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叶德辉书话的读后感大全
日期:2022-04-12 03:32:25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叶德辉书话的读后感大全

  《叶德辉书话》是一本由叶德辉 / 钱谷融 主编 / 李庆西 标校著作,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1900-01-01图书,本书定价:17.50元,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一、叶德辉1927年写的对联

  1、刘梦溪版本:

  对联:

  农运方兴,稻粱菽麦黍稷,一班杂种;

  会场扩大,马牛羊鸡犬豕,六畜成群。

  横额:

  斌尖卡傀(不文不武、不小不大、不上不下、非人非鬼)

  2、张增泰版本:

  对联:

  农运宏开,稻粱菽麦黍稷,尽皆杂种;

  会场广阔,马牛羊鸡犬豕,都是畜生。

  结果:

  被农会斩头,而且是他挚爱的外孙女张琼亲自参与并被诱捕。时叶为长沙总商团团总。

  直接影响:

  1、王国维自沉颐和园;

  2、胡适被多人(高梦旦、丁文江、顾颉刚)力劝推迟回国。

  二、梁启超在1927年给国外子女写的信(时梁蜗居清华)

  1、我总感觉着全个北京将有大劫临头(3.21)

  2、暑假后大概不能再安居清华了(3.29)

  3、这两天北方局势骤变,昨今两日连结城里电话,催促急行,乃仓皇而遁(5.31)

  三、我的一点困惑

  1、蒋介石和汪精卫为什么要在1927年发动反革命政变?而且对共党大开杀戒而当时士人无一异词?

  2、张作霖为什么要杀李大钊?

  3、1927年其实是中国历史的一个重大的转折点,可是史家却对此缺少应有的重视,国共现在对此也忌讳莫深。为什么?

  《叶德辉书话》读后感(二):叶德辉之死 星辰在线-长沙晚报

  叶德辉之死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04日06:15 星辰在线-长沙晚报

  叶德辉,这三个字似乎一说起来就有点让人收不住话匣子。我的《长沙沙水水无沙》一书中有一篇《坡子街上叶德辉》的文章,其中有如此介绍:“有人说他是才子加痞子;有人说他是土豪劣绅;有人说他是文字学家版本学家和藏书家;有人说他为湘剧的振兴作出过巨大的贡献;也有人说他是教育家,一九一二年他创办了丽泽小学,并亲任校长,该小学直到早两年才拆除;还有人说叶德辉这样那样如何如何。总之,他是一个很有争议的人物。是耶非耶,兼听则明。但不管怎么说,当年他在坡子街上,是一个举足轻重,谁也不敢小看的角色”。叶德辉,字奂彬,一作焕彬,号直山,又号郋园,湖南湘潭人。生于1864年。他在28岁时考上了进士,殿试二甲,被授以吏部主事,但他对做官没多大兴趣,在其位“主事”不到一年便找了个“奉养老亲”的借口,请长假溜回了让他如鱼得水的长沙坡子街。

  农运方兴,稻粱菽麦黍稷,一班杂种;

  会场广大,马牛羊鸡犬豕,六畜成群。

  横批:斌尖卡傀。

  此联明眼人一看便知,“农会”二字嵌在联首,其后便是“一班杂种”和“六畜成群”,而横批则是“文不文、武不武、小不小、大不大、上不上、下不下、人不人、鬼不鬼”。有人说,叶德辉就是因这一副对联惹来了杀身之祸。据湖南省政协文史会主编的《湖南近一百五十年史事日志》载:“一九二七年四月十四日,长沙市各革命团体一万余人举行示威大会,声讨蒋介石屠杀工农、破坏革命的罪行,并当场处决大劣绅叶德辉、反革命分子巨绅俞浩庆。”叶德辉之死,在当时的震动是非常大的。远在北京清华大学的著名学者、教授王国维先生因此就跳进了颐和园内的昆明湖,留下的遗言是:“五十三年,只欠一死,经此世变,义无再辱。”梁启超在给他女儿的一封信中分析道:“他平时对时局的悲观,本极深刻。最近的刺激,则由两湖学者叶德辉、王葆心之被枪毙……静公深痛之,故效屈子沉渊,一瞑不复观。”

  关于叶德辉之死,许多的资料记载,都说他是被枪毙的。我写《坡子街上叶德辉》一文时,也是沿用“枪毙”一说。可是,近日看《万象》杂志二零零九年二月号,上载张增泰《从叶德辉之死说起》一文,却爆出了最新的史料。他说他采访过一位名叫陈靖的老红军,陈靖曾担任过北京和昆明两个军区的空军领导,是以南京军区炮兵顾问离休的。陈靖对叶德辉之死一直十分关注,为此,他专程访过叶德辉的外甥女张琼,因为张琼自始至终参与了对叶德辉的抓捕、游街和处决。据称叶颇重亲情,曾经对张琼可谓宠爱有加,没事就抱着她,就是便溺在他身上也不在意。后来这张琼成了农运中一激进分子,叶便是她带着一拨同学少年前往劫持捆绑的。

  张增泰之文中有这么两段,特录于下。其一:“叶德辉头戴高帽,颈插斩标,由造反派(说是农民,实多青年知识分子)押着,来到湖南省惩治土豪劣绅特别法庭会场。主审者郭亮,中共湖南省委负责人,他是接替夏曦的,执行的是夏曦的一套。叶德辉的罪状被一一列举,包括被电信局截留的他起草的致段祺瑞、张作霖、吴佩孚、蒋介石、谭延闿等所谓湖南农民协会十大罪状的电文,最主要的是近期他送给湖南农民协会的一副对联”,(就是上面提到的那副)。其二:“公审结束,郭亮让张琼用红笔在叶的鼻子上点红(犹如后来法院在判处死刑犯的布告上打上红勾)。这时张琼犹豫了,毕竟是宠爱自己的亲舅舅呀。郭亮见张琼动摇,迅即夺过笔来,自己点红,并在判决书上批‘立斩’二字。接着,造反派押着叶德辉游街示众,前面有人引他伸脖子,行刑者趁势大力一刀……时在一九二七年四月十一日(旧历三月初十)上午。”这里的时间是四月十一日,与前面提到的四月十四日有出入,我以为湖南省政协编的“史事日志”应较为可信。

  《叶德辉书话》读后感(三):书林一枝:关于叶德辉

  书林一枝:关于叶德辉

  漫步书市,有浙江版的近人书话系列,随手翻阅,书颇可观,余携一册《叶德辉书话》而归。以前只知道叶氏曾以“土豪劣绅”之下场而死,据云死时身中六弹,可谓惨不忍睹也。而叶德辉又曾著有被读书人所推崇的《书林清话》,可谓是大读书家也,后来学者评价他“所著及校刻书凡数十百种,多以行世。”心下里对其人其行颇有些兴趣,灯下细读此书,感慨殊深,其学问真是好的,令人不得不佩服他。至于其品行悖谬那是见仁见智,后生如我者只能在其书中寻觅前辈风貌也。作为读书人,我关注的是学问,那是可以自己鉴别出来的。而人品道德则非我所能窥知。人性是复杂的,还是知识容易把握。

  叶德辉(1864-1927),字奂彬,号郋园,又号直山。祖籍江苏吴县。太平天国动乱之时,其父叶雨村始迁居湖南,占籍长沙(后叶德辉读书岳麓书院时,又买了个湘潭县籍)。叶德辉即出生于长沙,故自称是"半吴半楚之人"。光绪十八年(1892年)进士,授吏部主事,两年后假归故里--长沙苏家巷。此后居家从事经学、小学研究,兼及藏书、校书、刻书诸事。叶氏对文字学用力甚勤,对《说文》用力犹深,他取《说文》中所称读某著者数百条一一为之疏证,时出创见,颇受当时学者之称许。在居长沙的几十年里,叶德辉虽有诸般劣行恶迹,譬如辑录《翼教丛编》,护卫纲常伦理;但却从未放弃过对学问的追求。故学者谢国桢先生在《丛书刊刻源流考》一文中有如此评价:“叶氏为湖南土豪,出入公门,鱼肉乡里,……论其人实无可取,然精于目录之学,能于正经正史之外,别具独裁,旁取史料,开后人治学之门径。”

  浙江版之《叶德辉书话》,辑选叶氏书话文字三种:《藏书十约》、《书林清话》、《书林馀话》。其中《藏书十约》一种,可称藏书家经验之谈,尤为可贵。从“购置、鉴别、装潢、陈列”等十个方面介绍了古书收藏之基本条规。《书林馀话》为《书林清话》续篇。此二种采撷广博,凡涉镂板、印刷、装帧、传录、收藏、题跋、校雠等史案掌故,皆有考证,故为版本、目录学者所重视。梁启超在《国学入门书要及其读法》一书中,论及《书林清话》说:“论刻书源流及掌故,甚好。”叶德辉学术成就最大的方面是版本目录学研究。他先后化费24年时间校刊编定15部前人所撰的书籍目录著作,合称《观古堂书目丛刻》。其中《宋绍兴秘书省续编四库阙书目》是叶德辉考证校刊的一部较重要的宋代官修书目。

  小说家虹影在其作品《K:房中术》里曾写过一个书商,此人便是藏书家叶德辉。叶德辉对当时长沙的农民革命极为仇视,公然戏拟对联痛骂之。其联云:农运宏开,稻粱菽,麦黍稷,尽皆杂种;会场广阔,马牛羊,鸡犬豕,都是畜生。横批为:斌尖卡傀(意思是不文不武,不大不小,不上不下,不人不鬼。)联是好联,可惜当时农民革命正红火,如此“口出狂言”之辈,自然下场极惨,叶氏可谓是因言罹祸的代表人物。农民如果被煽动起来,其破坏力是相当相当恐怖的,譬如明末张献忠、太平天国、义和团等等。他们杀起人来,几乎没有任何顾忌,四川就被张献忠杀得“千里无人烟”。

  叶氏确实为读书之才子,但其人其行又令人难以捉摸,也许这才是一个真实的叶德辉吧。他的本色是一名文人,一个生不逢时的书生。他的悲剧就在于以一介书生而置身于历史的漩涡中。大凡一时俊杰,皆有其特立独行之处,倘不因人而废言,《叶德辉书话》确实值得一观。其文字通达可诵,学术见解亦有出彩之处也。只是他死的早,不然的话,或许可成为陈寅恪、钱钟书那样的人物,也未可知。死了,一切都不好说了,只剩下后来人的猜测与打量。死与不死,在历史上的身影就是不一样。譬如周作人在做汉奸之前就死去,那他在后世的议论中就是另一番模样。此中深意,识者或可辩之。

  《叶德辉书话》读后感(四):土豪劣绅叶德辉的前世今生

  土豪劣绅叶德辉的前世今生

  漫步书市,有浙江版的近人书话系列,随手翻阅,书颇可观,余携一册《叶德辉书话》而归。以前只知道叶氏曾以“土豪劣绅”之下场而死,据云死时身中六弹,可谓惨不忍睹也。而叶德辉又曾著有被读书人所推崇的《书林清话》,可谓是大读书家也,后来学者评价他“所著及校刻书凡数十百种,多以行世。”心下里对其人其行颇有些兴趣,灯下细读此书,感慨殊深,其学问真是好的,令人不得不佩服他。至于其品行悖谬那是见仁见智,后生如我者只能在其书中寻觅前辈风貌也。作为读书人,我关注的是学问,那是可以自己鉴别出来的。而人品道德则非我所能窥知。人性是复杂的,还是知识容易把握。

  叶德辉(1864-1927),字奂彬,号郋园,又号直山。祖籍江苏吴县。太平天国动乱之时,其父叶雨村始迁居湖南,占籍长沙(后叶德辉读书岳麓书院时,又买了个湘潭县籍)。叶德辉即出生于长沙,故自称是"半吴半楚之人"。光绪十八年(1892年)进士,授吏部主事,两年后假归故里--长沙苏家巷。此后居家从事经学、小学研究,兼及藏书、校书、刻书诸事。叶氏对文字学用力甚勤,对《说文》用力犹深,他取《说文》中所称读某著者数百条一一为之疏证,时出创见,颇受当时学者之称许。在居长沙的几十年里,叶德辉虽有诸般劣行恶迹,譬如辑录《翼教丛编》,护卫纲常伦理;但却从未放弃过对学问的追求。故学者谢国桢先生在《丛书刊刻源流考》一文中有如此评价:“叶氏为湖南土豪,出入公门,鱼肉乡里,……论其人实无可取,然精于目录之学,能于正经正史之外,别具独裁,旁取史料,开后人治学之门径。”

  浙江版之《叶德辉书话》,辑选叶氏书话文字三种:《藏书十约》、《书林清话》、《书林馀话》。其中《藏书十约》一种,可称藏书家经验之谈,尤为可贵。从“购置、鉴别、装潢、陈列”等十个方面介绍了古书收藏之基本条规。《书林馀话》为《书林清话》续篇。此二种采撷广博,凡涉镂板、印刷、装帧、传录、收藏、题跋、校雠等史案掌故,皆有考证,故为版本、目录学者所重视。梁启超在《国学入门书要及其读法》一书中,论及《书林清话》说:“论刻书源流及掌故,甚好。”叶德辉学术成就最大的方面是版本目录学研究。他先后化费24年时间校刊编定15部前人所撰的书籍目录著作,合称《观古堂书目丛刻》。其中《宋绍兴秘书省续编四库阙书目》是叶德辉考证校刊的一部较重要的宋代官修书目。

  小说家虹影在其作品《K:房中术》里曾写过一个书商,此人便是藏书家叶德辉。叶德辉对当时长沙的农民革命极为仇视,公然戏拟对联痛骂之。其联云:农运宏开,稻粱菽,麦黍稷,尽皆杂种;会场广阔,马牛羊,鸡犬豕,都是畜生。横批为:斌尖卡傀(意思是不文不武,不大不小,不上不下,不人不鬼。)联是好联,可惜当时农民革命正红火,如此“口出狂言”之辈,自然下场极惨,叶氏可谓是因言罹祸的代表人物。农民如果被煽动起来,其破坏力是相当相当恐怖的,譬如明末张献忠、太平天国、义和团等等。他们杀起人来,几乎没有任何顾忌,四川就被张献忠杀得“千里无人烟”。

  叶氏确实为读书之才子,但其人其行又令人难以捉摸,也许这才是一个真实的叶德辉吧。他的本色是一名文人,一个生不逢时的书生。他的悲剧就在于以一介书生而置身于历史的漩涡中。大凡一时俊杰,皆有其特立独行之处,倘不因人而废言,《叶德辉书话》确实值得一观。其文字通达可诵,学术见解亦有出彩之处也。只是他死的早,不然的话,或许可成为陈寅恪、钱钟书那样的人物,也未可知。死了,一切都不好说了,只剩下后来人的猜测与打量。死与不死,在历史上的身影就是不一样。譬如周作人在做汉奸之前就死去,那他在后世的议论中就是另一番模样。此中深意,识者或可辩之。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叶德辉书话的读后感大全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