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大学有问题》读后感1000字
日期:2022-03-30 03:05:44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大学有问题》读后感1000字

  《大学有问题》是一本由熊丙奇著作,天地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2.00,页数:279,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大学有问题》精选点评:

  ●几年前的书依旧不过时

  ●大学有大问题,所以大学出不了大师

  ●实在一般,结构不清晰,叙述不深入,材料也不够吸引人。

  ●剖析高等教育之种种弊端

  ●04年的书 现在来看 一点儿没过时。你看我们这几年 都没得点儿进步。 我们有办法么。

  ●看完

  ●也许是因为年代稍微离我们远了点点。。我觉得这书不咋样呢。。。

  ●这个作者蛮有意思

  ●罗列了一大堆的大学问题,自己身处其中,许多尚未见到。此书不必深度,但需得反思,这么个荒诞的大学环境中,自己该做点什么,如何要求自己。

  ●2007年 利用很多节心理学选修课读完的 还做了一点笔记

  《大学有问题》读后感(一):问题多多的大学

  挺佩服作者的,把大学的诸多问题一一剖析,有理有据,而非情绪化的发泄。很多时候骂人很容易,但冷静下来批评人却不容易。所以我欣赏作者的,很用心地写作,不管里面的观点是对是错,他都是个勇敢且负责任的人。

  大学的问题,明眼人都知道。但要去解决,又是“做不到”的。

  9.6.24晚写于402

  《大学有问题》读后感(二):文化的沙漠

  建立在闹市的西方大学,拥有优良的人文精神传统;

  建立在郊区的西方大学,拥有优良的学术研究环境。

  为了远离市区浮躁的商业繁华,为了建立好大喜功的行政面子工程,为了节约建造成本,为了土地置换赢得发展资金,甚至为了发展郊区拉动城市基础建设,一个个的大学城在中国各大城市破土动工,大兴土木。

  然而除了花前月下,绿荫林木中的娇喘声外,你只能感受到一片片文化的沙漠。

  《大学有问题》读后感(三):我的天啊!

  这样的一本书,竟然只有这样一条麻麻的评论。我简直不能相信我的眼睛。这里可是豆瓣啊,而这书可是“2004年最畅销的教育研究类图书”啊。或者教育就是这样一个局面吧。

  这些年来每每出现一些事情的时候,媒体也好,民间也好,批评乃至咒骂大学是再容易不过的了。可到底是怎么回事,又有多少人真的明白呢。好像有一年某大学因为成绩不及格劝退了很多学生,家长不满闹到学校,引发了社会上激烈的争论。当记者采访到某重点大学的学生处负责人时候,他只淡淡说了一句“我们每年都开除多得多的人,你们该早点来的。”又如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师道尊严何存的问题。作为一名高校老师,我无论如何都是要为杨帆教授叫好的。因为他,才终于有人开始注意到这样的事情了。而这一切在这本书里早就说到了。这本书,如它的名字,把当今大学的问题,学生的、老师的、管理的、制度的,一一列在了你的眼前。很多例子常常感同身受,发出会心的微笑,但是看完,看完之后的这么多年,依然觉得很沉重。

  有趣的是,这本提问题的书有续集哦,它开始试图从源头找问题由来。而这续集是,陈丹青做的序。非常的感人。恩,让我觉得这个世界往值得留恋的地方又靠近了一点点。虽然其实。。。

  《大学有问题》读后感(四):大学没有问题~

  火海中的学子,油锅里的家长,案板上的老师,众人言说,妄图揭露一个病入膏肓的大学体制。然而,体制早已准备好了应对这一切,这场对弈中它棋高一着。表面上教育改革的举步维艰,教育现状之与我们的设想相去甚远,是一种基于无能的袖手旁观,然而,体制自有皮里春秋,一切尽在掌控,只是诸看官不明就里。所谓的虚胖浮夸只是外部症状,本质则有条不紊的顺应这预定路线前进,要是让体制自己来说,大学没有问题。

  到这里,叫嚣之人当然尚无法理解,我们可以从政府治国的基本思路出发,其指导思想是,安定与繁荣。按照前一条,大学的同一性远比多样性重要的多,我们不可以让sex from这样的教训再现;对于后者,我们早早的高中政治课本中传授了效率为先,公平次之的基本理念。我想大多数人对于这两点是没有异议的,如果再不理解,高中课本又一次偷偷向我们透露,政党以政治为业,而政治的核心即政权。

  如果到了这里尚有不明就里的朋友,那么我们就要进入具体分析,以期帮助所有人都可以明了。

  大学可以说是前社会时期,大多数人通过这个阶段后,就要步入社会,所以大学要为学生进入社会做一系列学前教育。显然,通过12年制的教育,自我意识过强,不能很好服从体制,从而也不能很好的服从社会分工的人已经基本上被淘汰或者改造,大量合格人才涌入学校。大学之路也由此开始。为了方便澄清大学的功能,解答许多困扰大家已久的问题,我们不如就从对于大学的种种责难入手好了。

  大学扩招,降低了大学生的素质。这是缺乏对社会深度理解者所持的观点,首先政府不是弱智操控的,甚至可以说,我国政府的政治手腕之高超独步今世,所以民间怨声载道政府却一意孤行只不过是一种错觉罢了。从法国大革命时学生建立的层层街垒,到五四运动席卷全国的青年运动,不难看出,年轻人躁动的性格是社会潜在的不安定因素,如果这样一批人任其自由发展,结果很可能会有两种,产生大量具有独立意识的社会独立人,而这其中又会产生许多对社会体制不满的言辞人,另一结果就是产生大量没有判断力,却心怀一腔热血破坏力极大的行动人,这几乎可以构成一场完整的群众运动,所以最好的办法,对前者采取招安,后者采取监禁,还有比现行麻木个人斗志的大学教育更好的途径么?大学可以看作确保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毕竟将社会稳定的大任全部交给暴力机构,是无法做到长治久安的。只有大学从思想上对人的教化,才能根本上遏制学生的自我意识膨胀。通观历史,当权者与言辞人的关系往往决定了王朝的兴衰,我朝先君熟读史书,自然不可能对此缺乏认识。大学扩招为社会建构了一个庞大的缓冲带,它成为了社会能够安定和谐的基本保障。

  今天的大学以行政治学,不以学术治学。对此我想说sex from运动是一场血的教训,如果大学内部没有建立起强有力的思想控制机构,大学之作为安定社会吸收人员的缓冲带,将形同虚设,反而很可能成为一个巨大的火药桶。有人可能说这是以牺牲学术自由,进而牺牲掉人们对知识纯净的追求为代价的。这个问题要从繁荣的角度入手,众所周知,我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还将处于经济转型期,创造效益是我们的首要任务。虽然近年来自主创新的地位日益高涨,体现了我国在经济建设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考虑到我国的基本国情,社会首要的还是输入大量熟练工,发挥我国拉动密集型优势。人文领域的崛起除了之前所说的可能造成思想上的混乱,进一步讲也并不利于直接转化为经济力量。说到底,今天的服务业领域和农业工业并没有什么很大的区别,大家是通过习得、重复、熟练这样一个过程,推动产业的前进。虽然过于简单,不利于全面地赶超发达国家,提高综合竞争力,但是我们的国家还在追赶阶段,全国水平与世界先进地区差别还很大,所以开足马力才是最实惠最有效的追赶道路,这条路还很长,很多问题可以等走完了这条路再解决,这一点上,我们的国家看的很明白。回到学术上来讲,学术创新,会消耗掉大量大学生接受思想洗礼和熟练技能的时间,不利于效率原则,从而也不利于我们的繁荣原则。大学以学术为业,既不利于安定,也不利于繁荣,所以行政治校才是必由之路。

  大学课程设置不合理。这样说吧,当所有理科生都在忙于操练习题,所有文科生都在埋头苦背文字,和谐就得到了最好的体现。过于先进的课程设置,并不利于大学生的发展。当你说其优秀的大学生时,请记住优秀是一个可以基于语境下达不同定义的词语,你以为的优秀,是国家需要的优秀么?

  今天的大学生缺乏创新自主能力。呵呵,正解,这正是我们国家需要的优秀人才,便于管理,易于使用。很多年前雷锋说的好,我们要安于做一颗螺丝钉,确实,国家培养我们不是为了让我们成为这个社会的大脑,社会只要也只应该有一个大脑,其他所有人,都要安于自己的社会分工,安于自己在整个社会机器运作中一个零件的作用。

  大学以应试为准绳,解释过了,应试可以消磨人的自我意识,且应试的标准是熟练不是创造,一前一后符合对安定和繁荣的追求。

  大学过度重视外语、计算机,基于上一条理由,这两门课方便考察,且可以广泛应用,这是效率/繁荣原则。

  高考录取的区际不公,不同地区差别巨大。安抚经济中心,农村地区长期的家族观念,比躁动的经济中心更易于安抚。安定原则。

  有所成就的教授不教书,以论文指标而非教学水平评职称。原理和学生一样,教授也是知识分子,也是潜在的言辞人甚至行动人,所以现行体制有利于消耗大学教师精力,并防止自我意识过强者居于高位,不服体制的人往往具有热情且自我意识过强。安定原则。

  各种论文的求量不求质,消磨精力和意志,安定原则。

  高校的“世界一流”情结,效率/繁荣原则。

  高校自主权的缺失,连专业课程都没有决定权,多样性是各种奇思异想的温床,也使考核增加了麻烦。安定原则,繁荣原则。

  综上,基于安定和繁荣,同一性高于多样性,效率高于公平,所以我们的培养目标是遵纪守法,爱祖国爱人民,懂得服从,意志消沉,熟练技能,不提出个人要求,一切服从组织的工具形人才。那些yy大学是培养自主创新人才的浅陋之人可以停止他们荒谬的论证了,我敢说现行的大学体制在以上目标的指导下,运转良好,大学没有问题。

  .s.考虑到还是有很多人心有不甘,那么我也指出一条明路,以避开这种状态,那就是,还没读大学的就不要读了,正在读的立刻退学,背上个包满世界的流浪去。当然,我知道你不敢,你没这个魄力。为什么呢,说来话长,因为我们从小就刻意消解体育课的作用,你还以为体育课只是一门副科么?从小参与体育的多少,决定了人是否具有勇敢,坚强,以及积极的精神这样的心理品质。比较一下美国和中国国民气质的不同你就可以轻松理解了。然而体育课在基础教育中尽可能的被剔除了,你有没有想过所谓素质教育的推行如此举步维艰,因为体制是活的,它懂得保护自己,压制反对的因素。你,或者说我这一代,就是懦弱胆怯,孱弱无能的一代,举棋不定犹豫不决,我们近视、体弱多病、总是疲劳不堪,缺乏生气,生理上的软弱牵连了我们的意志,以致我们没有能力决定自己的命运。你以为你可以做什么,其实一切,早在体制的掌控之中了。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大学有问题》读后感1000字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