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图的故事》是一本由黄裳著作,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6.00元,页数:14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插图的故事》精选点评:
●海上文库的一套小书,做得非常好看。黄裳写散文一向笔如刻刀,清晰,简净,圆转。
●略显粗糙
●借书一观,图太小,不清晰,最可恶的是一张图分成两间放,中间有很大的空白。多抓鱼11,20180505.
●信手间的文化和历史,有意思。
●没啥内容。插图不如《唐诗画谱》
●五十年代出版的书都细致认真。
●明清的插图真的很美,作者的点评点到即止,留了不少空白供读者描绘,一些旁征博引甚是有趣。
●外表漂亮多于实质
●2006年6月第1版
●好好的写插图,时不时夹些阶级语言,眼睛硌得慌
《插图的故事》读后感(一):关于木刻板画
西方的木刻版画的书去年在朋友那里看过,只是把每张画摆给你,再给个名字,没有背景解释,更没有趣味故事。
这本书只一会便可读完,但是穿插的小故事往往比画来的更生动了。上面几个朋友的读后感都有提起若干小细节,同感同感啊!
《插图的故事》读后感(二):再次证明“历史就是一个接一个的掌故”
和董桥的《故事》陆公子《东写西读》里一样,历史就是一个接一个的掌故,不是什么严肃认真的事,也不是什么轻佻浮躁的事。
讲版画讲版本讲年代讲人物,其实就是跟你说故事而已。放心,很好下饭。
《插图的故事》读后感(三):简朴的小书
这本书的开本小巧,纸质素朴,拿在手中阅读的感觉还有点点小小的温暖。
还有就是短小易读的故事,也让对长篇大版本的砖头书畏惧的人心生喜悦!
同时,阅读的趣味感还是存在的,比如一个故事是通过“版权页的插图”讲最初的出版家,运用名人作序等“推广宣传”,还有讲杨贵妃的,讲青楼女子的,讲军旗的,讲地图的,讲宗教的,讲茶艺的==配上图,会发现很有意思的。
最后呢,也会无意识的对看到的插图很留意,哈哈,细心观察是个好习惯!
《插图的故事》读后感(四):看图说话
黄老才子近来越来越有名了,于是这样一本小书都精装高价出版,幸而打折不少,才得收入细观。
对古版画无研究,但一直喜欢。不像老马等家伙有接触古本善本的机会,新印的倒也看过不少,感觉初观时意兴廖廖,越是细瞧越有滋味,从构图,线条,刻工到图的内容,书的情节等等无一不可说又常有不可言传之妙。
作者也善写古人,写余象斗,写邝露,写严光,不论详略,甚或列举现成旧文,都让人印象颇深。
小品文虽不如大部头有重量,却常让人有意外之喜。
《插图的故事》读后感(五):又一本黄裳的小书
用半晚上的时间读完了这本小书。
曾读过陈平原的《看图说书—小说绣像阅读札记》,有些类似。不过陈平原更侧重于文学而黄裳偏重于历史。
书写于1957年,有明显的意识形态污染,1999年重校,这次的重印,好象也并没有怎么修改。很喜欢他的文字,简洁而雅致,通俗而隽永。也很喜欢他对自己过去的文字不修正、不洗刷、不扬弃的态度。我们的历史已经太少真实的东西。
带有插图的书,小时候曾经看过不少,都是些老书。后来好象就只在连环画里有了。以后呢?在电脑已经可以包办一切的年代,那些小画儿,也只能成为绝笔了吧?
心目中想象的黄裳,总以为该是个清瘦的老头。后来在一本书里看到,却是胖胖的看起来极随和的老人。这次看到书中说人像,说读者读完了一本书,总想了解一下作者的情况,他的外貌、风格。有时候读了作品,理想中的作者应该是个瘦长的,等看到了照片,却是个又矮又胖的,就大吃一惊。禁不住自己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