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契诃夫戏剧集读后感100字
日期:2020-11-20 01:03:45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契诃夫戏剧集读后感100字

  《契诃夫戏剧集》是一本由契诃夫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30元,页数:42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契诃夫戏剧集》精选点评:

  ●<三姐妹>的莫斯科是幸还是不幸?是绝望还是希望?

  ●不是一般的感同身受 契诃夫和太宰治其实都在问一个现代转向的问题,人在这个节点被撕裂。哭

  ●契诃夫的戏剧是反剧情的,也就是说没有什么戏剧冲突,但是他捕捉到了人在最最普通的生活里的一种困境,一种说不清的惆怅,绝望,诗意。

  ●半个月连看五个契诃夫的剧本,抑郁程度堪比经前焦虑。

  ●最喜欢的戏剧集之一。

  ●看得真多么叫人难过呀……

  ●最直观的感受是“山雨欲来风满楼”,每一个庄园都笼罩在巨大风暴漩涡前夜时的压抑与混乱当中,一种旧贵族的生活受到冲击,但人物是美的,是值得理解而且反复琢磨的。不过读的时候太过匆匆,没仔细品味字里行间的韵味,故事也是习惯性地读完就忘,所以大抵是要重读的。

  ●海鸥和樱桃园都是神作啊!!...

  ●俄国人名很长、很长

  ●爱人安东巴夫洛维奇

  《契诃夫戏剧集》读后感(一):七律·咏《三姊妹》

  流落他乡十载期,京都遥望路难知。

  远方有梦春闺处,偏镇无情大火时。

  海岸金光勾故里,深秋白桦遣新词。

  独孤终有归家日,苦等明朝快马驰。

  又说我的评论太短了,没办法,七律只有七八五十六个字啊。我只好加些废话了。我不会写歌行体,太长的都不会写。

  《契诃夫戏剧集》读后感(二):除了独幕剧,契诃夫于戏剧其实很另类

  契诃夫有几部名剧如《樱桃园》《海鸥》《三姐妹》等,我只读了海鸥,印象中结局是悲剧,但在前边过程中,有些喜剧部分,而整体有一种诗意的东西。记不太清了。

  印象最深的还是他的两个独幕剧,《蠢货》和《求婚》,两部小型喜剧,都是精致完美的性格喜剧,读完这两部戏,只要一看到有人提起性格喜剧或喜剧性格,我首先就会想到契诃夫的这两部戏。

  琢磨性格在喜剧里的作用和应用,就看契诃夫的这两个喜剧,典范。

  《契诃夫戏剧集》读后感(三):他是在说

  只有未失贞的人是无辜的,别的人都是王八蛋(即使是值得体谅的王八蛋)。然而不失贞的人是要死的。

  看他写给他弟弟的信:劝他做一个健康的人,不要酗酒……是吗?

  所以看看这个说自己没有信仰的人:他用承认一个活地狱的方式来隐晦地承认自己确实相信些什么。而他还可以生活、恋爱甚至做一个记者!

  必须要看到契诃夫的顽固,这顽固是与他的敏锐、温柔成正比的。这顽固使他不承认有别的可能。

  但他并没有说绝对没有出路。他唯一的警告是:不要轻信。

  《契诃夫戏剧集》读后感(四):写戏剧的契诃夫

  刚开始读契诃夫的戏剧,有点迷茫,和易卜生那种直来直去完全不同。温吞水似的情节不紧不慢地展开,半死不活的人物,而且是佩戴着俄国人繁杂的称呼(名字、父姓、姓、昵称)一群群地出现,说了两三段不痛不痒的话又下去,搞的你摸不着头脑。可慢慢地读下去,就能体会到契诃夫的匠心,他的组织艺术激活了人物,他构成的不是巴尔扎克式的场景,而是一种气氛或者我很不愿意说的词--象征。

  读一遍,很难清晰地体察出来,只是感觉很高级而已。

  契诃夫戏剧中的人物可能大多数都是知识携带者,很容易找到现实生活的影子。

  知识携带者内心的矛盾与挣扎,行动和思想上的落差,不同程度地显现在那些人物身上。易卜生戏剧中的人物中总有些不太合乎情理的突变,显示他压抑不住的感情,而契诃夫在艺术上的感情节制做的很到位,你很难捉摸到他的真实态度,即使高尔基和斯坦尼拉夫斯基也只是抓住了一个片面而已。在他的戏剧中,没有一个人是完全可怜和可恨的,也没有一个人是完全可爱和可敬的。

  契诃夫明亮的目光洞悉到生活深处,穿透环绕着知识携带者身体周围的惰性气体,深入他们的内心深层,剧中人物合情合理地说着话做着事,显示他们的生活和死亡。我从字里行间阅读到了契诃夫的一点气质--俄罗斯式的宽容怜悯,悲伤热烈。

  我会再读的,还很想走进剧场去看看。因为我还有很多直觉没有落实,而契诃夫却说:“我完全写下来了”。

  本书的译者焦菊隐是五四时期的老人,他参照了四五种英译本几种法语本和俄文本,而且还准备按照俄文全本加以仔细教改--这个工作,准备用三年完成。他的这种认真的精神,真的很可敬。

  《契诃夫戏剧集》读后感(五):该走到哪里去呢

  这本书我有的是PDF版,2016年读了《伊凡诺夫》。 虽然家里买了一些契诃夫的书,但一直束之高阁,零星读过几个短篇,这是第一次认真地读他的剧本,不知不觉非常投入,当时沉浸到伊凡诺夫的故事里不能自已,非常感同身受,不能再接着读下去,当时说 ”刚读完伊凡诺夫,惆怅抑郁。深入人心。不敢再读下去了。重拾勇气再读。 “ 那一年非常感性,是枝裕和的《无人知晓》看了个开头想到这么悲惨的故事也不能看完(这部电影也在今年看完。

  这重拾勇气已经到了2018年年底,它挂在购办在读书也已两年。重读之下,也许是记得结局,冲击力已经小了许多,更多的是无奈悲悯,没有那种感同身受的代入感。也许是读过托翁的《复活》对俄罗斯的各色人等有些认识,开始麻木了吧。

  接着就用了三个星期,读完了这几部剧本。剧本大同小异,都是俄罗斯乡下贵族的生活各个侧面,醉生梦死才能过得成功,清醒的人只能痛苦乃至到软弱的自杀。被侮辱的被损害的踩在脚下,帮闲很多。看着生活继续腐化堕落而不知道如何是好。

  这次再读,没有那种刺痛的代入感,但还是觉得他入木三分,软弱的让人生怜让人生厌,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又不知道他们怎么争,每个人都在说着自己的苦衷,每个人都在夸夸其谈。清醒的知识分子还是让人讨厌,因为他只沉浸在自己的痛苦里,让他周围的人深爱的人受苦,好像俄罗斯文学里总有传统,受苦的是幸福的。读托翁的《复活》时候也是如此。剧中的女孩子善良忍耐,很想去书中告诉她们,离开离开/但是她们又能到哪里去呢,他们付出的太多,得到的太少。

  《海鸥》这样沉痛的故事,竟然被定义为四幕喜剧,也是不知是好了。

  2019年要继续读契诃夫托尔斯泰。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契诃夫戏剧集读后感100字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