直到亚马逊的出版平台Kindle为广泛的读者提供简便的访问之时,全新的作家生态系统才得以出现。正如智能手机的摄像功能扩大了Instagram与Vine这类平台上的内容量,3D打印的传播可能会带来工业设计平台的普遍兴起。曾经几年前的风口AR,VR还需要相应的硬件匹配或商业应用才能更加普及。

  营销—平台成功上线的策略:Paypal 前拉策略,追踪兔子策略,背负式策略,播种策略,精英策略,单边策略,生产商传播策略,大爆炸策略,微型市场策略。精英策略,考虑吸引头部用户、旅行KOL等进行宣传。

  供应商管理—平台自治的原则:1.内部透明化。AWS一律仅能使用API接口合作 2.参与度。平台管理者给予外部合作伙伴和利益相关者的话语权应当等同于内部利益相关者。我们对于供应商应该开放更多的权限,更多价值,以实现对供应商的引流,平台的持续发展。

  看了平台革命,我在想:或许旅拍就是携程的最后一搏了。虽然作为国内OTA的龙头老大,已经整合了很多的上下游资源,希望能够往平台化的方向发展。但是由于自身企业属性或者说是理念的限制,携程已经走到旅游服务业的尽头了,下面可能更多的只是等待衰亡。对于平台公司来说,用户承诺和频繁地使用(而非是注册或下载),才是用户采用率的真正指标。而旅拍就是一个构建平台的新机会,但是成功的可能性也是并不大。因为很多时候龙头不会被排行第二的公司超越,而是会被完全不一样的公司替代,就像苹果之于诺基亚。

  《平台革命:改变世界的商业模式》读后感(四):纯阳书评第358期《平台革命》

  现在聊平台,我们还能聊点什么?时间往前推20年,当平台还是个新生事物的时候,尽管我们对平台所知甚少,但是可以聊的反而很多。因为先行者也只是在摸索,没有多少现成答案,既然没有答案,那么认知就可以不必拘泥于实践,什么都可以探讨,什么都可以想象,什么也都可以憧憬。20年后的今天,生活中到处是平台,生活也早已离不开平台,平台既成就了我们,也限制了我们,尤其是限制了我们对平台的认知。聊到平台,我们可能觉得这个话题已经有点缺乏新意,以至于不能激起继续聊下去的兴趣。那么如果非要聊的话,该怎么聊,作者找到了两个方向,并且通过这两个方向的努力,让我们意识到其实平台还不能算一个老话题,因为这里边还有很多我们没有想到的问题。

  第一个方向是把平台往深里边讲。对平台的认知就像挖煤一样,表层的煤被别人挖完了,不一定煤就真的挖完了,往地下再挖几百米,很可能又挖到煤了。互联网平台火了这么多年,以至于人们把平台和互联网平台划了等号,但是作者给我们重新厘清了“平台”这个概念,平台不是伴随互联网兴起的一个技术产物,而是一个让人们协助、交易、交流的事物,它既可以是一个诸如普通农贸市场、百货大楼这样的有形事物、也可以是一个无形的组织和机构,只要人们能用来创造和分享价值,那么它就是平台。所以平台是一个古已有之的一个事物,无关技术,只关乎人们的互动,只关乎价值本身。这样的一个概念厘清,给了我们一个新的视角重新回看当下的互联网平台,当下的这些平台既是技术驱动下的业务创新,更是平台这个古已有之事物的演变迭代和升级革命,当下的技术可以随着老去黯然离场,但是平台的演进将永不停息,并作为永远的主角永不离场。

  第二个方向是把平台往广里边讲。似乎平台有哪些事我们都明白了,即使没有做明白,也想明白了,但是作者还是讲了一些我们还不太明白的事。比如平台的监管问题,哪些该管,哪些不该管,该管的话又该怎么管。这些事似乎离平台很远,至少建设、运营和使用平台的人很远,但是作者告诉我们这些事其实离我们很近,从建设和运营者的角度讲,平台就是要创新,创新就是要改变,这种改变既会为社会带来积极影响,也会带来消极影响,而这些影响又会遵照某种反馈机制,反过来作用到自己身上,这就意味着这里存在风险,比如2019年某出行平台就陷入了泥潭,卷入了风口浪尖。所以平台建设者和运营者就有必要尽早意识到这方面的风险、风险逻辑及其逻辑诱因,提前谋划,争取主动,如若不然,一旦有事必定会被动挨打、疲于应付。

  综上所述,这本书在我们认为已经很熟悉平台的时候,还能够给我们提供很多有深度、有质量的思想洞察,所以推荐。

  《平台革命:改变世界的商业模式》读后感(五):为快速发展的行业做总结是有快速打脸风险的

  《平台革命——改变世界的商业模式》一书写就于2016年,由美国的三位研究平台商业模式的专家合著,对于何为平台,以及平台商业模式的特点进行了详尽分析。本书对于平台的划分和归纳与NFX网站对于网络效应的分类存在重叠也存在矛盾,当然,这也是由于互联网平台模式发迹于2000年前后,至今仅有20年时间,互联网对于传统商业模式的改造以及创新商业模式的发掘仍在快速进行着。伴随信息技术的发展,在5G时代,必将有更多创新商业模式出现,或许4G时代如日中天的企业,当今商业模式变革的领导者,转眼之间就会被创新者颠覆。因此学界和商界对于平台、网络效应等等名词和理论的定义、理解和适用范围存在争议也是正常的。

  在一个产业快速发展的时期撰写综述性质的书籍文章是有风险的,容易被打脸。例如本书中对于uber的商业模式赞赏有加,对于其估值的讨论也较为乐观,因为成书之时尚属uber最为炙手可热的时期。而随着uber上市,估值下调,大家对于其商业模式的思考,对于其网络效应的范围和价值创造能力也更理性。而书中对于P2P商业模式比照其他平台模式的不假思索地赞美,两年前看来很完美,两年后看来漏洞百出,甚至透露出一丝来自学术界自以为是的傲慢气息。

  对比本书,我更认可nfx网站以网络效应的维度对于包括各类平台在内的主流互联网企业商业模式的归纳和分类方式。

  最后,本书翻译水平太差,可以说本书被糟蹋了。

  书中部分有意思的结论摘录如下(但是我保证,以下内容中读上去不是人话的话是书中翻译原话......):有些平台的功能更加复杂,但是基本结构都是一样的:参与者+价值单元+过滤器-->核心交互(core interaction)。P41核心交互是平台内部活动的最重要的形式——它就是价值的交换。 P39平台公司与传统的管道型业务的区别之一在于:在平台的世界里,旨在实现病毒式增长的前拉策略比传统营销使用的推动策略(比如广告和公关)更加重要。 P104可以通过病毒式增长加快平台扩张速度,这取决于四个关键要素:发送者、价值单元、外部网络以及接收者。 P104关于一些让平台实现盈利的设计原则:尽可能地避免对曾经免费的服务收费。此外,对于用户已经习惯获取的价值,要避免减少这些价值的获取量。当从免费转向收费时,要创造新的、额外的价值,证明收费的合理性。在平台设计之初,就要考虑其潜在的盈利策略。 P128-129平台方不应试图最大限度地减少自己的风险,而应该使用诸如风险分担和保险等市场机制以减少参与方地风险,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整体价值。好的治理意味着要维护生态系统中的每一位合作伙伴的利益。 P178从初创阶段开始,一直到发展阶段,有一个关键变量始终保持高度可用性,那就是交互转化率,即搜索或者查询转化为交互的百分比。P199积极主动地管理网络效应可以改变市场规模,而不是将其视为固定不变。 P212有些平台市场中存在赢者通吃市场。赢者通吃市场受四种主要因素驱动:供应规模经济、网络效应、多归属和转换成本,以及缺乏利基市场专业化。在赢者通吃市场中,竞争通常特别激烈。 P228在不久的将来,那些最容易发生平台变革的行业特点包括:信息密集型、不易扩展的把关人员、高度分散性和哪些信息极端不对称型。 P286行业短期内不太可能发生平台变革的包括:高监管型、高失败成本型和资源密集型。 P286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平台革命:改变世界的商业模式的读后感大全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