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讲了100万次的故事·俄罗斯》读后感100字
日期:2021-02-09 02:21:46 来源:文章吧 阅读:

《讲了100万次的故事·俄罗斯》读后感100字

  《讲了100万次的故事·俄罗斯》是一本由[俄] 阿法纳西耶夫 著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76.00元,页数:56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讲了100万次的故事·俄罗斯》读后感(一):永恒的故事,激发讲故事的人,为你诉说俄罗斯

  

你有多久没读过故事了?这本书,里面有许多许多故事,读起来轻松愉快。作者阿法纳西耶夫,是俄罗斯的民间文学史家、学者。

听到这个名字你可能比较陌生,但提到格林兄弟,你一定不陌生吧。作者在俄罗斯就是这样的存在,以俄罗斯的民间童话知名。

本书中收录的就是俄罗斯的经典童话。这些故事有趣新颖,想象力丰富。《讲了100万次的故事》来自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家,但是相同的是,都是故事,有着那个地方的特色和幽默。

是来自不同时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故事合集,完全源于口头传播,也就是说,它们都是讲出来的故事,而不是被哪个作家写出来的。

故事能够给我们带来什么?好的故事中带着诙谐幽默,却又能在其中收获思考和能量。书中说故事是永恒的,激发讲故事的人创造出更多的好故事。我在读这本书的时候,就有这种感觉。

有时候地域不同,人的思想也会有所不同。这位俄罗斯作家写出的民间童话,让读的人对俄罗斯产生了兴趣。作者对古代的东西非常感兴趣,所以他经常会逛一些旧货市场,并且从中找到一些旧手稿获取灵感。

《讲了100万次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俄罗斯的文化,感受到那些想要激活故事的人们对生活,关系以及社会的一些看法。读的时候轻松的感觉,就像在看一部电视剧一般,没有任何负担,也不会让我们觉得心情沉重。

故事也许会消失,会忘记,但是当我们再次翻开这本书,遇到类似的场景,我们还是会忍不住的想到读这些故事时的感受。这些距离我们已经很遥远的故事,却依旧发生在我们的生活周围。

艺术创作源于生活,所有的故事都是源于对生活的思考。把脑海中的想法用故事讲出来,是一件非常酷的事情。而这套书籍更酷。

因为它把不同国家的故事,讲给了不同国家的人。全世界的故事,都有其特性和独一无二的吸引力,当我们翻看这些故事,结合自己国家的文化,我们会有不一样的火花和想法。我想这也是为什么,这套书会这么高分的原因。

虽然我们长大了,但是我们依旧爱听故事,爱讲故事,爱和别人分享故事。我想这也是这套书想要传递的,故事是永恒的,我们永远在遇到不同的故事,也在为别人讲述着自己不同的故事。

我是每周读三本书的San蝶,欢迎关注。

  《讲了100万次的故事·俄罗斯》读后感(二):【读书卡202008090207】讲了一百万次的故事

  

自从看完《凯瑟琳大帝》之后就对俄罗斯特别感兴趣,所以当知道有这系列的丛书时,第一个本选的就是俄罗斯。

“其中《讲了100万次的故事·俄罗斯》由俄罗斯著名学者阿法纳西耶夫编撰,原名《俄罗斯童话》,是俄罗斯家喻户晓的经典名著。这部童话集不是由某一地区的童话故事组成,而是一部全俄罗斯童话集。阿法纳西耶夫以其创作为后代拯救了被忽视的有价值的民间艺术作品。这些童话故事新颖别致,艺术想象丰富多姿,艺术风格鲜明独特。”

想到童话,我的第一反应是白雪公主这样的,梦幻勇敢happy ending。所以当看到这样的文字描述时我的第一反应是“不愧是俄罗斯吧,太硬核了!”除此之外。这本童话集还是很符合童话的特点的,夸张拟人通俗易懂。

我其实很困惑像小孩子讲这么血腥的故事真的不会造成童年阴影吧?可是近年来因为“巨婴”闹出的新闻层出不穷,虽然当每每遇到这种新闻当作笑话来看,这种“放不下”的爱把一个人永远定格在孩子状态了,他们觉得无论自己怎样任性都会有人为此而买单。是的,当我当心内容太过血腥而不利于孩子成长的时候我害怕的应该就是自己会变成这样的父母。但另一方面,如果你让孩子总相信世界是美好的,那么他们对这个世界是不设防的。就像失去痛感的人,尽管半个身子也已经在燃烧了他也不会觉得有什么,但其实已经危险了。

既然孩子是祖国的花朵,那么当谈到儿童教育的时候我们能做些什么呢?为什么人总是要互相伤害着长大呢?没有坏人存在的世界只能是《1984》里面描绘的那种高压世界嘛?

有时候感觉故事看的够多,就没什么可以感到离奇的,但看完整本书,还是琢磨不透人性,或许人性本来就不需要我们去思考,活在当下就好。

成为了全世界的大人还是想做一个人的小朋友。童话的受众并不只只是儿童,每个人心里不都有一个长不大的小朋友嘛,希望你看完这本书后心里那个小朋友会变得更坚强一点。

  《讲了100万次的故事·俄罗斯》读后感(三):流传了一百万次的故事

  

1848年,一个莫斯科大学的法律系毕业生在档案馆找到一份工作。这年轻的档案员对本国的古代历史非常感兴趣,在工作的闲暇之余,经常到旧货市场上收集旧书和文稿。

1859年的一天,他丢开手头的一切工作,开始了一项艰难的编撰工作。他早就有年头,要为俄罗斯民间童话故事编撰出一套童话集,这便是俄罗斯历史上家喻户晓的作品,影响无数俄罗斯文坛大师们的重要作品《俄罗斯童话》,这位年轻的档案员就是俄罗斯的童话大王阿法纳西耶夫。

阿法纳西耶夫的《俄罗斯童话》创作于1855年,至1863年完成,是当时最完整的一部童话集。他将自己收集到的童话作品加上审阅俄罗斯地理协会档案中保存下来的童话故事都添加到这部童话集中。而且这部作品并不是单一地区的童话故事,是整个俄罗斯,从北到南,从西到东横跨几千公里的庞大土地上,包括所有边远地区的民间童话,汇集成一部童话故事集。

这样庞大的作品,当然离不开众人的支持。俄罗斯地理协会民俗学分会向阿法纳西耶夫提供该协会保存的所有童话故事档案资料,帮助他完成了童话故事集的编撰出版,也是俄罗斯文学史上重大事件之一。

阿法纳西耶夫编撰的《俄罗斯童话》也为俄罗斯文学保留了价值极其高的民间艺术作品,这些作品对后世俄罗斯文学大师们的创作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与他的另一代表作为《斯拉夫人艺术创作中的自然观》一样,法律系毕业却一生未当成法官的阿法纳西耶夫影响了整个俄罗斯文坛。在他逝世之前,实现了人生中最后一个愿望,从这部《俄罗斯童话》中,精心挑选一部分适合儿童和家庭阅读的童话故事,结集出版。

联合天畅这次以《讲了100万次的故事》为标题,收录了北欧、德意志、俄罗斯、法国、非洲、芬兰、挪威、印第安,八个地区和国家的童话故事集,总计一千多个经典的民间故事。

我们会发现,这其中有太多似曾相识的故事了。在民间故事中,狐狸总是狡猾的,诡计多端。同样,总会有一个歹毒的后妈,带着一个刻薄的妹妹,欺负善良的女孩……

每个故事都很简短,荒唐又不失深刻。无数人物和动物的冒险经历,都那么相似,仿佛来自《格林童话》或是《安徒生童话》。或许很多童话都有着相似的来源,只不过是由不同的人讲出来,形成了不同却又相似的故事。如果不是有“卢布”和“伊凡”一类的名称才能区分出来,很多故事是无法区分来自哪个国家和地区。

毕竟,只有故事,才能串起人类的过去和现在。恐怕未来,仍然需要故事,维系人类的共同记忆。

  《讲了100万次的故事·俄罗斯》读后感(四):所以,开始讲故事吧。

  人类天生需要听故事。人类也天生需要讲故事。 故事是经验的积累,也是想象的扩展。故事是教化,也是娱乐。世界一天天长大,故事也一天天长大,今天的故事和几千年前相比,看上去已经完全不同,但有理由相信,一些藏在故事里的东西,以不同的样子出现,以后,它们可能还会发展出更多不同的样子,并且越来越复杂。但无论如何,那些恐惧或希望,那些抵抗或顺服,那些寻找或失落,那些选择或没有选择,那些藏在故事里的、人类的情感和命运,总还在那里。 故事可以告诉我们一些不同的东西,它们被记录下来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醒人们,不要遗忘。而这正是故事传播的动力所在。 这套《讲了100万次的故事》,它们曾经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时代,以不同的形式出版过。而这些故事,在被出版之前,完全你源于口头传播,也就是说,它们都是真正的被讲出来的故事,而不是被哪个作家写出来的。可以想象的是,书里面的这些故事,有一些已经传承了千百年,甚至更久,说它们是“讲了100万次的故事”一点也不夸张,而与此同时,这些故事被确定为现在这个样子,则只是一段“刚刚发生的历史”,离我们最近的一部分文本,甚至只有不到五十年的时光。 故事可以是个体内心的密码,也可以是群体信念的表达;故事可以安慰一个人,也可以激励一群人。故事还是记忆,人们的生活方式一代一代改变着,曾经的森林、篝火,甚至祈祷,或迟或早,总归是退出了人们的日常,但故事还在。只要人们还在讲着故事,我们就还是我们。 有的时代,有的地方,人们会觉得篝火很重要;有的时代,有的地方,人们会觉得祈祷很重要;有的时代,有的地方,人们会觉得民族很重要;有的时代,有的地方,人们会觉得世界很重要;有的时代,有的地方,人们会觉得所有这些可能都不那么重要,或许一个人自我内在的达成更重要。故事穿行于所有这些时代,以不同的面目出现,和不同时代的主流观念结成同盟,但故事不会在任何时代和地方停下,一但停下,它就死了。 一般来说,我们不大容易区分一个故事里面,哪些部分属于时代意识,哪些部分来自久远的传承,但如果我们一次又一次遇到同一个故事的不同样子,我们或许可以学会分辨出,那些不能遗忘的东西,到底是什么。 我们相信故事里藏着许多秘密,也许,故事就像那块神奇的石头一样,知道世上的一切事情。 《讲了100万次的故事》这套书,在文本上都有一定的经典性,这是口头文学和书面文学相遇产生的结果,但故事的魅力在于讲述,而讲故事不仅仅需要文字,还需要表情,需要语气,需要肢体语言,在这个意义上,《讲了100万次的故事》只是一个数据库,里面的每一个故事,都等待着,第1000001次被讲述。它们期待着封尘,期待着从新的人口中被讲出来,哪怕大家讲的,是同一个故事。 这些故事被收集在一起,并冠以“讲了100万次的故事”这一主题,强调故事做为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需要我们再次去激活它。而激活一个故事的方法很简单,就是把它讲出来。当一个地方的故事被另一个地方的人讲述出来的时候,新的可能性就出现了。 所以,开始讲故事吧。

  《讲了100万次的故事·俄罗斯》读后感(五):长大后,依然喜欢看童话

  

小时候的读书资源不多,第一次接触国外的文学还是因为在姨妈的邻居家看到两本书,一本《格林童话》,一本《伊索寓言》。邻居家的小女孩也很大方地将这两本书借给我看了很久,后来我忘记了她的样子,也和她失去了联系,但是书里的故事却是丰富了我放学后的无聊时光。

从小我就喜欢看童话,长大了依然如此。暑假在家,偶然得到这本书,很是喜欢,一个下午的时间,一口气看完了。

俄罗斯是一个伟大的战斗民族,俄罗斯文学也是世界文学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这本《讲了100万次的故事·俄罗斯》由俄罗斯著名学者阿法纳西耶夫编撰,原名《俄罗斯童话》,是俄罗斯家喻户晓的经典名著。正如以格林童话闻名于世的格林兄弟一样,阿法纳西耶夫以其收集编撰的俄罗斯民间童话知名。故事是永恒的,可以代代相传,这本书是人们讲出来的故事,然后由学者收集编撰,所以说它被“讲了100万次”一点也不夸张。

书里的各种小故事,让人见识到动物身上拟人化的狡猾、善良和智慧。有些故事是邪恶的动物最终得逞的结局,让人心生气愤的同时也保持警惕。毕竟社会不是童话,防人之心不可无。孩子们也需要去理解黑暗的存在并且去保护自己。有些故事里善良和正义最终战胜了邪恶,是真正美好单纯的童话结局,坏人受到了惩罚,也有助于孩子们形成正确的三观,要保持一颗善良之心。总之,不能无脑地善良,你的善良必须带有一点锋芒。

挺喜欢《天鹅》这个故事,故事里的小姑娘由于自己的毫无责任感的疏忽,导致弟弟被天鹅带走。在寻找弟弟的过程中,遇见了炉灶、苹果树、河流。整个过程可以看见小姑娘的成长和成熟,由一开始的娇气和抗拒,变得礼貌和适应,最后也保护了自己的弟弟。这个故事真的很适合小孩看,从小意识到责任感,长大了会是一个很受欢迎的人。

《尼基塔》这个故事,尼基塔本来只是个鞣皮革的小伙子,国王却求他去救被妖怪抓走的公主。一开始他是拒绝的,但是国王召集了五千个儿童流着泪去恳求他。尼基塔同意了,从这里可以看出他的善良。最后的结局是,他打败了妖怪。我以为会和一切俗套的故事结局一样,迎娶公主,走上人生巅峰。然而,他什么都不想要,回去鞣他的皮子了。颇有些深藏功与名的味道。

有时候,大人也应该回过头看看小孩的童话,因为那样可以让他们发现隐藏的未泯的童心。

  《讲了100万次的故事·俄罗斯》读后感(六):俄罗斯也有童话

  “你再为我办一件差事吧,到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地方去,带回不知道什么东西的东西来!” 这是写在《讲了100万次的故事·俄罗斯》封面上的一句话。 初看时,莫名其妙,也是在这样的好奇心的驱动下翻开了这本书。 这本收集着俄罗斯故事的书,里面的内容包罗万象。 前半本几乎都是关于动物的童话。颇有些像寓言。 标题清一色都是狐狸、公鸡、母鸡、狼、山羊等等。而且,有趣的是,大部分故事的主角,都是狐狸。 例如,《狐狸和狼》《鞋换鸡,鸡换鹅……》《狐狸“接生婆”》等等这些,讲述的是狐狸如何戏耍同伴、用计谋获得好处、欺骗同伴谋得利益的故事,似乎狐狸已经成为了阴险狡诈的专有名词。 似乎,俄罗斯的童话更喜欢将视角聚焦在狐狸的身上去讲述故事,从而激发出人们对假丑恶的警惕与反思。 那些生活中可能潜在的欺骗、猪朋狗友、忘恩负义、不择手段之辈,都具象在了狐狸身上,成为一个又一个的童话故事,颇像被人们设想来吓小孩的“狼外婆”。 如果希望培养孩子对外界的一丝警惕心,阅读俄罗斯童话,向来效果会不错。 而且,在阅读过程中,《狐狸“接生婆”》《小面包》这两个故事读起来特别熟悉。 《狐狸“接生婆”》讲的是狼和狐狸共同储存蜂蜜,但狐狸每次以为别的动物接生为由单独出门,将蜂蜜私吞了。狼问起狐狸那些孩子叫什么名字,狐狸回答“开头”“半桶”“精光”。 这不就是《猫和老鼠做朋友》的故事吗?只是主角从猫和老鼠变成了狼和狐狸,猪油变成了蜂蜜。 还有《小面包》的故事,小狐狸哄骗小面包唱歌好听,小面包得意忘形而被狐狸吃掉,这个故事也很像以前看过的《黄莺与狐狸》的童话故事。 这些没有署名的民间小故事,传来传去,存在一定的传承和而发展关系也能理解。 到后面,讲述公主、王子、勇士、国王、女巫等人的故事。 与别的故事不同,这些故事的篇幅相对较长,故事性也更强。 而且,俄罗斯的故事,似乎跟喜欢勾勒正义的勇士。正义的一方与邪恶的一方斗智斗勇,或许是俄罗斯人民对正义与光明的向往与寄托。 而且有一个很特别的现象,故事中的主角,大都叫“伊凡”。 查阅后发现,伊凡在俄罗斯名字中出现的频率在1950年以前最高,它在教堂口历上出现70余次,所以教父在给孩子选教名时,“伊凡”被选中的概率高于其他人名;同时“伊凡”就是Иван(IVAN)“伊万”,是从古犹太语来的名字,意思是“上帝真爱”,故而深受民众的喜爱也不足为奇了。 总体而言,俄罗斯这本故事集还是比较适合小孩子和大人共读的,前面的动物童话篇幅短小,适合给小孩子当睡前童话,或者闲暇时阅读,而后面的篇幅较长的民间故事,其中的故事性和趣味性令它更加耐读,并且,还能从中了解到一些关于俄罗斯的文化背景。 同时,也会有意外之喜,例如在《聪明的女孩》中的一段话: “世界上力气最大,跑得最快的是风;最肥的是土地,因为万物都靠它来养育;最柔软的是手,因为不管你睡在什么东西上面,都要用手来垫头;第四个嘛,世界上再也没什么能比睡觉更讨人喜欢的了。” 世界上再也没有什么比睡觉更讨人喜欢的了。 这句话深得我心,尤其是在深夜时读到它。

  《讲了100万次的故事·俄罗斯》读后感(七):用最美的故事 守护童年的记忆

  相信童年这一个词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永世难忘,而童年的记忆对我们来说更是人生中最美好的阶段,因为这是人一生中最无忧无虑的时代,我们享受了父母所有的无微不至的爱,在这个阶段,这个阶段我们也是从一张白纸,到慢慢开始描绘人生的第一笔。在我的童年时代,地处偏远,家里条件一般,没有很好的资源来让我阅读,开启自己无穷无尽的想象的大门,我觉得这是我人生的一大遗憾。很多年后,在我已为人母的今天,我尤其地热爱童书,一方面,我想补上自己曾经的失缺,另一方面,我想走近孩子的世界,为我的孩子挑选适合的书,希望她能热爱读书,希望她的童年有滋有味。在这样的初衷下,我打开了这本书,《讲了100万次的故事 俄罗斯》。

  俄罗斯是个伟大的战斗民族,这个民族跟我们的国家一样伟大,这个民族的文化也跟我们的国家一样充满了历史,现代社会,我们不仅要局限于当今自己的历史里,更要走进别人的文化,这样我们的思维才能开阔起来。 这本书由俄罗斯的民间文学大家阿法纳西耶夫著,由沈志宏、方子汉译。这本书对民间流传下来的,经常口口相传的故事进行了整理,编纂成册。历史也好,故事也罢,代表着一个时代的记忆,它或者反映了人们当时的所思所想,也或者反映了人们的美好祝愿,历史靠着口口相传的方式被讲述,被传承,这就形成了文化,历史不应该被遗忘,相反,它应该被人所知,被人们了解。

  在一个小故事《鞋换鸡,鸡换鹅》里面,一只狡猾的狐狸靠着捡到的一只树皮鞋分别从农夫那里换到了鸡,然后鸡换鹅,鹅换羊,羊换牛,最后成功欺骗到了熊和狼。这个故事我们可能从小也听过,但是现在长大后再读,可能会有另一番的感受。我觉得看完之后应该会和我的孩子来交流,谁是聪明的?狐狸应该是聪明的,我们可能会觉得狐狸很坏,但是不可否认,狐狸是有智慧的。这只动物自古以来就被人们冠上了狡猾的帽子,但是我们另一方面,也得学习它做事情的时候的智慧值得我们学习,怎样才能用最少的最无用的东西换来一个最大的东西,这点智慧要我们学习。当然,像这样的故事很多,一方面可以加强我们和孩子之间的交流,同时,也用各种各样的故事,对孩子开启了思想启蒙的第一步。 当我们拿起这本书,我们会被这一个个简短易懂的故事所着迷,我们内心深处本身就是一个个孩子,我们应该多找找童趣,为自己,也为孩子,你会发现自己最可爱的那一面。

  《讲了100万次的故事·俄罗斯》读后感(八):漫长严冬里的欢乐

  如果你看地图,第一眼注意到的国家一定是巨大的俄罗斯。莽莽俄罗斯靠近北极圈,每年平均气温有超过一百天在零度以下。

  在读这本故事时,我幻想把自己代入背景里面,这里有漫长隆冬,人们在冬夜里围着火炉讲故事。大灰狼在嗷嗷叫,骗了小朋友出来吃。狡猾的狐狸骗了鸡窝的公鸡出来吃。这些故事汇集在一起,成为俄罗斯民族珍贵的共同记忆。

  主流欧洲童话尽管故事千变万化,但主要出场人物总是那么几个王子、公主、国王和女巫。唯一的变化可能就是在德国童话里,王子名叫汉斯,在英国叫约翰。于是在俄罗斯童话里,王子名曰伊凡。有可能是西伯利亚狼实在是多,以至于大灰狼成为了俄罗斯童话里不可或缺的角色。

  童话是讲给小孩子听的,但每一个成年人都是小孩子变成的。再读童话,是为了有一天可以给自己的孩子讲述,也是为了提醒自己想起来,也曾想成为一个屠龙少年。前段时间有一首《少年》,在各种场合灌进我的耳朵,成为精神小伙们必备单曲。可歌里说还是曾经哪个少年,没有一丝丝改变是真的吗?你还相信善良和诚实能换一把金斧子吗?

  中国有了确切的纪年时间实在公元前841年,距今快三千年了。而我们的文化也一直没有断层,千年前的文章现在还在被人阅读和背诵。在真正的俄罗斯文学出现之前两百多年,俄国上层一直使用法语,到俄罗斯文学之父普希金开始抛弃法语使用俄语装创作的时候,已经是十九世纪的事情了。

  是不是我们伟大的汉语文学都用去写历史、政论和檄文去了,我们也有李杜的伟大诗篇。为什么童话故事如此匮乏,以至于我小时候读的全是欧洲童话,王子和公主。少数民族的童话故事倒是不少。(现代的确出现很多优秀的童话大师)

  在《自私的基因》一书里,作者想说明,一个故事、一个观点或者一个设计,也是一种基因。这种基因和生物意义上的基因又有所不同,它不是能够观察到的物体,但它也能借助人类传播,它甚至还能发生基因突变,它是人类特有的。文化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基因,它可以繁衍,变化,传播。一些好的童话,就是这样在传播着。因此在这本书里,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两个相似的故事,两个伊凡王子,同样的遭遇却得到不同的结局,两个叶连马公主不同的境遇却得到相同的结局。

  这本书的内容没有太多不吐不快的情节,就像吃了一款俄罗斯风味的小吃,说不上好不好吃,但确实有一点异域滋味。或许是流传时间太过久远,很多故事逻辑上不能自洽,可能是在传播的过程中被某个讲故事的人记混了,有些故事情节太快或者太慢,或许是讲故事的人记漏了或者自己发挥了。

  在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奖感言里,莫言说自己是说故事的人。故事的是写不完的,但故事的原型就那么多,它散落在人间口耳相传的故事里。

扉页里的故事发人深思

  以上。

  《讲了100万次的故事·俄罗斯》读后感(九):你听故事吗?

  每个人的童年都有故事,或多或少,或质朴无华或精巧绝伦,每个故事里都藏着一个人的童年,你的,我的,他的。小时候就很喜欢听故事,因为天真,因为单纯,大人们的世界太复杂,超出了小小的我的理解范围,而故事则不同。故事里的主角常常只有动物,这些动物要么狡猾,要么幼稚,要么聪明,要么愚蠢,性格单一,不像成人有很多重面具,各种性格集于一身。动物常常会在同一个地方摔倒,常常会掉进同一个坑里,但人却很少会这样,人会总结归纳,会举一反三,会吸取教训,会从别人的故事里看透自己的人生。当然,这些都是在我长大以后才知道、才醒悟的。

  不过,不可否认,小时候听的故事构成了我们对于世界和社会最初的认知,故事教会我们的知识、赋予我们的想象力帮助我们形成自己的三观,伴随着我们一生的道路。也许,小时候听过、看过的故事我们大多都已忘记,但是这些故事化成了我们的灵魂与思想,让我们成为了现在的自己。

  有一段时间,我特别迷恋故事,国内最著名的故事汇编杂志《故事会》曾是我最爱的读物,从自己攒下零花钱买杂志到去图书馆阅览室阅读杂志(因为杂志不能外借),我甚至到二手书摊去淘过宝。故事里有我从未看过的光怪陆离的世界和从未经历过的精彩纷呈奇遇,我深深地沉迷其中无法自拔,我羡慕嫉妒故事主人公的精彩人生,用以缓解真实世界带给我的压力和无奈。不过,故事会里的故事跟小时候在睡觉前妈妈给我念的故事完全不同。小时候听的故事更多的是童话故事,简单直接,故事会里的故事则更多是传奇故事。

  《讲了100万次的故事》是一套系列丛书,汇集了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的故事。这本故事是俄罗斯故事的汇编,俄罗斯在世界的北半球,冬季气温较低,有时甚至冰天雪地,干旱少雨,这样的气候造就了俄罗斯人热情奔放、粗犷豪迈的性格,俄罗斯的传统民俗故事也经常围绕丛林、动物、农民、国王等角色展开。

  在这些故事中,狐狸、狼、兔子、鸡、羊、鹅、猪等常常是故事的主角,人类按照自己的理解为动物们设定了不同的性格,比如狐狸常常是狡猾的,狼常常是凶狠的,羊常常是柔弱的,这些性格的设定构成了我们对于动物世界最初的认知,并且一直延续下来。故事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将前人总结出来的道理传播出去,传给后人,警醒后人。比如曾收入小学课本的《农夫和蛇》的故事,蛇歹毒有心机,不懂知恩图报,反而恩将仇报,这个故事旨在告诉世人,对于坏人,绝对不能可怜,不能心慈手软,否则受伤的总是自己。又比如流传甚广的《狼来了》的故事,旨在告诉世人,不能撒谎,一旦有了第一次撒谎、第二次撒谎,别人就再也不会相信你了,做人应该言而有信,否则最终受害的还是自己。

  在很多很多年前的古代,没有文字,文化的传承依靠的仅仅是人与人之间的口口相传、代代相传,故事在不同语言的人之间很难传播,在不同的人口中会有不同的表述,不同的人在讲述故事的时候会加入自己的理解甚至想象,使得故事越来越丰富,主角形象越来越丰满,蕴含的道理也越来越深刻,内容的广度也不断被拓展。今天,我们已经无法知道故事的起源,也许是妈妈为了哄孩子入睡而编造出来的情节,也许是奶奶为了安慰哭闹的孙子而编的笑话,我们甚至无法知道一个故事最初的样子,但是很庆幸,人类用智慧创造了文字,使得文化能够长久地传承下去,让今天的我们能够读到几千甚至几万年前我们的祖先的生活、思想和经历,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困惑与迷茫,他们对于世界万物的认知和感悟,构成了人类最初的智慧。故事,作为一种文学载体,在今天依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

  今天,你听故事了吗?

  《讲了100万次的故事·俄罗斯》读后感(十):《讲了100万次的故事》读后感

  

当厄运威胁犹太人,以色列拉比巴尔·沙姆·托夫就退回森林,点起篝火,低头析祷。这样,厄运就能被避免。随着时光流逝,这一任务落到了第二位拉比身上。他知道森林中那一处地点,也记住了祈祷文,但他不知道要生一堆火。然而,厄运同样被避免了。第三位拉比只知道那处林中地点,至于火堆与祈祷文则一概不知。可是这一点足够了,厄运也被避免了。最后,这一任务落到拉比利兹恩身上,他对地点、篝火和祈祷文统统不知道。他只会讲故事。 “而这就足够了。”

人类天生需要听故事。故事是经验的累积,也是想象的扩展。故事是教化,也是娱乐。世界一天天长大,故事也一天天长大,今天的故事和几千年前相比,看上去已经完全不同,但有理由相信,一些藏在故事里的东西,是一直没有变的。它们改头换面,在不同的故事里,以不同的样子出现,以后,它们可能还会发展出更多不同的样子,并且越来越复杂。但无论如何,那些恐惧或希望,那些抵抗或顺服,那些寻找或失落,那些选择或没有选择,那些藏在故事里的、人类的情感和命运,总还在那里。 我们回眸人类童年时代的故事,它们并不一定比现在的故事更高明,但这些朴素的故事里,有一种简单直接的力量,或者说,有一种天真,将很久很久以前,人类祖先的所思所想传递给我们。几千年之后,世界也许天翻地覆,而人们依然可以从那些朴素的故事中接收力量。

故事的这种永恒性,激发着讲故事的人,也激发着寻找故事的人。故事有时候会消失,有时候又重新出现,只看有没有人把它讲出来。这套《讲了100万次的故事》是来自不同时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故事合集,完全源于口头传播,也就是说,它们都是讲出来的故事,而不是被哪个作家写出来的。可以想象的是,书里面的这些故事,有一些已经传承了千百年,甚至更久,说它们是“讲了100万次的故事”一点也不夸张,而与此同时,这些故事被确定为现在这个样子,则只是一段“刚刚发生的历史”,离我们最近的一部分文本,甚至只有不到五十年的时光。这些书曾经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时代,以不同的形式出版过,它们唯一的相通之处就在于,它们都出自那些“寻找故事的人”之手,它们被记录下来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醒人们,不要遗忘,而这正是故事传播的动力所在。

只要人类还在讲故事,我们就还是我们。在故事中周游世界,用人类天真的传统滋养精神。

讲了100万次的故事,包罗世间万象,汇集1000多个世界经典故事,来自人类遥远的童年,传承历久弥新的人性与记忆,激发我们从未熄灭的想象力。

“讲了100万次的故事”系列,是乐府文化故事系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套丛书中,我们收集了不同国家和地区有着深厚生命力的民间传说、神话和童话故事,它们都是来自往昔的声音,呈现出故事的原初面貌,更呈现出不同民族和整个人类童年的模样。这些故事与大自然和想象力密不可分,让我们看到了生生不息的人类精神世界,也看到了人性和文化的发展脉络。这些故事像人类的DNA密码一样,在讲述中传递讯息。它们或熟悉,或陌生,阅读这套丛书,就像在世界各个地域深度旅行一样,领略着不同的精神传统。《讲了100万次的故事·俄罗斯》由俄罗斯著名学者阿法纳西耶夫编撰,原名《俄罗斯童话》,是俄罗斯家喻户晓的经典名著。这部童话集不是由某一地区的童话故事组成,而是一部全俄罗斯童话集。阿法纳西耶夫以其创作为后代拯救了被忽视的有价值的民间艺术作品。这些童话故事新颖别致,艺术想象丰富多姿,艺术风格鲜明独特。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讲了100万次的故事·俄罗斯》读后感100字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