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甘地自传经典读后感有感
日期:2020-11-24 03:15:45 来源:文章吧 阅读:

甘地自传经典读后感有感

  《甘地自传》是一本由甘地著作,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0.00元,页数:37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甘地自传》精选点评:

  ●政治、宗教、禁欲、绝食

  ●朴实,是这本书的全部,正如甘地本人一样。所谓人杰,要能管住自己的欲望,并能尽全力帮助其他人过上幸福的生活。

  ●信仰的力量太不可思议!

  ●一个理想主义者的创业故事。

  ●人可以佛,可以禅,尚处低位的国家不能。感谢同时期的润之。

  ●糟糕

  ●很诚恳,很真实。 能把自己性欲旺盛和禁欲失败写出来就很牛逼,最后的思想接近佛教。 迎合了当代种族平等和非暴力等主流思想。 写到一半,发现自己没写很多事实也是屌。 相当诚恳,充满人文情怀。 非暴力不合作是在世界大战期间。 甘地热爱大英帝国。

  ●圣雄是怎样炼成的

  ●预科的时候读过,推荐电影《甘地传》~

  ●甘地写的一些政治活动的经过和感受,从某种意义上讲算不上是自传。甘地的经历很奇葩,从一个失业的律师最终变成了人民领袖。但更奇葩更令人震撼的是,他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居然能够成功。为了争取国家和民族的独立,他多次进行绝食和开展“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当然少不了经常被镇压和入狱。他组建了国大党,但是这个党没有军队没有枪,甚至甘地坚决反对战争,积极避免一切冲突。理论上讲,如果一个政党不具备“权、钱、兵”这三样东西,成功率几乎为零,没有哪个政府会傻逼到自己随便交出自己的政权。但是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印度竟然从英国的殖民铁蹄下独立了出来,尽管最后分成印巴两国,但这个过程令人咂舌。甘地对真理和信仰的追求始终是坚定的。正如封面的一句话:失败不能使我失去勇气,这只能使我得到更多的磨练,真理比人类智慧更加崇高

  《甘地自传》读后感(一):圣雄

  看完整部传记,有几点感悟:

  1. 甘地把人民的疾苦扛在肩上,哪里有苦难,就去哪里。真的很了不起。

  2. 他坚持素食,连牛奶和鸡蛋都不吃,生病的时候甚至经常采用土疗法和水疗法,也能活到那么大岁数,而且还是被别人刺死的。按照甘地的看法,吃肉类和牛奶等这些东西会加深人们的欲望,欲望太多而失去了理性。看来我们真的不用吃那么多东西。多吃新鲜蔬菜和坚果。

  3. 甘地在英国取得律师执照回国,但是因为腼腆,不敢在众人面前说话,在第一个官司的法庭上,没说出一句话来。这是刚好有机会去南非,想不到在南非甘地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使命。面对人生的灾难,要抱有乐观精神。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4. 也有不明白的地方,甘地信仰印度教,书里面经常会提到上帝,难道印度教也有上帝吗?

  《甘地自传》读后感(二):圣雄甘地

  他用信仰的力量,带一个国家走下独立。那不是杀戮,不是计谋,是爱和真理。

  甘地,如他所说,最重要的是追寻真理,这是他唯一的神。他所信仰的真理,超越了是非和爱憎,超越了所有的二元对立。

  有很多想写,又无从下笔。人总是这样吧,不在意的事可以随便写,在意而认真的往往不动笔,写不好,写的随意了,是一种辜负。我原来总是闭嘴。现在我愿意写一些,不怕愚蠢和肤浅。

  我把我的热泪献给甘地,人类之中,再难找出那么伟大高尚的人。他把自己降到零。他爱这个世界,他用爱带人走出挣扎和末路。他追求真理,穿越了生死之线。 我把我的热泪献给那虔诚的信仰,献给信仰的无穷力量。我把我的热泪献给甘地,在他面前,我是那么羞愧难当。甘地让我明白,有的人,已经超越了生死!

  《甘地自传》读后感(三):读此书好像在阴霾的天气里划着独木舟

  第一次写书评。

  很久以前在土豆上看过一个描述甘地的传记电影,印象极深,使得我将它装进Kindle。

  可是当我看完了整本书,之前对甘地的崇拜之情已无大半。虽然甘地在自述中尽量避免了对自我的反省,但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他那种常人无法比拟的自大。

  许多人都有自己的信念,我们无法比较之间的优劣和贵贱。当撇开甘地所从事的事业的神圣的一面,我们可以看到充满血与肉的甘地。我建议读这书的人也尽力尝试去过滤掉他头顶的光环,把他的工作,他的努力同我们身边的人,同从事一般工作的人结合起来。先抽象,再具体。

  任何一个追求真理的人都不可避免地高傲,好像自己是思想上的贵族。道德便是他们的战场,当他们披上盔甲,跨上战马,准备杀戮的时候,心中抱着为真理而死的决心。真理是主,他们甘愿为奴。而若将这一史诗般的场景记述下来,叫我们这些看客的心情何等低沉。对我们来说,真理不过是虚幻,找不到主人,也找不到归属。就好像在阴霾的天气里划着独木舟,每挥一下桨都是迷茫和恐惧。看着他们在战场上坚定的神情,潇洒的刀光,心里有一种虚伪的嫉妒。

  然而,嫉妒是没有必要的,因为甘地不过是凡人,他所走的路是幸运的,也是悲哀的。禁欲的人却因为自己最深刻的欲望囚禁一生,不是最大的反讽么?

  读完此书,让我对自身也有所醒悟。

  最后以书中的一句话结尾吧,它说出了我一直以来对于“同情(同样的情感)”的疑惑。

  世界上无数的贫苦的人又怎么办呢?为什么我不把自己算作是他们当中的一个呢?

  《甘地自传》读后感(四):这是一个善良的人

  在很多文章、书籍里常看到甘地的名字,心里想着为什么这个印度人会被如此频繁的提起,我想大概是好奇心作祟,让我开始翻开这本书。

  这本书的文学性不做评价,流水账式的情节,常规传记的写法——家庭渊源、求学经历、生平几何,大篇幅是一种内心独白,也叫体验真理的故事。

  甘地生平大事件有二,一是在南非为旅居的印度侨民争取更多的权利,二是在印度领导了(主要领导人之一)印度人民脱离英国的殖民统治(个人觉得种姓制度是造成印度被英国统治长达一百多年的根本原因),走向独立。并提出了著名的非暴力抵抗思想,他不懂军事,也不认同以暴制暴,与枪杆子里出政权的思想也截然不同。在我看来,右倾思想很严重,恰恰就是这样一个人在印度自由、民主、独立的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他是一个从事公共事业的人,书中也对教育、医疗、卫生、公益组织、素食、禁欲等做了论述。有时候觉得他对英国统治印度的可接受度之高令人难以置信,甚至在一战期间号召印度人民去帮助英国抵抗德国,以企图让英国给予印度自主的权利。可是又不能说他是懦弱的,不敢去拿起武器争取人权,我想大概是天性使然,让他选择了非暴力抵抗(用他自己的话说是上帝的安排)。他的善良让人尊敬,他的非暴力不合作,跨越了阶级与种族,影响了所有热爱和平的人。

  :读这本书可以了解印度的文化习俗

  《甘地自传》读后感(五):漫长而曲折的追求真理的历程

  读过不少传记,比较喜欢的是自传,因为这样可以更好地了解本人的心理状态。甘地自传就是一本很好的自传。

  每天晚上临睡前读几章,大概一个月才看完。断断续续对于甘地描述的很多事件的来龙去脉并不是很清楚,可能是因为我急于寻找能够给人以心灵鼓舞的句子。最终几章是快速翻过的,没有认真的读。

  我的感受主要有以下几点:

  1.甘地对于素食主义和禁欲的态度。一方面我很赞同他所说的食欲与性欲是相关联的,毕竟这是人的最基本的两个欲望;另一方面在他追求宗教信仰和真理的过程中,这种坚持是让人不太能理解的,过于执着,甚至在自己几乎丧命的情况下仍然坚持不喝奶,这对于一般人来说不是可取的,但是我们可以领会其中的精神,那就是:节制。如果一个人想要在精神领域有长足的进步,那么在物质欲望方面需要进行节制,至少可以说,节制欲望对于精神的发展是由帮助的。

  2.甘地毫不掩饰的展示了自己早年的缺点和问题,包含了自己忏悔的一部分。被称为圣雄的甘地,没有任何神化自己的语言,始终强调自己是一个普通人,并且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别人帮助的感恩与感激。人们从来不会拒绝这样一个因为追求真理而投身政治的领袖。

  3.历史仍然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我们的历史书中非黑即白,这种教育观念随着读书增多我越来越意识到其危害性。作为胜利的一方,客观而公正的评价需要勇气。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甘地自传经典读后感有感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