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诺门罕,日本第一次战败经典读后感有感
日期:2021-01-04 01:57:35 来源:文章吧 阅读:

诺门罕,日本第一次战败经典读后感有感

  《诺门罕,日本第一次战败》是一本由(日)松本草平 / (中)华野著作,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00,页数:31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诺门罕,日本第一次战败》精选点评:

  ●日本如果真的那么弱的话,那当时的中国真是弱到何等可悲的地步。

  ●一个老兵的回忆录,书中还附有关键战役的介绍,还有很多军事装备的插图。这场战争非常精彩。

  ●图书编辑必看的一本书。此书的责编,把一本文字干瘪,只具有少许史料价值的日军军医回忆录打造成了全景反映诺门坎战役的好书,这份化腐朽为神奇的功力,让我啧啧称奇,让我羡慕不已!

  ●虽然有些失实,但好看。

  ●阅读体验很差,编者把背景插入行文中,割裂了正文阅读流畅性

  ●战争就是人性最大的摧残和兽性最大的张扬,读来和作者一样觉得十分悲愤。

  ●向化腐朽为神奇的本书编辑致敬。

  ●日本人打仗确实有一种不要命的武士精神,俄罗斯是欧洲和亚洲最大的威胁

  ●生产力是王道

  ●松本草平的战争回忆录,背景资料补充的很好,从随军军医的角度看诺门罕之战,被苏军大败的日军却能大败我国军,装甲薄弱的日式战车却能横行中华大地,我国力之积弱可见一斑。

  《诺门罕,日本第一次战败》读后感(一):当成史料来读很有价值

  日本和苏联在二战时的军事实力完全已不在同一级别,一个岛国想要对抗一个已经是现代工业化的国家完全是在找死,这对日本人是个悲剧,但我看的很爽。

  作者介绍了日本在两次诺门罕战役中的失利,简直就是完败,日本把只有5毫米厚钢板的装甲车叫坦克,最厚的也就15毫米,苏联一个轻型坦克都有35毫米厚的钢板,完全不成对比,日本就是在拿鸡蛋砰石头

  《诺门罕,日本第一次战败》读后感(二):一个人眼中的诺门罕

  读过村上〈奇鸟行状录》的同学们,一定对其中的诺门坎战役(即本周中提到的诺门罕战役)有印象。这本书即是一个当年的日本军医在诺门罕战役中的回忆。

  编辑颇下了些功夫补充了当时的历史资料和相关背景,一一加杂在日本军医具细靡致的回忆中,充实了其内容而无凑数之嫌疑。读过之后,可以从大局和私人感受两个方面对诺门罕战役,日本的第一次战败有个较为全面的印象。

  《诺门罕,日本第一次战败》读后感(三):讓我們暸解一個幾乎沒聽說過的歷史

  很遺憾,我們生活在的這個年代讓我們周圍充滿了隱瞞和謊言,歷史也是如此。本書說實話,內容不很吸引人,或者說不是我所喜歡的如余戈之《松山戰役筆記》這個的描述類型,但卻讓我認識了一個陌生的從未聽說過的歷史片段。讀後,不僅感嘆,日本人在蘇聯人面前的無能,正如蘇聯人在德國人面前的無能。更驚嘆,如果二戰中國碰到的不是日本,而是德國,天啊,八年也許只是個逗號,而不是句號了。

  《诺门罕,日本第一次战败》读后感(四):非常重要的战役,影响了二战的进程。

  初次知道诺门罕战役,是从森村诚一《魔鬼的盛宴:侵华日军731部队罪证纪实》一书中,此役为臭名昭著的731细菌部队首次进行实战,使用了炭疽和霍乱菌。(该书又译为“食人魔窟”、“恶魔的饱食”等,群众出版社和学苑出版社都出了最新的修订本)。

  此役对二战进程影响重大,但资料却不多见。

  苏军胜利:

  (1)朱可夫将军脱颖而出;

  (2)苏联北方无忧,兵力得以投入抗德战场。

  日本失败:

  (1)“北进”派失利,牵制兵力于东三省,不敢配合德国夹击苏联;

  (2)转而实施“南进计划”,最终引致两年后偷袭珍珠港,向美国宣战。

  《诺门罕,日本第一次战败》读后感(五):落后真的会挨打

  作者在书中回忆了这样的一个细节:苏、日炮战开始后,由于日军地势较低,无法观察射击效果,因此日军将炮兵观察所搬上了热气球。但是,热气球刚一升空,就被苏联的一架战斗机击落。热气球上的日军官、兵全部完蛋。

  我刚看到这里时,觉得日本鬼子真是奇才!只要稍微有点军事知识的人都知道:设置炮兵观察所的其中一个重要要求就是隐蔽,而日本鬼子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升起一个热气球,那不是找打吗?鬼子们还能想出更有才的招数吗?

  可是,后来,我才知道,在诺门罕战役之前,在中国的淞沪会战中,日本鬼子也用过这一招。但是我国军队的装备太差,眼看着鬼子的热气球观察所而毫无办法。

  落后真的会挨打。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诺门罕,日本第一次战败经典读后感有感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