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走读鲁迅读后感100字
日期:2020-11-08 02:15:45 来源:文章吧 阅读:

走读鲁迅读后感100字

  《走读鲁迅》是一本由陈光中著作,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的303图书,本书定价:56.00元,页数:2011-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走读鲁迅》精选点评:

  ●闻其名,读其文,终于今夏午略阅其生。大概从序就可以看出作者对其书的重视程度,以及我等之人是否值得一阅。近来渐喜纪实文学,受友邻熏陶,今天花了一下午读这本不到300页的图文并茂的书本。先生写得很客观,也讲究真实性,挺好。

  ●作者非常用心,用大量的影像资料解决了鲁迅研究中的一些讹误与谣传。至少,大先生“听窗”“窥浴”等说法可休矣。

  ●陈光中先生走读系列中的一本,算是鲁迅先生重度粉丝之作;虽然无华,但朴素好读,是勤奋又诚恳的作品,慷慨又谦逊的分享了他通过多年走访和研究所认识和了解的鲁迅。

  ●#1881.9.25-2016.9.25 纪念鲁迅先生135周年诞辰# 陈光中老师的书素来以重返历史现场为特色,“走读”几成标识,看得出来这本书做得相当用心,后人要研究鲁迅各处故居恐怕都绕不过这本书了,尤其是像八道湾这种已经完全消失的地方再也无法原样复现了,而作者及时地抢救了影像,也抢救了历史记忆,同时也将自己关于鲁迅生平一些重大问题的思考带了进来,而且他的观点都还算可取,故我有意买一本做收藏和随时查阅用。

  ●文字朴素平实,读起来很流畅,给普通读者展示了鲁迅先生的侧面,书里的房屋平面图十分详细,我这样向来搞不清方位的居然也看懂了。

  ●有的人不理解您,犀利背后的柔情和委屈,还有苦难,都消逝在你心里

  ●20171001

  ●鲁迅悲剧的婚姻。。。哪怕自己是"战士”,也难以决绝地突破旧观念旧制度。朱安是悲剧。许广平才是真正的勇士。

  ●书的编辑让人读着很舒服。

  ●推荐。

  《走读鲁迅》读后感(一):佩服作者~

  作者对历史、历史遗迹的尊重和热爱,比下了那些专家。以实际考察

  推翻了专家不同的说法,更佩服作者数次去“看望”鲁迅遗迹,直到

  将被拆迁,关注更甚。

  那些重新还原出来的故居详细地图,可见作者的严谨和深入。感觉是

  作者不忍他十几年的研究随拆迁而消逝,赶紧“保存”下来,于是有了这书。

  《走读鲁迅》读后感(二):寻点小事情过活

  这本书是去年看大先生后的衍生读物。看出版信息可发现完成与2011年,却印刷出版于2015年。作者陈光中先生还著有走读周有光,要继续找来看。

  最早看过他的风景-京城名人故居与轶事(翻豆瓣才发现竟然是11年前了,也同样是少有读者的走读系列丛书。虽然作品朴实无华,但很像一个喜欢走走看看的勤奋的朋友跟你分享京城各个角落里有趣的人、事、景。去年意外发现走读鲁迅也是陈先生的作品,隔了一年才在近日读完。

  鲁迅在文章《死》中写下他病重时的感想,类似遗嘱中的一条写道对孩子将来人生的建议:“孩子长大,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和美术家。”

  人生之意义,到底为何,说本无意义也好,说因人而定也好,有才能的自己必不认为自己有,寻点小事情过活倒是真诚的建议。如作者一般,走读了这么多年,将“小事情”做的认真有味,对人对己都是有意义的。

  《走读鲁迅》读后感(三):本版与台版书中照片不同之处

  本书在台湾亦有出版(http://book.douban.com/subject/25802301/),书中内容应无太大差别。但书中诸多作者手摄照片也是重要内容,其安排影响到版本价值。以下简述二者不同。

  最大的差别是本版中照片皆为彩印,而台版全为黑白。本版彩印颜色无大问题,可以满意。

  此外有少量照片的取舍二者不同,但占绝少数。相对来说本版所取照片稍多,且较有意义。以下分述之。

  1:本版P65、P66各有一幅照片,分别为补树书屋本身外景照片和鲁迅居于此时所住房间的房门照片。台版皆无。

  2:本版P106、P107各有一幅照片,分别为八道湾宅的老虎尾巴的俯拍和正常侧拍照片。台版皆无。

  3:本版P225有白云楼二楼西侧诸窗照片一幅。对应台版P277,图片说明相同,但照片却是白云楼正门口上方拱券的照片。结合图片说明的内容,本版配图正确,台版似误。

  4:台版P282有两幅照片,第一幅显示一条背巷里,许多木头支架架在左右两墙之间,支撑右侧的建筑(可能是白云楼);第二幅则是一个门洞。两图皆无说明,可能是白云楼附近的状况。本版皆无。

  5:本版P266有山阴路故居鲁迅书桌照片一幅,台版无。

  以上为重大不同。此外图片的大小和裁切两版偶有不同,或有时某一版对某张照片使用了描边滤镜而另一版未作同样处理,都是较小的差异。

  最后加一句个人评论:就图文混合排版来说,台版处理得比本版好,更有融为一体的感觉。

  《走读鲁迅》读后感(四):走读鲁迅

  (我把书评仅作为我个人的读书笔记来写,仅记录个人感受)

  本是复习周,却忙里偷闲,一天就只看这一本书了,从下午两点到晚上八点,这本书只有300页左右,而且图文并茂,为啥我觉得我老是看书这么慢呀?现在趁热打铁,趁我还记得,写点感想。我不像讯哥儿那样,写日记都写得极为精炼。我总是写得很啰嗦,怕我记不住。

  我初中时看过些鲁迅的文章,那还是初中那所学校给我发的奖品,(那所学校虽已倒闭,我上的时候还是挺不错的,我记得光给我就发了有两套书,一套好几本的那种。大概我就是从那时候开始逐渐喜欢看书的?高中也看了不少)其中有一本是鲁迅全集,有野草集,彷徨,什么的,比较出名的几篇文章。然而那时候只想看鲁迅写得小时候的,像朝花夕拾啊什么的,特好看。然而其他的涉及深层次的就一点都看不太懂了,即便那字都认得。还有就是读课本上的鲁迅的文章了。其他的,一直以来,也没怎么读过鲁迅的书。近来天天刷豆瓣,不断看到有友邻提及鲁迅,今日在图书馆看到中国人物传记,便找了这一本来看。

  这本书,作者写得是很认真的,可以看出是真的去实地考察了的,并付出了真的心血,与那些只引用书本之字泛泛而谈的大为不同。作者也与一些相关的人物产生的交集,像张大妈,馆里的大爷等,这才能使书本鲜活起来呀。要写传记就应该这样。而且作者也敢与和展馆提出质疑,实属难得!钦佩!作者引用资料有来源,信息也很明确,真实。写传记还是有理有据为好。

  看传记,能把人看活了最好,毕竟都曾是有血有肉存在过的。书中写朱安与许广平之间的那段交集挺好的。要不然,总还以为朱安是个不会说话的机器呢!唉,这等人物估计也没啥好写的,可怜。我向来羡慕真正的爱情,这又添了鲁迅和许广平这一对,看他俩的书信来往,称呼,笑了,信里咋啥都写呢。不得不说很佩服许广平,有勇气,也有气魄与胸怀。就写“和许广平同居”,真的勇士,突破传统,不在乎名分(我觉得是这样,这点,闲了再查查)。在工作上能辅助鲁迅,也能理解鲁迅的苦楚,好妻子。许广平日后还接济朱安,实在不是心胸狭隘之人。但这本书还是主要写鲁迅的,说实话,他的特点,著作,作者没大力渲染,估计是觉得都被大家群熟知了。倒是讲了几件显得鲁迅心胸狭隘之事,与顾,与那个谁(把自己比作太阳那位),还略讲了兄弟失和之事。真是,家里事不断。鲁迅的妈妈也是他的一根刺,一方面,起名字都用母亲的姓,另一方面,是他的母亲给他定的亲。难免矛盾啊!

  看了鲁迅不断换工作,搬家之事,想说自古以来,咱就是一直很注重“关系”的,这点,不可否认。其实也很羡慕,能有那么多深交。有几位走到哪儿都不失去联系的朋友,有几位时常到家中做客并畅谈的朋友。看民国时,名人们常常有这种活动。便也觉得羡慕了,那该是怎样一种体验。

  写厦门大学那段挺有趣的。趣闻。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走读鲁迅读后感100字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