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甘地自传读后感摘抄
日期:2022-04-11 03:31:00 来源:文章吧 阅读:

甘地自传读后感摘抄

  《甘地自传》是一本由[印] 莫罕达斯·卡拉姆昌德·甘地著作,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2.00元,页数:34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甘地自传》精选点评:

  ●我能感觉出这个男人的野心,可惜死于非命

  ●一个伟大的人,一个神奇的人。

  ●看自传,一如既往的让我很困扰~

  ●禁欲、节食、自然疗法,看来此书须经专家审读方能出版……

  ●……读过的人里高尚的人太多了我完全不懂……

  ●刚开始有点不懂甘地的想法,感觉他的理念太过懦弱,但是读到后来才明白其实这才是强大,爆发只在那一刹那,但是克己却需要长期的坚持。

  ●对于这样一位圣雄写得自传,我实在不忍心打两星。一方面,我当然倾佩他对于真理的追求和实践,另一方面,我又不太认同他对于一些事情的态度,比如女性、水疗法和土疗法,怎么看都觉得有点过于拧巴。当然,也许不拧巴就成不了圣雄了。

  ●看到一半,真的看不下去了,一百多章

  ●能够将中国人带出樊笼的人,一定具有博爱的胸怀,非暴力的哲学

  ●我觉得内容很枯燥,但偶尔会说出一些让我感觉特别温暖的话

  《甘地自传》读后感(一):这本书不光中小学生该读,成年人也该读

  正如老罗所说,中国的传统教育一直纠结于鲁迅的某篇文章的第二自然段为什么会讲某句话。为什么不鼓励或者提倡大家读一下鲁迅全集,鲁迅的传记?我们仅仅从史书上知道甘地,老师为什么不扩展一下,鼓励大家读一下甘地自传?甘地的著作?如果你说这件事情应该是学生自发去做,那你就错了,教育的作用不仅仅在于解惑,主要在于引导,告诉学生应该走什么路,怎么去走。

  如果你被这样的教育耽误了,没关系,无论什么时候,你想去搞明白一些事情,都不晚。如果你是成年人,如果你不了解甘地,不了解他的信仰和他追求的真理是什么,读一读,不会错。

  《甘地自传》读后感(二):没有评论,仅仅是摘记

  什么是非暴力?

  非暴力意为不杀生,或不伤害,其核心是爱和感化,其方法是“坚持真理”。甘地极力主张人人都应该通过非暴力手段,即采取自我牺牲和爱的行为,抑制不良感情,首先使自己善的本性显现出来,让后通过感化去唤醒“犯错误者”善的本性,使他们改邪归正。“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是政治运动的一项伟大发明,能够唤醒人们心中的爱,消除社会上的各种罪恶。

  甘地说:

  要与无所不在的真理面对面,人们必须爱护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生物,一如人们爱护自己,一个有如此志向的人就不能对万事万物都等闲视之......如果没有净化,是不可能达到万物合一的境界的;没有经过净化,也必然是不可能遵循“非暴力”原则的;神灵绝对不会庇护一个心灵不洁的人。因此,自我净化必须涵盖生活的各个方面。这种净化行为是富有感染力的,个人的纯洁必然会使周围的人变得纯洁。

  爱因斯坦对甘地的评价:

  一个不受外在权威的扶持,而成为他的民族的领袖的人;一位其成功不是依靠投机取巧,也不是凭借掌握的技术装备,而纯粹地建立在令人信服的人格力量上的政治家;一位一贯轻视使用武力的胜利的斗士;一位具有智慧与谦逊,用果敢与不可动摇的坚定信念武装起来的人;一位将所有的力量都用来推动自己民族的崛起与命运改善的人;一位用纯粹的人性尊严对抗欧洲的残暴,并在任何时候都不屈服的人。在未来的时代,可能极少有人相信,这样一个血肉之躯曾经在地球上匆匆走过。

  《甘地自传》读后感(三):我也说说甘地

  读完了甘地自传,趁着兴趣正热烈,这几天又看了一遍甘地的电影,并且在知乎上浏览了大家对于甘地和他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看法。令我吃惊的是,知乎上对甘地的评价并不怎么高。很多人认为当时随着英帝国的衰落,印度独立是迟早的事,有无甘地都影响不大。反倒是甘地一直提倡的非暴力极大地阻碍了印度人民通过武装斗争争取独立的进程,延缓了独立实现的日期,也间接造成了印巴分治的发生。

  到底该怎么看待甘地,显然人们的看法并不能统一。我认为可以换一个角度,甘地首先是一个虔诚的印度教徒,然后才是一个风云一时的政治人物。可以想一想,如果甘地生活在当代,他最耀眼的光环或许就是执着的宗教信仰,他能成为一代高僧。作为僧人的甘地,抱着一颗慈悲万物的心愿,以争取印度同胞的尊严为目标,却又不愿以暴力伤害他的敌人,于是发明了非暴力不合作的思想,不怯懦于争取个体自身的尊严,却不诉诸于牺牲其他个体的尊严。历来各种宗教的高僧大德无不怀有这样的愿心,唯独甘地取得了成功,尽管这成功是各种机缘巧合结果。

  纵观历史,基督教影响过政治,有着迫害和发动战争的前科;伊斯兰教干脆是政教合一,也有迫害和发动战争的前科;佛教则基本上受控于政治,虽然也以慈悲为怀,却经常被政治利用来愚民。这些宗教和政治的结合,要么完全撕掉了教义中众生平等的面具,作恶多端,要么太过愚善,劝导人们甚至放弃争取自己的尊严。甘地何等人也,经受住了种种诱惑,熬过了重重煎熬,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将宗教和政治结合起来,以政治教人们敢于争取自己的尊严,以宗教指导人们如何正确的去争取。这样的古今第一人,可否堪称伟大?

  有些人不理解甘地,或许是因为觉得他对英国人太客气。其实也能理解,毕竟“冤冤相报何时了”的境界我们常人做不到,也很少见到,很少被这种精神所感染到。甘地说,以眼还眼,世界只会蒙住双眼。他第一个跳出这个循环,不理会对手的报复,这是所有真正有信仰的人最为仰慕的境界。

  《甘地自传》读后感(四):国际霎哈嘉瑜伽创始人锡·玛塔吉谈甘地

  国际霎哈嘉瑜伽创始人锡·玛塔吉霎哈嘉瑜伽创始人锡·玛塔吉1992年曾提到甘地:

  quot;虽然他是一个政治领袖,而一般政治领袖不用考虑人们的宗教和灵性方面,但甘地却十分希望印度成为瑜伽之地。他十分重视灵性的生活,以及看重印度织布的工作。织布是印度传统热爱宗教的手艺,他们从织布当中知道甚么是宗教,并得到满足。他内在有这种灵性的取向,但他从没有提到自觉。那时我只得七岁,他十分喜欢和我玩耍。甘地很喜欢喝橙汁,我有时会为他和其它人做一些橙汁喝。他也十分喜欢和我讨论问题,有一次我问他为甚么要所有人都这么早起床,我说﹕「如果你喜欢早,你就早吧,但为甚么要所有人都这样早呢?」他说:「你认为是太早吗?」我说:「对我是没有问题的,但对其他人来说,却不能这样早起了。」他说﹕「他们一定要这样做。」我说:「为甚么他们一定要这样?」他说:「现在是对抗英国殖民统治的时刻,我们一定要早起,免变成怠惰,我们一定要有纪律才可对抗英国,取得独立。」我说﹕「有一天人们会内在自发地有纪律,这比现在的纪律更好。」因此他知道我是一个十分有智慧的人,他十分疼爱我、尊重我。但他从没有像父亲一样对待我,他会和我讨论问题。而我在很多方面也十分欣赏他,其中一样是他内在人格的完整合一,他对自己绝对诚实,他有十分伟大的人格,他从不会欺骗自己,在任何事情上,在钱方面,他的人格也是完整的。他的言行合一,他会批评自己,看管自己,省察自己,但对他来说,自觉并不要紧,而在当时的情况下也确是这样。但得到独立后,我们便要得到自觉,这是重要的问题"。

  注:霎哈嘉瑜伽是从梵文Sahaja Yoga音译的,霎哈嘉的意思是“自然而然”、“与生俱来”,瑜伽的意思是“联合”,霎哈嘉瑜伽的意思便是自然的联合。瑜伽并不仅是体位的运动。通过霎哈嘉瑜伽入静冥想,人们可以认识人体精微能量系统,它对应医学上的交感神经及副交感神经系统。人体精微能量系统主要由三条经脉、七个能量中心和昆达里尼所构成。70年以后开始的国际性长期免费的公益霎哈嘉瑜伽(sahajayoga),在世界大多数国家和城市被称为是伟大的瑜伽(Mahayoga)。 国内外多城市都有公益霎哈嘉瑜伽。练习霎哈嘉瑜伽,能改善都市生活带来的劳累;净化身心灵,体验内在宁静、和谐、喜悦;减少忧虑、抑郁及情绪低落的困扰;改善注意力,提高学习及工作效率;全面改善身心健康,开发潜能;改善睡眠质素;释放压力。 众多机构运用霎哈嘉瑜伽冥想进行压力管理培训,包括知名的世界500强企业。有关霎哈嘉瑜伽冥想的临床医学研究,证实其可以有效地改善各种身心疾病。霎哈嘉瑜伽除了每周在各地举办的免费瑜伽冥想班之外,还会不定期地举办各种音乐会、讲座、亲子活动等公益活动。谈甘地

  《甘地自传》读后感(五):印度软实力 甘地好榜样

  去年考国家公务员,进了面试进了考察,最后二选一被一个深圳的小孩给P掉了。我跟他聊过,他是在英国拿的哲学硕士,为时一年,毕业论文写的是印度哲学。我很感兴趣地问:“那你要学梵文么?”他说不用,他写的是当代印度哲学。我哦了一声,丧失了继续问的兴趣。

  今日的印度在很多国人心中都是个笑话,不管是去过的还是没去过的。这或许不能仅仅归功于媒体的误导,对曾被王师打败的民族,心理上难免蔑视——谁能说日本人就没有这样的心理。然而印度的文化传统曾征服过华夏,改变了国人的思想、信仰和行为方式,以至胡适先生激烈地说,什么坏东西都是从印度来的。这狠劲儿,跟尼采诋毁JD教一样一样的。

  天朝搞软实力搞文化输出搞得最猛的时候是唐朝,让玄奘法师牵头承担了一个天字号课题,将《道德经》译成梵文传播到印度去了,据说密宗啊瑜伽啊都受影响了。但平心而论,在文化交往中,印度对我们的影响远远超过我们对印度的影响。我们对印度的感觉有点类似日本对中华,佛教曾征服中国,后来它在印度衰竭了;日本也这么觉得,唐风在原产地衰竭了,但它在日本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不仅古代印度可以在文化上征服我们,近代印度的软实力依旧可以对我们搞文化输出。曾在UPS的图书馆中看到过印度圣人甘地的全集,让我非常震撼,满满一大书架,唯有阿奎那的《神学大全》在数量上可与匹敌——它们的位置也很近。看了电影《甘地》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1292238/,让我最震撼的画面是白布裹头的印度教徒以殉道的方式去冲击官府,被红头阿三打得头破血流……让群众拿刀砍人和让群众主动体会打不还手,我觉得后者要难一些。虽然罗胖子经常讲非暴力,但这一模式是否可能移植中国?恐怕也要将外来学说本土化才行。

  黑人也好妇女也好,地位改善都得益于战争,准确地说,参与战争。战争是最好的教育,在战争中,曾经的奴隶树立了信心产生了渴望。甘地总是表态要参与英国的战争,用心深远,既搞好了与政府的关系又锻炼了队伍,为将来与政府的斗争打下了组织基础。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印度的独立自然有英国衰落甚至日本解放军的因素,但在争取独立的过程中,甘地顽固不化甚至近乎愚昧的印度教信仰支撑他一路到底。为什么很多中国人折腾一阵出了国最后就歇菜了,没有信仰的人经不住试探。事实证明,后来挺住的全都皈依了,不论牧师远还是教师王,据说律师许也是JD徒。我总嫌他们太聪明,总怀疑他们不虔诚,其实何必操这淡心,GOD WATCH AND JUDGE.人在干,天在看。出来混,总要还。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甘地自传读后感摘抄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