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灯亮着吗?》是一本由(美国)唐纳德・高斯等著著作,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25.00元,页数:121,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你的灯亮着吗?》读后感(一):发起在豆瓣的第一个读书笔记,给自己一点力量,坚持练习
很久以前就知道这本书,以前似乎看过,但看过就看过了。最近在反省自己的人生,发现问题很多,突然发现原来很多事情都看到的只是表象,所以开始迫切的看各类解决问题的书籍。
其实方法论类的书籍,重点还在于尝试方法直到练习成为一种思维习惯,希望这是个好的开端,能让自己坚持练习,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
从学习方法论的视角进行总结:
当问题发生的时候,不要急于解决问题,首先搞清楚问题是什么,衡量的标准是“你期望的东西是什么,你体验的东西是什么?它们之间的差别是什么?”。
分析清楚问题是谁的问题,这没有标准答案,但是启发我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问题的拥有者不同,解决方法也不同。
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需要刻意去想一想,不要轻易下结论,但是也不要忽视第一印象,这个往往是经常会忘记的,试着从不同角色不同维度去分析问题,或许会有眼睛一亮的解决方法。
《你的灯亮着吗?》读后感(二):我们不解决任何问题,我们只是问题的搬运工
看完《你的灯亮着吗:发现问题的真正所在》,整个人都不好了。作为资深IT民工,我们以往总标榜“我们不提供系统,而是为客户解决问题”,可这会儿我才明白:我们不解决任何问题,我们只是问题的搬运工。
是啊,从大的方面来讲,人类从原始社会走到信息时代,我们的问题多了还是少了?环境问题、经济危机,原始社会没这些东西。人类发明了智能手机,解决了通讯等等问题,却“造就”了一大批自闭儿童。最典型的是,人们利用太阳能天池号称是“清洁能源”,这需要另一个地方生产硅晶承受重污染。
平时的工作也是如此,我们去开发个系统,解决业务某个效率问题,可能代价却是提高了IT的风险和降低了IT的效率。本质上只是把业务问题,变成了IT问题。
所以,本书的两位作者告诉我们:“先要搞清楚你解决谁的问题,blablabla,再是确定由谁来解决问题”。原来,问题解决之道最终还是面向“人”而不是“事”。
“由谁来解决问题”,这里面学问更大了。大到一个国家是民主还是专制,这不还是在决定“由谁解决”吗?所谓的“人性化管理”不也是这样,本质上是让员工自己解决自己的自己的问题。看来民主是挺聪明的做法,至少管理者没那么累了。
要是民主了,把问题的解决权还给需要解决问题的人,他们自己还没法解决,那又怎么办?没所谓,那只能说明问题还不是真正的问题,没到非要解决的时候。
我恍然大悟,每个公司都有些人擅长“踢皮球”,原先我总鄙视他们。但现在才知道,原来他们是有效的“过滤器”,通过大家踢来踢去,真正的问题最终会得以浮现,真正解决问题(转移问题)的人才会出现。这样避免大家把资源浪费到那些貌似重要的问题上。从今往后,我要对“踢皮球”的人由路转粉了!
总结起来,我知道了“高段位”问题解决者应该是这样,他们清楚需要为谁解决问题,他们会该扯皮就扯皮,他们会引导问题由该解决的人去解决,他们知道问题被转移到哪里去了,他们知道这又是他们施展拳脚的机会。
这真是本坏书啊。
《你的灯亮着吗?》读后感(三):心灵鸡汤式的几个方法论小故事
首先,这本书翻译的我觉得不怎么好,第二章我甚至是直接去翻了英文版才算看明白。而其他章节的很多地方译的也挺不明所以的。不过好在书很薄,我觉得我算是精读了,依然一个晚上就看完了,读的很轻松。
因为都是小故事,看起来很顺畅。每个章节和故事都有作者深入的分析和总结其中的方法论内涵,让读者可以仔细思考。我此前没有系统地接触过方法论,但是因为书里的内容贴近实际,所以经常读出共鸣感。但是这本书真的就是心灵鸡汤那个类型的,能读懂多少很大程度是看读者自己的悟性。我自觉悟性一般,所以即使努力思考了读到的东西感觉还是觉得浅显。
《你的灯亮着吗?》读后感(四):一本提醒你此处有陷阱的书
这本书副标题是:发现问题所在,所以全书的重点是如何找到问题的本质。
全书从问题是什么,应该谁来解决问题,问题来自哪里、问题是否真的需要解决四部分来展开,每部分借用了几个案例来说明道理。
1、关于如何找到问题的本质,作者举了几个问题是如何得到解决的例子来说明即使问题得到了解决我们也无法确定我们对问题的定义是对的,很多时候问题会成为一个无尽的链条,在这里得到解决后又产生了一个新问题,问题只是得到了转移。如何找到问题的本质呢,作者有这样几个建议:
1)换位思考,从不同问题者角度考虑问题,能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2)多去理解问题,找到至少三个有可能出错的地方;
3)以新眼光、进入新环境的角度(比如假设自己是外国人、盲人、儿童来检验)来观察发现问题;可以从自己身边的事物以第一次看到的角度来训练自己
2、应该谁来解决问题这部分讲了一个道理,如果问题解决者不受问题所扰那么久要采取行动让他体验到问题。
3、问题来自哪里是让我们反思问题是不是出在我们自己身上,我们是否有力量自己解决问题。
4、最后一部分则说明了当牵扯到自身利益时,决策者不一定是真想解决问题。
整体来看,这本书只是提醒我们多去思考、留意并找到问题本质,不要想当然的解决表象问题。很多时候问题也不一定是真的需要解决,能解决问题的人并不是问题的受害者自然不会去解决问题。至于如何确定问题的本质如何解决问题这些我们真正关心看问题本书并没有深入讲解。所以它只是提醒你车子爆胎了,至于爆胎怎么办去哪儿修怎么修您自己看着办吧!
《你的灯亮着吗?》读后感(五):可以更精简
内容很短,在上班路上就看完了。即使这样,只有100多页,但是这本书可以再精简一下。或许美国人和中国人的读书口味不同。老外喜欢从故事中领悟。图书的名字,文中没有解释,读后我的理解是,“你的灯还亮着吗?”是提醒那些开灯熬夜解决问题的人注意身体,考虑一下问题本身,而不是解决的技术方法。
这本书更适合manager读,在问题面前多考虑人的因素。其中的波兰签证官的故事比较有意思,如何在看似危险的情境下脱身,这个场景有些像一些影片中的情节,例如《铁齿铜牙纪晓岚》中的场景。
“问题其实就是你所期望的东西和你体验的东西之间的差别”,这句话我在不同的书中看到过,我记得有一本书中的对应的话大致是,“如果要解决问题,要么提高产品的用户体验,要么降低用户期望”。这是很经典的描述。
还有一些有趣的话:
“在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人做事,另一种人给别人找事做。离第二种人远一点,这样你就会很顺利。”
“在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人做事,另一种人享受荣誉。待在第一种人中间――那里的竞争要少得多。”
《你的灯亮着吗?》读后感(六):面对自己的问题 你会用书中的方法去尝试吗
看过这个有一个多星期了 该忘的也忘了 想在试图回忆一下 书中说提到的东西
当朋友问我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的时候 我顿时傻逼了下 当时我脑袋里想到的是 这是一本教人类如何解决问题的书 不过仔细一想 似乎不是这样
最后我回答他时 说的是 这是一本让我们研究问题 在问题这个问题上纠结的一本书 那这是很抽象的那种书吧 这种书一般很难领会到深层的意思 而只能停留在表面的理解吧 他是这么回答的。
当时 我为了表明自己看这个书不是在装逼 于是说这个书是通过一些故事来点出作者的对问题的理解的 当然本书确实也是通过一些故事来阐述作者的想法
如果我记得没错的话 本书的主要议程是这样的 当一个问题出现的时候 该怎样来对待 我记住了下面几个步骤 但愿我所回忆的和书中写的没有太大出入 囧 现在让我纠结的双眼来发现一个问题作为例子吧 这也是在效仿本书的说理方式
1 看起来问题是打字不快 问题的根源是什么 是我觉得我打字速度比我想象的还是要慢 我其实可以做到更好的
2 这个是谁的问题 我的还是键盘的 或者是输入法的 我想 这可以是我的 如果说是输入法的问题 那输入法会表示压力很大
3 我真的想解决吗 很显然 我自己很清楚 虽然我有这样一个问题 但我内心是真的不想现在去着手学五笔或怎么的来解决这个问题 如果是你 你会这来解决吗 囧
好吧 就是这样的 我想这是一份很简陋评论 如果这短短的评论能小小小小的激发一下你的小兴趣 那我就像你推荐这一本书吧 虽然看完之后 你不会感觉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变得光芒万丈 但是随着故事的深入浅出 也许会有一次愉快的阅读之旅
《你的灯亮着吗?》读后感(七):你问对问题了吗。
前天看了这本书,触动倒不是特别大。
看到中篇出隧道时的立的牌子“你的车灯亮着吗”那个例子倒是觉得有种感人至深的感觉。
你的灯还亮着吗?
跑步半年多,昨天天气很热,是第一次,有了懈怠、想偷懒、不想动的感觉。
我没问自己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想偷懒,是觉得累了吗。
下班回家的路上,我就问自己,是顺着自己的心情重要还是按计划行事重要?
问完心里就清明了。
我没有纠结于事情为什么发生了。首先想到的是,怎么应对。
问题其实就是你期望的东西和你体验的东西的差别。
找到期望与体验的差别,找到合适的问题,然后就回答去解决就好了。
那么,你的灯亮着吗?
这才是正确的问题,它引领你快速有效的解决问题。
《你的灯亮着吗?》读后感(八):摘录
问题,其实就是你期望的东西和你体验的东西之间的差别。
幻觉中的问题是真正的问题。
不要把他们的解决方法误认为是问题的定义——特别是在你使用自己的解决方法时。
如果你太轻易地解决了他们的问题,他们永远都不会相信你真的解决了他们的问题。
不要过早的下结论,但是也不要忽略你的第一印象。
每种解决方法都会带来新的问题。
问题最难以处理的部分恰恰是去意识到它们的存在。
如果在对问题的理解中,你想不出至少3种可能出错的地方,那么你并没有真正地理解这个问题。
一旦你用文字来表述一个问题,请仔细推敲这些文字,让表述在每个人头脑中都是一个意思。
当别人能够很好的解决自己的问题时,千万不要越俎代庖。
如果这是他们的麻烦,就让它成为他们的麻烦。
如果某人能够解决这个问题,但是他本人却不会遇到这个问题时,那么你们首先要做的就是让它也感受到这个问题,体会到麻烦。
换过来指责一下自己——即使只有一秒钟。
如果人们的灯真的亮着,一个小小的提醒可能比你那些复杂的解决方法都更有效。
问题的根源常常都在抱怨者自己身上。
在问题解决者的山谷里,制造问题的人士国王、总统或者主教。(精辟!)
不管看上去如何,人们很少知道他们想要什么东西,直到你给了他们想要的东西。(苹果产品!)
并没有多少人真的希望解决他们的问题。
我们永远没有足够时间来把它做好,但是我们总有足够时间来重新做一遍。
我们永远没有足够时间来考虑我们是否真的需要它,但是我们总有足够时间来为之后悔。
鱼总是最后一个看到水的。
《你的灯亮着吗?》读后感(九):读书笔记
11章
这个问题是谁的问题?
谁的问题主要由他们解决,不要越俎代庖如果解决问题位置上的人不作为,把这个问题转移到他身上。
12章
这个问题该是谁的问题?
14.15章(这个问题怪谁呢)
如果把问题归于官僚主义,就没法解决了。
所以还是要改变自己。
16章
解决问题的一方会变成产生问题的一方,有的领导就是总有问题
17章
你真的想解决问题吗?
这本书告诉了我们遇到问题(和理想不符的现实),要从哪些角度分析问题。
如何实践
问题是什么?和现实有哪些差距?
有价值去解决么?真的想解决吗?
解决的话开始分析:问题的来源在哪?是无聊的领导弄得花样吗?如果是的话就54他吧哈哈哈
和谁有关?和谁有关让谁解决
自己能做什么?
收集整理思路
不要仓促得出第一结论,也不要忽视对这个问题的第一印象
得出决策之后
也许自己看问题的角度还有欠缺,从外行的角度看的话如何?
不用把别人的解决问题方法定义自己的解决方法
解决问题后,适当回顾。
问题永远是一个接一个。你解决不了。
《你的灯亮着吗?》读后感(十):点一盏心灯,照亮前方旅程——读《你的灯亮着吗?》
我们在工作生活中必然会经常遇到各种问题,遇到问题以后如何解决是关键,而经常让人头疼的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会带来更多新棘手的新问题。更让人头疼的是,有时候我们明明知道肯定是什么地方出了问题,但总是找不到问题——比如,人们经常说的:“钱不是问题,问题是没钱!”等等。而这本《你的灯亮着吗?》正是一本解决问题的万用手册。
本书绝不是那种大部头的皇皇巨著,仅有薄薄的100来页,却高度概括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产生、发展和解决处理之道。本书围绕:问题是什么开始,把问题定义为“你期望的东西和体验的东西之间的差别”如何使二者趋同,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书中用若干个现代职场寓言故事当做案例,详尽阐述:
1.问题是什么
2.这个问题是什么
3.什么是真正的问题
4.这是谁的问题
5.问题从哪里来
6.是否真的想要解决
这六个关于问题的重要方面,让人在面对问题的时候,可以全面、精确的思考其解决之道。
读了这本书以后,活学活用才会发现:很多事情,很多麻烦,很多原以为是问题的问题,其实都不是问题,至少,不是你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