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哲学有什么用?的读后感大全
日期:2021-11-13 00:57:34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哲学有什么用?的读后感大全

  《哲学有什么用?》是一本由[英]马库斯•威克斯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元,页数:25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哲学有什么用?》读后感(一):无用之用 其用甚大

  哲学一词,源出希腊语philosophia,意即"热爱智慧"。何谓哲学?黑格尔认为:哲学是一种特殊的思维运动,哲学是对绝对的追求。爱因斯坦认为,哲学是全部科学之母。冯友兰提出,哲学就是对于人生的有系统的反思思想。胡适则在《中国哲学史大纲》说:"凡研究人生且要的问题,从根本上着想,要寻求一个且要的解决"这样的学问叫做哲学。鬼才诗人灵遁者认为:哲学即永恒的解放的过程……答案形形色色,却无一例外,它们是抽象的,晦涩的。在寻常人的日常生活中,哲学就是高山仰止的思想之光,是曲高和寡的阳春白雪,是深奥难懂的不知所云。而哲学家,则是重新定义所有的人,是大多数人中的少数。所以,平日里,我们从来不觉得哲学于我们有何关系,有何用。直到看了英国马库斯·威克斯写的这本《哲学有什么用》。 这本书里没有晦涩难懂的哲学术语,没有板起面孔的掉书袋子,反而让人觉得它太过接地气了。用序言里的话讲就是“对一般读者友好”。作者威克斯聪明地选择了亲民的哲学知识切入方式,从人际关系、工作、生活方式、闲暇和政治等与我们切身相关的五个方面分类,提出可能遇到的问题,列举出不同的哲学家给出的相互冲突的建议,为我们提供不同选择和不同解决方法的同时,也引发我们去思辨,去探索问题背后的潜在含义。 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快速运转的生活,人们前所未有的急功近利,有用论自然大行其道,所有不能变现、兑现、转化成直接效益的都被弃之不用。哲学,这类自带无用光环的东西,自然也不会被太多人青睐。逍遥于世却又人间清醒的庄子曾意味深长地说:“人皆知有用之用,却不知无用之用也”。这本书恰恰告诉了我们何谓“无用之用”。在作者笔下,看似不食人间烟火的哲学与哲学家一一走下神坛,走下圣坛,来到我们身边,成为我们生活中解决问题与困难的宝典与指引。生活要反思,处处需哲思,也许这就是哲学的有用之处。

  《哲学有什么用?》读后感(二):大千世界,哲学有什么用?

  莎士比亚说:“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这是我们大多数人对于哲学的初印象。但其实,生活里处处需要反思,生活里处处需要哲学。 那些看似令我们焦虑不安的事情,用哲学思想或许就能破解。这本《哲学有什么用?》从人际关系,工作,生活方式,闲暇时的种种所思所想以及思想政治觉悟五大板块入手,以哲学思维为我们拆解了生活中的各种难题,指导我们破解迷雾,让我们和困难说拜拜。

  就以人际关系这一章节为例,我们会发现,用了哲学思维思考之后,那些困惑我们良久的难题顷刻间不再是问题。闺蜜的老公出轨了应不应该说?看似是一个说与不说的问题但其实这个问题的根本症结点在于作为独立的个体,我们是否有义务始终保持一个说真话的态度,换言之我们是不是可以有适当的沉默、隐瞒甚至说谎也是无可厚非的。 其实说与不说是一个假命题,因为无论是说还是不说我们的核心宗旨是利他的,但是站在朋友的立场上就会判定是因为们的三言两语破坏了她本身的一个生活状况,打破了她生活的美好场景。所以,与其纠结说与不说,我们应该思考的核心在于你的初衷是一番好意,没有破坏她生活的蕴意。 然后再说到个人的成长。书中的案例讲到已经年过四十是否能够放弃自己的舒适圈,重新找回自己年轻时的摇滚梦。其实这个就是生活本真的一个问题。年过四十我们已经重复一份工作二十年之久,但中年危机接踵而来,惴惴不安,产生感觉,想要从新开始。在这个困境中,当局者缺少的是对于生活的理解和顿悟,对他来说,他已经丧失了自己生活的意义,他不清楚自己在生活当中究竟能够找到什么,在热爱和一份谋生的工作面前,恍然大悟,思考自己究竟能否做的了自己的主,但其实一切早已经在岁月的蹉跎中满满消逝。

  生活不可能一帆风顺,来点哲学解决生活中的困难吧。

  《哲学有什么用?》读后感(三):获得启发,指明生活方向

  哲学?如果问你认识哪些哲学家,又知道哪些哲学道理,那本书应该是与他们初相识的引荐读本。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柏拉图、康德、尼采、波伏娃,这些著名的哲学家,你有读过他们读作品吗?或者对他们的哲学观点,有没有一个大致的认知呢?哲学这门学问,听起来是大智慧的或者高深莫测的人才会谈论的东西。你可能不会想到会如此的接近你的生活。哲学有什么用?他们蕴含的哲学道理,在我们的生活之中,会给我们有什么的启示,在面临两难抉择之时,何去何从,可能没有准确的答案,笔者根据哲学思想相左的哲学家来,通过对哲学观点的贴近生活似的描述,通俗易懂的论述哲学,进而把抉择权留给读者。

  本书是从人际关系、工作、生活方式、闲暇、政治五个方面,分五个章节,每个章节由6-10个案例组成。贴近生活的让你惊讶笔者是不是就为你量身定做一样。从书中不同章节选用几个事例,来看一看本书的精彩之处,你是青葱少年、你是人到中年,你是996工作者,你是以家庭为主的女性,你有喜欢的明星,你有回归自然的想法…等等不同的角色、经历在书中,大概都有中肯的哲学观点。

  如人际关系,最近身边也确实有同事失恋来,虽然都是过来人,但却找不到合适的词语,进行关怀,于是这一篇文章来了。“我该如何走出失恋?”几位哲学家是如何建议的呢?波爱修斯(想要医生治好你,首先得袒露出你的伤口),将心灵朝向更高的事物;波伏娃,克服悲痛,并确保自己不会再受到伤害;伊壁鸠鲁,建议你寻求减轻痛苦的方法,平息那些让你痛苦的欲望;季蒂昂的芝诺,不能因为坏事儿过于悲伤,也不能因为好事儿过于兴奋,想要改变自己力所不能及的事物只会让你焦虑和苦恼;佛陀,理解你的遭遇,此乃求而不得之苦,奉行这八正道,心灵就能获得恒久读宁静;叔本华,摆脱痛苦只是徒劳,只能暂且沉浸在音乐或哲学中聊以自慰;尼采(没能毁灭我的,只会让我更强大),痛苦是人生必须经历的,应把痛苦当做机遇而非磨难。通过这7位哲学家的思想,对于失恋的你,你会如何选择?是希望得到安慰同情,还是追求宁静当做人生的必然,就看读书的人和经历失恋的人选择。

  在闲暇章节之“我喜欢的明星传出负面新闻,我是否应该脱粉?”,最近好像确实出现来类似的某明星负面新闻,就是李某迪PC新闻,立马成为街头巷口茶余饭后朋友圈争相谈论的话题。那或许他曾是你喜欢的明星,那么面对他的这个负面新闻,你该何去何从?书中先分析来你可能面临的困境,他的不良行为是否影响来你的审美判断,还有如果你选择视而不见,继续欣赏他的作品,是否构成道德问题?几位哲学大咖,给了答案。康德,应该对其嗤之以鼻;叔本华,人无完人,应该把艺术家和艺术徐欧派区分开,并举了贝多芬和瓦格纳的例子。再如比尔兹利、维姆萨特都指出,我们更应该关注艺术作品,理性客观的评价,而不能因为艺术家的私生活多么不堪,给我们的判断蒙上阴影。那么最近经历此事件的你,是同意康德还是选择叔本华?

  最后回到政治章节,这个事例放在生活是不是更合适?“凭什么全部的家务都是女人来做?”事先声明在我家里,除了做饭味道不好,别的任何家务,我觉得作为男人的我都是可以做的,也一直都在做。书中引用9位哲学家,给出不同的答案,与其说家务有谁来做,更准确的来说是社会对女性的态度以及女性平等权利的逐渐实现过程。在20世纪以前,尼采总结来以往哲学家的态度:女人不过是男人的玩伴,其立足之处若不是在卧室,便是在厨房;苏格拉底。男人并不总是一家之主;德古热、沃斯通克拉夫特、密儿等逐步的对女性态度转变,再到波伏娃,女性不仅要求作为公民的平等以及工作场合和在家庭中的平等;福柯,家务的分配问题,背后不仅是家庭主权问题,也不是性别冲突,真正的问题是关乎权力的本质,家庭事务的分工,不过是体现来一种权力对另一种权力的支配。不论作为男性或者女性,家务问题已经不是一个人能干的了,也不会是一个人必须做的,因为在家庭中的角色在社会工作的角色,都一样不可替代。

  书腰那段文字:40个真实案例点出生活哲学底色,助你反思手机沉迷,冷观追星文化,活出哲学境界;73位哲学大师,带领你入世看问题,出世观人生。权且引用这三个贴近生活自身的例子,来阐述哲学有什么用。其实书中还有更多有趣的事例,还有引人入胜的哲学观点。更多的真实生活案例,与哲学大师们的对话,就交由喜欢哲学的个人。

  《哲学有什么用?》读后感(四):接地气的哲学介绍书

  此书原名为《尼采会怎么做?》(What Would Nietzsche Do?),来自英国出版社Firefly Books旗下的一套小型人文社科普及丛书What Would。丛书共五册,分别是What Would Freud Do:How the Greatest Psychotherapists Would Solve Your Everyday Problems (弗洛伊德会怎么做:最伟大的心理治疗师会怎样解决你日常生活中的困扰?)、What Would Nietzsche Do: Philosophical Solutions to Everyday Problems(尼采会怎么做:日常问题的哲学解决方案)、What Would Keynes Do: How the Greatest Economists Would Solve Your Everyday Problems(凯恩斯会怎么做:……)、What Would Marx Do: How the Greatest Political Theorists Would Solve Your Everyday Problems(马克思会怎么做:……)、What Would Beauvoir Do: How the Greatest Feminists Would Solve Your Everyday Problems(波伏瓦会怎么做:……)。每册书的书名指出了其封面人物,以及他们所代表的学科领域。

  Firefly Books官网中的What Would丛书

  译林出版社引进了整套丛书,将丛书名变更为“日常人文课”,每一册的书名改为《心理分析有什么用》《哲学有什么用》《经济学有什么用》《政治学有什么用》和《女性主义有什么用》。相对来说,我更喜欢中文译名。通览《哲学有什么用》,此书虽然主要涉及知识论、伦理学、政治哲学、宗教哲学和美学,但人物却非常全面,从柏拉图讲到福柯,也没有放过普罗塔戈拉、萨德和普特南。尽管尼采确实是其中最为耀眼的明星之一,但无疑远远不能概括此书的内容。不过,正因《哲学有什么用》是个好的、恰当的书名,我反而感到有些疑惑。

  疑惑的来源是:哲学乃无用之学,却为何要谈、能谈它的用处呢?

  哲学是无用之学,这句话未必成立,不过这印象在大众心中应当还是比较鲜明的。总有人说苏格拉底是个闲人,这话错是没错,但忘了背景——苏格拉底开始当闲人,是他50岁以后的事情了,而当时人的平均寿命才40岁左右。按现在的看法,闲人苏格拉底年轻时多次为雅典打过仗、流过血,还做过议员。老来退休了,位卑未敢忘忧国,用他自己的方式来传播思想、教育新人,可以叫做发挥余热。这样一看,苏格拉底表面是个闲人,实际上是个在野党理论家,他的哲学就是要拿来用的,用来教化民众、强化城邦(虽然可能更重在强化城邦的灵魂)。到了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一辈,在对抗智术师们的教培业竞争里大获全胜,自然是当起了老师,以思考和传授思考方法为业,也不算闲人。可惜的是,那时候哲学这东西或许有益于人的精神、灵魂,但对于人的体魄和国家还真的显不出什么好处来。希腊世界被罗马吞并的历史告诉我们,哲学不是使国家民族富强,恰好相反,是国家民族富强才有了哲学——无怪乎黑格尔在《法哲学原理》的序言里说:密涅瓦的猫头鹰在黄昏时起飞。

  对于黑格尔来说,这个看法与他关于绝对精神及其自身展开历史的思想是不能分离的。写在这里,是因为《法哲学原理》乃是一部关于规范伦理的著作,通过讨论现实(正是“凡是合乎理性的东西都是现实的;凡是现实的东西都是合乎理性的”这句话中的那种现实)的实际展开来构造自由意志与人类实践的联系,最终复归于世界精神和世界历史的绝对统一,不可能不去谈“教导世界应该怎样”。原文对无论是这段引文,还是这句话,都给予了充分且丰富的解释,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翻一翻书。我们把黑格尔自己的那些东西丢掉,只看这件事情的形式(这正是哲学的常见做法),很容易发现这样的思路:某种世界规律→现实世界→对规律的哲学认识→按照规律运转的更进一步的现实世界。谁又能说,密涅瓦的猫头鹰不能飞到下一个天亮呢?

  如此,哲学既是事后之学、无用之学,却又有着“用”的可能。《哲学有什么用》抓住了这转瞬即逝的良机,从日常小事出发谈起哲学。我原以为这本书我不会太喜欢,但事实上并非如此。哲学总是提出问题,试着调用各种资源来解答问题。得出答案不过是这光辉历程中最不起眼的一部分。本书亦然,它是一本引导思考的书,而非给出答案的书。这不是一本介绍哲学家观点、简单给出回答的书,而是带领读者像哲学家一样思考的书。若将本书视为哲学入门,未免显得有些单薄,讲的问题太多,以至于个个问题都只是浮光掠影。不过,如果将本书视为一部阅读哲学的索引,却能发现它全面多样、关涉广阔。以下将就书中涉及到的最为重要的内容给出比较简练的进一步阅读建议。书中直接提到的作者、书名,读者都可以按图索骥,所以此处仅推荐概述性的、问题导向的、相对较为易读的作品(而不是该领域最为经典的作品):

  ——甫一开始,作者就引入了伦理学中的义务论和结果论,进而是美德伦理学。参考《伦理学与生活》《伦理学简史》《美德伦理学》

  ——真理、认识和知识理论。《普罗塔戈拉》《泰阿泰德》《真理》《知识论:当代论争》

  ——自我意识,身-心问题和人工智能。《自我》《具身心智:认知科学和人类经验》《意识的宇宙》《物理世界中的心灵》

  ——正义、平等,公平、权利。《当代政治哲学》《政治思考:一些永久性的问题》

  本书还提到了许许多多有趣的思想实验,我们可以继续追踪他们:

  电车难题——《电车难题》 缸中之脑——《理性、真理与历史》 洞穴寓——《理想国》 知鱼之乐——《庄子》(它的版本是个需要单独解决的问题) 哲学僵尸——《直觉泵和其它思考工具》(但我会推荐《物理主义》) 囚徒困境——《博弈论经典》 中文屋——《心灵、大脑与程序》 我思故我在——《第一哲学沉思集》 无知之幕——《正义论》 忒修斯之船——《人类理解论》 休谟的断头台——《人性论》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哲学有什么用?的读后感大全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