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月物语》是一本由[日] 上田秋成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05元,页数:18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雨月物语》精选点评:
●有老套的女鬼追命…有老套的女鬼追命,和尚变鱼以及菊花之约,以及老套的女鬼追命。对于男男情义BL故事兴趣不大,对战国策,东周因此兴趣也不大,想看百合双子志怪,可是没有。
●菊花の約...
●不知看了什么搜了下“众道”,说这菊花之约是代表作,然后顺便把全书读了。白蛇传估计在日本也是家喻户晓的,而且那个和尚连名字也没改也叫法海,但是他们的蛇比我们的坏和淫乱...青头巾里和男童死尸玩,最后还吃了尸体那段和我心目中的畸恋好贴合。
●”正如古人所说:孔子都被恋情倾倒“--好谚语,戳中笑点。其实古日本古中国渊源很深。翻译辛苦,完全是半百半古,夹杂大量似是而非的中国孔孟之道,黄帝之谈。日版聊斋最贴切不过。
●3.5 喜欢第四个故事
●宣扬“仁义礼智信”的鬼怪小说。好多以中国古典小说为蓝本,再加上译者翻译地接地气,除了些地名人名和历史典故,真是中日莫辨...雨月物语比春雨物语写的好,春雨物语好混乱啊..翻译也不十分恰当...鬼怪小说还是蛮适合下梦的,消遣读物。(感觉更适合初中生呢
●严禁吃饭时和睡觉前看。最后一篇于黄金的议论真是醒人耳目。
●好书!
●T-T
●很像初中写的作文。
《雨月物语》读后感(一):就算遗憾,还是不错的
美丽的名字,可怕而又略带忧伤的故事。剪枝畸人,上田秋成自谑。如同作者一样,《雨月物语》也是不完整的。不过好歹还收集了这些故事。一直以为,日本人的东西,多多少少都有些变态的。不过,这些怪异的故事,读后还是蛮有回味的,人性的不光彩,始终没办法回避掉。最喜欢《菊花之约》
《雨月物语》读后感(二):其实算不算把中国明朝时的鬼怪故事改编?
里面的很多故事都是改编的. 啊 感觉还不如去看看明朝的小说
比如蛇性之淫啊,根本就是白蛇传改一改啊,连法海把白蛇压在塔底下的情节都一样,而且那个和尚还也叫法海- -. 梦应之鲤也是改编的,连里面的语句用词都很中国啊
所以看着觉得 也不是很有意思啊
《雨月物语》读后感(三):日本风的小故事集
内容大多还是来自中国古代各类小说吧
写的很有日本特色
比较有趣的,一个是那个和尚食人后变妖,又被感化,以及菊花之约里,破腹自杀也要完成誓言的态度
还有好几个索命的故事,当然,男主人也并非没有问题。。。
白娘子的故事也被改编了,不过比西湖的背景差多了,许仙变成了渔家的浪荡子,也是比较欢乐的
很快就能读完,看看各种故事在他国的演化也是蛮有趣的
《雨月物语》读后感(四):我就是喜欢日本文学
日本有名的读本小说之一。
即将中国文学的精髓融入日本文学的形式加以发展的一种文学形式的代表作之一。
对于日本文学一直都有一种莫名的喜爱。
物语相比较正史而言,更加立体生动,语言风趣幽默,人物活灵活现。
这本≪雨月物语≫原名≪今古怪谈雨月物语≫,没有聊斋那么厚重,简单惬意。
正适合这淅沥沥的雨季,坐在窗边沐着夜色看了。
松山涛涌阵阵,美景如旧依依。
好书。
《雨月物语》读后感(五):微雨胧月话妖灵——读上田秋成《雨月物语》
文/月昭然
想看《雨月物语·春雨物语》是因为东皇太一写了一篇此书的读书笔记。东皇文笔颇佳,让人一看笔记即想阅读原作 。但是我没有找到《春雨物语》,因此只看了《雨月物语》。
志怪短篇我一向喜欢,看过古代的《聊斋志异》、《搜神记》、《玄怪录 续玄怪录》,现代的《阴阳师》、《长安幻 夜》、《燃犀奇谈》等小说,以及《百鬼夜行抄》、《水棲之鬼》等漫画。西方小说也读过爱伦·坡的短篇小说集和 一些零零散散的小说,但是东西方文化背景相差较大,对西方志怪本篇暂不作讨论。在我读过的所有东方志怪短篇小 说中,以蒲松龄《聊斋志异》为巅峰,思想深刻,文采斐然,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强烈建议喜欢志怪短篇的人从聊 斋志异开始读起,而且读蒲松龄先生的原文。
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但两国文化方面仍然存在一些差异。日本文化中,禅和武士精神是非常重要的部分, 在《雨月物语》里也有所体现。中国受儒家思想影响深远,在中国志怪中,很少体现出禅境。这是《雨月物语》中比 较特别的部分。
本书讲了九个故事。(高能预警!剧透狗现出原形!不想被剧透请绕行!!!)
1、《白峰》,讲一个和尚在白峰见到崇德天皇的怨灵,与之对话的故事。崇德天皇在政治斗争中失败,死于流放之所 ,化作厉鬼,为祸人间,破坏太平盛世。统治者生于权力丛中,死后也执着于权力,要百姓修祠供奉。人们供奉的神 大体上有三种,一种是未知力量或自然力量的拟人,如风伯、雨师,一种是英雄、好人死后成神,如关公、妈祖,还 有一种,便是这样的作崇厉鬼,为了安抚怨灵,加以供奉。对怨灵的供奉体现了日本人一种较为独特的鬼神崇拜心理 。
2、《菊花之约》,讲两个武士,彼此惺惺相惜,引为知己,结拜为兄弟。义兄回乡,与义弟相约重阳之时回来相聚, 然而却被领主禁留无法出城。为不负前约,义兄剖腹自尽,游魂出城,前往义弟家赴重阳之约,并告知义弟自己身故 的缘由。义弟立即前往义兄的家乡,与仇人拔刀相向。兄弟之间深厚的情义,令人感叹。然而我还是会想:假如义兄 没有自尽,而是托人给义弟捎个消息的话……可惜故事并没有另一条分岔。
3、《夜宿荒宅》。讲一个男人,在乱世辞别妻子外出经商,家乡几经战火,男人在外面漂泊。多年以后的一个夜晚他 才回到家乡,妻子仍然在老宅里等他。二人相见,百感交集,相拥而卧,共诉衷肠。第二天早上,男人被滴落脸上的 露水冰醒,起身四顾,老宅已成废墟,妻子不知去向,昔日卧室地板已被拆除,多出了一座隆起的坟丘。
这个故事我从前看过,但是不记得在哪里看过了。记忆里的故事比这个还要惊悚,男人醒来时发现自己抱着的是妻子 的遗骸。故事反映了战争给百姓的家庭带来的深重苦难。
4、《梦应鲤鱼》,讲一个高明的画师擅画鲤鱼,在病重之际魂化鲤鱼,被人钓上杀死后又魂归人身。后来他将所画鲤 鱼图悉投水中,图上鲤鱼全化为活鱼游去,因此无画作传世。这个故事结构较为松散,首尾虽然呼应,却与中间人化 为鲤关系不大。而且人兽互化的题材,在志怪小说里也较常见。
5、《佛法僧》,讲一对父子出门旅行,夜晚无处投宿,便在佛寺大堂坐下打算彻夜诵经。夜里看见了夜游的领主和武 将们的魂魄。这些魂魄虽然风雅地谈论佛法和徘句,然而已堕修罗道,修罗时刻一至,便仍和生前一样杀伐不休。领 主要把这对父子带进修罗道,被手下老臣劝住。
6、《吉备津之釜》,讲一个惨遭丈夫抛弃的女子郁郁而终,化作厉鬼,向丈夫及其情人复仇的故事。这故事原本是体 现古代女子的不幸命运,然而作者在故事前面所发的议论却从妒妇的教化开始,暴露出作者思想的局限性。
7、《蛇之淫》,这个故事是白娘子和许仙的日本版,但是立意迥异。故事里的许仙叫丰雄,白娘子叫真女儿,小青叫 麻罗丫,降伏蛇妖的法师也叫法海。中国传说里,白娘子虽身为蛇妖,却非常善良,盗仙草、水漫金山都是为了救夫 ,最后还为许仙生了一个儿子。在她身上体现的是中国传统女性的贤淑善良。而日本故事里,蛇妖之性情,全体现在 题目上的一个“淫”字。蛇妖见丰雄英俊而生情欲,雨天借伞,一借一还之间引诱他与自己结为夫妇。后来蛇妖被神 官当麻酒人看出本相而遁于瀑布之中,丰雄想过上平常人的生活,求娶了一个人类女子,却在新婚之时仍然受到蛇精 的骚扰纠缠。蛇精附身于他的新婚妻子,丰雄这个男人却颇有骨气,愿意满足蛇精的要求,但要蛇精放了妻子一条生 路,并主动向妻子家提出退婚。岳父并未允许退婚,四处找和尚法师,终于找到小松原道成寺的法海。法海把袈裟交 给丰雄,让他把妖怪哄得高兴,趁机用袈裟蒙住。这个故事里的袈裟也是一件法器,只是单单用来蒙妖怪,少了中国 传说里水漫金山之时水涨一尺、袈裟长一丈的霸气。中国故事是法海强收白蛇,拆散有情人,日本故事里却是男人不 堪其扰,亲手用袈裟将蛇妖蒙住,帮助法海收了它,最后和尚也还是用钵盂盛了妖怪,镇在道成寺里。日本故事里, 人妖界限分明,不及中国故事的包容。在中国的白蛇传说里,爱与善模糊了人与妖的边界,蛇妖是能够在人类世界与 人和平共处的。
8、《青头巾》,讲山里的一个和尚,原本佛法高深,但有一天带回一个十几岁的童子,便堕入魔道,产生了爱欲。童 子死后他吃掉了童子的身体,就此爱吃人肉,变成村民见了避之惟恐不及的恶鬼。一念之差,由佛道堕入恶鬼之途。 一个游方高僧经过村庄,听说了这件事,就去找吃人肉的和尚,将自己戴的青头巾包在对方头上,并传他两句“证道 歌”:
江月照松风吹,
永夜青宵何所为。
自此吃人肉的和尚销声匿迹,不知是死是活,再也没人见过他,也没人敢往山里去。后来游方僧再次路过村庄,去山 里见蒙他点化的和尚,见那和尚仍坐在青石上念证道歌。游方僧大喝一声掷出禅杖,男子倾刻消失,唯有青头巾和白 骨残留在草野上。
9、《贫富论》,作者借黄金精灵之口,阐述了自己的金钱观:“财富的积聚与人有德无德并没有什么关系,有见识的 君子也不会去说长道短。遇机遇就厉行节俭,努力生产,自然会发家致富,使人信服。我们黄金精灵既不知佛家所说 的前世因缘,也不知儒有所说的天命,只是在人间游戏罢了。”在大多数人笃信果报的时代,作者借志怪小说表明了 自己的观点,而这观点是相对务实而清醒的,比较难得。
《雨月物语》以清谈始,以清谈终,以写景见长。我最喜欢的一篇是《夜宿荒宅》。待以后有机会再看《春雨物语》 。
关于崇德天皇的深入评论请戳这里:
https://book.douban.com/review/3330797/
想看东皇太一的书评请戳这里:
http://book.douban.com/review/78255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