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天下骏马读后感1000字
日期:2020-11-04 00:44:09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天下骏马读后感1000字

  《天下骏马》是一本由(美)科马克·麦卡锡著作,重庆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6.00元,页数:40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天下骏马》精选点评:

  ●我的西部牛仔启蒙书 让我爱上那个潇洒的世界

  ●可能是cm最好读的一本?

  ●荒芜旷野里流浪的心,寻根静心推荐

  ●雄浑的边境风光,勇敢的少年牛仔,一段段艰难的路途,一场场成长的蜕变~

  ●12月份的最佳小说,约翰格雷迪简直就是荒漠旷野的使者,驾驭骏马在暮色笼罩的大地勇敢前行,他就是前行的代名词。十分喜欢麦卡锡的文风,那种粗粝感和带有男子汉的血腥味道让人如痴如醉,这是一本属于男人的书,一本少年成长史!

  ●边境1/3:他认为,这个世界心脏跳动和运作要付出可怕的代价。这个世界的美丽与丑恶、幸福与痛苦正以相同的程度各自向相反的方向发展。如果这一逆差加剧加大而急转直下,那么,到最后哪怕只是要目睹一朵鲜花也要付出血腥的代价了。

  ●看的时候只顾浪漫情节了,忘记了大的东西

  ●荡气回肠的小说。有托马斯沃尔夫的味道。

  ●依旧克制到接近残忍 蓝色还是反复出现 不过这本总算有些温情了

  ●远峰深蓝,皓月微暗。巉岩荒芜,夜色斑驳。骏马奔驰,少年放漾。前半部分的人与景色揉在了一起,无尽的前行,模糊不清;后半部开始大量争执与械斗,对每一帧的动作描写之细,尽显迷途困顿、时代苍凉。很纯粹的冒险,充满伤痛的成长。

  《天下骏马》读后感(一):边境三部曲,《天下骏马》稍好,其余两部都提不起兴趣!

  边境三部曲,《天下骏马》稍好,其余两部都提不起兴趣!

  边境三部曲,《天下骏马》稍好,其余两部都提不起兴趣!

  边境三部曲,《天下骏马》稍好,其余两部都提不起兴趣!

  边境三部曲,《天下骏马》稍好,其余两部都提不起兴趣!

  边境三部曲,《天下骏马》稍好,其余两部都提不起兴趣!

  具体请看我写下的读感。

  《天下骏马》读后感(二):血液中的牛仔精神

  这是一本要倾注极大热情去完成的作品,也是需要耗费多少个日夜才能翻译出场面和意境来的挑战。爱马之人皆渴望一匹良驹,为了他们,甚至可以走在死亡的边缘,以生命为代价。为的不是马本身,而是马所具有的浪迹天涯的精神,人的精神和马同在。有良驹相伴的时刻是潇洒的西部牛仔,驰骋在现实和梦境的山间,与良驹走失的牛仔立刻变成为一无所有,为了自己的马和枪,代表身份的两样东西,能够不惜一切的去争取,牵动折磨自己的神经。

  总体来说,这本书给人留下印象最深的还是瑰丽的自然风光和主人公约翰•格雷迪出来闯荡后所面临的种种险境。小说中的故事不同电影给人的感觉,凡是都有个结局,凡是都是向着好的方向发展,小说来的更现实一点,它介于真实和虚幻之间,在情绪和情感之间游走,一会是飞奔的快意,一会是月光下的浓情,在让他栖息的这片牧场上,上演了这个时段的美丽童话,用流畅的语言富有朦胧感地去讲述一个穷小伙和富家女相爱的故事。

  传奇的并不是他们的爱情,毕竟爱情是无疾而终,传奇的是格雷迪这个人本身。一段平静美好的生活后,剧情陡转直下,他和一同来闯荡的挚友一同被关进了监狱,在墨西哥这个没有死刑的国家,坐牢却是更为恐怖的事情,你不知道真正等待你的是什么,不管是押解他们的上尉,还是监狱里的主事人,想从他们身上得到的并非是事情的真相,而是可以付出多少金钱去换回他们的性命,这是在上演赤裸裸的钱权交易,对于现在实际生活中的墨西哥而言,也是一种缩影的写照——毒品、军火、黑帮。可怜的人们,他们是真的没有钱去能够为自己去做什么,只能用拳头去对抗暴力,撞的头破血流。捡回了命,却丢了情人,格雷迪如何争取和挽留,跨在他们之间的大山从未有丝毫的移动。小伙子已经没有什么可犹豫,枪抵着上尉,几匹马一口气全部拿回来,这——是他的尊严……

  格雷迪的正直和坚强,在危险中所表现的智慧和从容,连法官都微颤,若真有正义的天秤去衡量,不管是理智还是情感,都偏向了他这边,来的如此不易。

  太阳余晖下,染红了一片天,格雷迪经历了这一切后,蜕变的可以迎接更大的暴风雨。

  《天下骏马》读后感(三):《天下骏马》摘录

  第一章

  约翰·格雷迪平躺在毛毯里,遥望着一弯弦月有如镰刀吊在山边。在这幽蓝的夜空里,金牛座七星像灯盏升上夜空,一时使其他的星星都黯然失色了。猎户座和五车二连在一起,仿佛钻石模样,它们与仙后座一起穿过磷光闪闪的夜幕款款登场,织成一张大大的渔网。他躺着,半天睡不着,听着两个伙伴酣睡的鼻息声,思索着四周那不开化的蛮荒之地,也思索着自己体内的那种野性。

  第二章

  最后老人说,他曾经看见过马的灵魂。那可是十分可怕的东西。他说,这灵魂只有在马死的特定时刻才能看到。因为马类共有一个灵魂,而它们各自的生命乃是由全体马使之成形,最终难免一死。他说,如果一个人能认识马类的灵魂,那么他就能理解所有的马了。

  她把另一只手搭在他的肩上,望着西边天上的月亮。别跟她说话,也别叫她。她又慢慢地把脸转向他。一切都因为偷来的时间和肉体而变得更甜美,一切都因为背叛而变得更甜美。

  第四章

  在我看来,这世界更像一场木偶戏。你到舞台大幕后面,循着一串串木偶牵线去找时,就会发现,这些牵线的末端握在另一些木偶的手里,而这些木偶自己的牵线又由更上一层的木偶掌控着,如此类推。

  在正门入口处昏暗的灯光下,我看到他开始呜咽起来。我知道他是为我而哭泣,我还从来没有像这样受人尊崇过。一个男人将自己置于这样的地位来对待我,我简直不知道说什么好了。那天夜里,我辗转反侧,想了好久,感到自己的前途未卜,不由得满怀绝望。我渴望将来能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然而,我又扪心自问,一个人在一生中,如果没有灵魂的主宰或者精神的支柱,怎么能经受不幸的挑战,或身体致残的考验呢?这样的渴望又怎能变成现实?如果人要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这个价值不能为无常的命运所左右。它应该是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能保持不变的一种品质。

  在人类历史上,并不存在什么控制组之类的东西。从来没有人告诉我们原本应该是什么状况。我们为原本应该是什么状况而流泪,但根本没有所谓原本应该是什么状况。一般说来,那些不懂得历史的人注定会重蹈历史的覆辙。但我认为,即使懂得历史也不能挽救我们。实际上历史总是不断重演,人类社会充斥着贪得无厌、愚蠢无知和嗜血残杀,这是人类的痼疾,就连全能的无所不知的上帝对此也无回天之力。

  他躺着倾听空旷田野中的风声,注视着群星在漫无边际的苍穹中徐徐移动,最后沉没在受火刑的煎熬。他联想到人世间的苦痛如同一种无形的寄生虫一样,在人类灵魂深处竭力寻找一片温暖之地,以便在那里产卵。他觉得他了解人们何以容易受到这种寄生虫的光顾,可是令他不解的是,这种寄生虫并无头脑,因此无从知道人类灵魂的极限,而他所担心的则是人类灵魂可能根本没有极限可言。

  《天下骏马》读后感(四):科马克•麦卡锡的“木偶骏马”

  美国作家科马克•麦卡锡(Cormac McCarthy)在中国爆得大名自然是因为据据他的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老无所依》,《老无所依》上映后获得高度的评价,一举拿下4项奥斯卡金像奖,包括最佳影片、最佳改编剧本、最佳男配角和最佳导演奖,同时也获得3项英国影艺学院奖,两项金球奖。

  但其实科马克•麦卡锡的作品首次引进中国要早得多,1997年他的《边境三部曲》之一的《天下骏马》(《All the pretty horses>》)就由尚玉明、魏铁汉先生译出,并先后有上海译文版本(2001年)及重庆出版社版本(2010年),最新推出的是2013年重庆出版社的版本。

  与《老无所依》相同,《天下骏马》的背景依然是科马克•麦卡锡所熟悉的美国西南部、德克萨斯、美墨边境、墨西哥小镇、墨西哥荒原,不同的是,这一次的主人公是一个十六、七岁的少年,因此根据不同的视角可以把《天下骏马》理解为西部牛仔小说、少年成长小说等。

  用三毛的《橄榄树》的歌词颇能形容少年格雷迪和朋友罗林斯踏上征程时的心境,两位德州少年骑着自己的大骏马去几百公里远的墨西哥兜了一圈,然后先后回到家乡,最终少年格雷迪准备再一次踏上征程,这差不多就是故事的全部,当然在这期间发生了很多很多的事,这些事足以完成一个少年的成长,足以展示美墨边境的风土人情。

  与三毛的带有理想主义的、诗意的、形而上的《橄榄树》不同的是,我们看不到少年格雷迪出走时的理想主义、诗意、形而上,小说开始于格雷迪外祖父的去世,然后是他与父亲的短暂会面,母亲自私的出走,在此之前他的母亲拒绝了由他经营祖父留下来的农场的请求,而父亲同时也告诉他,他一个子儿也没给他留下,所以格雷迪的出走,我们可以理解为是负气出走、被迫出走,而不是“为了梦中的草原”。

  可是,如果没有理想主义的、诗意的、形而的有内心的挣扎,少年格雷迪就缺少了完成自我成长的最初动机,所以,我猜测科马克•麦卡锡在构思《天下骏马》时是犹豫的,它究竟应该是西部小说、牛仔小说,还是少年成长小说?少年格雷迪究竟在寻找什么,其实他自己都不是太清楚的,即使在墨西哥的牧场里的美丽的爱情其实也只能算一次艳遇,完全在他出发时的意想之外。

  格雷迪和罗林斯在前往墨西哥的途中偶遇少年布莱文斯(13岁?),这位比他们还小的少年骑着大红棕马,还是一个神枪手,象他们一样,他前往墨西哥的动机也是不明,看不出他们两个对这一位少年有什么好感,他们时时想摆脱他,日后正是这位少年间接造成了他们身陷囹圄,格雷迪最终返回家乡时,寻找少年的家人而不得,他的出现仿佛就是为了造成他们的劫难,来无踪去无影,和《西游记》里的妖怪差不多。

  格雷迪和罗林斯入狱后,有一少年杀手要置格雷迪于死地,却反被格雷迪所杀,这们杀手是谁派来的?为什么要置格雷迪于死地?翻篇整本小说我们也没有找到答案。在格雷迪返回家乡途中,从科马克•麦卡锡只言片语中,我们知道格雷迪的父亲已死,而他怎么死的,为什么格雷迪一点也没有感到震惊与悲伤,小说中也没有提供答案。

  少年格雷迪虽然前往墨西哥的动机不明,但一个少年所能经历的事他都差不多经历了,同性之间的友谊、普通人的温馨、爱情的得而复失、人与马的情谊、饥饿、贫穷、杀戳、美墨边境的风土人情,以及长辈的教悔,也许少年格雷迪确实没有有意识地去完成自己的“自我完成”,但却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这个过程,也许这才是一个少年自我完成的真实写归照,如果所有的这些都是科马克•麦卡锡的精心布局,那我在此得承认他是高明的。

  格雷迪出狱后,与曾经恋人阿茉詹德拉的姑婆(她父亲的姑姑)有过一段长长的对话,这位老妇人同时也是阿茉詹德拉的教母,在老妇人漫长的叙述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少女的成长史、墨西哥的革命史,一个家族的兴衰史,在此一个人、一个家族的命运与墨西哥整个国家的历史交织在一起,其实这个家族的历史也可看作是格雷迪的家族史在遥远的墨西哥的投射,老妇人规劝格雷迪服从命运的安排,我们不知格雷迪是否在此完成了自我的完成:

  “在我看来,这世界更像是一场木偶戏。你到舞台大幕后面,循着一串串木偶线去找时,就会发现,这些牵线的末端握在另外一些木偶的手里,而这些木偶自己的牵线又由更上一层的木偶掌控着,如此类推,在我的一生经历中,我看见这些牵线是没有尽头的。”

  “即使懂得历史也不能挽救我们,实际上历史总是不断地重演,人类社会充斥着贪得无厌、愚蠢无知和嗜血残杀,这是人类的痼疾,就连全能的无所不知的上帝对此也无回天之力。”

  有人声称科马克•麦卡锡颇得海明威的真传,确实如此,这不仅表现在《天下骏马》那些简洁的对话,还表现在马克•麦卡锡把海明威的“冰山理论”运用得如火纯青,以至于我们读完小说还是会感到迷雾重重、疑云重重。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天下骏马读后感1000字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