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堂书话》是一本由周作人 / 钟叔河 编著作,岳麓书社出版的软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2元,页数:93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知堂书话》精选点评:
●嫁妆之一
●丫读了很多我一辈子也不会读的书。
●十几年再读,更是惭愧读书少。
●读完这本书,感觉有有好多书想读了啊。周先生的阅读面很广而且也很有爱呢,童谣都有。
●直觉自己面目可鄙
●最美丽的白话文都出现在那个时代。
●我是在旧书摊买到的,很适合随便翻翻
●那时我才20多岁,怎么就会喜欢这种类型的书呢?买这些书的时候是因为知道不仅那时可以看,老了还可以看!
●知堂先生的文学和翻译造诣,我个人更加偏爱。
●很後悔當年無知,沒有和外公一起去拜訪鐘先生。。。
《知堂书话》读后感(一):旧书
从孔网上拍来的旧书,品相还好。
原书主在两册的扉页上各有一文,虽并不一定正确,但自有见的,感觉有趣,遂不以为忤。
是书共九百余页,选择启明众多集子中的书话结集而成。其文字清晰明了,见闻广博,确是书话佳品。也有涉及买书藏书等有趣之处,但仍以书论居多,好恶并不十分暴烈。
其说旧诗没有新生命,也许是掩盖自己在此方面的缺处,但其已经直承外行,那么大抵是其真意。
偶见其抄录《人境庐诗草》中一山歌,感觉有趣:“嫁娘已嫁十三年,
今日梳头侬自怜,记得来时同食乳,同在阿婆怀里眠。”
还有在谈论《红楼梦》时虽只稍言及,然而认为凤姐是写的“最活现的一个”,认为“副册中我觉得晴雯很好,袭人也不错,别人恐怕要说这是老子韩非同传,其实她有可取,不管好坏怎么地不一样。”几句已见其见的。
《知堂书话》读后感(二):一本记录读后感的书
记得以前看《书中书》,并不太厚的一本,终于没有坚持下来。因为实在是一种煎熬。董桥的很多文章如此,《知堂书话》亦如此。皆因他们都是记录读后感的文章。
他们评论的书,如果看过自然好,无论与其意见相同或相左,都可以参与其中,品出些味道得到些收获。可倘若没有看过,那可真是遭罪受了。因为此时自己唯一能做的就是眼睁睁地看着他如何沉醉书趣中,欢愉地享受鱼水之乐,而自己却只能做个局外人。可《知》还是有趣味的,书中摘录了许多自己平时很难找到、却很有意思的文段,而且作者有些见解也确实有道理,能增长不少知识。不过我认为上册比下册好看,下册读得比较困难,没有一定的文言文基础读来会很吃力。
它很适合闲时翻翻,不求甚解。“因为我写文章,向来以不切题为宗旨,至于手法则是运用古今有名的赋得方法,找到一个着手点来敷陈开去,此乃是我的作文金针。”作者都如是说了,我们哪还需要聚精会神呢?
《知堂书话》读后感(三):"无用"的书,有意思的生活
知堂老人周作人,是一位不需要多做介绍的人。我对他的兴趣和一般人也差不多,起源于鲁迅先生的弟弟身份,然后就完全被其庞杂的知识储备所倾倒。他写文章不紧不慢的风格,很让人舒服。这本《知堂书话》集合了他关于各种书的看法和介绍,很早就想找来一读,最后还是在孔网上买了一本二手书,放在床头,每天读一两篇,读完立刻睡觉。读完回想才觉得,这可能才是最好的读法。
想要从这本书里找什么读书指南或书单的人,恐怕要失望了。一个是知堂老人读的书,很多比较偏门,他自己都说出于乡曲之见,会刻意收一些故乡的人的著作,内容并不都好。现在找起来也不方便,自己读书时做了个豆列收集一下有的书,如果没有太多疏漏的话,能看到的也就九十来本书,如果愿意去其他渠道找找,可能有一些可以找到电子版。除了一些名家的著作,如李贽等人,其他的似乎可读可不读,而这些名家的书,也不必从这里出发去寻找。还有一个是知堂老人不愧“文抄公”的大名,在很多文章中大段摘抄原文,自己的意见反而不是很多。
说实话,这是一本“没用”的书,读完不会让人升职加薪,也不会让人的什么能力获得提升。个人觉得本书可能不太适合年轻人读,年轻人血气方刚,冲劲十足,适合多看点黄钟大吕、立意高远或者可以提升各方面能力的书,既有活力,又有深度,对人生会很有帮助。本书也不适合快读,浮光掠影读过,留不下什么印象,反而觉得杂、空、无趣。其实,正相反,本书字里行间有着难得的人生乐趣。需要读者放松一点,一篇一篇,慢慢翻,慢慢想。
昨晚读完最后一篇,闭目回想,有一种强烈的感受,读书真是像喝酒。
有些书读起来是年轻人喝酒,呼朋引伴,红白啤一起上,“先用盅,后用杯,用完小碗,对瓶吹”,喝几圈下来,头昏脑胀,还要继续拍案狂歌,不可一世,“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有些书,如本书,是中年人喝酒,平日时光,不饥不饱,一个人,或最多一二知己,清风明月,几碟小菜,白干几两,松松的坐着,一口白酒,几口小菜,几句闲话,或对坐无言。兴起而来,兴尽而归。站起身来,买菜做饭,继续日常的生活。还有些书,是老人喝酒,前有死神后有疾病,偷喝一口,还得颤巍巍看看二位的眼色。
知堂老人这些文章里,有的就是这些中年人的乐趣,没太多慷慨激昂,家国天下。对于那些胸怀天下的人,本书可能格局不够,对于我这样的俗人,有这点乐趣就足够了。看完本书,倒是被勾起了兴趣,要去读一读知堂老人的译作。
知堂书话中提及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