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是一本由斯蒂芬·P·罗宾斯 / 蒂莫西A.贾奇著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9.00元,页数:60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组织行为学》精选点评:
●研究生班设的课程之一
●看了一个多月才看完········
●OB, undergraduate
●理论性不强,案例很丰富,偏管理,心理学色彩不十分浓厚。
●MBA学起来永远那么不难,用起来又是另外一回事
●其实这本书深入浅出的把社会学、心理学、行为学的概念综合在企业管理中,还有大量的案例和材料。书更多的是从个体(员工)-群体(工作组)-组织(企业)的角度剖析,不过在考试前才知道组织行为学还可以从宏观角度切入国家社会(组织)-公司及个人(个体)的层面。简单理解就是组织行为学是由各个个体形成群体,对整体组织产生影响,而组织又反过来制约和影响个体。有时间读的话,对了解企业、员工行为很有帮助。可惜看书就只有在上课囫囵吞枣的跳着看了。
●经典之作。面面俱到,深入浅出,欲罢不能。结构合理,案例贴近,入门好书。
●我能说我很喜欢组织行为学么嘿嘿
●被老师当作业布置下来,然后整天读读读,终于看完啦。还不错。可读性还是很强的。(但作为课外读物真的有点负担啊!)
●文科馆 C936 L936A2C4 12版。。
《组织行为学》读后感(一):用时间品味
很不错的书。研究还没怎么入门的时候你读它几乎没太大感觉,入了门之后再读它会觉得有一些作用,再入了门你觉得它确实不错,等再深入一些你会发现它讲的其实不够了。ANYWAY,对于很多概念和方法还是有不错的介绍的,会有不少启发,推荐!
放在书架上,过一段时间翻翻会有些新的收获。
《组织行为学》读后感(二):什么时候才能出14版?
清华大学2010年11月1日就出13版的英文版了,人大还在印2008年翻译的12版,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出的版,在出新版之前,绝不买12版。
可以先看作者的《管理学》11版。
人大如果再译的话,应该是翻译14版或是15版了吧,作为一个著名的高校,知识的更新应该与世界同步。
《组织行为学》读后感(三):本书的简单介绍
这是一本管理方面的书。
本书给出了一个组织行为学模型,学工科的就把它理解成函数就行:输出(参数1,2,3...)=F(输入参数1,2,3...)。
因变量(输出值)包括:生产率、缺勤率、流失率等;
自变量(输入参数)分成三个层次,1)个体的变量,包括生理特征和认知、动机和能力等影响个人决策的因素;2)群体的变量,包括群体行为模式和群体成员之间相互吸引的程度;3)组织的变量,包括组织设计、组织内部文化和人力资源策略。
通过学习这个模型,管理者能够更有效的改善组织绩效。
《组织行为学》读后感(四):无题
这又是一本教材书籍。组织行为学是一门多学科的交叉学科,心理学、领导学、人力资源,甚至是跨文化研究等等。这是一本社会科学,不同于自然科学,它是研究人在组织中的行为,主要目的在于预判组织中的人的下一步行为,而人又是一个很奇特的物种的,这里的预判有类似于天气预报一样,只能说是在这种情况下,他最可能的发生如下行为。这也是最难判断的事。
一个组织,不管是身为领导者还是管理者或者是普通一员,都不能完全掌握组织的情况,这就是所谓的信息不对称性。在理想状况下掌握所有情况,作出决策,这个不难。难得的是在信息不明朗的情况下决策,甚至常常需要靠直觉来判断。直觉又是一个很玄乎的东西,但是我个人相信直觉是建立在长期的工作经验上的,不外乎有天才,但是毕竟是少数。
人们想找到优秀的领导者的共同点,最流行的说法是性格,但是我想觉得,这样说也许不合适。前期亦或基础可以说是教育或者培养。性格与组织的匹配,性格的外在表现是个性,与其说是性格的匹配,不如说是个性的匹配,但是个性是可以改变,甚至长时间或者重大特殊事件也可以改变人的性格的。特殊时期或者特殊组织可能需要一些非常有特征的性格的人才能完成,但是一个稳健的常态组织,也许集体领导是最好的出路。