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内容不是很懂,对八卦比较感兴趣。
●没有吸引力
●这书话题非常有趣,可惜写得很一般,太散而且不够深入(一本书想概括三大牛及其关系也是不容易)。同时也没有解释清我长久以来的困惑:纵观历史,国家政策为何左右交替摇摆?再比如1920s,哈耶克那套理论根本不具备火起来的社会条件。有趣的是,哈耶克解释凯恩斯受到政治家青睐是因为所有政府在任期限制下都是短视和急功近利的(然后又想起弗格森吐槽凯恩斯他的理论短视是因为gay不care后代问题......
这本书很好,新老经济学爱好者都可以看看。
虽然没有提供超越诸位大师的新观点(当然这也不是本书的宗旨——这不废话吗?!)但好在一把抓住了现代经济史和现代经济学的三个关键领军人物,从人物经历、学术观点,以及他们对历史的影响出发,可以说文情并茂、深入浅出地将现代经济发展和经济学发展的那些事儿呈现在我们眼前。
因为是结合人物来谈历史,谈学术嘛,所以非常容易看进去。
好书不容错过呀!
而且译者非常有实力,很专业认真,翻译的质量也相当高。不会出现有些专业书籍那种译者根本不懂专业,然后出现很多错误的情况。
三人各自观点的局限性也是显然易见的。而实际上,现实中不同国家的经济发展,都是市场竞争、政府干预和社会主义三种力量或多或少的混合。对于实现良好的善治,依靠各种力量都发挥积极的作用,包括发挥市场和计划的作用,发挥精英和民众的作用。并不能说哪种作用是更加善的,而另一种作用是更加恶的。那么发展的关键则是需要去除对于这些发展力量的限制,以及避免这些发展力量背后的局限性,这包括包括去除影响市场竞争的制度障碍,避免精英集团的利益集团的操纵,以及避免社会主义的专制主义。
本书以时间为轴,穿插了大量当时国际背景以及意识形态争斗资料。脉络清晰,三条线索并驾齐驱、交相辉映。
凯恩斯经济学的要义,主要是两手:以央行的货币政策影响资本的杠杆率,比如在经济紧缩周期现金持有者都不愿意消费或放贷,这时央行印钞,货币贬值迫使资本家买入资产,经济扩张推动就业;另外一手就是运用财政政策转移支付,使得不均衡的社会变得均衡。“凯恩斯的政策将会从拥有很多储蓄且喜欢在经济状况艰难的时候运用流动资本投资的富裕者那里夺走财富,而给予那些希望消费但没有经济能力的穷人。”(P.136)这套组合拳其实是以政府的权力压制资产阶级,本质上是社会主义性质的。但是有一点,最开始一段的时间,持有这种政策的政党很难上台,因为资本阶层取得了社会主导权。不过”在1932年的一次社会主义者聚会中,凯恩斯亲自对这些社会主义者说,他们目标的很大一部分,可以通过再分配政策及控制资本实现,并不需要全力以赴进行阶级斗争“(p.87),揭示了自己策略的最终目的。
虽然在开始政策会让资本阶层抵制,一旦凯恩斯策略的长期运用,会让权力与资本更为精致的结合。因为央行印钞,廉价货币传导需要途径和时间。一旦启动印钞机,最先获得钞票的往往占优先机-------越往后钞票的水分越大,贬值越厉害,因而会让资本打破头的抢占渠道的上游。资本阶层虽然得到了压制,然而在阶层内部会导致更为剧烈的分化,或者说是两极化。
以国家权力背书的法币,从未有过如此大的威力。在古典的经济时期,货币发行单位战战兢兢、诚惶诚恐,因为那时候有贵金属参与竞争,如果你的票子印多了,法币自然没人用。央行的独立性在凯恩斯政策的教唆下,如同潘多拉放出来的魔鬼,吞噬资本的同时,也吞噬了权力。各国央行齐心协力,将贵金属赶出了流通领域之后,他们更加肆无忌惮。国家与资本由此结成更为广泛的联盟,世界成为国家资本主义的舞台。各国以不同名目为自家的货币背书:有的以黄金、有的以石油、有的以大宗商品、有的以SDR.......贵金属与法币的竞争让位于不同国家的法币竞争,本质上是国家资本主义的竞争。
获得权力背书的货币,也不能任性的玩无中生有的游戏。货币是信用的载体,一旦持有者看穿了这套把戏,信用破产必然搭上国家。但凯恩斯主义蔑视资产持有者的远见,“他的观点是,资本的投资是基于预期中的收益率,而不是基于现行汇率。”(P.91)他认为资产持有者追求的是同一币计量下的绝对值回报,不过从历史上看,通货剧烈膨胀的政权会迅速被民众抛弃。
将两个或多个人物并列作传,古已有之,司马迁《史记》开创列传体例,为历代正史所承续,成为中国史学的基本传统。普鲁塔克的《古希腊名人传》更是富有想象力的穿越比较。本书也是多人合传,但写法很是巧妙,别具特色,其基础是历史的真实与巧合,因此和以往经典史学传记仅有形似,其实有异。我倒是觉得,本书写法与西方奏鸣曲和交响乐的结构、体列异曲同工,高度一致。不同主题、动机,或平行发展,或交织对比,或冲突竞争,或变奏演进,或此消彼长,最后达到高潮或归于平静。
1936年,凯恩斯推出葵花宝典一般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成为拯救西方资本主义的英雄,在当时的中国,只是经济学圈子的谈资,并无实际影响。但是1980年代开始,又有变化。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应该还记得,鼓励消费代替了传统的节俭美德,这就是凯恩斯的阴魂。GDP也是他的遗泽。他以通货为基本手段,加大政府开支,大造公共工程,以此作为强心针维持繁荣,不顾之后的恶果。凯恩斯有名言:长久看我们都是要死的。他是在提醒,这是一种没有明天的、自宫似的救赎。
汪宇
2013年6月5日
y 何帆
《金融时报》中文网2014年10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