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社会分层》是一本由李强著作,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生活书店出版有限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9.00元,页数:53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当代中国社会分层》精选点评:
●昨天读的旧版,今天买了本新版的,看看里面的新数据和新观点。里面的数据也不是特别新,不能涵盖最近几年的情况,但是观点是丰富的,有一些启发。
●2019年新出的社会阶层分析,比起记者出身的杨继绳的版本更有理论厚度,却少了实在的案例。虽然有些数据较旧,但结合社会发展情况探讨的理论是新的,参考价值不小,反思程度极高。一点点感受,结合最近国内外发生的事情,发现互联网从来不会给人真实的社会展现,只有情绪情绪情绪,社会学、人类学的书会,无论微观还是宏观都会给人多一分理性。
●太学术了,不是我关心的。
●五百来页,楞翻了二十来天,里面的确有许多重复的观点内容,也不乏说话遮遮掩掩的段落。但对我来说,主要是看看中国这几十年影响社会阶层景观的种种制度、政策是什么,以及它们都怎样根据现实情况而变迁,带着被科普扫盲的心态去读,倒也得到了不少目下社会中各样现实情况的初步印象和大致轮廓。但很明显,针对许多问题的解释与阐述,都有些隔靴搔痒,至于原因是什么,其实很清白。
●还可以!
●当代中国,本身就是个历史与现在交织的概念;对于以本主题成名的作者而言,本书同样也应该是在原有思考之上进一步增补和修改的当下认识。能够看到书中对于学说的介绍(象牙塔)与对社会现实的直觉评论(对策研究),对于外行来说能够有所收获。主要缺点是,全书读完之后的整体体系性不强,逐章写作发表收录成集或者分章写作的痕迹比较浓,但和典型的论文集也有比较大的区别;里面很多讨论比较旧,这虽然有社会调查方法本身的限制,也有作者出版前增补的论述不够的缘故;除个别章节外,对于中国同行(尤其是后辈)的分析关注比较局限;在现状分析之后的对策性结论非常强,但是感觉比较粗糙,能感到一种比较浓的、拍脑袋式的风格。
●非常好的书,联合CFPS 或CHFS 阅读有奇效,专治各种不服
●了解社会的运作规则和演变历史,更加的清楚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
●第一次如此认真阅读社会学著作,标题就是如今大家都关心的问题,也确实得到了一些解答和启发
●能带给人一些启发
《当代中国社会分层》读后感(一):中国社会分层
很不错的一本书,了解当下中国社会分层,准确定位自己,如何提升自己的阶层很有借鉴意义,很有借鉴意义。虽然高等教育扩招,弱化了教育对社会流动的作用,但目前教育仍然是实现向上流动的必要条件。中国的中间阶层是碎片化的,而且大多是处于中下的。中国对体力劳动的轻视,未完全实现体力劳动工资的分级化,影响了中产阶级的增长。
《当代中国社会分层》读后感(二):邓小平说如果贫富差距拉大,改革算失败
邓小平说如果贫富差距拉大,改革算失败,邓小平选集139页,大家可以去看
*我让我朋友,我让我室友一起携手一生一世王者荣jdnxndndnndnxnxnxnxnnxnnnxnxnnnnnnnnxjxjxjjxjxjxkxkxkxmmxxmncm耀……………………………………………………………………………………………………………………
《当代中国社会分层》读后感(三):非相关专业人士,感觉鸡肋了。
读到超过三分之二,读不下去了,作为外行人,看到2019年年中出版的书,大量的调查数据都是2010年前的,对于数据所反应出的结论实在难以让人信服,这也可能是社会调查不容易的地方,数据实在太不易得。内容的重复性很高,章节、段落行文的格式很学术,但具体语句的叙述却很口语化。
抬一下杠,第456页,第九行写到:在一些大城市里,一套三居室楼房的价格动辄就在百万以上。看到这句话,感觉这本书的目标读者决不能住在一线城市= =。(可是会在市场上买这类书的,难道不正是作者在书中所说的“中产阶层”、“中产过渡层”和“中产边缘层”吗?)
最后的结论就是,如果是外行了,还是别看了,得不到太多的知识收益。
《当代中国社会分层》读后感(四):提升自己的阶层
如何提升自己的阶层
1. 认识到中产阶级是社会的主流,就要明白我们普通人的最好归宿也是成为“中产阶级”,而不是异想天开幻想着鲤鱼跳龙门,成为社会顶级阶层,成为富翁高官。这种概率不是没有,而是很少。 2.房子是中产阶级最重要的标准。 现实中也是如此,有房的人被称之为中产阶级,毋庸讳言的。 3.晋升为中产阶级的途径。三条:教育、职业认证和销售(做生意)。 总结起来,教育是最好的途径。有高学历教育后,再去做生意,机会会更多。初中毕业摸爬滚打10多年,也顶不过大学毕业5年后的资源积累。 4.对社会认知的提升。 逃离乡镇农村,尤其是中西部的乡镇农村。早一点在大城市或卫星城买房,把钱变为固定资产。去大城市发展。
《当代中国社会分层》读后感(五):读书笔记
本书是2019年7月出版,感觉观点应该比较接近现实。读了之后发现这本书主要在讲中国社会各阶层的演变,主要讲了当代中产阶层特别是中下阶层的形成、发展和特征,以及怎样提升中下阶层生活水平,运用了大量的社会调查,数据比较详实可信,是比较接地气的社会学作品,但是实验数据,特别是有些结论是根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我国社会变化如此之快与当时数据还是有了很大差别。前半部分讲了一些概念和历史演变,其中在住房演变过程中讲到1998年国务院23号文提出取消和停止福利分房,才有后来的商品房买卖和房地产价值大涨;并不指望有些东西说的有多么深刻但后半部分本书中很多观点还是很有道理很值得借鉴的,比如说1)社会分层的本质是人们之间的利益或资源占有的关系;2)中国的分层差别一直都比较大,只是1980年之前体现为政治的不平等,1980年之后体现为经济上的不平等;3)目前我国面临的经济增长悖论:经济有一个较快的增长,然而社会中大部分人不能从中收益,但如果没有一个较为快速的增长,大多数人却又从经济停滞中受害;4)过去那些占有优势地位的群体,通过不同的资本交换、社会网络和人力资本优势,使得他们的优势地位在经济体制的变革中保持或延续;5)如果高等教育的扩张带来教育质量的下降,那实际上就是削弱了高等教育对社会流动的作用,而强化了社会阶层的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