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伦马特戏剧集》是一本由[瑞士] 弗里德里希·迪伦马特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2019-7图书,本书定价:69.00元,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迪伦马特戏剧集》精选点评:
●遥想大学时导的《物理学家》 依然是我最爱的迪伦马特的喜剧
●本书唯一槽点就是封面做的太丑。
●自然主义拜物教和过分直白的隐喻实在太愚蠢了。缺少哲学,缺少世界观,缺少答案,讽刺成了精神胜利和逃避现实。同样学习布莱希特,被弗里施衬托得像个抄作文的中学生。这些缺陷倒是和国内反动的戏剧审美臭味相投(想想人民艺术剧院演出《老妇还乡》时候亮起的红灯…“黑豹”)。迪伦马特侦探小说很好,戏就只能算是平庸,没有太多欧洲味道,和缺乏文化的英美剧作家一个劲头。
●喜欢的作家之一。
●新译五部剧作中,最可留意的是《密西西比先生的婚姻》。在德语国家本土,此剧重要性不亚于名作《老妇还乡》,现在终于引进,可喜可贺。迪伦马特的作品篇幅并不浩繁,是一位值得出全集的德语文学大师。比起拉美文学、日本文学泥沙俱下,中欧文学的精品在华文世界的译介步伐还是太迟缓了。
●那么就学会战胜恐惧。这是在我们今天这个时代必须掌握的唯一本领。无所畏惧地观察事物,无所畏惧地去做那些正确的事情。
●旧译剧目几种的合集,增添了部分以前没有的。
●还剩三个本就看完了!耶耶耶/有几个本读得挺爽的,其他的实在是读到最后也很难喜欢
●审校有些问题。 2019.11.24 《圣经》如是说;2019.11.30 《密西西比先生的婚姻》;2019.12.4《弗兰克五世》;2019.12.5《赫拉克勒斯和奥革阿斯的牛圈》《同伙》;2019.12.7《天使来到巴比伦》
● 目前收迪伦马特戏剧最多的书,比《老妇还乡》多五种,精彩不容不收。
《迪伦马特戏剧集》读后感(一):罗慕路斯大帝
个智者在末世为自己选择的人生。饰演愚者的难处在于,他依旧有爱。幸运的是,他的爱,和他的理想站在一边。但是,他终究注定失去一切。我在想,如果我是罗慕路斯大帝,我可能会在某一刻就疯了。这不是一个人能做到的事。但我多么期待世界上真有这么一个人,凭一己之力,付出半生,去倾覆一个可怕的帝国。这是一个美梦,感谢迪伦马特给了我这样一种想象的安慰。有人写出来,就有人会去做到。我这样坚信,
《迪伦马特戏剧集》读后感(二):迪伦马特的罗慕洛斯戏说
罗慕洛斯大帝 ,代表西方在苏联召来了戈尔巴乔夫,分解了苏联。这是文学家的预见性呢,还是西方思想对苏联的侵蚀形成了个罗慕洛斯式的苏联政治人物?看看罗慕洛斯,再看看戈尔巴乔夫所作所为,简直就是一步一趋,令人发 噱 。不过,罗慕洛斯是有自主意识的,戈尔巴乔夫则象个被催眠的人一样在梦中行走。另外,把罗慕洛斯的无能反转成自觉,有点牵强附会,因为他解构了罗马帝国,新的帝国又建起来了,行事方式一如罗马帝国,或更野蛮、残酷。
《迪伦马特戏剧集》读后感(三):物理学家
一部典型的社会剧,只是用了一个看似荒诞的讽喻性的外包装。虽然据说迪伦马特因此剧而获得了世界性声誉,但它对我来说,缺乏真正的更丰富的戏剧内容。所谓真正的戏剧内容,即同时具有普遍共性和丰富个性的人物。
但即使如此,我也不得不承认迪伦马特是一个天生的戏剧家。他的每一个剧本都是非常典型的舞台剧,他有足够强大的戏剧思维,和敏锐的对于社会,世界,人类的感知和思考。他的创作,显而易见是更趋于理性的。
《迪伦马特戏剧集》读后感(四):密西西比先生的婚姻
非常期待能看到这个剧本的舞台版。也许明天,我可以先去看看霍夫曼的电影版。但我不确定,这样非常舞台感的话剧,用电影来呈现,是否会让它失去某种独特的美。
这个世界是混乱的,混乱的原因也许是因为我们太认真,也许是因为我们贪婪,也许是因为我们怀抱期待,也许是因为我们惧怕真相,也许是因为我们不了解自己……
这个剧本最让我喜欢的,不是那些非常聪明的明喻暗喻,而是剧中的这个女人。她至死也否认一切。她时时渴望自救。她被男人逼到绝境,但又能亲手杀死他们。她看似多情却又冷酷。她杀死第一个丈夫的动机,她和医生的关系,到剧终也看似扑朔迷离,耐人寻味。
迪伦马特说这是一部喜剧,我想,这是对喜剧的最高定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